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混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5621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双联混合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联混合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使用的注射器主要为单筒注射器和双联混液器。当需要对两种液体药剂进行即时混合,以便达到适合的治疗效果时,单筒注射器难以实现这一目的。例如,有的止血胶或组织封闭胶是由两组分混合反应形成,由于两组分混合后溶液的粘度迅速增加,必须即时混合施用,否则很难将其有效地用于目标部位。而现有的双联混液器存在使用前组装步骤繁琐、使用不便、注射座容易掉落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联混合系统,该双联混合系统组装和使用方便、组装后对注射座固定牢固并且能够适用于多种长度的注射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联混合系统,包括:两个注射器;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用于固定所述两个注射器的一端;以及导流部件,所述导流部件用于固定所述两个注射器的另一端且将所述两个注射器内的液体导流至喷嘴,并且以所述导流部件与所述固定部件之间的用于安装所述两个注射器的间隔能够调整的方式将所述导流部件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件上。

对于上述双联混合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件有多个横槽,所述导流部件设置有与所述多个横槽匹配的多个凸条,通过所述多个横槽与所述多个凸条以不同数量匹配安装来改变所述间隔。

对于上述双联混合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件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多个横槽设置于所述夹持部,并且所述导流部件设置有用于被夹持部夹持的被夹持部,所述多个凸条设置于所述被夹持部。

对于上述双联混合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联混合系统还包括注射器推拉杆连接板,所述注射器推拉杆连接板用于将所述两个注射器的推拉杆连接为一体。

对于上述双联混合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注射器推拉杆连接板以使所述推拉杆始终对齐的方式连接所述推拉杆。

对于上述双联混合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件具有T型结构,所述T型结构的横向部的两端部为手持部。

对于上述双联混合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T型结构的横向部的两端部均具有O型结构。

对于上述双联混合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件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两个注射器的一端的卡槽或卡扣。

对于上述双联混合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部件设置有将所述两个注射器分别与所述喷嘴连通的弯曲的通道。

对于上述双联混合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注射器为预封装所述液体的注射器,所述两个注射器具有与所述液体对应的标识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装和使用方便、组装后对导流部件(注射座)固定牢固并且能够适用于多种长度的注射器的双联混合系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联混合系统,导流部件和固定部件配合连接,能够防止导流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掉落,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长度的注射器,方便对多种液体进行均匀混合,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灵活性。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双联混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双联混合系统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双联混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双联混合系统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固定部件 20:导流部件 30:喷嘴

11:夹持部 12:卡扣 13:卡槽

21:被夹持部 40:注射器推拉杆连接板 50:注射器

51:储液部 52:推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双联混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双联混合系统包括:两个注射器50,其包括用于存储液体的筒状的储液部51以及在该储液部51内能够进行活塞运动的推拉杆52;固定部件(固定架)10,其用于固定两个注射器50的储液部51的一端;导流部件(注射座)20,其用于固定两个注射器50的储液部51的另一端且将两个注射器50的储液部51内的液体导流至喷嘴30,并且以导流部件20与固定部件10之间的用于安装两个注射器50的间隔能够改变的方式将导流部件20安装于固定部件10;以及喷嘴30,其设置于导流部件20上且位于注射器50的相反侧。

本实施例中的注射器50为单筒注射器,本实施例不限定双联混合系统所包括的注射器50的个数,例如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注射器50。注射器50可以由塑料、玻璃等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作而成,在此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双联混合系统可以适用于任何液体形态的物质,例如药液、胶液等,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所示,固定部件10具有T型结构,该T型结构包括彼此垂直的横向部和竖直部,其中T型结构的横向部的两端部为手持部。横向部设置有卡扣12,卡扣12可以用于固定注射器的储液部51的后端的凸缘部,该凸缘部指从储液部51的开口端的边缘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

如图2所示,固定部件10的T型结构的竖直部设置有多个横槽,导流部件20设置有与多个横槽匹配的多个凸条,通过多个横槽与多个凸条以不同数量匹配安装的方式实现间隔的改变。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固定部件10的竖直部设置有夹持部11,多个横槽设置于夹持部11,并且导流部件20设置有用于被夹持部夹持的被夹持部21,多个凸条设置于被夹持部21。虽然未示出,但是也可以在固定部件10的夹持部11上设置多个凸条,在导流部件20的被夹持部21上设置多个横槽。

这样,通过固定部件10的夹持部11能够与导流部件20的被夹持部配合连接,防止了导流部件2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掉落。另外,通过多个横槽与多个凸条以不同数量匹配安装使得本实施例的双联混合系统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长度的注射器50。在采用长度较长的注射器50的情况下,夹持部11所设置的横槽可以较少的卡入被夹持部21所设置的凸条,使用用于安装注射器50的间隔变大。在采用长度较短的注射器50的情况下,夹持部11所设置的横槽可以较多的卡入被夹持部21所设置的凸条,使用用于安装注射器50的间隔变小。

如图1所示,双联混合系统还包括注射器推拉杆连接板40,注射器推拉杆连接板40用于将两个注射器50的推拉杆52连接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注射器推拉杆连接板40以使推拉杆52始终对齐的方式连接推拉杆52。

本实施例的注射器推拉杆连接板40可以具有固定注射器推拉杆52的凹槽。凹槽可以分别设置在注射器推拉杆连接板40不同位置,在此不做限定。安装时,可以将推拉杆52的手持端(自由端)的凸缘结构安装在凹槽内。注射器推拉杆连接板40使注射器的推拉杆52位于同一位置(即它们的自由端位于同一平面),使得注射器50能够等体积出液,从而实现均匀地混合液体。在双联混合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在注射器推拉杆连接板40上施加推力和拉力,使得各注射器推拉杆52移动相同的距离,从而能够通过拉力抽取或推力推出等量的液体。

本实施例的注射器推拉杆连接板40可以具有与手指形状对应的凹部,本实施例不限定凹部的具体形状。例如,凹部可以为弧形凹陷,该凹陷可以与成年人拇指的指肚形状吻合、大小匹配,方便使用者操作,提高操作舒适度。此外,还可以将凹部设计为磨砂结构,增强防滑功能。

本实施例不限定喷嘴30将混合后液体排出的形式和状态。例如,喷嘴30可以将混合后的液体以雾化的效果喷出。在喷嘴30将混合后的液体以雾化的效果喷出的情况下,喷嘴30的长度和雾化孔径的大小可由使用过程中溶液的粘稠度、成胶时间以及使用方式决定。在本实施例中,喷嘴30的长度范围可以为5cm-15cm。长喷嘴可以具有两段较长不连通的管道,用来进一步对液体进行进一步导流。其中,短喷嘴主要可以用于表面性创面的使用,长喷嘴主要可以用于狭小创面的使用。

导流部件20设置有与两个注射器分别连通的弯曲的通道。举例而言,在双联混合系统包括两个注射器的情况下,可以在导流部件20设置两条通道。其中,通道可以具有一定的弧度,不仅使开模工艺更简化,使出模效果更容易实现,而且还具有减少推进阻力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部件20可以用来对两个注射器内的液体进行引流。本实施例的两个通道可以彼此隔离,使得通道中的液体不发生混合。在使用者操作失误或其他原因导致液体发生倒流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各注射器50内的液体保持纯净,避免彼此间的液体混合而导致污染甚至失效。

另外,优选地,两个注射器50为预封装液体的注射器,两个注射器50具有与液体对应的标识信息。举例而言,双联混合系统可以采用预灌装的使用方式,方便使用。具体地,在采用预灌装的使用方式的情况下,注射器50可以分别装载指定类型的液体,并在各注射器50的储液部51的进出液口套上橡胶帽进行封装,防止液体流出。进一步地,为了方便使用者识别不同溶液,可以在注射器上设置与液体对应的标识信息,例如两支单筒注射器50的推拉杆52可使用不同颜色。

(第二实施例)

如图3所示,固定部件10的T型结构的横向部的两端部均具有O型结构,O型结构为手持部。另外,该T型结构的横向部还设置有卡槽13,卡槽13可以用于固定注射器50的储液部51的凸缘部。

如图4所示,由于卡槽13的设置,可以不设置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夹持部11和被夹持部21,而仅形成横槽与凸条的安装结构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联混合系统,导流部件20和固定部件10配合连接,能够防止导流部件2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掉落,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长度的注射器50,方便对多种液体进行均匀混合,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灵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