一种可调式射线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723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射线防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射线防护装置改进,特别是一种可调式射线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X射线检测作为传统检测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医院的骨外科、儿科、计划生育科室等,当患者需要对疑似病患部位进行X射线检查,身体的其他部位均暴露在X射线下,对未患病的部位进行照射,以致对身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调式射线防护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式射线防护装置,包括“n”形架,所述“n”形架1的纵梁上设有一对手臂遮挡板,所述“n”形架的横梁上设有肩部遮挡板,所述肩部遮挡板上表面中心处设有头部遮挡板,所述“n”形架1的纵梁位于手臂遮挡板下方的部分上设有下身遮挡单元,一对所述手臂遮挡板上设有上身遮挡单元,所述下身遮挡单元是由设置在“n”形架的纵梁上多对相互平行的滑槽、设置在滑槽内的限位凸楞、嵌装在一对滑槽内,且沿其长度方向运动的一号遮挡板共同构成的,所述上身遮挡单元是由分别设置在一对手臂遮挡板上的“L”形托架、等距离设置在“L”形托架纵梁上的多个支撑块、与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一对支撑块相搭接的多个二号遮挡板共同构成的。

所述一号遮挡板是纵截面为“T”形的板状结构,所述二号遮挡板是纵截面为倒“T”形的板状结构。

所述“T”形的板状结构的横梁上设有一对限位槽,所述限位凸楞完全进入限位槽内。

所述二号遮挡板为横截面是矩形的板状结构。

所述“n”形架的一对纵梁下端分别设有三角脚轮。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可调式射线防护装置,将患者需要检查的身体部位露出,将其余不需要照射的位置用铅质材料隔离,减小对患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式射线防护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式射线防护装置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式射线防护装置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式射线防护装置实施例一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一中的一号遮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一中的二号遮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式射线防护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式射线防护装置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式射线防护装置实施例二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式射线防护装置实施例二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式射线防护装置实施例二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二中的二号遮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n”形架;2、手臂遮挡板;3、肩部遮挡板;4、三角脚轮; 5、头部遮挡板;6、限位凸楞;7、一号遮挡板;8、“L”形托架;9、二号遮挡板;10、限位槽;11、豁槽;12、一号立杆;13、二号立杆; 14、转套;15、铅布条;16、金属夹;17、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一种可调式射线防护装置,包括“n”形架1,所述“n”形架1的纵梁上设有一对手臂遮挡板2,所述“n”形架1的横梁上设有肩部遮挡板3,所述肩部遮挡板3上表面中心处设有头部遮挡板5,所述“n”形架1的纵梁位于手臂遮挡板2下方的部分上设有下身遮挡单元,一对所述手臂遮挡板2上设有上身遮挡单元,所述下身遮挡单元是由设置在“n”形架1的纵梁上多对相互平行的滑槽、设置在滑槽内的限位凸楞6、嵌装在一对滑槽内,且沿其长度方向运动的一号遮挡板7共同构成的,所述上身遮挡单元是由分别设置在一对手臂遮挡板2上的“L”形托架8、等距离设置在“L”形托架8纵梁上的多个支撑块17、与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一对支撑块17相搭接的多个二号遮挡板9共同构成的;所述一号遮挡板7是纵截面为“T”形的板状结构,所述二号遮挡板 9是纵截面为倒“T”形的板状结构;所述“T”形的板状结构的横梁上设有一对限位槽10,所述限位凸楞6完全进入限位槽内;所述二号遮挡板 9为横截面是矩形的板状结构;所述“n”形架1的一对纵梁下端分别设有三角脚轮4。

在本技术方案中,使用时,待X射线检查的病患站在“n”形架一侧,手臂对应放置在手臂遮挡板处,肩部对应在肩部遮挡板处,头部对应在头部遮挡板处,当患者需要检查上半身的患病部位时,将多个二号遮挡板搭接在一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支撑块上,需要照射位置的高度上不放置二号遮挡板,只露出需要照射的部位,放置完毕后,还需要将下半身与X射线隔离,此时,将一号遮挡板的两端插装在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一对滑槽内,一对滑槽内的限位凸楞分别插装在一号遮挡板的横梁上的一对限位槽内,便于一号遮挡板沿限位凸楞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便于将一号遮挡板从滑槽内取出或插入,将多个一号遮挡板插入后,完全将患者下身与X射线相隔离;当患者需要检查下半身的患病部位时,将二号遮挡板依次搭接在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一对支撑块上,使患者上身完全与X射线隔离,放置完毕后,再将一号遮挡板插装在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一对滑槽内,一对滑槽内的限位凸楞分别插装在一号遮挡板的横梁上的一对限位槽内,便于一号遮挡板沿限位凸楞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便于将一号遮挡板从滑槽内取出或插入,将需要照射位置高度的一号遮挡板取下,只将患者下身需要照射的位置暴露在X射线下,下身其他部分与X射线相隔离,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高度以及需要照射的部位,自由组合插装相应高度一号遮挡板和二号遮挡板,操作方便。

实施例二

如图7-12所示,所述下身遮挡单元是由设置在“n”形架1的纵梁下部的一对豁槽11、设置在其中一个豁槽11内的一号立杆12、设置在其中另一个豁槽11内的二号立杆13、套装在一号立杆12上,且可沿一号立杆12轴线方向旋转的转套14、一端缠绕在转套14上,且另一端与二号立杆13固定连接的铅布条15共同构成的;所述二号立杆13 上设有金属夹16,所述铅布条15另一端通过金属夹16与二号立杆13 固定连接;所述铅布条15的宽度为5-7cm,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

在本技术方案中,使用时,待X射线检查的病患站在“n”形架一侧,手臂对应放置在手臂遮挡板处,肩部对应在肩部遮挡板处,头部对应在头部遮挡板处,当患者需要检查上半身的患病部位时,将多个二号遮挡板搭接在一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支撑块上,需要照射位置的高度上不放置二号遮挡板,只露出需要照射的部位,放置完毕后,还需要将下半身与X射线隔离,此时,将缠绕在转套上的铅布条拉出,将铅布条前端利用固定在二号立杆上的金属夹进行固定,依次将从上到下的铅布条拉出,并利用二号立杆上的从上到下的金属夹进行固定,完全将患者下身与X射线相隔离;当患者需要检查下半身的患病部位时,将二号遮挡板依次搭接在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一对支撑块上,使患者上身完全与X射线隔离,放置完毕后,将缠绕在转套上的铅布条拉出,将铅布条前端利用固定在二号立杆上的金属夹进行固定,只有患者下半身需要进行X射线照射的高度的铅布条不拉出,只将患者下身需要照射的位置暴露在X射线下,下身其他部分与X射线相隔离,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高度以及需要照射的部位,自由组合并固定相应高度的铅布条,操作方便。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