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2679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与一种呼吸过滤器有关。



背景技术:

一般人在正常呼吸过程中,吸入的气体经过鼻咽喉等部位之后有加湿和加温的效果。在医院手术或者一些治疗过程中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丧失了气体湿度和温度调节的功能,所以通常在人工气道中加入呼吸过滤器,比如热湿交换过滤器等。

目前现有的热湿交换过滤器如中国专利ZL201520468458.X所示,该专利技术方案中包括机器连接端、过滤腔、患者连接端,在过滤腔中安装有过滤膜和热湿交换层。气体从机器连接端的进口到患者连接端的出口,经过了过滤腔的过滤和湿化加热,成功改善了呼吸气道的环境。

由于此类的呼吸过滤器生产要求高,需要确保部件连接部位处完全密封,不能有漏气现象,因此大多数采用超声波焊接。为了能够焊接紧密,机器连接端和患者连接端扣合接触的部位基本上是尺寸紧密配合。但是由于机器连接端和患者连接端这些部件是采用塑料材料,具有一定回弹性,而且表面均很光滑,呼吸过滤器的过滤腔整体呈圆形,在生产装配时,机器连接端的圆边和患者连接端圆周相抵扣住,放置后在段时间内容易弹开,且在焊接操作过程中因产生超声波,且在焊接操作时,因产生超声波,而导致静电过滤膜被吸起来进而产生移位,形成边缘空洞或者扣压不完整的情况,降低过滤效果。因此在焊接之前又需要重新装配,重复操作率高,不利于高效生产。

因此本发明人设计出一种改良后的型款结构,来解决这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过滤器,实现在生产装配环节中不会回弹散开,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确保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呼吸过滤器,包括上盖、下盖、过滤膜、湿化加热层介质;过滤膜与湿化加热层介质安装在上盖和下盖扣合后形成的空腔内;在上盖和下盖扣合处留有间隙。

所述的上盖和下盖为圆形,上盖下表面形成一圈插入下盖中的环边,环边表面设置有凸起部;下盖为圆形的凹槽,扣合后凸起部抵靠在下盖凹槽的内表面。

所述的凸起部为筋条、圆点、圆柱结构。

所述的凸起部圆周均匀分布。

所述的筋条下部为圆角结构。

所述的上盖具有进气接头和取样口,下盖具有出气接头。

所述的湿化加热层介质为瓦楞湿化纸。

所述的湿化加热层介质为海绵湿化介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中上下盖之间形成一定间隙后,给塑料留有一定回弹和形变的空间,两者扣合后不会再散开,确保了装配的稳定度,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由于间隙的存在,超声波焊接时,两者材料熔融后,液体具有容纳空间,不会导致熔融的液体流入到空腔内,污染过滤膜与湿化加热层介质,确保了产品的质量。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可采用筋条、圆点、圆柱等诸多形状确保间隙存在,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凸起部的结构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凸起部的结构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凸起部的结构三。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阐述。

一种呼吸过滤器,主要涉及到的部件有上盖1、下盖2、过滤膜3、湿化加热层介质4。

上盖1、下盖2均为塑料件,上盖1主要是进气部位,顶部设置有与外部气体连接的进气接头11,进气接头11一旁还设置有取样口 12。下盖2的底部开设有出气接头 21。上盖1和下盖2整体呈圆形,上盖1为平盖状或者带有一点弧度的盖体,下盖2为一个圆形的凹槽。两者扣合后形成圆形的空腔5,湿化加热层介质4和过滤膜3依次放入到空腔5内,将上盖1盖入后形成湿化加热过滤腔体。本实施例中湿化加热层介质4采用瓦楞湿化纸或者海绵湿化介质,也可以是其他相同功效的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设计点在于上盖1、下盖2之间形成一定间隙6。本实施中上盖1的下表面接近边缘形成一圈环边13,环边13上设置有多个圆周均匀分布的筋条14。由于筋条14的存在,当上盖1扣入下盖2中时,筋条14抵靠在了下盖2凹槽的内表面,所以上盖1、下盖2形成了一定间隙6。为了装配顺畅,筋条14下部为圆角结构。

当然本实施例中是采用筋条14的形式,除了图4中的筋条14的形式,也可以用其他的凸起部形状来做简单替换,比如图5中的圆点15结构,也可以是图6中的圆柱16这种结构等等,同时其他几何结构的凸起部也同样可以采用到本实用新型中。

由于该间隙6的存在,解决装配过程中上盖1和下盖2紧密配合后的回弹问题,同时也给焊接过程中的熔融液体提供空间,提高产品质量。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若其他发明人在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所做出若干简单替换和改动,都应当视为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