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过早激活的包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231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防止过早激活的包装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涉及一种医疗包装装置组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包装与医疗装置的组合。



背景技术:

以冻干形式供应特定药物。冻干药物必须与水混合,以将药物重新组成适合注射到患者体内的形式。特别地,形成可注射溶液的组分必须无菌,以避免感染。重组过程给需要自己或由他人注射(例如在住宅环境中)的患者或护理者提出困难。患者或护理者必须遵循药物容器、稀释容器和转移注射器的顺序操作,患者或护理者使用针头刺穿与相应容器关联的瓶塞。患者或护理者需要遵循已确立的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

如美国专利申请No.13/217,967(“‘967’申请”)中所述,其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在从制造商、销售商或装配商运送至终端用户时,装置的药物容器、稀释容器和转移注射器被安装在同一壳体内。由于转移注射器相对于药物容器中的每个药物容器的特定布置,所以要特别小心,以防止在装运和操作期间,由转移注射器导致的容器瓶塞的意外过早刺穿或激活。因此,重组装置的运送在防止产品的过早激活方面提出挑战,从而确保无菌性并且使得终端用户能够易于使用产品。冻干药物通常非常昂贵,使得运送期间受到的意外激活或污染最小甚至更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包括包装和重组组件以及相关的医疗产品的包装组件,该包装组件防止重组组件的过早激活。该包装成型为像是将重组组件放在摇篮里。该包装集成有重组组件的相关部件,且在装运和操作期间,维持重组组件的各个部分在包装中彼此隔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组组件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上套管和下套管。外壳限定大体管状通道,且在上套管中包括多个径向间隔的孔以及在下套管中包括多个径向间隔的窗口。转移套装组件布置在外壳内,处在上套管与下套管之间。转移套装组件包括一对相对的穿刺,所述一对相对的穿刺包括下穿刺和上穿刺。上和下穿刺形成一部分流动路径。

第一容器被布置为至少部分地在外壳的上套管内,处于通道中且靠近上穿刺。第一容器包括第一小瓶和第一瓶塞,第一瓶塞给被保持在第一小瓶内的医疗内容物提供无菌屏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容器被布置成使得,第一瓶塞面向下或面朝外壳的中心。第二容器被布置在下套管内,处于通道中且靠近下穿刺。第二容器包括第二小瓶和第二瓶塞,第二瓶塞给第二小瓶的内容物提供无菌屏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容器被布置成使得,第二瓶塞向上面朝第一瓶塞。由穿刺形成的流动路径允许容器在被穿刺时彼此流体连通。

在实施例中,一旦对第一容器施加第一力,则转移套装组件的上穿刺就刺穿第一瓶塞。该力能够来自在第一容器上的向下挤压的患者或护理者,从而将第一容器推入外壳中并推到上穿刺上。在上穿刺刺穿第一容器的第一瓶塞之后,允许第二容器相对于转移套装组件轴向移动。然后,一旦施加第二力,并且通过第一容器且具体是通过第一容器的第一小瓶与触发机构接合,转移套装组件的下穿刺就刺穿第二瓶塞。当第二瓶塞被刺穿时,就进入第二容器的真空。第一和第二力可为预定的力,或者可处于期望水平。

在实施例中,第一容器封围液体,并且第二容器封围冻干产品。利用上穿刺刺穿第一容器的第一瓶塞,并且利用下穿刺刺穿第二容器的第二瓶塞,使第一和第二容器通过转移套装组件的流动路径而彼此流体连通。然后,第二容器的真空导致第一容器的液体通过流体通路吸入第二容器中。液体与冻干药物混合,以配制用于患者使用的药物。

包装组件被构造成使得,重组组件配合在包装中,并且该包装在物理上抑制第一容器或第二容器在外壳内的轴向平移。通过抑制第一或第二容器在外壳内的任何明显的轴向平移,防止第一容器的第一瓶塞被上穿刺或者第二容器的第二瓶塞被下穿刺意外或过早的刺穿。

在实施例中,该包装包括内部腔室,该内部腔室形成有多个凹进和突起,该多个凹进和突起成型为与重组组件的匹配部件互补。该包装的内部腔室形成为使得,重组组件以预定构造适当地接合该包装的互补的凹进和突起。例如,在包装的端部处存在第一和第二凹进,第一和第二凹进紧抱(cradle)从重组组件的外壳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容器的第一和第二小瓶。延伸到该包装的内部腔室内的多个突起匹配并且延伸穿过下列多个孔,即重组组件的外壳的上套管中的多个孔和下套管中的多个孔。

外壳中的孔允许包装主体的突起延伸到由外壳形成的通道中,并且该孔绕小瓶的颈部的一部分接合小瓶,该小瓶能够为具有颈部开口的小玻璃瓶。突起挂住外壳的孔,以便防止第一和第二相应容器在包装内旋转。突起与小瓶颈部的接合也防止容器相对于彼此、相对于转移套装组件或相对于外壳的无意的轴向平移。通过保持第一和第二容器相对于彼此且相对于转移套装组件大致轴向静止,包装主体的内部腔室的突起维持上穿刺和下穿刺分别处于距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中的每个容器的一个分离距离处。由于最小化或防止了在装运和操作期间重组组件的部件的轴向平移,所以也最小化转移套装组件的相应穿刺导致的第一和第二容器的过早刺穿的情况。

在此描述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并且将通过下文详细说明和附图明白这些其它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组装的包装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本公开的包装、被容纳在该包装内的重组组件和用于该包装的盖子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公开的组装的包装和药物重组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主体侧的视图。

图4是图3的沿图3的线IV-IV截取的组装的包装的截面图。

图5是本公开的包装的一个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6是图5的沿图5的线VI-VI截取的包装的截面图。

图7是本公开的组装的包装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8是本公开的组装的包装的一个实施例的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包括组装的包装和重组组件的包装组件。包装组件特别用于防止在装运和操作期间的重组组件的过早激活。虽然包装组件在本文中被主要描述为包括重组组件,但是应明白,在运送具有在使用前分离的组分的其它药物组件或其它产品期间,可以使用适当构造的包装。

现在参考附图且特别是图1和2,其中大致指示组装的包装10。组装的包装10大致包括可移除盖子12、主体14和药物重组组件100(图2)。

可移除盖子12能够由任何一种或更多高密度聚乙烯纤维诸如箔材料或纸材料制成,并且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移除盖子12通过热激活粘合剂而被粘附至主体14。粘合剂和施加过程使得可移除盖子12保持稳固地粘附至主体14,但是也可由患者较容易地移除。

主体14能够由可热变形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材料构造。主体14能够通过热成型工艺形成的突起16、18、井状部(well)20a至20c等而形成主体14的期望形状。在替代实施例中,主体14由聚合物材料制成,且通过注塑工艺成型。

如图1和2中所示,盖子12密封地并可移除地附接至主体14,从而将重组组件100封围于包装10内。可移除盖子12能够提供扁平表面,在该扁平表面上能够显示制造商指令和识别信息。信息识别器可包括条形码、图形代码、公司信息和互联网地址,以将用户引导至更详细信息。该信息可包括医疗信息、患者识别和处方信息、制造商信息、许可和政府机构信息、生产和过期日期信息以及使用指导。

如图1和2中所示,主体14形成为限定内部腔室,内部腔室包括突出到腔室内的多个突起16和18、以及从腔室的内部延伸出去的井状部20a至20c。下文更详细地描述这些特征。本文使用的突起大致朝着主体14的内部腔室的中心延伸,而井状部大致从腔室的内部中心延伸出去。

内部腔室接纳图2中例示的药物重组组件100。药物重组组件100包括外壳110,该外壳110具有上部部分112(当保持为使用时)和下部部分114(当保持为使用时)。上部部分112和下部部分114形成大致圆柱形通道。药物重组组件100也包括:上容器120(当保持为使用时),上容器120被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由外壳的上部部分112形成的通道内;下容器130(当保持为使用时),下容器130被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由外壳的下部部分114形成的通道内;和接触端口塞140,该接触端口塞140被设置在外壳110的外部上。包装10的可移除盖子12密封地附接至主体14,从而将药物重组组件100封围在主体14内。

现在参考图3,示出从外观察的组装的包装10的主体侧的视图。第一对突起16和第二对突起18从主体14的围绕表面延伸到内部腔室中,从而接触药物重组组件100的匹配部件。井状部20a、20b和20c相对于主体14的围绕表面从内部腔室向外延伸。井状部20a、20b和20c至少基本扁平,且彼此共面(也参见图1和2),以便通过将井状部20a、20b和20c设置在稳定表面上,能够使包装10坐放在主体侧上。如图1至3中所示,主体14也在主体14的上端和下端处形成井状部22和24。

现在参考图4,例示了沿图3的线IV-IV截取的横截面侧视图。由于与突起18的径向间隔和几何外形相比较的突起16的径向间隔和几何外形,在图3中已经夸大了线IV-IV,从而在图4的单个视图中更好地示出突起16和18两者的横截面。重组组件100及其外壳110的横截面图例示了重组组件的内容物。具体地,重组组件100包括第一或上容器120、第二或下容器130和转移套装组件200。

如在此通过引用并入于此的'967申请中详细讨论的,转移套装组件200包括上穿刺202、下穿刺204和穿过上穿刺202和下穿刺204行进的流动路径。上穿刺202面对上容器120的开口128,而下穿刺204面对下容器130的开口138。在各种实施例中,转移套装组件200的塑料部分由适当的可模制和可消毒的塑料制成,诸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碳酸酯(“PC”)或丙烯酸。

上穿刺202能够包括上防护罩(upper boot)206,该上防护罩206被构造用以覆盖和维持上穿刺的下部部分及上穿刺的流动路径部分的无菌性。类似地,下穿刺204包括下防护罩208,该下防护罩208被构造用以覆盖和维持下穿刺中的上部部分和流动路径部分的无菌性。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和下防护罩206、208由弹性体材料制成,一旦激活药物重组组件100,则上206和下208防护罩较易于分别被上穿刺202和下穿刺204刺穿。

转移套装组件200也能够包括注射器端口通路(如图2中所示,在塞子140之下),注射器端口通路大致垂直于穿过上穿刺202和下穿刺204行进的流动路径并维持与穿过上穿刺202和下穿刺204行进的流动路径的装有阀的流体连通。注射器端口通路能够替代地不垂直地从转移套装组件200的流动路径延伸。注射器端口通路与穿过重组组件100的外壳110延伸的注射器端口连通。在图2中,注射器端口塞140接合注射器端口,以维持端口和连接中的流体路径的无菌性。

在完全激活药物重组组件100后,用户移除注射器端口塞140,以露出注射器端口,以便用户能够通过分离的注射器接触。注射器端口塞140由弹性体材料或橡胶材料制成,以便注射器端口塞140能够弯曲,以抓握和移除。注射器端口通路和穿刺流动路径允许从注射器端口至上和下容器120、130的流体连通。

上部和下部容器120、130包括上部和下部小瓶121、131,例如,上和下小瓶121、131由适当的医疗级的可杀菌玻璃或塑料制成。上小瓶121和下小瓶131都大致为圆柱形,且具有类似几何外形,包括颈部部分122a、132a、主体部分122c、132c和边缘部分126、136。颈部部分122a、132a具有的直径小于主体部分122c、132c或边缘部分126、136。上瓶塞124密封地塞住上小瓶121的上开口128,从而防止上容器120的内容物的污染或渗漏。类似地,下瓶塞134密封地塞住下小瓶131的下开口138,从而防止下容器130的污染或渗漏。上瓶塞124和下瓶塞134能够由橡胶或弹性体材料制成。应明白,本文中将上小瓶121和上瓶塞124的组件定义为上容器120。类似地,本文中将下小瓶131和下瓶塞134的组件定义为下容器130。

重组组件100的外壳110包括上壳体部分112和下壳体部分114,上壳体部分112和下壳体部分114也能够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碳酸酯(“PC”)或丙烯酸制成。上壳体部分112包括或限定多个孔116,而下壳体部分114包括或限定多个孔118(如图2中最佳示出的)。孔或窗口116和118都绕相应的外壳径向间隔隔开。孔116、118允许灭菌气体流动至内部部分和重组组件100的构件。除了易于灭菌处理之外,当被容纳在重组外壳110中时,孔116、118向上部120和下部130容器提供至少部分接触。

如'967申请中更详细讨论的,一旦激活药物重组组件110,上穿刺202就刺穿上防护罩206和上部瓶塞124,以接触上容器120的内容物,之后,下穿刺204刺穿下防护罩208和下瓶塞134,以接触下容器130的内容物。当上和下穿刺202、204已经分别接触上部120和下容器130的内容物时,就在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之间产生流动路径。'967申请讨论了组件110的其它内部机构,这些内部机构确保上容器120朝着上部穿刺202行进,并且在下部穿刺204能够接触下容器130的下瓶塞134之前,上瓶塞124被上部穿刺202完全刺穿。

图4例示了在运送(未激活状态)期间,容器120和130如何配合在药物重组组件100的外壳110中,以及药物重组组件110如何配合在包装主体14的内部腔室中。如图所示,上容器120至少部分地配合在上壳体部分112中。上小瓶121的上缘126和上瓶塞124都被朝着转移套装组件200和上穿刺202定向。在所示的未激活状态中,上容器120的上瓶塞124被布置成靠近上穿刺202,但是不接触上穿刺202。

在一个实施例中的上壳体部分112包括绕上壳体部分112基本均匀地径向布置的三个孔116,如图2中部分所示。应明白,可在上壳体部分112中包含任何数目的孔,并且间隔不需要相等或为径向的。上壳体部分112形成为使得,当上容器120被固定在其运送构造下时,上小瓶121的各个部件,诸如上肩部122b、上颈部122a和上缘126都与孔116纵向对准。

与上容器120类似,下容器130至少部分地配合在下壳体部分114中。下小瓶131的下缘138和下瓶塞134都被朝着转移套装组件200的下穿刺204定向。在未激活状态(如图所示)中,下容器130的下瓶塞134被布置成靠近下穿刺204,但是不接触转移器组件200的下穿刺204。

在一个实施例中的下壳体部分114包括绕下壳体部分114均匀地径向布置的六个孔118,如图2中部分所示。可在下壳体部分114中包含任何数目的孔,并且所述任何数目的孔不需要被相等或为径向地间隔。在图4中,下壳体部分114的孔118中的两个孔118可见。下壳体部分114形成为使得,当下容器130被固定在其运送构造下时,下小瓶131的各个部件,诸如下肩部132b、下颈部132a和下缘136都与孔118纵向对准。

重要的是,在用户有意地激活药物重组组件100之前,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不移动脱离它们的运送构造。运送、搬运或误搬运导致的上容器120或下容器130的这种不希望的位移,会导致上穿刺202或下穿刺204与相应的上瓶塞124或下瓶塞134之间过早的接触。甚至是,相应的穿刺202和204导致的较薄防护罩206和208的破裂或干扰也能够破坏通过转移套装组件200的穿刺202和204行进的流动路径的无菌环境。如下文更详细讨论的,包装10防止这些不希望的位移。

应明白,对于本公开,不希望的位移定义的是下列部件的多个不同结果位置中的任何一个结果位置,即: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上202和下204穿刺、上瓶塞124和下瓶塞134、上防护罩206和下防护罩208、转移套装组件200和外壳110。通过主体14与药物重组组件100的相互作用,防止了能够在运送期间意外发生的不希望的位移位置中的每一个。下文描述的是几种不希望的位移位置。应明白,虽然关于上和下容器两者讨论,但是预期每个不希望的位移位置都单独地或共同地应用于上部120和下部130容器。

在第一不希望的位移位置中,上容器120或下容器130相对于转移套装组件200轴向偏移,使得上瓶塞124或下瓶塞134与上防护罩206或下防护罩208接触,上防护罩206或下防护罩208继而接触且分别至少部分地被上穿刺202或下穿刺204刺穿。应明白,在第一不希望的位移位置中,相应的穿刺202、204不完全穿透上瓶塞124或下瓶塞134。在第一不希望的位移位置中,上防护罩206和下防护罩208被相应的上部穿刺202和下部穿刺204刺穿,使得转移套装组件200及其流动路径易受污染。

在第二不希望的位移位置中,上容器120或下容器130相对于转移套装组件200轴向移动,使得上瓶塞124或下瓶塞134分别与上防护罩206或下防护罩208接触。上防护罩206或下防护罩208继而通过相应容器的轴向平移而被压在上穿刺202或下穿刺204上。在第二不希望的位移位置中,上穿刺202或下穿刺204都完全刺穿相应的防护罩206、208,且至少部分地刺穿相应容器120、130的瓶塞124、134。在各种实施例的第二不希望的位移位置中,穿刺202、204完全刺穿相应瓶塞124、134。在第二不希望的位移位置中,上瓶塞124或下瓶塞134被上穿刺202或下穿刺204部分或完全刺穿,导致转移套装组件200的污染机会、以及容器120或130的内容物的污染机会增大。

在第三不希望的位移位置中,上容器120或下容器130相对于外壳110径向或轴向偏移,从而导致小瓶121、131和外壳110内部之间的密封失效。在第三不希望的位移位置中,失效密封能够降低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在外壳110中的稳固定位,由此提高过早的轴向平移的可能性,并且导致另外的不希望的位移位置。

在将可移动盖子12附接至主体14之前,药物重组组件100被插入主体14的内部腔室中。在此期间,突起16和18以及井状部20a至20c、22和24匹配药物重组组件100所包括的、以及被保持在药物重组组件100内的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的不同部件。

现在参考图5和6,进一步例示了突起和井状部。井状部20a、20b和20c从主体14向外延伸,且形成基本共面表面,能够在该基本共面表面上支撑组件10。井状部20c成型为基本匹配药物重组组件100的注射器端口塞140的轮廓形状。在运送位置中,注射器端口塞140向下面朝着组件的底部,以匹配井状部20c。注射器端口塞140与井状部20c的接合抑制了端口在主体14内的旋转移动。注射器端口塞140也匹配井状部20c,以在外壳100上提供相对于主体14的附加轴向约束。将注射器端口塞140向下朝着组件100的下端定向防止了用户在向后剥下可移除盖子12时,通过注射器端口塞140移除药物重组组件100,这能够导致塞140从注射器端口意外分离的可能性增大。反而,应刚好在通过外部注射器连接组件100之前,移除注射器端口塞140。

图5例示了两个突起16从包装主体14向内延伸到主体的内部腔室中。如图6中所示,突起16包括几个几何外形部件,这几个几何外形部件形成为与药物重组组件100的匹配部件协作。特别地,每个突起16都包括多个面,包括渐缩面16a、盖子侧面16b、主体侧面16c、上面16d和下面16e。图1至6清楚示出,两个突起16从主体14的外部,在主体14的纵向中心的任一侧上间隔相等地延伸。

图2示出药物重组组件100如何配合在主体14内的分解图。当药物重组组件100被插入主体14中时,两个突起16穿过上壳体部分112的两个相应孔116延伸。如图4中所示,突起16穿过孔116朝着上容器120延伸。特别地,突起16的主体侧面16c被构造和布置用以接合形成孔116的上壳体部分112的侧面116a,突起16的盖子侧面16b被构造和布置用以接合形成孔116的上壳体部分112的侧面116b,上面16d被构造和布置用以接合形成孔116的上壳体部分112的侧面116c,并且下面16e被构造和布置用以接合形成孔116的上壳体部分112的侧面116d。

突起16和孔116之间的接合防止药物重组组件100在主体14内轴向平移或者旋转。特别地,盖子侧面16b接触形成孔116的上壳体部分112的侧面116b,并且主体侧面16c接触形成孔116的上壳体部分112的侧面116a,以防止药物重组组件100在主体14内旋转。类似地,下面16e接触形成孔116的上壳体部分112的侧面116d,并且上面16d接触形成孔116的上壳体部分112的侧面116c,以防止药物重组组件100在主体14内轴向平移。

在各种实施例中,突起16不需要在与上容器120的上小瓶121物理接触的同时,持续地与孔116的侧面116c、116d接触或与孔116的侧面116c、116d有任何接触。应明白,突起16有助于将上容器120稳固地保持在上壳体部分112内,这是因为突起16抑制了上容器120的任何轴向偏移,并且由同一突起16抑制孔116(即,上壳体部分112)的任何轴向偏移。由于突起16在孔116之间且在上容器120的上小瓶121的颈部122a和边缘126之间延伸,所以突起16且因此主体14防止上容器120相对于上壳体部分112的轴向偏移。

与上述突起16类似,主体14也在其下端处包括两个突起18,这两个突起18从主体14向内延伸到主体的内部腔室中。在图6中,更详细地示出突起18中的一个。与突起16相同,突起18包括几个几何外形部件,这些几何外形部件被确定尺寸且相对于主体14布置,从而在被插入包装10中时,与药物重组组件100的匹配部件协作。特别地,突起18包括渐缩面18a、盖子侧面18b、主体侧面18c、下面18d和上面18e。图1至6清楚示出,两个突起18从主体14向内,在主体14的纵向中心的任一侧上间隔相等地延伸。

图2示出当药物重组组件100被插入主体14中时,两个突起18穿过下壳体部分114的两个相应孔118延伸。如图4中所示,突起18穿过孔118朝着下容器130延伸。特别地,突起18的主体侧面18c被构造用以接合形成孔118的下壳体部分114的侧面118a,突起18的盖子侧面18b被构造用以接合形成孔118的下壳体部分114的侧面118b,下面18d被构造用以接合形成孔118的下壳体部分114的侧面118c,并且上面18e被构造用以接合形成孔118的下壳体部分114的侧面118d。

突起18和孔118之间的接合防止药物重组组件100在主体14内轴向平移或者旋转。特别地,盖子侧面18b接触形成孔118的下壳体部分114的侧面118b,并且主体侧面18c接触形成孔118的下壳体部分114的侧面118a,以防止药物重组组件100在主体14内旋转。类似地,下面18d接触形成孔118的下壳体部分114的侧面118c,并且上面18e接触形成孔118的下壳体部分114的侧面118d,以防止药物重组组件100在主体14内轴向平移。

在各种实施例中,突起18不需要在与下容器130的下小瓶131物理接触的同时,持续地与孔118的侧面118c、118d接触或与孔118的侧面118c、118d有任何接触。应明白,突起18有助于将下容器130稳固地保持在下壳体部分114内,这是因为突起18抑制了下容器130的任何轴向移动,并且由同一突起18抑制孔118(即,下壳体部分114)的任何轴向移动。由于突起18在孔119之间并且在下容器130的下小瓶131的颈部132a和边缘136之间延伸,所以突起18且因此主体14防止下容器130相对于下壳体部分114的轴向移动。

因此,突起16和18协同工作,以防止药物重组组件100的外壳110在包装10内的轴向和旋转移动两者。虽然例示了每两个突起16和18分别匹配每两个孔116和118,但是其它实施例包括每一个突起16和18匹配一个相应的孔116和118,或者超过每两个突起16、18匹配超过两个相应的孔116、118。应明白,出于在'967申请中所更详细讨论的原因,药物重组组件100中的内部机构和摩擦用于相对于外壳110固定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

在各种实施例中,如果上容器120或下容器130绕药物重组组件100的纵向轴线径向移动,就能够危害在'967申请中更详细描述的各种内部密封件或组件。应明白,突起20c、16和18协作,以防止上容器120或下容器130在外壳110中,或者药物重组组件100的任何其它部件在包装10中的意外的旋转移动。

再次参考图3至6,进一步讨论和例示主体14与容器120的上小瓶121和下容器130的下小瓶131中的每一个之间的匹配关系。除了突起16与外壳110的孔116以及突起18与外壳110孔118之间相互作用以防止上述外壳110的运动之外,突起16也匹配上小瓶121的不同部件,而突起18也匹配下小瓶131的不同部件,以防止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的明显运动。为了该目的,突起16和18都穿过相应孔116和118延伸,以接触上小瓶121和下小瓶131。在各种实施例中,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关于外壳110且更具体地分别关于上壳体部分112和下壳体部分114的轴向平移被下列接合阻止,即:突起16同时与上小瓶121和孔116的接合、以及突起18同时与下小瓶131和孔118的接合。

如上所述,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被布置成使得,上小瓶121和下小瓶131的各自肩部122b、132b、颈部122a、132a和边缘126、136分别与孔116、118中的每一个对准。在所示实施例中,突起16被构造成接触上小瓶121的三个不同部分,即肩部122b、颈部122a和边缘126。类似地,突起18接触下小瓶131的三个不同部分,即肩部132b、颈部132a和边缘136。图2示出了端口塞140确保了孔116和118被适当旋转,以分别接纳突起16和18。

主体14的突起16的渐缩部分16c被构造成沿上小瓶121的肩部122b的轮廓,并且因此保持肩部122b。同样地,主体14的突起18的渐缩部分18c被构造成沿下小瓶131的肩部132b的轮廓,并且因此保持肩部132b。对应地,渐缩部分16a、18a也用于支撑上小瓶121和下小瓶131中的每一个,以便防止相应的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在包装10内的明显的平移移动。为了防止小瓶移动至不希望的位移位置,应明白,在各种实施例中,渐缩部分16a、18a不需要接触带轮廓的肩部122b、132b。由于肩部122b、132b的带轮廓性质以及渐缩部分16a、16b的相应渐缩形状,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被推压而克服相对于主体14和外壳110的偏移。主体的带轮廓形状也提供了紧抱效果,该效果确保了上小瓶121和下小瓶131与主体14之间的滑动配合。

在各种实施例中,主体14的突起16的盖子侧面16b被布置成朝着上小瓶121的边缘126和肩部122b之间的上小瓶121的颈部122a延伸。楔入边缘126和肩部122b之间的盖子侧面16b进一步用于防止上容器120在包装10内的平移移动。类似地,突起18的盖子侧面18b被构造成朝着下小瓶131的边缘136和肩部132b之间的下小瓶131的颈部132b延伸。楔入边缘136和肩部132b之间的盖子侧面18b进一步用于防止下容器130在包装10内的平移移动。为了防止小瓶移动至不希望的位移位置,应明白,在各种实施例中,盖子侧面16b、18b不需要持续接触边缘126、136和肩部122b、132b。

应明白,虽然转移套装组件200不必为上部外壳112或下部外壳114的一部分,但是部分由于转移套装组件200在注射器端口处的连接,所以转移套装组件200确实相对于外壳保持静止。因此,应明白,对于关于容器120、130和外壳100的上述类似原理,主体14及其突起16、18也起防止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相对于转移套装组件200轴向平移的作用。

另外,由于形成于主体14中的锥形面116a、118a的定向,如果有什么的话,则推压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使之远离转移套装组件200。如图4和6中所示,相应上小瓶121和下小瓶131的肩部122b、132b分别坐放在轮廓116a、118a上,轮廓116a、118a成一角度,以便在缺乏所有其它轴向障碍物时,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也将不能向内,或者朝着转移套装组件200,并且具体是朝着上穿刺202和防护罩206以及下穿刺204和防护罩208偏移,并且进入不希望的位移位置。应明白,至少出于阻止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相对于转移套装组件200轴向平移的相同原因,阻止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相对于彼此轴向平移。

主体14的端部部分22形成为,当被装配到包装10中时,支撑和约束药物重组组件100的不同部件。图4示出了主体14的端部部分22被构造成:通过限制上小瓶121的向上轴向移动,来约束上容器120。端部部分22也支撑上小瓶121的基部部分122c。类似地,主体14的端部部分24被构造成:通过限制下小瓶131的向下轴向移动,来约束下容器130。端部部分24也支撑下小瓶131的基部部分132c。应明白,一些实施例包括主体14,主体14的公差是这样的,使得端部部分22、24分别接触或接近接触上小瓶121和下小瓶131的相应底部。在各种实施例中,端部部分22、24不分别接触上小瓶121和下小瓶131的底部。

通过上述讨论应明白,形成的主体14的几何外形和部件在多个接触位置处与下列部件相互作用:(i)药物重组组件100,以防止药物重组组件100旋转和平移运动;和(ii)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以防止上容器120和下容器130旋转和平移地移动至不希望的位移位置。

本文所述的主旨的各方面可单独使用,或者可与本文中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方面组合使用。在不限制上述说明的情况下,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一种医疗包装组件包括:药物重组组件,该药物重组组件包括(i)形成至少一个孔的外壳、(ii)被至少部分地放置在外壳的内部中的容器和(iii)被布置在外壳内以便能够穿刺容器的穿刺组件;和主体,该主体被成型以便容纳药物重组组件,该主体包括穿过孔延伸并延伸到外壳的内部中的至少一个突起,其中该至少一个突起被定位和布置成在容器达到相对于穿刺组件的不希望的位移之前,防止容器朝着穿刺组件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第一方面使用的第二方面,该第二方面包括盖子,该盖子附接至主体且被构造用以将药物重组组件密封地封闭在主体内。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任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使用的第三方面,其中通过热激活粘合剂将盖子附接至主体。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任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使用的第四方面,其中该至少一个突起被构造用以防止容器相对于外壳的轴向平移。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任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使用的第五方面,其中该至少一个突起进一步防止药物重组组件在主体内旋转。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任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使用的第六方面,其中主体构造有至少一个扁平表面,以便防止主体滚动。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任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使用的第七方面,其中药物重组组件包括注射器端口塞,并且主体包括空腔,该空腔成型为匹配药物重组组件的注射器端口塞。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任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使用的第八方面,其中该容器为第一容器,并且本公开包括被至少部分地放置在药物重组组件的外壳内的第二容器,该外壳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孔,其中该至少一个突起是第一突起,并且本公开包括第二突起,该第二突起被定位和布置成穿过第二孔延伸且延伸到外壳的内部中,并且在第二容器达到相对于穿刺组件的不希望的位移之前,第二突起防止第二容器朝着穿刺组件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任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使用的第九方面,其中该容器是包括颈部和肩部的第一小瓶,该第一容器被相对于外壳布置,从而使至少一部分第一小瓶的颈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孔对准,该至少一个第一突起被构造成在第一小瓶达到相对于穿刺组件的不希望的位移之前,朝着颈部延伸,并且接合肩部。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任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使用的第十方面,其中该容器是第一容器,且本公开包括被至少部分地放置在药物重组组件的外壳内的第二容器,并且第二容器是包括颈部和肩部的小瓶,外壳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孔,该第二容器被相对于外壳布置,从而使至少一部分第二容器的颈部与至少一个第二孔对准,其中该至少一个突起是第一突起,并且主体形成第二突起,该第二突起被定位和布置成穿过第二孔延伸并朝着第二容器的颈部延伸到外壳的内部中,并且在第二容器达到相对于穿刺组件的不希望的位移之前,该第二突起接合第二容器的肩部。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任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使用的第十一方面,一种药物输送产品包括:药物重组组件,该药物重组组件包括外壳和被放置在外壳内的容器;和包装,该包装包括成型为容纳药物重组组件的主体和从主体延伸的至少一个突起,该至少一个突起被定位和布置用以接合外壳和容器,以阻止容器相对于外壳的轴向平移。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第十一方面与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任何一项一起使用的第十二方面,其中该容器是第一容器,并且本公开包括被放置在外壳内的第二容器,突起是第一突起,主体包括第二突起,该第二突起被定位和布置成接合外壳,以阻止第二容器相对于外壳的轴向平移。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第十一方面与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任何一项一起使用的第十三方面,其中第一突起在与第一容器相邻的第一位置处接合外壳,并且第二突起在与第二容器相邻的第二位置处接合外壳。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第十一方面与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任何一项一起使用的第十四方面,其中第一和第二接合包括第一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一和第二突起分别穿过外壳的第一和第二孔延伸。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第十一方面与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任何一项一起使用的第十五方面,其中存在下列中的至少其中之一:(i)第一孔是绕外壳径向间隔的多个第一孔中之一,或(ii)第二孔是绕外壳径向间隔的多个第二孔中之一。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第十一方面与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任何一项一起使用的第十六方面,其中穿过第一和第二孔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突起进一步阻止外壳相对于主体的旋转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第十一方面与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任何一项一起使用的第十七方面,其中第一和第二容器通过转移套装组件来接触,该转移套装组件包括能够由用户接触的端口,主体包括被定位和布置用以接合端口的井状部,或包括塞住该端口的塞子,从而阻止外壳的轴向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第十一方面与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任何一项一起使用的第十八方面,其中药物重组组件通过该至少一个突起的接合也阻止外壳相对于主体的旋转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第十一方面与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任何一项一起使用的第十九方面,其中药物重组组件通过该至少一个突起的接合也阻止外壳相对于主体的轴向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可结合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任何一项使用的第二十方面,一种包装药物重组组件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可移除盖子和主体的包装,该主体被构造用以容纳药物重组组件,该主体包括从主体延伸的至少一个突起;提供药物重组组件,该药物重组组件具有包括至少一个孔的外壳和被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外壳内的容器,其中容器的颈部部分与外壳的孔中的至少一个孔对准;将药物重组组件装配在包装的主体内,以便主体的至少一个突起穿过外壳的孔中的至少一个孔延伸,其中药物重组组件在包装内的定向被限制于预定数目的定向;和通过可移除盖子,将药物重组组件密封在包装的主体内。

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文所述的当前优选实施例的各种变化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不减少其有意优点的情况下,做出这些变化和变型。因此,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涵盖这些变化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