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处置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957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能量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被供给电力来生成能量并使用所生成的能量来进行处置的能量处置器具。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4-6898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使用高频能量(高频电力)作为能量来进行处置的能量处置器具。在该能量处置器具中,向一对处置用电极供给高频电力,对被把持于处置用电极之间的处置对象进行双极处置。另外,在能量处置器具中,在内筒部与外筒部之间受电线圈以长边轴为中心呈螺旋状地延伸设置,由受电线圈和电容器形成受电侧谐振部。另外,在供能量处置器具插入贯通的套管针中设置有包含送电线圈的送电侧谐振部。通过向送电侧谐振部供给电力而送电侧谐振部进行电谐振,由此受电侧谐振部以与送电侧谐振部相同的谐振频率进行电谐振。由此,在送电侧谐振部与受电侧谐振部之间没有电连接的状态下(即无线的情况下)从送电线圈向受电线圈供给电力。供给到受电线圈的电力在转换电路中转换为高频电力后向处置用电极供给。



技术实现要素:

在日本特开2014-68987号公报中,处置用电极位于成为受电线圈的卷绕中心的长边轴所通过的位置及其附近。一般来说,处置用电极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由磁性材料形成。由磁性材料形成的构件位于成为受电线圈的中心的轴(线圈轴)所通过的位置及其附近,由此从送电线圈向受电线圈供给电力所需的磁场被磁性材料切断。由于磁场被切断,因此从送电线圈向受电线圈的电力的送电效率下降,使得高频电力(能量)向处置用电极的供给效率也下降。

本发明是着眼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使从送电线圈向受电线圈的以无线方式进行的电力的供给效率下降而能够适当地进行电力的供给的能量处置器具。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某一方式的能量处置器具具备:保持单元,其具有长边轴,该保持单元能够被保持;磁性构件,其包含磁性材料;受电侧谐振部,其具备以位于远离所述磁性构件的位置的线圈轴为中心进行卷绕的受电线圈,所述受电侧谐振部以与具备送电线圈的送电侧谐振部相同的谐振频率进行谐振,由此所述受电线圈被从所述送电线圈供给电力;以及能量生成部,其基于被供给到所述受电线圈的所述电力来生成处置时使用的能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能量处置系统的概要图。

图2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能量处置系统中生成处置时使用的能量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3是以保持单元的与宽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概要图。

图4是以通过受电线圈的与长边轴垂直的截面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概要图。

图5是以保持单元的与宽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示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保持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概要图。

图6是以通过受电线圈的与长边轴垂直的截面示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保持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概要图。

图7是概要地示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由受电线圈形成的棒状天线的立体图。

图8是概要地示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由受电线圈形成的环形天线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继电器电路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10是示出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继电器电路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11是示出第五变形例所涉及的能量处置系统中的生成处置时使用的能量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12是示出第六变形例所涉及的能量处置器具的概要图。

图13是示出第七变形例所涉及的能量处置器具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能量处置系统1的图。如图1所示,能量处置系统1具备能量处置器具(手持件)2。能量处置器具2为不具有电缆线的无线处置器具。能量处置器具2具备能够由手术操作者保持的保持单元(壳体)3。保持单元3具有长边轴c。在此,在能量处置器具2中,沿着长边轴c的方向的一侧为前端侧(图1的箭头c1侧),与前端侧相反的一侧为基端侧(图1的箭头c2侧)。另外,能量处置系统1具备电力源5和同电力源5电连接的送电单元(送电装置)6。送电单元6具备能够射出磁力的磁力射出面6a。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力源5和送电单元6作为能量处置器具2的周边装置而设置,例如设置于手推车。

能量处置器具2的保持单元3具备:壳主体11,其以长边轴c为大致轴中心沿着长边轴c延伸设置;固定手柄(把持部)12,其从壳主体11朝向与长边轴c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可动手柄(手柄)13,其相对于固定手柄12能够开闭。另外,保持单元3具备连结于壳主体11的前端侧的旋转操作旋钮(旋转操作部)15。旋转操作旋钮15能够以长边轴c为中心相对于壳主体11进行旋转。在保持单元3中,在固定手柄12的朝向前端侧的表面安装有能量操作输入按钮(能量操作输入部)16。此外,壳主体11、固定手柄12、可动手柄13、旋转操作旋钮15和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由树脂等非磁性材料形成。另外,可动手柄13的开闭方向与长边轴c大致平行。

能量处置器具2具备以长边轴c为大致轴中心沿着长边轴c延伸设置的护套7。护套7以从前端侧插入到旋转操作旋钮15的内部和壳主体11的内部的状态连结于保持单元3的前端侧。护套7为包含不锈钢等磁性材料的磁性构件。另外,在能量处置器具2中,从壳主体11的内部通过护套7的内部而朝向前端侧延伸设置有振动传递部8。振动传递部8以长边轴c为大致轴中心沿着长边轴c延伸设置。振动传递部8由6-4钛、硬铝等振动传递性高的材料形成,由非磁性材料形成。另外,在振动传递部8的前端部设置处置部17,处置部17从护套7的前端朝向前端侧突出。

在能量处置器具2中,在护套7的前端部可转动地安装有钳口18。通过使可动手柄13相对于固定手柄12打开或关闭,来使钳口18相对于振动传递部8的处置部17打开或关闭。钳口18为包含磁性材料的磁性构件。在此,磁性材料包含铁、镍、钴、钆以及它们的合金等,非磁性材料包含铜、铝、树脂等。通过使旋转操作旋钮15以长边轴c为中心进行旋转,来使护套7、振动传递部8以及钳口18与旋转操作旋钮15一体地相对于壳主体11以长边轴c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在处置期间,通过固定于人体的体壁的套管针的孔将护套7的前端部、处置部17以及钳口18插入到腹腔等体腔中。而且,通过使钳口18相对于处置部17关闭,来将处置对象把持在处置部17与钳口18之间。

图2是示出能量处置系统1中的生成处置时使用的能量的结构的图。此外,处置时使用的能量包含在处置期间直接施加给处置对象的高频电流、超声波振动等,并且还包含用于生成要施加给处置对象的能量的能量(例如产生超声波振动的振动产生电力等)。如图2所示,送电单元6具备送电侧谐振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送电侧谐振部21为送电线圈22和送电侧电容器23彼此在电气上并联连接而得到的谐振电路。在某一实施例中,电力源5将来自设置于电力源5的电池(未图示)的直流电力向送电侧谐振部21供给。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力源5将来自插座的电力通过设置于电力源5的转换电路(未图示)转换为直流电力后向送电侧谐振部21供给。在送电侧谐振部21中,送电线圈22的电感和送电侧电容器23的静电容量被设定为以谐振频率f0进行电谐振的状态。因此,通过向送电侧谐振部21供给直流电力,送电侧谐振部(送电侧谐振电路)21以谐振频率(固有频率)f0进行电谐振(固有振动)。由此,供给到送电侧谐振部21的直流电力被转换为谐振频率f0的交流电力(交流电流)。

能量处置器具2具备受电侧谐振部25。在本实施方式中,受电侧谐振部25为受电线圈26和受电侧电容器27彼此在电气上并联连接而得到的谐振电路。送电侧谐振部21进行谐振,由此产生磁场。此时,从送电单元6的磁力射出面6a射出磁力。在受电侧谐振部25中,受电线圈26的电感和受电侧电容器27的静电容量被设定为以与送电侧谐振部21相同的谐振频率f0进行电谐振的状态。因此,通过由送电侧谐振部21的谐振产生的磁场与受电侧谐振部25的受电线圈26耦合,受电侧谐振部(受电侧谐振电路)25以与送电侧谐振部21相同的谐振频率(固有频率)f0进行电谐振。即,通过由送电侧谐振部21的谐振产生的磁场与受电线圈26耦合,来使送电侧谐振部21和受电侧谐振部25以相同的谐振频率f0共振。通过使送电侧谐振部21和受电侧谐振部25以相同的谐振频率f0进行谐振,来使谐振频率f0的交流电力(交流电流)从送电线圈22供给到受电线圈26。送电侧谐振部21和受电侧谐振部25共振时的谐振频率例如为13.56mhz。

将利用如前述的那样使送电侧谐振部21和受电侧谐振部25以相同的谐振频率f0共振的共振现象,在送电侧谐振部21(送电线圈22)与受电侧谐振部25(受电线圈26)之间没有进行电连接的状态下(即以无线的方式)从送电线圈22向受电线圈供给电力的非接触供电方式称作电磁共振方式。作为在送电线圈22与受电线圈26之间没有进行电连接的状态下从送电线圈22向受电线圈供给电力的非接触供电方式,除了存在电磁共振方式以外还存在利用送电线圈22与受电线圈26之间的电磁感应来从送电线圈22向受电线圈26供给电力的电磁感应方式。相比于电磁感应方式,在电磁共振方式中,即使送电线圈22与受电线圈26之间的距离远,也能够以高的效率从送电线圈22向受电线圈26供给电力。例如,如果从能量处置器具2到具备送电侧谐振部21的送电单元6为止的距离在数m以内,则能够以高的效率从送电线圈22向受电线圈26供给电力。

另外,在电磁共振方式中,通过在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l通过送电单元6(送电侧谐振部21)的状态下调整能量处置器具2的位置和姿势,受电线圈26中的磁场的灵敏度得到提高,从而受电线圈26容易与由送电侧谐振部21的谐振产生的磁场耦合。因此,通过在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l通过送电单元6(送电侧谐振部21)的状态下调整能量处置器具2的位置和姿势,从送电线圈22向受电线圈26的电力的供给效率得到提高。尤其是通过在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l与送电单元6的磁力射出面6a正交的状态下调整能量处置器具2的位置和姿势,受电线圈26中的磁场的灵敏度变为最大,从而受电线圈26更容易与由送电侧谐振部21的谐振产生的磁场耦合。

能量处置器具2具备与受电侧谐振部25电连接的转换电路31。转换电路31具备二极管和dc/dc转换器等,对供给到受电线圈26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由此,谐振频率f0的交流电力(交流电流)被转换为直流电力(直流电流)。另外,能量处置器具2具备与转换电路31电连接的继电器电路32、作为蓄电部的电池33、与电池33电连接的控制部35、以及存储器等存储部36。电池33为包含磁性材料的磁性构件。控制部35具备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的处理器、时钟信号生成电路以及保护电路等。另外,在存储部36中存储有控制部35进行控制的控制程序等。控制部35被从电池33供给电力,由此时钟信号生成电路生成时钟信号并进行启动。另外,控制部35通过启动来利用保护电路控制为防止电池33的过充电、过放电以及过电流等的状态。继电器电路32同电池33和控制部35电连接,控制部35控制继电器电路32。

能量处置器具2具备与控制部35电连接的操作开关37、同继电器电路32和控制部35电连接的作为能量生成部的驱动电路38。操作开关37设置在保持单元3的内部,基于通过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进行的操作输入来切换开闭状态。控制部35通过检测操作开关37的开闭状态来检测通过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进行的能量操作的输入。而且,控制部35基于能量操作的输入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继电器电路32和驱动电路38。

继电器电路32具备切换开关41。切换开关41具有电触点x1~x3。在没有通过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输入能量操作的状态下,控制部35通过控制切换开关41来将电触点x1与电触点x2之间电连接。由此,由受电线圈26接受电力并由转换电路31转换为直流电力的电力被供给到电池33,在电池(蓄电部)33蓄积电力。另一方面,在通过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输入了能量操作的状态下,控制部35通过控制切换开关41来将电触点x1与电触点x3之间电连接。由此,从电池33向驱动电路38供给直流电力,来驱动驱动电路38。

驱动电路38具备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产生超声波振动的振动产生电力(交流电力)的转换电路以及将直流电力转换为高频电力的转换电路。在输入了能量操作的状态下,控制部35通过控制驱动电路38来将从电池33供给来的直流电力转换为振动产生电力和高频电力,从驱动电路38输出振动产生电力和高频电力。因而,驱动电路(能量生成部)38基于从送电线圈22供给到受电线圈26的电力来生成处置时使用的能量(振动产生电力和高频电力)。

驱动电路38经由电路径42a、42b而与配置在保持单元3的内部的作为振动产生部的超声波振子43电连接。通过从驱动电路38向超声波振子43供给振动产生电力,来利用超声波振子43产生超声波振动。另外,驱动电路38经由电路径45a而与振动传递部8的处置部17电连接,并且经由电路径45b而与钳口18电连接。通过从驱动电路38向处置部17和钳口18供给高频电力,处置部17和钳口18作为电位互不相同的高频电力的电极而发挥功能。

图3是概要性地示出保持单元3的内部结构的图。图3示出与保持单元3的宽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如图3所示,超声波振子43在壳主体11的内部与振动传递部8的基端部连结,以长边轴c为大致轴中心沿着长边轴c延伸设置。由超声波振子43产生的超声波振动在振动传递部8中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传递到处置部17。超声波振子43具备将交流电流(振动产生电流)转换为振动的压电元件46a~46d、对各个压电元件46a~46d施加电压的电极构件47a、47b、以及在沿着长边轴c的方向上与振动传递部8之间夹持压电元件46a~46d的后质量块48。电极构件47a、47b例如由不锈钢这样的磁性材料形成。另外,后质量块48既可以由硬铝、钛、铜等非磁性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锈钢等磁性材料形成。因而,超声波振子43为包含磁性材料的磁性构件。

另外,在壳主体11的内部配置有电路单元50。电路单元50包括前述的转换电路31、继电器电路32、控制部35以及驱动电路38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单元50位于以长边轴c为中心与固定手柄12和可动手柄13相反的一侧。在电路单元50中,将前述的电路固定于基板的固定螺纹和前述的电路中包括的dc/dc转换器等变压器由磁性材料形成。因而,电路单元50为包含磁性材料的磁性构件。

另外,护套7具备从壳主体11的内部沿着长边轴c朝向前端侧延伸设置的可动筒状部51。在可动筒状部51的外周面设置筒状的滑动构件52,在壳主体11的内部,可动手柄13与滑动构件52连结。另外,在可动筒状部51的外周面,筒状的弹性构件53以长边轴c为大致轴中心沿着长边轴c延伸设置。弹性构件53的一端(基端)与滑动构件52连接,并且弹性构件53的另一端(前端)与可动筒状部51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主体11的内部,滑动构件52和弹性构件53位于比超声波振子43和电路单元50靠前端侧的位置。

通过将可动手柄13相对于固定手柄12关闭,滑动构件52、弹性构件53以及护套7的可动筒状部51朝向前端侧移动,钳口18相对于处置部17关闭。而且,钳口18与被把持的处置对象抵接,将处置对象以某种程度压缩,由此使滑动构件52相对于可动筒状部51朝向前端侧移动,弹性构件53收缩。即,通过将可动手柄13相对于固定手柄12关闭,来使弹性构件53收缩。由于弹性构件53收缩,因此处置部17与钳口18之间的把持力增加。弹性构件53为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构件。

另外,在固定手柄12的内部配置前述的电池33,并且前述的操作开关37配置在能够被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按压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33相比于操作开关37位于远离壳主体11(长边轴c)的位置。另外,在固定手柄12安装施力构件55,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被施力构件55向不按压操作开关37的位置(即操作开关37为断开状态的位置)施力。施力构件55例如包含铁,因此为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构件。

图4是以通过受电线圈26的与长边轴c垂直的截面示出保持单元3的内部结构的图。如图3和图4所示,在固定手柄12的内部配置有受电线圈26。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33相比于受电线圈26位于远离壳主体11(长边轴c)的位置,在固定手柄12的内部,受电线圈26位于电池33与操作开关37之间。受电线圈26以线圈轴t为中心呈螺旋状卷绕。在本实施方式中,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相对于保持单元3的宽度方向(图4的箭头w1和箭头w2的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设置。因此,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同图3所示的保持单元3的与宽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大致垂直地延伸设置。此外,线圈轴t为在没有卷绕线圈26的部位(例如能量处置器具2的外部)也延伸的虚拟的轴。

在图3所示的截面中,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通过远离前述的任一磁性构件(护套7、钳口18、电池33、超声波振子43、弹性构件53以及施力构件55)的位置。因此,在从保持单元3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图4的箭头w1侧)和另一侧(图4的箭头w2侧)各自的投影中,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通过远离前述的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的位置。因而,在保持单元3的与宽度方向垂直的任一截面中,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均通过远离前述的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的位置。

另外,受电线圈26位于固定手柄12的内部,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与保持单元3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因此在图4所示的与长边轴c垂直的截面中,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通过比弹性构件53的外周面远离长边轴c的位置。即,在图4所示的截面中,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通过比作为以长边轴c为大致轴中心沿着长边轴c延伸设置的磁性构件的弹性构件53的外周面远离长边轴c的位置。因而,在从沿着长边轴c的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前端侧和基端侧)各自的投影中,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通过比弹性构件53的外周面远离长边轴c的位置。同样地,在从沿着(平行于)长边轴c的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各自的投影中,相比于作为以长边轴c为大致轴中心沿着长边轴c延伸设置的其它磁性构件的护套7和超声波振子43各自的外周面,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通过远离长边轴c的位置。

另外,在图4所示的与长边轴c垂直的截面中,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通过远离前述的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的位置。而且,在从沿着长边轴c的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各自的投影中,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均通过远离前述的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的位置。因而,在与长边轴c垂直的任一截面中,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均通过远离前述的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的位置。

由于为前述这样的结构,因此在能量处置器具2中,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通过远离前述的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的位置,任一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均位于远离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的位置。即,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以不通过任一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的状态延伸设置。

接着,对本发明的能量处置器具2和能量处置系统1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在使用能量处置系统1进行处置时,从电力源5向送电单元6的送电侧谐振部21供给直流电力,来使送电侧谐振部21进行电谐振。而且,受电线圈26与由送电侧谐振部21的谐振产生的磁场耦合,受电侧谐振部25以与送电侧谐振部21相同的谐振频率f0谐振。由于送电侧谐振部21和受电侧谐振部25以相同的谐振频率f0共振,因此谐振频率f0的交流电力(交流电流)被从送电线圈22向受电线圈26供给。此时,送电侧谐振部21与受电侧谐振部25之间不进行电连接(即以无线的方式),受电线圈26就从送电线圈22受电。在没有通过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输入能量操作的状态下,通过控制部35的控制,在继电器电路32的切换开关41中电触点x1与电触点x2之间电连接。因此,由受电线圈26接受到的电力在转换电路31中被转换为直流电力后蓄积于电池33。

在处置期间,通过固定于体壁的套管针的孔而将护套7、振动传递部8的处置部17以及钳口18插入体腔。而且,将生物体组织等处置对象配置在处置部17与钳口18之间,将可动手柄13相对于固定手柄12关闭。由此,钳口18相对于处置部17关闭,处置对象被把持在处置部17与钳口18之间。此时,弹性构件53收缩,17与钳口18之间的把持力增加。

在处置部17与钳口18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下,通过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输入能量操作。当控制部35检测到能量操作的输入时,通过控制部35的控制,在继电器电路32的切换开关41处使电触点x1与电触点x3之间电连接。由此,从电池33向驱动电路38供给直流电力,在驱动电路(能量生成部)38中生成处置时使用的能量。即,驱动电路38使用被供给到受电线圈26的电力来生成振动产生电力和高频电力。

通过从驱动电路38向超声波振子43供给振动产生电力,来利用超声波振子43产生超声波振动。而且,所产生的振动在振动传递部8中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传递到处置部17。在处置部17与钳口18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下处置部17由于超声波振动而进行振动,由此由于处置部17与处置对象之间的摩擦热而处置对象在被切开的同时被凝固。另外,通过从驱动电路38向处置部17和钳口18供给高频能量(高频电力),来使处置部17和钳口18作为高频电极发挥功能。通过在处置部17与钳口18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下进行将处置部17和钳口18作为电极的双极处置,在处置部17与钳口18之间高频电流通过处置对象而流过。由于高频电流流过处置对象,处置对象的凝固得到促进。

在本实施方式中,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通过远离前述的磁性构件(护套7、钳口18、电池33、超声波振子43、弹性构件53、施力构件55)的位置,任一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均位于远离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防止由送电侧谐振部21的谐振产生的磁场在与受电线圈26耦合之前被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切断。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不位于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及其附近,因此受电线圈26与由送电侧谐振部21的谐振产生的磁场适当地耦合。由此,通过送电侧谐振部21进行电谐振,送电侧谐振部21和受电侧谐振部25以相同的谐振频率f0适当地共振。因而,能够从送电线圈22向受电线圈26以电磁共振方式(以无线的方式)适当地供给电力,从而能够确保从送电线圈22向受电线圈26的电力的送电效率。通过确保从送电线圈22向受电线圈26的电力的送电效率,能够确保从驱动电路38供给的处置时使用的能量的供给效率。

另外,在处置期间,保持单元3由手术操作者的手保持,但手的骨头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是非磁性材料。实际上,骨的导磁率约为1.256627×10-6[h/m],与空气的导磁率(1.256637×10-6[h/m])同等程度。因此,保持单元3即使被手术操作者的手保持着,由送电侧谐振部21的谐振产生的磁场也不会被手切断,受电线圈26与磁场适当地耦合。因此,即使在保持单元3被手术操作者的手保持着的状态下,也能够确保从送电线圈22向受电线圈26的电力的送电效率。

(变形例)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只设置有一个受电线圈26,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一变形例,如图5至图7所示,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在本变形例中为三个)受电线圈26a~26c。各个受电线圈26a~26c以对应的线圈轴(t1~t3中对应的一个)为中心进行卷绕。各个受电线圈26a~26c中的线圈轴(t1~t3中对应的一个)的延伸设置方向与其它受电线圈(26a~26c中对应的两个)中的线圈轴(t1~t3中对应的两个)的延伸设置方向不同。例如,受电线圈26a的线圈轴t1的延伸设置方向与其它受电线圈26b、26c的线圈轴t2、t3的延伸设置方向不同。如图7所示,在本变形例中,棒状天线57由三个受电线圈26a~26c形成。此外,各个线圈轴t1~t3为即使在没有卷绕对应的受电线圈(26a~26c中对应的一个)的部位处也延伸的虚拟的轴。

在本变形例中,在保持单元3的与宽度方向(图6的箭头w1箭头w2的方向)垂直的截面(例如图5所示的截面)中,受电线圈26a~26c的线圈轴t1~t3均通过远离磁性构件(护套7、钳口18、电池33、超声波振子43、弹性构件53以及施力构件55)的位置。因此,在从保持单元3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各自的投影中,任一受电线圈26a~26c的线圈轴t1~t3均通过远离前述的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的位置。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图6所示的与长边轴c垂直的截面中,受电线圈26a~26c的线圈轴t1~t3均通过比弹性构件53的外周面远离长边轴c的位置。因而,在从沿着长边轴c的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前端侧和基端侧)各自的投影中,任一受电线圈26a~26c的线圈轴t1~t3均通过比弹性构件53的外周面远离长边轴c的位置。同样地,在从沿着(平行于)长边轴c的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各自的投影中,任一受电线圈26a~26c的线圈轴t1~t3均通过相比于作为以长边轴c为大致轴中心沿着长边轴c延伸设置的其它磁性构件的护套7和超声波振子43的各个外周面远离长边轴c的位置。

另外,在图6所示的与长边轴c垂直的截面中,任一受电线圈26a~26c的线圈轴t1~t3均通过远离前述的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的位置。而且,在从沿着长边轴c的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各自的投影中,任一受电线圈26a~26c的线圈轴t1~t3均通过远离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的位置。

由于为前述那样的结构,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在能量处置器具2中,受电线圈26a~26c的线圈轴t1~t3通过远离前述的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的位置,任一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均位于远离受电线圈26a~26c的线圈轴t1~t3的位置。即,任一受电线圈26a~26c的线圈轴t1~t3均在不通过磁性构件(7、18、33、43、53、50、55)的状态下延伸设置。

因而,在本变形例中,也能够有效防止由送电侧谐振部21的谐振产生的磁场在与各个受电线圈26a~26c耦合之前被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切断。即,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不位于各个受电线圈26a~26c中的线圈轴(t1~t3中对应的一个)及其附近,因此各个受电线圈26a~26c与由送电侧谐振部21的谐振产生的磁场适当地耦合,因而,以电磁共振方式(以无线的方式)从送电线圈22向各个受电线圈26a~26c适当地供给电力,从而能够确保从送电线圈22向各个受电线圈26a~26c的电力的送电效率。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各个受电线圈26a~26c中的线圈轴(t1~t3中对应的一个)的延伸设置方向与其它受电线圈(26a~26c中对应的两个)中的线圈轴(t1~t3中对应的两个)的延伸设置方向不同。因此,即使在某一个受电线圈(例如26a)的线圈轴(t1)不通过送电单元6的情况下,通过将能量处置器具2调整为其它受电线圈(26b、26c)中的至少一个受电线圈(例如26b)的线圈轴(t2)通过送电单元6的位置和姿势,也能够提高线圈轴(t2)通过送电单元6的受电线圈(26b)中的磁场的灵敏度。即,在线圈轴(t1)不通过送电单元6的受电线圈(26a)中磁场的灵敏度变低,但在线圈轴(t2)通过送电单元6的受电线圈(26b)中磁场的灵敏度变高,进行互补。因而,在使用能量处置器具2的各种位置和姿势的各位置和姿势中,受电线圈26a~26c中的至少一个受电线圈(例如26b)的线圈轴(t2)通过送电单元6,在线圈轴(t2)通过送电单元6的受电线圈(26b)中磁场的灵敏度变高。因此,在使用能量处置器具2的各种位置和姿势的各位置和姿势中,磁场的灵敏度变高的受电线圈(例如26b)与由送电侧谐振部21的谐振产生的磁场适当地耦合。因而,在使用能量处置器具2的各种位置和姿势的任一位置和姿势中,从送电线圈22向受电线圈26a~26c中的至少一个受电线圈(例如26b)的电力的供给效率得到确保。由此,即使能量处置器具的位置和姿势发生了变化,也能够稳定地从送电线圈22向受电线圈26a~26c中的某一受电线圈供给电力。

此外,在设置多个受电线圈(例如26a~26c)的情况下,只要是受电线圈(例如26a~26c)各自的线圈轴(例如t1~t3中对应的一个)的延伸设置方向与其它受电线圈(例如26a~26c中对应的两个)中的至少一个受电线圈中的线圈轴(例如t1~t3中的至少一个)的延伸设置方向不同的结构即可。由此,相比于受电线圈(26)为一个的情况,受电线圈(例如26a~26c)中的某一受电线圈容易与由送电侧谐振部21的谐振产生的磁场耦合。

另外,在设置多个受电线圈(26a~26c)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多个受电线圈(26a~26c)配置于一个受电侧谐振部(受电侧谐振电路)25。另外,也可以是,设置多个受电侧谐振部(受电侧谐振电路)25,多个受电线圈(26a~26c)分别配置于所对应的受电侧谐振部25。在设置多个受电侧谐振部25的情况下,各个受电侧谐振部25与转换电路31电连接,转换电路31将各个受电侧谐振部25所接受到的交流电力转换为能够在电池33中蓄积的直流电力。

另外,在图8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环形天线58由多个(在本变形例中为三个)受电线圈26a~26c形成。相比于棒状天线(57),在环形天线58中,各个受电线圈26a~26c的与线圈轴(t1~t3中对应的一个)垂直的截面面积变大。因此,在环形天线58中,各个受电线圈26a~26c中的磁场的灵敏度变高。因而,从送电线圈22向各个受电线圈26a~26c的电力的供给效率提高。

另外,继电器电路32并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在图9所示的第三变形例中,在继电器电路32设置有两个切换开关41a、41b和两个二极管61a、61b。切换开关41a具有电触点x1~x3,切换开关41b具有电触点y1、y2。在没有通过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输入能量操作的状态下,控制部35通过控制切换开关41a来将电触点x1与电触点x2之间电连接。另外,控制部35通过控制切换开关41b来使切换开关41b为断开状态。由此,由受电线圈26接受电力并由转换电路31转换为直流电力的电力蓄积于电池(蓄电部)33。

在通过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输入了能量操作的状态下,控制部35与驱动电路38生成能量所需的电力的大小对应地控制切换开关41a、41b。在驱动电路38生成能量所需的电力为从转换电路31供给的电力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35控制切换开关41a,使开关41a为断开状态。而且,控制部35通过控制切换开关41b来使切换开关41b为闭合状态,从而电触点y1与电触点y2之间电连接。由此,由受电线圈26接受电力并由转换电路31转换为直流电力的电力直接被供给到驱动电路38。另一方面,在驱动电路38生成能量所需的电力比从转换电路31供给的电力大的情况下,控制部35通过控制切换开关41a来利用开关41a使电触点x1与电触点x3之间电连接。而且,控制部35通过控制切换开关41b来使切换开关41b为闭合状态,从而电触点y1与电触点y2之间电连接。由此,由受电线圈26接受电力并由转换电路31转换为直流电力的电力直接被供给到驱动电路38,并且蓄积于电池33的电力也被供给到驱动电路38。

如前述那样,在本变形例中,即使在驱动电路38生成能量所需的电力比从转换电路供给的电力(由受电线圈26接受的电力)大的处置期间,也能够将所需的大小的电力供给到驱动电路38。此外,在从转换电路31(受电线圈26)和电池33这两者供给电力的状态下,在来自转换电路31的电力的电压与来自电池33的电力的电压不同的情况下,利用二极管61a、61b防止电流的逆流。

另外,在图10所示的第四变形例中,在继电器电路32设置两个切换开关41c、41d,能量处置器具2具备两个电池33a、33b。切换开关41c具有电触点x1~x3,切换开关41d具有电触点x’1~x’3。在本变形例中,控制部35基于电池33a、33b的充电剩余量控制切换开关41c、41d。在没有通过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输入能量操作的状态下,控制部35通过控制切换开关41c、41d来从转换电路31向电池33a、33b中的充电剩余量少的一方供给电力。例如,在没有通过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输入能量操作的状态下,在相比于电池33b而电池33a的充电剩余量少的情况下,在切换开关41c中将电触点x1与电触点x2之间电连接,并且通过控制切换开关41d来使切换开关41d为断开状态。由此,由受电线圈26接受电力并由转换电路31转换为直流电力的电力蓄积于充电剩余量少的电池(蓄电部)33a。

另外,在通过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输入了能量操作的状态下,控制部35通过控制切换开关41c、41d来从转换电路31向电池33a、33b中的充电剩余量少的一方供给电力,并且从电池33a、33b中的充电剩余量多的一方向驱动电路38供给电力。例如,在通过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输入了能量操作的状态下,在相比于电池33a而电池33b的充电剩余量少的情况下,在切换开关41c中将电触点x1与电触点x3之间电连接,并且通过控制切换开关41d来使电触点x’1与电触点x’2之间电连接。由此,由受电线圈26接受电力并由转换电路31转换为直流电力的电力蓄积于充电剩余量少的电池(蓄电部)33b。而且,从充电剩余量多的电池33a向驱动电路38供给能量,利用驱动电路38生成处置时使用的能量。

如前述那样,在本变形例中,在通过驱动电路38生成处置时使用的能量来进行处置时,也对电池33a、33b中的不向驱动电路38供给电力的那一方进行充电。

另外,在图11所示的第五变形例中,对能量处置器具2不设置继电器电路32和电池33。在本变形例中,转换电路31与驱动电路38不经由继电器电路(32)而电连接,并且转换电路31与控制部35电连接。在本变形例中,转换电路31将由受电线圈26接受到的电力转换为生成时钟信号的电力后向控制部35供给。由此,由控制部35的时钟信号生成电路生成时钟信号,控制部35启动。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由受电线圈26接受到的电力通过转换电路31转换为直流电力后向驱动电路38供给。由此,在驱动电路38中生成处置时使用的能量(振动产生电力和高频电力)。

此外,也可以是,由受电线圈26接受到的电力不在转换电路31中转换为直流电力而向驱动电路38供给交流电力。在该情况下,在驱动电路38设置ac/ac转换器等,在驱动电路38中,使用被供给来的交流电力生成处置时使用的能量(振动产生电力和高频电力)。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能量处置器具2是将处置对象把持在被插入到体腔的处置部17与钳口18之间的能量处理器具,但也能够在种类与能量处置器具2不同的能量处置器具中应用前述的结构。例如,在图12所示的第六变形例的能量处置器具(手持件)70中不设置钳口18,在保持单元(壳体)3不设置固定手柄12、可动手柄13和旋转操作旋钮15。另外,在能量处置器具70中,也不设置滑动构件52和弹性构件53。在图12中,以保持单元3的与宽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示出保持单元3的内部。在本变形例中,振子壳体71从基端侧连结于保持单元3的壳主体11,超声波振子43配置在振子壳体71的内部。通过将振子壳体71与壳主体11连结,来将超声波振子43连结于振动传递部8的基端部。在本变形例中,护套7、振动传递部8、壳主体11以及超声波振子43也以长边轴c为大致中心沿着长边轴c延伸设置。另外,在本变形例中,超声波振子43和护套7也为例如包含铁等磁性材料的磁性构件。

在本变形例中,也从驱动电路38向超声波振子43供给振动产生电力,利用超声波振子43产生超声波振动。而且,所产生的超声波振动通过振动传递部8而向处置部17传递。在使处置部17与处置对象接触的状态下将超声波振动传递到处置部17,由此对处置对象进行切削。此时,也可以是,在驱动电路38中生成高频电力,在传递超声波振动的同时向处置部17供给高频电力。

在本变形例中,也对壳主体11的内部配置具备转换电路31、控制部35以及驱动电路38等的电路单元50。电路单元5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单元50相同为包含磁性材料的磁性构件。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壳主体11安装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在壳主体11的内部设置有基于通过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进行的能量操作的输入来切换开闭状态的操作开关37。而且,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被施力构件55向不按压操作开关37的位置(即操作开关37为断开状态的位置)施力。在本变形例中,施力构件55也为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构件。在本变形例中,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操作开关37以及施力构件55位于以长边轴c为中心而与电路单元50相反的一侧。

在本变形例中,受电线圈26设置在壳主体11的内部。受电线圈26位于比电路单元50和施力构件55(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更靠基端侧的位置,位于以长边轴c为中心而与电路单元50相反的一侧。在本变形例中,作为受电线圈26的中心的线圈轴t与保持单元3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设置。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也通过远离前述的磁性构件(7、43、50、55)的位置,任一磁性构件(7、43、50、55)均位于远离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的位置。因而,在本变形例中,也能够有效防止由送电侧谐振部21的谐振产生的磁场在与受电线圈26耦合之前被磁性构件(7、43、50、55)切断,从而能够以电磁共振方式(以无线的方式)从送电线圈22向受电线圈26适当地供给电力。

另外,在图13所示的第七变形例的能量处置器具(手持件)80中,可动手柄13的开闭方向相对于长边轴大致垂直(交叉),且相对于保持单元(壳体)3的宽度方向大致垂直(交叉)。在本变形例中,钳口18和可动手柄13能够一体地转动。钳口18和可动手柄13能够以通过与护套7的连结位置的转动轴p为中心转动。在本变形例中,在能量处置器具80中也没有设置滑动构件52和弹性构件53。此外,本变形例的能量处置器具80用于开腹等。另外,在图13中,以保持单元3的与宽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示出保持单元3的内部。

在本变形例中,振子壳体81从基端侧连结于保持单元3的壳主体11,超声波振子43配置在振子壳体81的内部。通过使振子壳体81与壳主体11连结来使超声波振子43连结于振动传递部8的基端部。在本变形例中,护套7、振动传递部8、壳主体11以及超声波振子43也以长边轴c为大致中心沿着长边轴c延伸设置。另外,在本变形例中,超声波振子43、护套7以及钳口18也为包含磁性材料的磁性构件。

在本变形例中,从壳主体11朝向与长边轴c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固定手柄12。在本变形例中,固定手柄12位于以长边轴c为中心而与可动手柄13相反的一侧。在本变形例中,也从驱动电路38向超声波振子43供给振动产生电力,利用超声波振子43产生超声波振动。而且,所产生的超声波振动通过振动传递部8传递到处置部17。另外,从驱动电路38向处置部17和钳口18供给高频电力。在本变形例中,在处置部17与钳口18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皮肤)的状态下使用超声波振动和高频电力进行开腹处置。

在本变形例中,在振子壳体81的内部配置有具备转换电路31、控制部35以及驱动电路38等的电路单元50。电路单元5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单元50同样为包含磁性材料的磁性构件。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固定手柄12安装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在固定手柄12的内部设置有基于通过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进行的能量操作的输入来切换开闭状态的操作开关37。而且,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被施力构件55向不按压操作开关37的位置(即操作开关37为断开状态的位置)施力。在本变形例中,施力构件55也为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构件。在本变形例中,电路单元50、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操作开关37以及施力构件55位于以长边轴c为中心而与可动手柄13相反的一侧。

在本变形例中,受电线圈26设置在壳主体11的内部。受电线圈26位于比电路单元50和施力构件55(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更靠前端侧的位置,位于以长边轴c为中心而与电路单元50和施力构件55相反的一侧。在本变形例中,作为受电线圈26的中心的线圈轴t与保持单元3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设置。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也通过远离前述的磁性构件(7、18、43、50、55)的位置,任一磁性构件(7、18、43、50、55)均位于远离受电线圈26的线圈轴t的位置。因而,在本变形例中,也能够有效防止由送电侧谐振部21的谐振产生的磁场在与受电线圈26耦合之前被磁性构件(7、18、43、50、55)切断,从而以电磁共振方式(以无线的方式)从送电线圈22向受电线圈26适当地供给电力。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等中,驱动电路38生成振动产生电力和高频电力作为处置时使用的能量,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某一变形例中,也可以是,在将处置对象把持在设置于前端部的两个钳口之间并对钳口中的至少一方设置发热体的能量处置器具中应用前述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驱动电路38利用由受电线圈(26;26a~26c)接受到的电力来生成热产生电力(直流电力或交流电力)作为处置时使用的能量,将热产生电力供给到发热体。由此,由发热体产生热,对所把持的处置对象施加热来进行处置。

另外,在某一变形例中,也可以是,在设置可动部并通过使可动部动作来对处置对象进行处置的能量处置器具中应用前述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设置产生使可动部动作的驱动力的电动马达,驱动电路38利用由受电线圈(26;26a~26c)接受到的电力生成驱动电动马达的驱动电力作为处置时使用的能量。例如,当将前述的结构应用于在前端部设置吻合器(stapler)的能量处置器具时,驱动电路38利用由受电线圈(26;26a~26c)接受到的电力生成驱动电力,通过驱动电力驱动电动马达,由此设置有吻合器的可动部进行动作。通过使可动部进行动作来利用可动部按压收容在吻合器的内部的吻合钉,吻合钉穿刺于处置对象。

另外,产生使可动部动作的驱动力的电动马达为包含磁性材料的磁性构件。因此,在设置有电动马达的能量处置器具中,受电线圈(26;26a~26c)的线圈轴(t;t1~t3)通过远离电动马达的位置。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等中,送电单元6作为周边装置而设置在手推车上,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将处置部17插入体腔来进行处置的能量处置器具(2)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用于刺穿体壁的套管针设置导电单元(6)。

另外,只要是线圈(26;26a~26c)的线圈轴(t;t1~t3)通过远离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的位置的结构,能量处置器具(2;70;80)中的线圈(26;26a~26c)的配置和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的配置就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等,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等中,能量处置器具(2;70;80)具备:保持单元(3),其具有长边轴(c),该保持单元能够被保持;以及受电侧谐振部(25),其具备以线圈轴(t;t1~t3)为中心进行卷绕的受电线圈(26;26a~26c),该受电侧谐振部(25)以与具备送电线圈(22)的送电侧谐振部(21)相同的谐振频率(f0)进行谐振,由此受电线圈(26;26a~26c)被从送电线圈(22)供给电力。能量处置器具(2;70;80)具备:能量生成部(38),其被从送电线圈(22)供给到受电线圈(26;26a~26c)的电力驱动,生成处置时使用的能量;以及磁性构件(7、18、33、43、50、53、55),其包含磁性材料,位于远离受电线圈(26;26a~26c)的线圈轴(t;t1~t3)的位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等,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