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4861发布日期:2018-07-17 23:2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说明的类型的注射器。



背景技术:

由文件wo2014/166918a1已知一种注射器,该注射器具有用于调整注射速度的装置。为此,设置有位置固定地支承在壳体处的卡锁臂部,该卡锁臂部与在压出剂量时围绕纵向中轴线转动的构件的齿部共同作用。为了调整注射速度,承载齿部的构件沿注射器的纵向中轴线的方向进行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基于以下任务,创造这种类型的注射器,该注射器具有简单的构造。

该任务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注射器来解决。

设置成,以下两个构件在压出注射液体时沿纵向中轴线的方向相对于彼此运动,用于调整注射速度的调整装置在这两个构件之间起作用。调整装置在调整注射速度时作用于这两个构件彼此的相对转动位置。由此,能够实现带有简单的构造的注射器,在该简单的构造的情形中,尽管如此仍然能够进行注射速度的调整。

优选地,调整装置实现注射速度的无级的调整。调整装置有利地包括操作元件,该操作元件由调整弹簧沿着与注射速度的提高相反地指向的方向预紧。由此,在注射期间能够动态地调整注射速度。当应用者仅仅很少进行注射并且不了解对于其而言舒适的注射速度时,那么这尤其是有利的。当待注射的体积从一个注射到另一个注射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由应用者感觉为最舒适的注射速度从一个注射到另一个注射发生改变时,注射速度的动态的调整那么也能够是特别有利的。当待注射的注射液体的粘度与温度强相关,并由此在注射器的相同的调整下能够得出不同的注射速度时,注射速度的动态的调整也能够是有利的。

当调整装置具有卡锁设备,该卡锁设备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起作用时,得出简单的构造。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第一转动位置中,与在第二相对转动位置中相比,卡锁设备具有更高的用于克服卡锁的力。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来调整注射速度。卡锁设备有利地包括至少一个卡锁元件,该至少一个卡锁元件与至少一个配对卡锁元件共同作用,其中,卡锁深度在第一相对转动位置中大于在第二相对转动位置中,卡锁元件和配对卡锁元件以该卡锁深度重叠。有利地,卡锁元件构造为卡锁桥接部,该卡锁桥接部伸到形成配对卡锁元件的卡锁凹入部中。特别优选地,设置有卡锁桥接部,该卡锁桥接部与大量卡锁凹入部共同作用。

为了实现调整装置的简单的、直观的操作,有利地设置成,调整装置包括在第二构件与注射器的壳体之间形成的螺纹连接部,并且为了调整注射速度,第二构件由操作者相对于壳体沿纵向中轴线的方向运动并且由于螺纹连接部而相对于壳体转动。当能够动态地调整注射速度,并且操作元件沿纵向中轴线的方向沿朝着在其中调整最小的注射速度的位置的方向得到预紧时,那么这尤其是有利的。有利地,卡锁元件螺线形地围绕纵向中轴线伸延,其中,卡锁元件的导程角度(steigungswinkel)相应于螺纹连接部的导程角度。由此,在调整注射速度时不必越过卡锁调整。由于卡锁元件的螺线形的伸延,当第二构件相对于壳体由于螺纹连接部而螺线形地进行运动时,卡锁元件与相关联的配对卡锁元件保持接触并且沿着相关联的配对卡锁元件进行运动。在此,不越过卡锁位置,并且不产生卡锁响声。卡锁设备仅仅在压出注射液体时是主动的。在此,注射速度的调整以及注射液体的压出能够同时进行。尤其,第一构件在压出注射液体时沿纵向中轴线的方向运动。如果注射速度在压出注射液体期间被调整或改变,则第一构件的轴向的运动和第二构件的螺线形的转动运动重叠。

备选地,为了调整注射速度也能够设置有调整环,该调整环为了调整注射速度而可由操作者围绕纵向中轴线转动。调整环尤其与第二构件连接。然而,与第一构件的连接也能够是有利的。如果调整环与第一构件连接,则连接部有利地如此构造,使得第一构件是抗转动的,但是相对于调整环可沿轴向方向运动。经由调整环有利地在注射开始之前对注射速度进行预选,并且使其在注射期间保持在该调整中。为了触发注射,有利地设置有操作元件,该操作元件可由操作者为了触发注射而沿着近侧的方向移动。由此,实现了简单的操作。然而,其它的用于触发注射的装置也能够是有利的。

在压出注射液体时,第一构件有利地沿纵向中轴线的方向可运动地且抗转动地在壳体中引导。为了调整注射速度,有利地仅仅第二构件围绕纵向中轴线转动。由此,实现了简单的构造。第二构件有利地是注射器的调整部件,并且第一构件是配量活塞,该配量活塞在压出注射液体时沿纵向中轴线的方向移动。调整部件有利地具有卡锁元件,该卡锁元件的深度沿周缘方向合乎目的地连续地改变。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注射速度的调整。

附图说明

在下面根据附图阐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在截止位置中的注射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示出沿着图1中的线ii-ii的剖切图,

图3以放大的图示示出来自图2的局部图iii,

图4示出在第一开始位置中的来自图1的注射器的侧视图,

图5示出沿着图4中的线v-v的剖切图,

图6以放大的图示示出来自图5的局部图vi,

图7示出相应于图5的在注射器的结束位置中的剖切图示,

图8以放大的图示示出来自图7的局部图viii,

图9以侧视图示出在第二开始位置中的注射器,

图10示出沿着图9中的线x-x的剖切图,

图11以放大的图示示出来自图10的局部图xi,

图12示出注射器的配量活塞的透视的图示,

图13示出配量活塞的侧视图,

图14示出沿图13中的箭头xiv的方向的侧视图,

图15示出沿着图14中的线xv–xv的剖切图,

图16和图17示出注射器的调整部件的透视的图示,

图18示出调整部件的侧视图,

图19示出沿着图18中的线ix-ix的剖切图,

图20示出沿图19中的箭头xx的方向的侧视图,

图21示出注射器的上方的壳体部件的侧视图,

图22示出沿着图21中的线xxii-xxii的剖切图,

图23和图24示出注射器的操作元件的透视的图示,

图25示出操作元件的侧视图,

图26示出沿着图25中的线xxvi-xxvi的剖切图,

图27示出注射器的下方的壳体部件的侧视图,

图28示出沿着图27中的线xxviii-xxviii的剖切图,

图29示出在截止位置中的带有所调整的第一注射速度的注射器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0示出沿着图29中的线xxx-xxx的剖切图,

图31以放大的图示示出来自图30的局部图xxxi-xxxi,

图32示出带有所调整的第二注射速度的注射器的侧视图,

图33示出沿着图32中的线xxxiii-xxxiii的剖切图,

图34示出来自图33的局部图xxxiv的放大的图示,

图35示出带有所调整的第三注射速度的注射器的侧视图,

图36示出沿着图35中的线xxxvi-xxxvi的剖切图,

图37以放大的图示示出来自图36的局部图xxxvii,

图38示出沿图35中的箭头xxxviii的方向的侧视图,

图39示出沿着图38中的线xxxix-xxxix的剖切图,

图40示出图39中的局部图xl的放大的图示,

图41示出在开始位置中的注射器的侧视图,

图42示出沿着图41中的线xlii-xlii的剖切图,

图43以放大的图示示出来自图42的局部图xliii,

图44和图45示出注射器的配量活塞的透视的图示,

图46示出配量活塞的侧视图,

图47示出配量活塞的沿图46中的箭头xlvii的方向的侧视图,

图48示出沿着图47中的线xlviii-xlviii的剖切图,

图49以放大的图示示出图48中的局部图il,

图50示出调整部件的侧视图,

图51示出沿着图50中的线li-li的剖切图,

图52示出朝调整部件的沿图51中的箭头lh的方向的俯视图,

图53示出沿着图51中的线liii-liii的剖切图,

图54示出注射器的上方的壳体部件的侧视图,

图55示出沿着图54中的线lv-lv的剖切图,

图56示出沿着图55中的线lvi-lvi的剖切图,

图57示出沿着图55中的线lvii-lvii的剖切图,

图58和图59示出操作元件的透视的图示,

图60示出操作元件的侧视图,

图61示出沿着图60中的线lxi-lxi的剖切图,

图62示出注射器的下方的壳体部件的侧视图,

图63示出沿着图62中的线lxiii-lxiii的剖切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带有壳体2的注射器1。注射器1设置成用于,一次性地将一定剂量的注射液体从布置在壳体2中的容器5中压出。接着将注射器1清除。这种注射器也被称为自动注射器(autoinjektor)。壳体2由上方的、远侧的壳体部件3和下方的、近侧的壳体部件4构建。在下方的壳体部件4中设置有两个彼此相对而置地布置的视窗7,在图1中能够看到所述视窗中的一个。通过视窗7可看到布置在壳体2中的容器5。安全罩12保持在壳体2的近侧的端部处,该安全罩遮盖可在图2中看到的注射针8。在壳体2的远侧的端部处布置有操作元件6。在图1至3中示出在截止位置27中的注射器,在该截止位置中注射液体从容器5中的压出被截止。

如图2所示出的,容器5构造为注射件(spritze)。注射针8保持在容器5的近侧的端部处。注射针8布置在针保护部13中,该针保护部遮盖注射针8,从而使得注射针8保持无菌。安全罩12与针保护部13固定连接,从而在取下安全罩12时也将针保护部13取下。附加地,能够设置保护套筒,该保护套筒在将注射针8刺入到皮肤中时才移回。如图2还示出的,容器5在其远侧的端部处具有向外伸的边缘36。下方的壳体部件4具有凸肩37,在该凸肩处安放有容器的边缘36。由此能够使容器5不沿着近侧的方向运动。

如图2所示出的,注射器1具有配量活塞11。配量活塞11在近侧具有活塞杆32,该活塞杆作用到容器5的栓塞10上并且使该栓塞为了压出注射液体沿着近侧的方向运动。配量活塞11在远侧具有套筒区段15。在本实施例中,垂直于注射器1的纵向中轴线50取向的边缘25在套筒区段15与活塞杆32之间延伸,注射弹簧9的一端贴靠在该边缘处。注射弹簧9构造为压力弹簧、也就是说构造为螺旋压力弹簧,并且以其远侧的第二端部支撑在上方的壳体部件3的壁区段40处。注射弹簧9布置在环形空间中,该环形空间在上方的壳体部件3与布置在壳体2中的调整部件16之间形成。注射弹簧9在制造注射器1时就已经张紧。注射弹簧9用于使配量活塞11沿着近侧的方向运动并由此将注射液体压出。配量活塞11在本实施例中经由未示出的引导器件抗转动地在壳体2中引导。如图2还示出的,壳体部件3和4在螺纹连接部47处相互连接。螺纹连接部47的远侧的端侧形成凸肩,该凸肩形成用于配量活塞11的近侧的结束位置(endlage)的止挡部26。配量活塞11的边缘25在其近侧的结束位置中贴靠在止挡部26处。

调整部件16围绕纵向中轴线50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2中。此外,调整部件16能够以预定的路程沿纵向中轴线50的方向轴向地运动。调整部件16是用于调整注射速度的调整装置41的一部分。调整部件16构造成套筒形并且布置在配量活塞11的套筒区段15的外周缘处。调整部件16在其远侧的侧处具有贴靠边缘23,操作元件6在本实施例中贴靠在该贴靠边缘处。调整弹簧14在上方的壳体部件3与操作元件6的贴靠边缘23之间起作用,该调整弹簧在本实施例中构造为螺旋压力弹簧,并且该调整弹簧将操作元件6和调整部件16沿着远侧的方向挤压。在图1至3中所示出的截止位置27中,贴靠边缘23相对于上方的壳体部件3的贴靠边缘18具有沿纵向中轴线50的方向测量的间距p1,该间距相应于贴靠边缘18和23之间的最大间距。贴靠边缘18在本实施例中构造在壳体2的远侧的端侧处并且与贴靠边缘23形成用于操作元件6的近侧的位置的止挡部。

调整部件16经由螺纹连接部22可转动地且可轴向移动地支承在上方的壳体部件3中。在调整部件16与配量活塞11的套筒区段15之间设置有卡锁设备42。如图3中的放大图示所示出的,配量活塞11具有卡锁区段45,在该卡锁区段处构造有径向地向外伸的卡锁桥接部43。卡锁桥接部43伸到卡锁凹入部44中,该卡锁凹入部设置在调整部件16的内侧处。如图3所示出的,设置有大量卡锁凹入部44。在配量活塞11沿着近侧的方向进行轴向运动时,卡锁桥接部43与卡锁凹入部44形成卡锁设备42。卡锁设备42以力来抵抗配量活塞11沿着近侧的方向的运动。在图1至3中所示出的截止位置27中,在卡锁区段45的径向地处于内部的侧处设置有支撑区段35。支撑区段35相对于卡锁区段45处于较小的径向的间距下,并且防止卡锁区段45能够径向地向内、也就是说沿朝向纵向中轴线50的方向运动。由此使得卡锁桥接部43不能够从相关联的卡锁凹入部44中到达。由此使得配量活塞11沿着近侧的方向的运动被截止。支撑区段35与卡锁臂45形成截止设备21,该截止设备防止注射弹簧9能够使配量活塞11沿着近侧的方向运动。

如图3还示出的,螺纹连接部22在调整部件16的外周缘与上方的壳体部件3的螺纹区段24的内侧之间形成。在螺纹区段24与上方的壳体部件3的外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39,该环形空间的底部形成壁区段40。调整弹簧14也支撑在壁区段40处。调整弹簧14以其另一端支撑在调整部件16的贴靠边缘23处,如图2所示出的。

在截止位置27中,操作元件6处于其远侧的结束位置中。在上方的壳体部件3处构造有引导凸起部19,在图3中示出所述引导凸起部中的一个。引导凸起部19与操作元件6的保持边缘20共同作用,并且将操作元件6保持在上方的壳体部件3处。在截止位置27中,卡锁桥接部43以卡锁深度m1接合到卡锁凹入部44中。卡锁深度m1表示卡锁桥接部43和卡锁凹入部44沿相对于纵向中轴线50的径向方向的重叠。卡锁深度m1是相对大的。在截止位置27中,调整部件16和配量活塞11彼此具有相对转动位置54。在该相对转动位置54中,支撑区段35布置在卡锁区段45处,并由此防止卡锁桥接部43从卡锁凹入部44的运动及由此配量活塞11沿着近侧的方向的运动。

为了实施注射,操作元件6由操作者沿着近侧的方向31挤压,如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图4至6示出在第一开始位置28中的注射器1,在该第一开始位置中调整相对较小的第一注射速度。相对于图1至3中所示出的截止位置27,操作元件6沿着近侧的方向31运动。由此使得上方的壳体部件3的贴靠边缘23与贴靠边缘18之间的间距从间距p1减小到间距p2。操作元件6使调整部件16沿着近侧的方向31移动。由于螺纹连接部22,调整部件16在此围绕纵向中轴线50相对于壳体2转动。配量活塞11例如经由在图中未示出的相应的引导桥接部或类似物在壳体2中抗转动地引导。由于操作元件6和调整部件16沿着近侧的方向31的运动,由于螺纹连接部22使调整部件16相对于配量活塞11的相对转动位置改变。在第一开始位置28中,调整部件16和配量活塞11处于第一相对转动位置52中,该第一相对转动位置关联于第一注射速度。如图6所示出的,卡锁凹入部44构造成螺线形。在此,卡锁凹入部44的导程(steigung)相应于螺纹连接部22的导程。由此,在调整部件16相对于壳体2并且相对于配量活塞11进行螺旋线形的运动时,卡锁桥接部43保持在相同的卡锁凹入部44中,从而不产生卡锁噪音。

卡锁凹入部44在调整部件16的周缘的不同的区域中具有不同的深度。在图4至6中所示出的开始位置28中,卡锁桥接部43布置在卡锁凹入部44的区域中,在该区域中,卡锁凹入部44具有相对于在截止位置27中的布置减小的深度。沿径向方向相对于转动轴线50所测量的卡锁深度m2(卡锁桥接部43与卡锁凹入部44沿纵向中轴线50的方向看以该深度重叠)小于图3中所示出的在截止位置27中的卡锁深度m1。然而卡锁深度m1和m2也能够大小相同,因为在截止位置27中不能进行注射液体的压出。如图5和6所示出的,支撑区段35由于调整部件16相对于配量活塞11的转动运动而运动远离卡锁区段45。由此,卡锁区段45由于由注射弹簧9所施加的力而能够从卡锁凹入部44的倾斜的侧壁径向地向内偏移。由此,配量活塞11能够沿着近侧的方向31运动。在配量活塞11相对于调整部件16运动时,卡锁桥接部43卡锁到在卡锁凹入部44之间形成的隆起部上,从而可听到卡锁步骤。

如图6还示出的,引导凸起部19伸到操作元件6的槽17中,并且与该槽形成引导部38,该引导部使操作元件6沿纵向中轴线50的方向在上方的壳体部件3处引导并且防止操作元件6相对于上方的壳体部件3发生扭转。

图7和8示出在注射之后在结束位置29中的注射器1。为此,操作者将操作元件6调节到图6中所示出的位置中。在支撑区段35释放卡锁区段45的运动之后,由于储存在注射弹簧9中的力,自动地开始注射。在本实施例中,操作者使操作元件6直到注射结束都保持在和图4至6中相同的位置中。由此,在整个注射过程期间对于卡锁桥接部43得出相同的卡锁深度m2,从而以下力是恒定的,该力使卡锁设备42与由注射弹簧9施加到配量活塞11上的力相反指向。通过使操作元件6进一步沿着近侧的方向31移动或通过在操作元件6处松开(nachlassen),从而调整弹簧14使操作元件6沿着远侧的方向运动,注射速度能够在注射过程期间动态地调整。当边缘25在止挡部26处产生贴靠时,注射结束。

第一相对转动位置52和第二相对转动位置53是这样的相对转动位置,在其中能够进行注射。在图1至3中所示出的第三相对转动位置54中,注射器1处于其截止位置27中,并且该注射器不能够进行注射。

图2示出在其张紧的长度b下的注射弹簧109。在注射之后,注射弹簧9延长到其在图7中所示出的非张紧的长度a。非张紧的长度a与张紧的长度b之间的差相应于配量活塞11在压出注射液体时所经过的路程。

在图7和8中,还示出卡锁凹入部44的设计方案。如图7所示出的,配量单元16具有壁区段46,该壁区段没有卡锁凹入部44,该壁区段在配量单元16的周缘区段和整个长度上延伸。

图9至11示出在开始位置30中的注射器1,在该开始位置中,调整较高的注射速度。在开始位置30中,操作元件6处于其近侧的结束位置中。在近侧的结束位置中,卡锁桥接部43仅仅以最小的卡锁深度m3接合到卡锁凹入部44中。卡锁深度m3也能够是零。卡锁桥接部43也能够布置在图7中所示出的壁区段46处,在该壁区段中没有布置有卡锁凹入部44。开始位置30通过操作元件6沿着近侧的方向的运动来到达。由于操作元件6和调整部件16沿着近侧的方向的运动,调整部件16由于螺纹连接部22而围绕纵向中轴线50转动。调整部件16和配量活塞11处于第二相对转动位置53中,在该第二相对转动位置中,卡锁深度m3相比在相对转动位置52的情形中较小。由此,与在第一相对转动位置52的情形中相比,注射速度在第二相对转动位置53的情形中较大。由于调整弹簧14,操作者能够在注射期间动态地通过增大或减小到操作元件6上的压力来改变注射速度。在图9至11中所示出的结束位置中,调整部件26的远侧的贴靠边缘23贴靠在上方的壳体部件3的远侧的贴靠边缘18处。

图12和13以透视的图示示出配量活塞11。卡锁区段45从套筒形区段15处沿着远侧的方向伸出,并且仅仅在周缘的部分区域上延伸。经由卡锁区段45沿周缘方向的延伸,能够调整卡锁区段45的期望的刚度。在活塞杆32处,在近侧的端部处布置有贴靠碟形件51,该贴靠碟形件构造成用于贴靠在栓塞10处(图2)。

如图14所示出的,卡锁桥接部43在侧视图中相对于纵向中轴线50以角度α倾斜。角度α相应于螺纹连接部22的导程角度。由此,卡锁桥接部43在调整部件16围绕纵向中轴线50转动时在唯一的卡锁凹入部44中螺线形地引导。如图15所示出的,卡锁桥接部43在横截面中构造成三角形。

图16至20详细地示出调整部件16。调整部件16构造成套筒形并且在其远侧的端部处具有贴靠边缘23,该贴靠边缘在本实施例中沿着远侧的方向封闭调整部件16的内部空间。在调整部件16的外侧处构造有外螺纹55。外螺纹55在本实施例中以小于一圈(umdrehung)进行延伸。

如图19所示出的,卡锁凹入部44相对于纵向中轴线50以角度β倾斜,该角度β相应于角度α(图14)。卡锁桥接部43螺纹式地接合到卡锁凹入部44中。如图19还示出的,卡锁凹入部44在配量部件16的套筒形的主体的整个轴向的长度上延伸。

图20详细地示出卡锁凹入部44的设计方案。卡锁凹入部44具有深度q,该深度在周缘上减小。由此,通过配量部件16围绕纵向中轴线50的转动能够对卡锁深度进行调整。如图20还示出的,支撑区段35平行于纵向中轴线50且相邻于卡锁凹入部44以最大的深度q延伸。在图20中还示出壁区段46,该壁区段不承载卡锁凹入部44。然而也能够设置成,卡锁凹入部44在调整部件16的整个周缘上延伸。

图21和22示出上方的壳体部件3。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方的壳体部件3的远侧的端部处设置有四个引导凸起部19。图22还示出螺纹区段24的设计方案,该螺纹区段径向地在上方的壳体部件3的外壁内部伸延并且限制环形空间39。在螺纹区段24中构造有内螺纹56,该内螺纹与调整部件16的外螺纹55形成螺纹连接部22。螺纹连接部22具有在侧视图中相对于纵向中轴线50测量的导程角度γ,该导程角度γ相应于卡锁设备42的角度α和β。在近侧的端部处,上方的壳体部件3具有内螺纹48。内螺纹48用于与下方的壳体部件4进行连接。

图23至26详细地示出操作元件6。操作元件6大约构造成锅形。在图24和26中,能够看到在操作元件6的周缘壁的内侧处的槽17。操作元件6在其端侧处具有向内伸的突出部57,该突出部设置成用于贴靠在调整部件16的贴靠边缘23处。

图27和28示出带有两个视窗7的下方的壳体部件4。在远侧的端部处,下方的壳体部件4具有外螺纹49,该外螺纹与上方的壳体部件3的内螺纹48形成螺纹连接部27。然而,壳体部件3和4也能够以其它的方式相互连接。在下方的壳体部件4的内侧处,在远侧的端部处构造有凸肩37,该凸肩用作为用于容器5的边缘36的贴靠部。

图29至63示出注射器101的实施例。注射器101也涉及自动注射器,该自动注射器用于从容器105中、尤其从注射件中一次性地压出一定剂量。注射器101具有壳体102,该壳体由上方的壳体部件103和下方的壳体部件104构建。在下方的壳体部件104中设置有视窗107,通过所述视窗可看到容器105。在壳体102的远侧的端部处设置有操作元件106,该操作元件可沿注射器101的纵向中轴线150的方向移动。此外,调整环117可转动地支承在上方的壳体部件103处。在本实施例中,在调整环117上设置有标记120,该标记说明所调整的注射速度。上方的壳体部件103承载有标志114,该标志表明所调整的剂量。

如图30所示出的,容器105构造为注射件,该注射件以其远侧的边缘136贴靠在壳体102的凸肩137处。在壳体102中布置有配量活塞111,该配量活塞具有活塞杆132,该活塞杆沿着近侧的方向131伸出。活塞杆132以其近侧的端部贴靠在容器105的栓塞110处。在容器105处布置有注射针108,该注射针由针保护部113和安全罩112遮盖。在壳体102中布置有注射弹簧109,该注射弹簧在制造注射器101时被预紧。注射弹簧109支撑在配量活塞111的边缘125以及上方的壳体部件103的近侧的壁处。配量活塞11具有沿着远侧的方向伸的套筒区段115,在该套筒区段的外周缘处布置有调整部件116的套筒区段118。套筒区段115在其远侧的侧处具有卡锁区段145,该卡锁区段在图31中放大地示出。卡锁区段145具有卡锁桥接部143,该卡锁桥接部伸到调整部件116的内周缘处的卡锁凹入部144中。卡锁桥接部143与卡锁凹入部144形成卡锁设备142。

调整环117与套筒区段118一件式地构造并且与该套筒区段形成调整部件116。如图30所示出的,调整环117与上方的壳体部件103在其远侧的侧处搭接。配量活塞111和调整部件116形成用于调整注射速度的调整装置141。通过调整部件116在调整环117处的转动,使配量活塞111和调整部件116的相对转动位置改变,并由此调整注射速度。卡锁装置142是调整装置141的一部分。操作元件106与支撑区段135一件式地构造,其设计方案和功能在下面更详细地阐释。在图29至31中所示出的配量活塞111和调整部件116的第一相对转动位置152中,调整最小的注射速度。卡锁设备142在第一转动位置152中具有相对大的卡锁深度n1。在注射时,配量活塞111相对于调整部件116沿着近侧的方向运动。在此,卡锁桥接部143必须越过各个卡锁凹入部144。由于相对大的卡锁深度n1,在此所产生的、与注射弹簧109的力反作用的力是相对大的,从而得出较小的注射速度。

图32至34示出在配量活塞111和调整部件116的第二相对转动位置153中的注射器101。在转动位置153的情形中,调整中等的注射速度,如标记120也示出的。如图34所示出的,卡锁桥接部143经由卡锁深度n2伸到卡锁凹入部144中。卡锁深度n2小于卡锁深度n1,从而使得以下力相对于第一相对转动位置152减小,卡锁装置142以该力来克服配量活塞111沿着近侧的方向的运动。如图34所示出的,卡锁凹入部144分别在垂直于纵向中轴线150的平面中伸延。在改变所调整的注射速度时,调整环117及由此还有调整部件116的套筒区段118仅仅围绕纵向中轴线150转动。不发生沿纵向中轴线150的方向的运动。由此,卡锁桥接部143在注射速度改变时保持在相同的卡锁凹入部144中。仅仅在配量活塞111沿着近侧的方向131运动时,卡锁桥接部143从卡锁凹入部144处滑动到卡锁凹入部144,并且在此产生咔哒噪音(klickgeräusch)以及与注射弹簧109的力反作用的力。

图35至37示出在配量活塞111和调整部件116的第三相对转动位置154中的注射器101,在其中调整最大注射速度。此外,操作按钮106处于其远侧的结束位置中。由此能够不发生注射,并且注射器101处于其截止位置127中。如图37所示出的,卡锁桥接部143仅仅稍微伸到卡锁凹入部144中。卡锁深度n3是非常小的。也能够设置成,卡锁桥接部143不是伸到卡锁凹入部144中,而是可沿纵向中轴线150的方向自由地相对于调整部件116的套筒区段118运动。

图38至40详细地示出注射器101的截止设备121。截止设备121防止配量活塞111在操作元件106的远侧的结束位置的情形中沿着近侧的方向运动并且在此能够将注射液体压出。如图39所示出的,在上方的壳体部件103处设置有两个锁止臂部122,所述锁止臂部伸到配量活塞111的套筒区段115中。如图40所示出的,锁止臂部122在其近侧的端部处承载向外伸的锁止突出部123,所述锁止突出部接合到配量活塞111的套筒区段115的至少一个锁止凹入部124中。截止区段135径向地布置在锁止臂部22内部并且防止锁止臂部122能够径向地向内偏移。经由锁止突出部123和锁止凹入部124,锁止臂部122固定套筒区段115。

为了触发注射,操作按钮106沿着近侧的方向131移动。操作元件106的近侧的结束位置在图41至43中示出。在操作元件106的该位置中,注射器101处于开始位置128中,在该开始位置中注射开始。如图42和43所示出的,支撑区段135由于操作元件106沿着近侧的方向的近侧的运动而从锁止臂部122的区域中运动。由此,锁止臂部122能够径向地向内摆动并由此从锁止凹入部124到达。在锁止凹入部124处设置有斜坡(schräge),该斜坡由于由注射弹簧9施加的力而将力分量径向地向内施加到锁止突出部123上。锁止突出部123相应地倾斜。注射弹簧109沿着近侧的方向挤压配量活塞111。由此,锁止凹入部124沿着近侧的方向运动,并且锁止突出部123径向地向内偏移。由此,注射弹簧109能够沿着近侧的方向挤压配量活塞111。在此,卡锁设备142在所调整的转动位置152,153,154中是主动的。在注射器101中,可在调整环117处在注射开始之前调整期望的注射速度。在调整注射速度之后,操作元件106沿着近侧的方向131受挤压,并由此使得注射自动地触发。

图44至49详细地示出配量活塞111。活塞杆132在其近侧的端部处承载有用于贴靠在容器105的栓塞110处的贴靠碟形件151。如图47所示出的,卡锁桥接部143垂直于纵向中轴线50伸延、也就是说在相对于纵向中轴线150成角度δ的情况下伸延,该角度为90°。在图49中还示出锁止凹入部124的设计方案。锁止凹入部124具有相对于纵向中轴线150倾斜的外壁,该外壁径向地向内挤压锁止臂部122(图43)。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环绕的锁止凹入部124。然而,多个相互分离地构造的锁止凹入部124也能够是有利的。

在图50至53中示出调整部件116。调整部件116包括套筒区段118以及在调整部件116的近侧的端部处经由壁区段119与套筒区段118连接的调整环117。壁区段119具有开口140,上方的壳体部件103穿过该开口伸出。

如图51还示出的,卡锁凹入部144垂直于纵向中轴线150(图50)取向。图52和53还示出卡锁凹入部144的不同的深度。沿周缘方向,卡锁凹入部144的深度r连续地减小。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注射速度的无级的调整。

如图54和55所示出的,上方的壳体部件103具有基体139,支承区段138经由桥接部146固定在该基体处。支承区段138布置在上方的壳体部件103的远侧的侧处并且用于固定操作元件106。支承区段138和基体139有利地相互分离地构造,并且在装配调整部件116时经由桥接部146相互连接。如图55至57所示出的,两个锁止臂部122连同锁止突出部123彼此镜像对称地构造并且布置在基体139的内部中。桥接部146仅仅在大约四分之一的周缘上延伸。如图52所示出的,开口140在围绕纵向中轴线150的大约四分之三的完整圆上延伸。由此,调整部件116能够以大约180°围绕纵向中轴线150相对于上方的壳体部件103转动。

如图58至61所示出的,操作元件106具有远侧的操作区段133,在该操作区段处,操作者能够沿着近侧的方向挤压操作元件106。操作区段133经由沿着近侧的方向伸的棒区段134与支撑区段135连接。棒区段134和支撑区段135构造成柱状体,其中,棒区段134具有比支撑区段135更小的外直径。由此,当锁止突出部123相邻于棒区段134存在时,锁止臂部122能够径向地向内偏移。

图62和63示出带有视窗107的下方的壳体部件104。下方的壳体部件104在其远侧的侧处具有外螺纹149,该外螺纹与上方的壳体部件103的内螺纹148(图56)共同作用并且与该内螺纹形成螺纹连接部147(图30),经由该螺纹连接部使这两个壳体部件103,104相互固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