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PICC穿刺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6967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PICC穿刺鞘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鞘,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PICC穿刺鞘。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手握穿刺鞘对患者所需穿刺的部位进行穿刺时,因传统穿刺鞘自身结构单一,当医护人员手握穿刺鞘时,医护人员的手部会阻挡自己的视线,导致穿刺精准度受到影响,极易导致穿刺失败,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多功能PICC穿刺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PICC穿刺鞘,来解决目前传统的穿刺鞘结构单一,手握穿刺鞘穿刺时医护人员视线受阻,极易导致穿刺失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PICC穿刺鞘,包括导管与针芯组成的穿刺鞘、凹槽、凸块、定位销、夹板、第一软垫、第二软垫、单翼,所述的导管由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组成,所述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活动相连,所述的针芯位于导管内部,所述的针芯与导管活动相连,所述的凹槽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凹槽均匀分布于第一固定环内部右侧上 下两端,所述的凹槽与第一固定环一体相连,所述的凸块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凸块均匀分布于第二固定环左侧上下两端,所述的凸块与第二固定环一体相连,且所述的凸块与凹槽一一对应,所述的凸块与凹槽胶水相连,所述的定位销贯穿第一固定环左侧中端,所述的定位销与第一固定环滑动相连,所述的夹板位于定位销右侧,所述的夹板与定位销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软垫位于第一固定环左侧底端,所述的第一软垫与第一固定环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软垫位于第二固定环右侧底端,所述的第二软垫与第二固定环胶水相连,所述的单翼位于针芯右侧下端,所述的单翼与针芯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定位销外壁还贯穿有弹簧,所述的弹簧一端与定位销胶水相连,且所述的弹簧另一端与第一固定环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固定环左侧上端还设有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与第一固定环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定位板内部左侧下端还设有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孔为圆形盲孔。

进一步,所述的单翼前端还设有气囊,所述的气囊与单翼胶水相连,且所述的气囊与针芯管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气囊右侧还设有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与气囊管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定位销左侧还贯穿有插销,所述的插销与定位销螺纹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功能PICC穿刺鞘,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将针芯插入导管的内,直至针芯的针头从导管内的另一端伸出后,医护人员再用手推动定位销,在推力的作用下,使得定位销带动夹板以及插销做由左向右移动,在定位销由左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插销,使得插销插入定位孔内,其目的是为了让定位销由左向右的移动距离被锁死,此时,夹板对针芯的实行夹紧力,即针芯在导管内的位置被固定,医护人员再手握单翼,并用手挤压单翼处的气囊,使得气囊内的气体由针芯排出,医护人员再用手按住气囊不放,并将针芯的针头连同导管同时插入患者体内,当针芯连同导管插入患者体内所需的深度后,医护人员再手放单翼即放开挤压状态的气囊,此时气囊复位,通过气囊复位,形成吸力,在吸力的作用下,使得患者插入部位的血液由针芯排出,方便医护人员知晓针芯的插入点是否正确,当针芯插入正确后,医护人员再用手逆时针旋转插销,使得插销从定位孔内取出,此时在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使得弹簧带动定位销联动夹板做由右向左移动,此时夹板对针芯的夹紧力消失,医护人员再将针芯从导管的内取出,医护人员再将PICC管沿着导管的内壁插入患者体内,当PICC管插入完毕后,医护人员再用左手握住第一软垫,再用右手握住第二软垫,并用双手同时拉动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在拉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软垫带动第一固定环,同步第二软垫带动第二固定环,最终使得第二固定环处的凸块脱离第一固定环内的凹槽,此时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处于相背而行的状态,即第一固定环和与第二固定环处于分离的 状态,即导管脱离PICC管,该多功能PICC穿刺鞘,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医护人员可以从侧边手握单翼进行穿刺,有效扩大了穿刺视线观察区域,极大的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同时,单向阀是为了防止外界空气流入气囊内,确保了气囊工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功能PICC穿刺鞘的局部主视剖视图;

图2是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内部局部剖视图;

图3是插销与定位销的连接剖视图;

图4是单翼与气囊的连接主视图;

图5是凹槽与凸块的连接剖视图;

图6是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连接主视图;

图7是现有的手握穿刺鞘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握穿刺鞘示意图。

导管1、针芯2、第一固定环3、第二固定环4、凹槽5、凸块6、定位销7、夹板8、第一软垫9、第二软垫10、单翼11、气囊101、单向阀102、定位板301、定位孔302、弹簧701、插销70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一种多功能PICC穿刺鞘,包括导管1、针芯2、第一固定环3、第二固定环4、凹槽5、凸块6、定位销7、夹板8、第一软垫9、第二软垫10、单翼11,所述的导管1由第一固定环3和第二固定环4组成,所述的第一固定环3和第二固定环4活动相连,所述的针芯2位于导管1内部,所述的针芯2与导管1活动相连,所述的凹槽5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凹槽5均匀分布于第一固定环3内部右侧上下两端,所述的凹槽5与第一固定环3一体相连,所述的凸块6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凸块6均匀分布于第二固定环4左侧上下两端,所述的凸块6与第二固定环4一体相连,且所述的凸块6与凹槽5一一对应,所述的凸块6与凹槽5胶水相连,所述的定位销7贯穿第一固定环3左侧中端,所述的定位销7与第一固定环3滑动相连,所述的夹板8位于定位销7右侧,所述的夹板8与定位销7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软垫9位于第一固定环3左侧底端,所述的第一软垫9与第一固定环3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软垫10位于第二固定环4右侧底端,所述的第二软垫10与第二固定环4胶水相连,所述的单翼11位于针芯2右侧下端,所 述的单翼11与针芯2胶水相连,所述的定位销7外壁还贯穿有弹簧701,所述的弹簧701一端与定位销7胶水相连,且所述的弹簧701另一端与第一固定环3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固定环3左侧上端还设有定位板301,所述的定位板301与第一固定环3胶水相连,所述的定位板301内部左侧下端还设有定位孔302,所述的定位孔302为圆形盲孔,所述的单翼11前端还设有气囊101,所述的气囊101与单翼11胶水相连,且所述的气囊101与针芯2管道相连,所述的气囊101右侧还设有单向阀102,所述的单向阀102与气囊101管道相连,所述的定位销7左侧还贯穿有插销702,所述的插销702与定位销7螺纹相连。

该多功能PICC穿刺鞘,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将针芯2插入导管1的内,直至针芯2的针头从导管1内的另一端伸出后,医护人员再用手推动定位销7,在推力的作用下,使得定位销7带动夹板8以及插销702做由左向右移动,在定位销7由左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插销702,使得插销702插入定位孔302内,其目的是为了让定位销7由左向右的移动距离被锁死,此时,夹板8对针芯2的实行夹紧力,即针芯2在导管1内的位置被固定,医护人员再手握单翼11,并用手挤压单翼11处的气囊101,使得气囊101内的气体由针芯2排出,医护人员再用手按住气囊101不放,并将针芯2的针头连同导管1同时插入患者体内,当针芯2连同导管1插入患者体内所需的深度后,医护人员再手放单翼11即放开挤压状态的气囊101,此时气囊101复位,通过气囊101复位,形成吸力,在吸力的作用下,使得患者插入部位的血液由针芯2 排出,方便医护人员知晓针芯2的插入点是否正确,当针芯2插入正确后,医护人员再用手逆时针旋转插销702,使得插销702从定位孔302内取出,此时在弹簧701回弹力的作用下,使得弹簧701带动定位销7联动夹板8做由右向左移动,此时夹板8对针芯2的夹紧力消失,医护人员再将针芯2从导管1的内取出,医护人员再将PICC管沿着导管1的内壁插入患者体内,当PICC管插入完毕后,医护人员再用左手握住第一软垫9,再用右手握住第二软垫10,并用双手同时拉动第一软垫9和第二软垫10,在拉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软垫9带动第一固定环3,同步第二软垫10带动第二固定环4,最终使得第二固定环4处的凸块6脱离第一固定环3内的凹槽5,此时第一固定环3与第二固定环4处于相背而行的状态,即第一固定环3和与第二固定环4处于分离的状态,即导管1脱离PICC管,同时,单向阀102是为了防止外界空气流入气囊101内,确保了气囊101工作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