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超声雾化吸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6367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新型超声雾化吸痰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超声雾化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吸痰是一项常用的抢救病人时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技术,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呼吸困难,甚至窒息。适用于危重、年老、昏迷、麻醉后为清醒者,导致不能将痰液咳出。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是吸痰装置为一个直形吸痰管,外接负压装置组成。使用时吸痰管插入人体气管位置处,然后利用负压进行吸痰。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陷。

首先,现有技术中的吸痰管为直形吸痰管,不符合人体解剖生理结构,人体气管在喉部下方呈倒Y形分布,其直形吸痰管在置入时容易抵触在两气管的汇合处,致使吸痰失败。直形吸痰管的直径大小以及形状是固定的,为了能够充分吸出痰液,其直形吸痰管的尺寸设计是按照气管大小来设计的,在使用时容易损伤气管内壁粘膜。

其次,现有技术中的吸痰装置的负压吸引的气流方向是单向的,其单向气流吸痰效果不充分,因痰液包含了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呈粘着状态,对呼吸道内壁具有粘着力,对于粘着力较大的痰液,通过单方向的气流吸引则不能将痰液吸出。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吸痰装置仅仅是能够吸引吸痰管前方的痰液,而对于位于吸痰管侧壁上的痰液,则不能吸出,而且,吸痰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即使是吸痰管前方的痰液,因在负压作用下,移动至吸痰管侧壁的方向上,使得痰液不能吸出,增加了吸痰的难度。

再者,现有技术中吸痰装置,没有对痰液进行稀释雾化的操作,容易引起堵塞,加之存在温度差,致使气管内壁上的“纤毛摆动”的功能减弱,容易引起气管痉挛和肺不张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现有设备在吸痰过程中出现不良后果,如气管粘膜损伤、肺不张、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感染、人工气道堵塞和吸痰管堵塞等。亟需一种能够减少损伤气管粘膜、能够塑型、可进行不同气流方向吸痰、可通过超声进行雾化和湿化处理的新型超声雾化吸痰装置。而关于这种新型超声雾化吸痰装置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少损伤气管粘膜、能够塑型、可进行不同气流方向吸痰、可通过超声进行雾化和湿化处理的新型超声雾化吸痰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超声雾化吸痰装置,所述的超声雾化吸痰装置包括吸痰管、痰液瓶、负压瓶、负压控制装置、超声雾化器、恒温器、底座;所述的恒温器内置在超声雾化器中;所述的负压控制装置内置负压器和正压器;所述负压器经第一塑料管与负压瓶的一个接口连接;所述负压瓶的另一个接口经第二塑料管与痰液瓶建立连接;所述痰液瓶的另一个接管经第三塑料管与吸痰管的内管建立连接;所述正压器经第四塑料管与超声雾化器的一个接口建立连接;所述的超声雾化器的另一个接口经第五塑料管与吸痰管的外管建立连接;所述吸痰管的远端为弧形状结构;所述的吸痰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的内管上设有第一侧孔;所述外管上设有第二侧孔;所述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在轴向位置相互错开;所述第一侧孔沿着内管外壁呈螺旋分布设置;所述第二侧孔沿着外管外壁呈螺旋分布设置;所述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交错连接的连线呈螺旋分布。

优选地,所述的外管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外管通过压边技术紧贴在内管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的外管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椭圆形、卵圆形。

优选地,所述外管采用柔软的材料制造而成。

优选地,所述的底座包括底板和扶手,底板的四个角上设有万向轮,底板的一端面设有门字形扶手;所述底板上置放痰液瓶、负压瓶、负压控制装置、超声雾化器;所述的痰液瓶以及负压瓶位于超声负压控制装置的前侧;所述的超声雾化器位于负压控制装置的右侧。

优选地,吸痰管分为弯曲部直形部,弯曲部的轴线与直形部的轴线夹角为30-60度,弯曲部的长度为8-12mm。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超声雾化吸痰装置,能够减少损伤气管粘膜、能够塑型、可进行不同气流方向吸痰、可通过超声进行雾化和湿化处理,可完全解决现有设备的诸多并发症问题,如:气管粘膜损伤、肺不张、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感染、人工气道堵塞和吸痰管堵塞等;

2、吸痰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中形成正压气流,内管中形成负压气流,其正压气流和负压气流在痰液出形成涡流式循环,对痰液进行涡流式吸痰,吸痰效果充分,彻底;

3、内管上的第一侧孔和外管上第二侧孔在轴向位置相互错开,且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交错连接的连线呈螺旋分布,内管中负压气流和外管中的正压气流形成螺旋式循环,即对痰液进行螺旋式吸痰,能够有效地吸出吸痰管壁上的痰液;

4、吸痰管的远端设置为会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是参照人体气管的生理解剖结构而设计的,在置入时可避免吸痰管抵触在两气管的交界处;

5、吸痰管包括内管和外管,为双层的结构形式,且外管采用柔软的材料制造而成,可以进行充气塑型,减少吸痰管对气管粘膜的损伤,避免吸痰管贴壁现象;

6、负压控制装置中的正压器输出的正压气流经超声雾化器和恒温器处理后输送到吸痰管的外壁中,超声雾化器的作用是湿润正压气流,对痰液具有稀释所用,防止痰液过于黏稠,而致使吸痰管堵塞;恒温器使得正压气流的温度为37度,该温度与人体温度相同,以便保护气管纤毛功能,防治气管痉挛和肺不张等并发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超声雾化吸痰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吸痰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外管和内管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吸痰管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吸痰管 11.直形部

12.弯曲部 13.内管

131.第一侧孔 14.外管

141.第二侧孔 2.痰液瓶

3.负压瓶 4.负压控制装置

5.超声雾化器 6.底座

61.底板 62.万向轮

63.扶手 7.第一塑料管

71.第二塑料管 72.第三塑料管

73.第四塑料管 74.第五塑料管

8.气管 81.痰液

82.空气 83.负压气流

84.正压气流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超声雾化吸痰装置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超声雾化吸痰装置,所述的超声雾化吸痰装置包括吸痰管1、痰液瓶2、负压瓶3、负压控制装置4、超声雾化器5、恒温器、底座6;所述的底座6包括底板61和扶手63,底板61的四个角上设有万向轮62,底板61的一端面设有门字形扶手63;所述底板61上置放痰液瓶2、负压瓶3、负压控制装置4、超声雾化器5;所述的痰液瓶2以及负压瓶3位于超声负压控制装置4的前侧;所述的超声雾化器5位于负压控制装置4的右侧;所述的恒温器内置在超声雾化器5中;所述的负压控制装置4内置负压器和正压器;所述负压器经第一塑料管7与负压瓶3的一个接口连接;所述负压瓶3的另一个接口经第二塑料管71与痰液瓶2建立连接;所述痰液瓶2的另一个接管经第三塑料管72与吸痰管1的内管13建立连接;所述正压器经第四塑料管73与超声雾化器5的一个接口建立连接;所述的超声雾化器5的另一个接口经第五塑料管74与吸痰管1的外管14建立连接。

请参照图2,图2是吸痰管1结构示意图。所述吸痰管1的远端为带弯曲的弧形状结构,吸痰管1分为弯曲部12直形部11,弯曲部12的轴线与直形部11的轴线夹角为30-60度,弯曲部12的长度为8-12mm;所述的吸痰管1包括内管13和外管14;所述的内管13上设有第一侧孔131;所述外管14上设有第二侧孔141;所述第一侧孔131和第二侧孔141在轴向位置相互错开;所述第一侧孔131沿着内管13外壁呈螺旋分布设置;所述第二侧孔141沿着外管14外壁呈螺旋分布设置;所述第一侧孔131和第二侧孔141交错连接的连线呈螺旋分布;所述第一侧孔131和第二侧孔141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椭圆形、卵圆形。

请参照图3,图3为外管14和内管13横断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外管14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外管14通过压边技术紧贴在内管外壁上,外管1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本实施中,优选外管14的数量为4个;当外管14中未通入气流时,外管14呈收缩状态,当外管14通入气流时,外管14呈扩张状态。

请参照图4,图4为吸痰管1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使用时,内管13的连接源头是负压器,在内管13中形成负压气流83,外管14的连接源头为正压器,外管14中形成的正压气流84,其正压气流84可经过第二侧孔141穿出,与外管14外部通气的空气82融合,并在吸痰管1端部与内管13的负压气流83形成涡流式循环,即对痰液81进行涡流式吸痰,相对与传统中仅仅依靠负压式吸痰相比,其涡流式的气流能够克服痰液81对气管8壁的粘着力,涡流式吸痰效果充分。内管13上的第一侧孔131和外管14上第二侧孔141在轴向位置相互错开,且第一侧孔131和第二侧孔141交错连接的连线呈螺旋分布,这样,内管13中负压气流83和外管14中的正压气流84形成螺旋式循环,即对痰液81进行螺旋式吸痰,其吸痰的主要针对于吸痰管1侧壁上的痰液81,而现有技术中吸痰装置对吸痰管1侧壁的痰液81则无法吸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吸痰装置,能够有效地吸出吸痰管1壁上的痰液81。

需要说明的是:吸痰管1的远端设置为会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是参照人体气管8的生理解剖结构而设计的,在置入时可避免吸痰管1抵触在两气管8的交界处;吸痰管1包括内管13和外管14,为双层的结构形式,且外管14采用柔软的材料制造而成,可以进行充气塑型,减少吸痰管1对气管8粘膜的损伤,避免吸痰管1贴壁现象。

负压控制装置4中的正压器输出的正压气流84经超声雾化器5和恒温器处理后输送到吸痰管1的外壁中,超声雾化器5的作用是湿润正压气流84,对痰液81具有稀释所用,防止痰液81过于黏稠,而致使吸痰管1堵塞;恒温器使得正压气流84的温度为37度,该温度与人体温度相同,以便保护气管8纤毛功能,防治气管8痉挛和肺不张等并发症。

所述的痰液瓶2用于回收吸出的痰液81,通过单独设置痰液瓶2,一方面可便于痰液81收集,可用于医务人员通过研究痰液81了解病人的发病机制;另一方面,增加了负压容积空间,使得正压器能够排尽较大容积空间,形成负压大,为吸痰提供充足的动力。

所述的外管14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外管14通过压边技术紧贴在内管13外壁上,外管1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外管14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其它数量的外管14均在本实施的保护范围之内;外管14截面为弧形,在满足通入正压气流84的条件下,与其它形状相比,弧形状的形成的吸痰管1径向尺寸最小,另外,截面为弧形状的外管14能够在退出时,能够同时将依附在吸痰管1外壁上的痰液81一同退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超声雾化吸痰装置,能够减少损伤气管8粘膜、能够塑型、可进行不同气流方向吸痰、可通过超声进行雾化和湿化处理,可完全解决现有设备的诸多并发症问题,如:气管8粘膜损伤、肺不张、支气管8痉挛、低氧血症、感染、人工气道堵塞和吸痰管1堵塞等;吸痰管1包括外管14和内管13,外管14中形成正压气流84,内管13中形成负压气流83,其正压气流84和负压气流83在痰液81出形成涡流式循环,对痰液81进行涡流式吸痰,吸痰效果充分,彻底;内管13上的第一侧孔131和外管14上第二侧孔141在轴向位置相互错开,且第一侧孔131和第二侧孔141交错连接的连线呈螺旋分布,内管13中负压气流83和外管14中的正压气流84形成螺旋式循环,即对痰液81进行螺旋式吸痰,能够有效地吸出吸痰管1壁上的痰液81;吸痰管1的远端设置为会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是参照人体气管8的生理解剖结构而设计的,在置入时可避免吸痰管1抵触在两气管8的交界处;吸痰管1包括内管13和外管14,为双层的结构形式,且外管14采用柔软的材料制造而成,可以进行充气塑型,减少吸痰管1对气管8粘膜的损伤,避免吸痰管1贴壁现象;负压控制装置4中的正压器输出的正压气流84经超声雾化器5和恒温器处理后输送到吸痰管1的外壁中,超声雾化器5的作用是湿润正压气流84,对痰液81具有稀释所用,防止痰液81过于黏稠,而致使吸痰管1堵塞;恒温器使得正压气流84的温度为37度,该温度与人体温度相同,以便保护气管8纤毛功能,防治气管8痉挛和肺不张等并发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