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线照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830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获取被检体的放射线图像时向被检体照射放射线的放射线照射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例如,如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1所示,提出了仅搭载放射线源和电路等用于放射线照射的最小限度的构成要件,且能够由操作者手握操作的便携式(portable)放射线照射装置。这种便携式放射线照射装置有利于使其轻量化到能够由操作者手握操作的程度并且从各个方向拍摄被检体。通过这种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拍摄被检体的放射线图像时,通常使用通过透射了被检体的放射线的照射而记录表示被检体的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检测器(所谓的“平板检测器(flatpaneldetector)”)。作为这种放射线检测器,众所周知的是在框体内容纳有图像检测部、驱动用电池以及与驱动相关的电路等的控制装置而成的盒式放射线检测器。而且,将这种放射线检测器配置在将被检体置于之间并与放射线照射装置相对置的位置上,若在该状态下驱动放射线照射装置,则透射了被检体的放射线照射到放射线检测器,从而获取由透射了被检体的放射线表示的放射线图像。上述便携式放射线照射装置能够由操作者手握操作,而为了防止手抖动进而防止对操作者的手等的辐射,提出了具备用于支撑具有放射线源的射线源部的支撑装置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上述非专利文献1中还示出这种支撑装置的一例,尤其还示出在支撑腿的下部设置车轮部而能够行走的支撑装置。具备这种支撑装置的放射线照射装置基本上具备:腿部,通过车轮而能够行走;主体部,容纳由放射线源驱动用电池以及与放射线源的驱动相关的电路构成的控制装置并保持在腿部上;以及臂部,与主体部连结,并且所述放射线照射装置通过在臂部的末端安装射线源部而构成。另一方面,这种放射线照射装置中,为了在不使用时紧凑地容纳射线源部,提出了能够使臂部相对装置的主体升降且折叠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装置中,臂部通过具有转动部的升降机构而安装在装置主体。并且,在专利文献3、4中记载的装置中,臂部构成为由安装有射线源部的第1臂和通过具有转动部的升降机构安装在装置主体的第2臂,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且,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装置中,在不使用时将升降机构移动至最低的位置,并使第2臂沿着主体向上方转动。并且,若在使用时通过升降机构使第2臂上升,则第2臂以使射线源部偏离主体的方式进行转动,从而维持射线源部的高度并且使射线源部移动至使用位置。并且,成为还能够通过手动方式调整射线源部的高度。并且,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装置中,无论第2臂在何种高度均使第1臂相对于第2臂转动,并且使第2臂相对于升降机构转动,由此能够将射线源部移动至期望的位置。在使用这种放射线照射装置时,首先,将放射线照射装置移动至患者的床附近。此时,为了不使臂部与病房内的各种装置碰撞而使其移动至最低位置,并且是折叠的。而且在使用时通过使臂部上升并且使臂部伸展的方式转动,从而将射线源部移动至被检体的上方的期望的位置。并且,与此同时将放射线检测器移动至被检体的背后的期望的位置。而且,在该状态下驱动放射线源并向被检体照射放射线,通过放射线检测器检测透射了被检体的放射线,从而获取被检体的放射线图像。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2988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7332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9399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1004-73354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toshibamedicalsupplyco.,ltd.,x射线摄影装置ipf-21、[在线(online)]、[2015年4月3日检索]、因特网<url:http://www.toshiba-medical.co.jp/tmd/products/xray/mobile/ipf21/index.html>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然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装置中,臂部仅相对于升降机构转动,因此射线源部的移动范围较窄。因此,有时很难将射线源部移动至期望的位置。并且,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装置中,第2臂的升降和转动是连动的,因此若在射线源部移动的方向上存在被检体就寝的床或用于治疗的各种装置等(以下设为床等),则第2臂升降时射线源部可能会与床等碰撞。并且,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装置中,当抬起射线源部时,若不注意第2臂的高度,则射线源部有可能与床等碰撞。该情况下,为了不使射线源部与床等碰撞而考虑移动装置本身的位置。然而,根据进行急诊病人的拍摄的急诊室等进行拍摄的位置,由于床附近的空间较窄,因此有时无法使移动至床附近的装置轻松地进行移动。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放射线照射装置中防止射线源部与床等的碰撞,从而能够将射线源部轻松地移动至期望的位置。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本发明所涉及的放射线照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腿部,能够在装置载置面上行走;射线源部,向被检体照射放射线;臂部,支撑射线源部;臂支撑部,立设在腿部且支撑臂部;以及升降机构,使臂部相对于臂支撑部升降,臂部具有:第1臂,与射线源部连结;第2臂;第1转动部,将第1臂和第2臂连结为能够转动;以及第2转动部,将第2臂和升降机构连结为能够转动,所述放射线照射装置还具备限制单元,当臂部位于通过升降机构升降的第1位置以外的位置时,所述限制单元限制由第2转动部进行的第2臂从初始转动位置的转动。本发明中,臂部具有:第1臂,与射线源部连结;第2臂;第1转动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第1臂和第2臂;以及第2转动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第2臂和升降机构。因此,通过使第1臂相对于第2臂转动,并且使第2臂相对于升降机构转动,能够折叠或伸展臂部。“初始转动位置”是表示设为如下状态的情况下的臂部的转动位置,所述状态为折叠了第1臂和第2臂的状态,优选为将第1臂和第2臂折叠至无法再转动的极限状态。此外,也可以使第2臂向上方转动而设为如下状态的情况下的臂部的转动位置作为初始转动位置,所述状态为折叠了第1臂和第2臂的状态,优选为将第1臂和第2臂折叠至无法再转动的极限状态。并且,也可以使第2臂向下方转动而设为如下状态的情况下的臂部的转动位置作为初始转动位置,所述状态为折叠了第1臂和第2臂的状态,优选为将第1臂和第2臂折叠至无法再转动的极限状态。在此,使第2臂向上方转动是表示,以使第1转动部位于第2转动部的上方的方式进行转动。并且,使第2臂向下方转动是表示,以使第1转动部位于第2转动部的下方的方式进行转动。“限制第2臂的转动”是表示使由第2转动部进行的第2臂的转动无法进行。限制转动的方向可以只是围绕转动轴的一个方向,也可以是两个方向。在此,当将从第2臂向下方转动的状态向上方转动时的转动方向设为第1转动方向时,在本发明中优选限制第2臂的第1转动方向的转动。此外,当将使第2臂向上方转动而折叠了第1臂和第2臂的状态下的第2臂的位置作为初始转动位置时,第1转动方向成为将第2臂向臂支撑部侧转动的方向。并且,除了第1转动方向以外,也可以限制与第1转动方向相反的转动方向即第2转动方向的转动。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也可以设为将初始转动位置作为第2臂转动到上方的位置,使限制单元限制由第2转动部进行的第2臂向臂支撑部侧的转动。该情况下,当臂部位于第1位置时,也可以将限制单元设为解除由第2转动部进行的第2臂向臂支撑部侧的转动的限制。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也可以将限制单元设为由臂支撑部中的臂部被支撑的一侧的面构成。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也可以将第1位置设为由升降机构进行的臂部的升降范围内的最高的位置。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也可以将臂支撑部设为包含用于控制射线源部的控制单元的主体部。“控制单元”是用于进行管电流、照射时间以及管电压等与放射线的发生和照射有关的控制的单元,例如由安装有用于控制的程序的计算机、专用硬件或两者的组合构成。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也可以将臂部设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臂支撑部。在此,臂支撑部立设在腿部。“旋转”是表示规定了向立设有臂支撑部的方向延伸的轴的情况下的围绕该轴的旋转。此外,也可以设为还具备旋转限制单元,当臂部位于第1位置以外的位置时,所述旋转限制单元限制臂部的旋转。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也可以设为还具备第1转动部限制单元,所述第1转动部限制单元限制第1转动部的转动。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也可以设为还具备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显示从侧方观察臂部的状态下的臂部和射线源部的可移动范围。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也可以将显示单元设为显示从侧方观察臂部的状态下的射线源部的目标位置。“侧方”是表示与第1转动部或第2转动部的转动轴平行的方向。“目标位置”是表示在拍摄被检体时应配置摄影部的位置。具体而言,是能够适当地拍摄被检体的位置,例如,通过根据拍摄委托信息等设定的拍摄条件,能够确定目标位置。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当臂部位于通过升降机构升降的第1位置以外的位置时,限制由第2转动部进行的第2臂从初始转动位置的转动。因此,能够防止臂部和射线源部移动而与被检体和床等碰撞。并且,当臂部位于升降的第1位置时不限制第2臂的转动,因此能够避开被检体和床等而移动臂部和射线源部。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射线源部轻松地移动至期望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射线照射装置的整体形状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放射线照射装置时的状态的图图3是图2的a方向向视图图4是表示升降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轴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图4的i-i线剖视图图7是从放射线检测器的放射线照射侧即前表面观察的外观立体图图8是用于说明放射线照射装置中的臂部和射线源部的移动操作的概略侧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放射线照射装置中的臂部和射线源部的移动操作的概略侧视图图10是用于说明放射线照射装置中的臂部和射线源部的移动操作的概略侧视图图11是用于说明放射线照射装置中的臂部和射线源部的移动操作的概略侧视图图12是表示合成侧方图像的图图13是表示射线源部的目标位置被叠加的合成侧方图像的图图14是表示臂部的其他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未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射线照射装置时的整体形状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射线照射装置时的状态的侧视图。此外,以下,例如在医疗机构的床等的装置载置面上载置有放射线照射装置的状态下,将铅垂方向上侧、下侧分别称为“上”、“下”,并且,在相同状态下,将与铅垂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水平”方向。并且,以下设定将铅垂方向设为z方向、将图2中的左右方向设为y方向、将图2中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设为x方向的坐标系。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射线照射装置1具备腿部10、主体部20、臂部30和射线源部40。腿部10能够在装置载置面2上行走,并且具有板状的底座11以及安装在底座11的下表面的四角的四个车轮部12。车轮部12由橡胶轮胎等构成,以上下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在水平面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底座11上。由此,腿部10能够在装置载置面2上向任意方向行走。主体部20立设在腿部10上,并且具备框体21。框体21内容纳有控制放射线照射装置1的驱动的控制装置以及电池(以下简称为控制装置22)。控制装置22是用于进行如下控制的装置,即,射线源部40中的管电流、照射时间以及管电压等与放射线的产生和照射相关的控制,以及对通过放射线检测器80获取的放射线图像进行的图像处理等与放射线图像的获取相关的控制。控制装置22例如由安装有用于控制的程序的计算机、专用硬件或两者的组合构成。并且,在框体21的上表面安装有显示器23。并且,在框体21的上部,通过接合器27安装有用于推动或拉动放射线照射装置1的把手26。并且,在主体部20的两个侧面安装有用于拍摄装置1的所有方位的图像的全方位摄像机28。此外,在图1、图2中,仅显示一个全方位摄像机28。显示器23由液晶面板等构成,并显示通过被检体h的拍摄获取的放射线图像以及控制装置1所需的各种信息。并且,显示器23具备触摸面板式的输入部24,并接收装置1的操作所需的各种命令的输入。具体而言,接收用于设定拍摄条件的输入以及摄影即用于射出放射线的输入。此外,显示器23对应于显示单元。此外,显示器23以能够改变倾斜度和旋转位置的方式安装在主体部20的上表面。并且,也可以设为具备用于进行各种操作的按钮等作为输入部24,以代替触摸面板式的输入部24。臂部30被主体部20支撑。详细而言,臂部30被与主体部20的把手26相反一侧的表面支撑,即被图2中的右侧表面20a支撑。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20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臂支撑部。此外,臂部30通过升降机构50而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0升降。臂部30具备第1臂31、第2臂32、第1转动部33、第2转动部34以及安装部35。在第1臂31的末端通过安装部35连结有射线源部40。此外,在之后的说明中,将第1臂31中的射线源部40侧的端部设为上端部,将第2臂32侧的端部设为下端部。并且,将第2臂32中的第1臂31侧的端部设为上端部,将主体部20侧的端部设为下端部。第1臂31和第2臂32通过第1转动部33并围绕转动轴ax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转动轴ax1是向x方向延伸的轴。第1臂31以转动轴ax1为中心进行转动,以改变其与第2臂32所形成的角度。此外,第1转动部33以使第1臂31相对于第2臂32经由摩擦机构转动的方式保持两者。因此,第1臂31能够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施加强大的外力而转动,如果不施加外力则不转动,维持与第2臂32的相对角度。第2臂32相对于安装在升降机构50的上端部的接合器51,经由第2转动部34并围绕转动轴ax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转动轴ax2是向x方向延伸的轴。第2臂32以转动轴ax2为中心进行转动,以改变其与主体部20中的臂部30被支撑的一侧的面20a所形成的角度。此外,第2转动部34以使第2臂32相对于主体部20经由摩擦机构转动的方式保持两者。因此,第2转动部34能够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施加强大的外力而转动,如果不施加外力则不转动,维持与主体部20的相对角度。图3是图2的箭头a方向向视图。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20的图2中右侧表面20a上形成有槽29,该槽29在由升降机构50进行升降工作时能够使接合器51通过。此外,图3中,为了说明而省略了显示器23以及臂部30。安装部35呈u字形状,且安装在第1臂31的末端。射线源部40相对于第1臂31的末端,经由安装部35并围绕转动轴ax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转动轴ax3是向x方向延伸的轴。射线源部40以转动轴ax3为中心进行转动,以改变其与第1臂31所形成的角度。此外,安装部35以使射线源部40相对于第1臂31经由摩擦机构转动的方式保持两者。因此,射线源部40能够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施加强大的外力而转动,如果不施加外力则不转动,维持与第1臂31的相对角度。此外,关于第1臂31、第2臂32以及射线源部40之间的转动,设为经由摩擦机构来进行,但也可以设为通过公知的锁定机构来固定转动位置。该情况下,通过解除锁定机构,能够进行第1臂31、第2臂32以及射线源部40之间的转动。而且,通过在期望的转动位置锁定锁定机构,能够固定转动位置。在此,在未使用图1所示的放射线照射装置1时,臂部30位于升降机构50中的最低位置。并且,臂部30的转动位置位于初始转动位置。初始转动位置是指设为折叠了第1臂31和第2臂32的状态的情况下的臂部30的转动位置。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将初始转动位置设为将第1臂31和第2臂32折叠至无法再转动的极限状态的情况下的臂部30的转动位置。此外,在初始转动位置中,第2臂32以使第1转动部33位于第2转动部34的上方的方式进行转动。此外,在初始转动位置中,第1臂31与第2臂32通过连结带36连结。连结带36例如一端部安装于第2臂32,且在另一端部安装有表面扣件。在图1中的与第1臂31相反一侧的表面安装有与连结带36的表面扣件对应的表面扣件。而且,使连结带36从图1中的第1臂31的右侧表面转向相反一侧的表面,并连接连结带36的表面扣件与安装在第1臂31的表面扣件。由此,在初始转动位置中,第1臂31变得无法相对第2臂32转动。此外,连结带36对应于第1转动部限制单元。射线源部40在框体41内容纳有放射线源以及用于缩小放射线的照射范围的准直器等而构成。放射线源例如由x射线球管、升压电路以及冷却x射线球管的冷却单元等构成。通过由操作者从显示器23中的输入部24输入的命令来从射线源部40的放射线源射出放射线。图4是表示升降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构成升降机构的轴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图4的i-i线剖视图。如图4所示,升降机构50具备安装在主体部20的内部的外筒52;与外筒52嵌合的轴53;以及安装在轴53的上端部的接合器51。此外,在接合器51中成为第2转动部34的转动轴ax2的位置上形成有孔56。轴53能够相对于外筒52向上下方向移动,通过未图示的锁定机构,能够在期望的位置固定相对于轴53的外筒5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外筒52上形成有键槽54,轴53上形成有与键槽54卡合的键55。键55自轴53的上端形成预先设定的长度。在此,键55具有如下长度,即,在轴53到达最高的位置的状态下键55的下端位于外筒52的上端的上方的长度。因此,由于在轴53到达最高的位置之前键55与键槽54卡合,因此轴53不相对于围绕其中心轴的外筒52旋转。然而,若轴53到达最高的位置,则键55会偏离键槽54,因此轴53能够相对于围绕其中心轴的外筒52旋转。由此,安装在升降机构50的臂部30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0旋转。此外,旋转表示围绕轴53的轴即作为与装置载置面2铅垂的轴的z轴的旋转。并且,外筒42的键槽54以及轴53的键55对应于旋转限制单元。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拍摄被检体时,通过在仰卧在床3的被检体h的下方配置放射线检测器80,并使从射线源部40射出的放射线(例如,x射线)通过被检体h而照射到放射线检测器80来进行。此外,放射线检测器80以及放射线照射装置1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由此,通过放射线检测器80获取的被检体h的放射线图像被直接输入至装置1中。在此,参考图7对放射线检测器80进行简单说明。图7是从放射线照射侧即前表面观察放射线检测器的外观立体图。如图所示,放射线检测器80为具备容纳图像检测部81的框体82的盒式放射线检测器。众所周知,图像检测部81具备将所入射的放射线转换为可见光的闪烁体(荧光体)以及tft(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有源矩阵基板。在tft有源矩阵基板上形成矩形形状的摄像区域,该区域中排列有积蓄与来自闪烁体的可见光对应的电荷的多个像素。框体82上除了图像检测部81以外还内置有拍摄控制部等,该拍摄控制部具备:栅极驱动器,向tft的栅极施加栅极脉冲以切换tft;以及信号处理电路,将积蓄在像素中的电荷转换为表示x射线图像的模拟电信号而输出;等。并且,框体82例如为与胶片暗盒或ip(成像板(imagingplate))暗盒或cr(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暗盒大致相同的依照国际标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4090:2001的大小。在框体82的前表面82a的四角赋有表示用于识别放射线检测器80的识别信息的标记84a~84d。本实施方式中,标记84a~84d由分别正交的两个条形码构成。接着,对由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线照射装置1进行的放射线图像的拍摄前的操作进行说明。放射线照射装置1在保持图1所示的未使用时的状态下,通过腿部10的车轮部12在医院的地板等装置载置面2上一边行走一边搬运至使用位置。此时,车轮部12如前述那样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底座11,因此放射线照射装置1能够向前后左右方向移动,并且还能够大曲线移动。并且,还能够在该情况下进行旋转。因此,能够以敏捷的状态迅速地搬运至使用位置。如上述图2所示,对仰卧在床3上的被检体h进行放射线图像的拍摄。在被检体h的附近设置放射线照射装置1时,也能够通过车轮部12将放射线照射装置1移动至被检体h的身高方向。由此,能够将放射线照射装置1轻松地设置在最佳位置。图8至图11是用于说明放射线照射装置1中的臂部30和射线源部40的移动操作的概略侧视图。此外,图8至图11是沿x方向观察装置1的侧视图。图8至图11中,一同显示沿x方向观察的臂部30和射线源部40的可移动范围a0。首先,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臂部30位于基于升降机构50的最低位置。并且,臂部的转动位置位于上述初始转动位置。此外,臂部30位于基于升降机构50的最低位置,并且将位于上述初始转动位置的状态设为臂部30的初始位置。图8所示,在臂部30的初始位置中,射线源部40的可移动范围a0与被检体h和床3重叠。因此,若第2臂32向主体部20一侧转动,则导致射线源部40与被检体h和床3碰撞。然而,本实施方式中,当臂部30不在通过升降机构50升降的升降范围内的最高的最高位置时,限制由第2转动部34进行的第2臂32从初始转动位置的转动。即,若想使第2臂32围绕转动轴ax2向主体部20侧转动,第2臂32与主体部20的臂部30被支撑的一侧的面20a碰撞,因此若臂部30位于最低位置,则第2臂32无法从臂部30的初始转动状态转动。因此,无法使第2臂32围绕转动轴ax2转动而使射线源部40向上方移动。此外,主体部20中的臂部30被支撑的一侧的面20a构成本发明的限制单元。操作者使臂部30从图8所示的臂部30的初始位置通过升降机构50相对于主体部20上升。图9是表示臂部30向第1位置即最高位置上升的状态的侧视图。在该状态下,射线源部40的可移动范围a0与被检体h重叠。在此,如图9所示,当臂部30位于最高位置时,若要使第2臂32从初始转动状态向图示逆时针旋转方向围绕转动轴ax2旋转,则第2臂32不与主体部20的臂部30被支撑的一侧的面20a碰撞。因此,如图10所示,能够使第2臂32超过主体部20而围绕转动轴ax2转动。由此,射线源部40向偏离被检体h的被检体h的左侧上方移动。此外,操作者通过解开连结带36并使第1臂31围绕转动轴ax1转动,能够如图11所示那样不与被检体h和床3碰撞并使射线源部40进一步向上方移动。操作者在该状态下通过沿y方向拉动射线源部40,使第1臂31和第2臂32分别围绕转动轴ax1和转动轴ax2转动,从而能够使射线源部40移动至被检体h的正上方的目标位置p1。而且,在使射线源部40移动至目标位置p1之后,通过从输入部24输入的命令来驱动射线源部40并向被检体h照射放射线,通过放射线检测器80检测透射了被检体h的放射线,从而能够获取被检体h的放射线图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当臂部30位于通过升降机构50上升的第1位置即最高位置以外的位置时,限制由第2转动部34进行的第2臂32从初始转动位置的转动。因此,当臂部30位于最高位置以外的位置时第2臂32不转动,因此臂部30和射线源部40不移动。因此,当臂部30位于最高位置以外的位置时,能够防止臂部30和射线源部40移动而与被检体h和床3碰撞。并且,当臂部30位于最高位置时,能够使第2臂32向主体部20一侧转动。因此,若仅使第2臂32向主体部20一侧转动,则臂部30整体以及射线源部40向偏离被检体h的方向移动。之后,使第1臂31通过第1转动部33转动,由此能够使射线源部40不与被检体h和床3等碰撞并向抬起射线源部40的方向移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轻松地将射线源部40移动至期望的位置。并且,由于通过主体部20中的臂部30被支撑的一侧的面20a限制第2臂32的转动,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用于限制射线源部40的移动的单元。因此,能够将装置1的结构设为简单的结构。并且,第1臂31通过连结带36相对于第2臂32转动,并且能够限制第1臂31和射线源部40向偏离第2臂32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第1臂31和射线源部40移动而与被检体h的床3等碰撞。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仅限制第2臂32从初始转动位置向主体部20侧的转动,但也可以通过设置锁定机构等,除了限制向主体部20侧的转动以外,还限制与主体部20相反一侧即图2中相对于转动轴ax2的顺时针转动。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图8至图11所示的臂部30和射线源部40的可移动范围a0显示在显示器23。为此,可在臂部30设置传感器,该传感器分别检测由升降机构50产生的第2转动部34的位置、第1臂31相对于第1转动部33的转动角度即第1转动角度以及第2臂32相对于第2转动部34的转动角度即第2转动角度。而且,利用全方位摄像机28所拍摄的图像,在控制装置22中生成从侧方观察放射线照射装置1的图像。在此,全方位摄像机28拍摄装置1的整个圆周的图像,并将通过拍摄获取的图像输入至主体部20的控制装置22。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20安装有两个全方位摄像机28,因此控制装置22中输入有两个图像。控制装置22根据所输入的两个图像,创建从侧方观察放射线照射装置1的侧方图像a1。传感器分别检测由升降机构50产生的第2转动部34的位置、第1臂31相对于第1转动部33的转动角度即第1转动角度以及第2臂32相对于第2转动部34的转动角度即第2转动角度。此外,第1转动角度和第2转动角度例如为以上述臂部30的初始位置中的升降位置和转动位置为基准的角度。传感器将所检测的第2转动部34的位置、第1转动角度以及第2转动角度输入至控制装置22。控制装置22中预先存储有第1臂31和第2臂32的长度以及射线源部40的尺寸。而且,控制装置22根据从传感器输入的第2转动部34的位置、第1转动角度、第2转动角度以及第1臂31和第2臂32的长度,计算臂部30和射线源部40的可移动范围a0。控制装置22将计算出的臂部30和射线源部40的可移动范围a0与侧方图像a1叠加而生成合成侧方图像,并将合成侧方图像显示在显示器23。图12是表示合成侧方图像的图。另一方面,在拍摄被检体h时,射线源部40与放射线检测器80的表面的距离即sid(源图像接收器距离(sourceimagereceptordistance))设定为拍摄条件。因此,控制装置22也可以设为根据sid将射线源部40的目标位置p1与侧方图像a1或合成侧方图像一同显示。此外,关于放射线检测器80的表面的位置,可以将根据装置载置面2预先测定的值输入至控制装置22。这样,通过将在从侧方观察臂部30的侧方图像a1中合成有射线源部40的可移动范围a0的合成侧方图像显示在显示器23,操作者能够识别射线源部40的可移动范围a0。因此,能够一边确认射线源部40的可移动范围a0,一边将射线源部40移动至期望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因射线源部40移动而与被检体h的床3等碰撞。并且,如图13所示,通过将从侧方观察臂部30的状态下的射线源部40的目标位置p1显示在合成侧方图像中,能够将射线源部40轻松地移动至目标位置p1。在此,显示器23中如上述那样显示有控制装置1所需的各种信息,但在对臂进行操作并通过传感器检测由升降机构50产生的第2转动部34的位置、第1转动角度以及第2转动角度中的至少一个的变动时,控制装置22将合成侧方图像显示在显示器23即可。并且,也可以事先设置用于检测连结带36的连接和未连接的传感器,并在连结带36从连接状态成为未连接状态时,在显示器23中显示合成侧方图像。然而,在操作臂部30时,操作者移动至装置1的侧方而进行工作。因此,可以使显示器23的显示面的朝向构成为能够朝向装置1的侧方。由此,操作者能够操作臂部30的同时轻松地确认显示在显示器23的合成侧方图像。此外,也可以事先设置用于检测显示器23的显示面朝向侧方的情况的传感器,当该传感器检测到显示器23的显示面朝向侧方时,通过控制装置22将合成侧方图像显示在显示器23中。并且,在控制装置22中,也可以检测射线源部40是否移动至目标位置p1。该情况下,若检测到射线源部40移动至目标位置p1,则也可以将显示器23的显示从合成侧方图像切换为控制装置1所需的各种信息的显示。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主体部20构成本发明的限制单元,但例如在臂部30位于由升降机构50产生的最高的最高位置以外的位置时,也可以设置锁定第2转动部34的转动的机构作为限制单元。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主体部20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臂支撑部,但也可以设置成与主体部20分开而将支撑臂部30的臂支撑部立设在腿部10。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当位于通过升降机构50上升的臂部30的最高位置时,能够使第2臂32转动,但也可以在靠近最高位置的任意位置上使第2臂32能够转动,而非限制于最高位置。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连结带36限制了由第1转动部33进行的第1臂31的转动,但也可以使用锁定机构等其他单元。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使第2臂32向上方转动且使第1臂31向下方转动的臂部30的位置即如图1所示的臂部30的转动位置作为初始转动位置。但是,如图14所示,也可以将使第2臂32向下方转动且使第1臂31向上方转动的转动位置作为臂部30的初始转动位置。该情况下,当臂部30不位于最高位置时,限制第2臂32向图14中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当臂部30位于最高位置时,设置能够使第2臂32转动的锁定机构即可。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当将初始转动位置设为第2臂相对于臂支撑部向上方转动的位置时,通过限制第2臂向臂支撑部侧的转动,臂部和射线源部不会朝向被检体和床等移动。因此,当臂部位于第1位置以外的位置时,能够防止臂部和射线源部向被检体和床等移动而与被检体和床等碰撞。并且,当臂部位于第1位置时,限制单元通过解除由第2转动部进行的第2臂向臂支撑部侧的转动的限制,能够使第2臂超过臂支撑部而转动。由此,臂部和射线源部能够通过偏离被检体和床等的位置而向上方移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臂部和射线源部与被检体和床等碰撞。并且,通过将限制单元设为由臂支撑部中的臂部被支撑的一侧的面构成,由于无需另外设置用于限制第2臂的转动的单元,因此能够将装置的结构设为简单的结构。并且,通过将第1位置设为由升降机构产生的臂部的升降范围内的最高位置,能够在射线源部移动至最高位置之后向抬起射线源部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射线源部移动而与被检体和床等碰撞。并且,通过将臂支撑部设为包含用于控制射线源部的控制单元的主体部,由于无需另外设置具有作为臂支撑部的功能的部件,因此能够将装置的结构设为简单的结构。并且,通过将臂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臂支撑部,会使射线源部移动至期望的位置变得更加容易。并且,当臂部位于第1位置以外的位置时,通过限制臂部的旋转,即使将臂部设为能够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臂部位于第1位置以外的位置时防止射线源部通过旋转移动而与被检体和床等碰撞。并且,通过限制第1转动部的转动,第1臂相对于第2臂转动并能够限制第1臂和射线源部向偏离第2臂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在臂部位于第1位置以外的位置时更可靠地防止第1臂和射线源部移动而与被检体和床等碰撞。并且,通过将从侧方观察臂部的状态下的臂部和射线源部的可移动范围显示在显示单元,操作者能够识别臂部和射线源部的可移动范围。由此,能够一边确认可移动范围,一边将射线源部移动至期望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臂部和射线源部移动而与被检体和床等碰撞。并且,通过在显示单元显示从侧方观察臂部的状态下的射线源部的目标位置,能够将射线源部轻松地移动至目标位置。符号说明1-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装置载置面,3-床,10-腿部,11-底座,12-车轮部,20-主体部,20a-臂部被支撑的一侧的面,21-框体,22-控制装置,23-显示器,30-臂部,31-第1臂,32-第2臂,33-第1转动部,34-第2转动部,35-安装部,40-射线源部,50-升降机构,80-放射线检测器。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