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可控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341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压力可控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可控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使用简单、压力可控、能自适应受施对象形状的医用压脉止血装置,属于医疗护理领域所用压力可控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装置的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在常规治疗及救治中输液、抽血、输血及应急性止血时,用于勒紧肢体的橡皮管或者长条扁平型伸缩带称为压脉带,又叫止血带。

目前,临床上各种静脉穿刺(如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采血等)均以选择上肢静脉为主,医院常规操作均采用压脉带在上肢静脉穿刺处上方缠绕后捆紧,暂时阻断该处静脉血液回流,使局部血管充盈便于穿刺成功。采用橡皮管类压脉带时,由于捆扎处受力面积较小,对上肢组织的压强较大,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如捆扎过松,则压力不够又达不到需要的效果。特别对于老年病人、各种血液病病人以及皮肤角质化病人还常常会造成其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使用橡胶管压脉带进行压脉时,还存在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例如:止血带容易滑落,不易固定,操作时须用两只手操作,并且松紧度不易把握,一旦穿刺失败,用一只手无法将压脉带系上,临床上还经常使用一种宽边的压脉带,虽然解决了易滑落的问题,但此种压脉带对于凝血机制不好的患者来说,由于压脉带接触皮肤面积大,患者也很容易出现皮下出血点,还有一些上肢穿刺困难需要进行下肢穿刺的,使用一般的压脉带更不易于操作。而且,目前的压脉带普遍存在着压力难以控制的特点。而且由于患者在体型上有肥瘦之分,导致皮肤的厚度和静脉深度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施加在老龄人、中年人、年轻人、小孩和婴儿肢体上的力度差异很大,单纯靠护理人员的经验进行绑扎,不但患者的舒适性难以保障,还难以保证一次性压脉成功。

经国内外技术文献检索,尚未发现有能够根据应用对象的形状、大小自动改变自身的形状和刚度,实现扎紧压力可控的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自动绑扎,使用方便,无需双手操作的压力可控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装置。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压力可控,能够根据应用对象的形状、大小自动改变自身的形状和刚度,能适用各种受施对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力可控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装置,包括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和气源发生器,其中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包括软质底板和上凸起柔性结构体,软质底板的上表面与上凸起柔性结构体的下端面紧密连接形成空腔,空腔的一端密闭,另一端设有进气接口,气源发生器包括气管接头、软气管、放气阀、单向阀、充气球的进气端通过进气阀与气源连接,充气球的出气端与单向阀的进气端连接,单向阀的出气端通过放气阀与软气管的一端连接,软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气管接头与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的进气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可控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装置,巧妙地采用一系列层叠排列的褶皱式柔性中空结构体与实体基底结合形成空腔的办法构建成能与自然高效、和谐地交互的仿生柔软组织,空腔内气压身高时,褶皱式柔性中空结构体膨胀而促使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可控柔性压脉止血带往基底方向变形,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应用对象的形状、大小自动改变自身的形状和刚度,作用于人体肢体进行压脉时,能在气压作用下自动扎紧,与具有压力显示的气源发生器共同使用时,能非常方便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柔性压脉止血带的绑紧压力可控。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能自动绑扎,使用方便,无需双手操作,并且压力可控,是全新类型的压脉止血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的全剖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的A-A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压力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的俯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压力可控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压力可控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装置的简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压力可控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装置的自动控制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压力可控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软质底板,2.前软板,3.上凸起柔性结构体,4.末软板,5.顶面,6.进气接口,7.空腔,8. 前软板前端部顶角,9. 末软板后端部顶角,10.左侧面,11.右侧面,12.气管接头,13.软气管,14.放气阀,15.单向阀,16.充气球,17.进气阀,18.压力表,19.电子气泵及显示控制模块,20.肢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力可控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装置,包括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和气源发生器,其中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包括软质底板1和上凸起柔性结构体3,软质底板1的上表面与上凸起柔性结构体2的下端面紧密连接形成空腔7,空腔7的一端密闭,另一端设有进气接口6,气源发生器包括气管接头12、软气管13、放气阀14、单向阀15、充气球16的进气端通过进气阀17与气源连接,充气球16的出气端与单向阀15的进气端连接,单向阀15的出气端通过放气阀14与软气管13的一端连接,软气管13的另一端通过气管接头12与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的进气接口6连接。

此外,为了方便检测单向阀15的出气端的气体压力,上述单向阀15的出气端还装设有压力表18。

本实施例中,上凸起柔性结构体3为若干层叠排列的褶皱式柔性中空结构体。该褶皱式柔性中空结构体包括有左侧面10、右侧面11和顶面,左侧面10和右侧面11通过顶面5连接,褶皱式柔性中空结构体的左侧面10和右侧面11与软质底板1垂直或成任意角度,且若干层叠排列的褶皱式柔性中空结构体的两端还设有前软板2和末软板4,前软板2和末软板4的厚度为其他部位的厚度2~5倍,进气接口6位于末软板4的端面。

另外,上述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中前软板2的前软板前端部顶角8与末软板4中的末软板后端部顶角9在同一直线上。前软板前端部顶角8和末软板后端部顶角9在同一直线上,是为了止血带变为工作的时候前软板前端部顶角8可以挨着末软板后端部顶角9卷过去,如果没有错位,那么卷成一个圆圈后就碰在一起了,再大的压力也无法使圆圈变小,也就无法实现压力调节。

如图7所示,所述气源发生器为电子气泵,电子气泵还连接有控制模块19,控制模块19设有显示装置。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压力可控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装置的简易示意图,该简易装置能够根据挤压充气球16的次数大致估算压脉压力。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用于对婴儿进行压脉输液,如图5、8所示,护理人员把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的软质底板1放置到婴儿的肢体20上方,然后用手不断挤压充气球16,当压力表18显示压力为1.5Kpa时,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完全对婴儿的肢体20弯曲包裹,再用手挤压充气球16,当压力表18显示压力为2Kpa时完成对婴儿的肢体20的压脉。穿刺成功后,用力按下放气阀14快速释放气体,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迅速恢复到原状,解除对婴儿的肢体20的压脉。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用于对腿部受伤动脉出血的病人进行压脉输液,如图6所示,护理人员把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的软质底板1放置到受伤腿部近心端的肢体20上方,然后用手不断挤压充气球16,当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完全对肢体20弯曲包裹后,再用手挤压充气球16二至五次,完成对病人腿部的压脉止血。达到止血效果后,用力拧开放气阀14缓慢释放气体,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逐渐恢复到原状,解除对腿部的肢体20的压脉止血。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用于对肥胖成年人进行上肢压脉输液,如图7 所示,护理人员在控制模块19上设定压脉压力为3Kpa后,把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的软质底板1放置到肢体20上方,然后按下控制模块19上的启动按钮,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自动完成对肢体20弯曲包裹和定压力压脉。穿刺成功后,用力按下放气阀14快速释放气体,气动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带迅速恢复到原状,解除对肢体20的压脉。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可控柔性自适应压脉止血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双手操作和无需人为包扎,并且压力可控,能够肢体的形状、大小自动改变自身的形状,是一种全新类型的智能压脉止血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