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压力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739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压力固定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颈椎压力固定器。



背景技术:

手术器械是指在临床手术中所使用的医疗器械,除常规手术器械外,还有一些专科用的器械:骨科、泌尿科、妇产科、烧伤科、整形外科、脑外科、心胸外科或普外科等等。

颈椎固定器是手术器械中的一种,在部分手术中需要对患者的颈椎进行固定,防止颈椎晃动,影响手术,传统的在手术时使用颈椎前路钢板进行固定,但是其操作繁琐,螺钉容易松动退出,影响手术,且手术时间较长时,偶尔会有危险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椎压力固定器,具备卡住人体的颈椎后不易脱出,结构简单明了,操作方便快捷,在中线操作,无需考虑侧方,切迹低,融合效果好,避免出现影响手术的情况,保留了融合部位的弹性微动,避免了颈椎钢板的并发症以及降低综合成本等优点,解决了操作繁琐,螺钉容易松动退出,影响手术,且手术时间较长时,偶尔会有危险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出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卡住人体的颈椎后不易脱出,结构简单明了,操作方便快捷,在中线操作,无需考虑侧方,切迹低,融合效果好,避免出现影响手术的情况,保留了融合部位的弹性微动,避免了颈椎钢板的并发症以及降低综合成本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颈椎压力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体,所述固定器本体的形状呈U形,所述固定器本体采用纯钛制成,所述固定器本体内表面的两侧均无缝连接有倒刺,所述固定器本体的底端无缝连接有尖头,所述固定器本体顶部两侧的内拐角和外拐角均打磨成圆角,所述固定器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倒刺分别等距离设置在固定器本体内表面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倒刺的倾斜角度在30°到60°之间。

优选的,所述倒刺的顶端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槽。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椎压力固定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颈椎压力固定器,通过设置倒刺、尖头和凹槽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卡住人体的颈椎后不易脱出,结构简单明了,操作方便快捷,在中线操作,无需考虑侧方,切迹低,融合效果好,避免出现影响手术的情况,保留了融合部位的弹性微动,避免了颈椎钢板的并发症,降低综合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凹槽展开俯视示意图。

图中:1固定器本体、2倒刺、3尖头、4圆角、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颈椎压力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体1,固定器本体1的形状呈U形,固定器本体1采用纯钛制成,厚度较薄(切迹低),固定器本体1内表面的两侧均无缝连接有倒刺2,倒刺2分别等距离设置在固定器本体1内表面的两侧,倒刺2的倾斜角度在30°到60°之间,倒刺2的顶端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槽,固定器本体1的底端无缝连接有尖头3,固定器本体1顶部两侧的内拐角和外拐角均打磨成圆角4,固定器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5,使用工具撑开可使两端往里收缩,能压住颈椎融合器,卡住人体的颈椎后不易脱出,结构简单明了,操作方便快捷,在中线操作,无需考虑侧方,切迹低,融合效果好,避免出现影响手术的情况,保留了融合部位的弹性微动,避免了颈椎钢板的并发症,降低综合成本。

综上所述,该颈椎压力固定器,通过设置倒刺2、尖头3和凹槽5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卡住人体的颈椎后不易脱出,结构简单明了,操作方便快捷,在中线操作,无需考虑侧方,切迹低,融合效果好,避免出现影响手术的情况,保留了融合部位的弹性微动,避免了颈椎钢板的并发症,降低综合成本;解决了操作繁琐,螺钉容易松动退出,影响手术,且手术时间较长时,偶尔会有危险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出现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