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上下楼梯的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1915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上下楼梯的轮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轮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上下楼梯的轮椅。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上下楼梯。不同的建筑物,其楼梯台阶的宽度和高度往往不同,例如我国民用住宅楼的标准楼梯台阶与公共场合的楼梯台阶相比,其长度和高度各不相同。用于供残疾人上下楼梯的器具,例如,能上下楼梯的轮椅,需要能够上下不同宽度和不同高度的楼梯台阶。

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履带式、星轮式、腿足式以及复合式爬楼梯装置。但上述爬楼梯装置存在着如下缺点和不足:履带式爬楼梯装置的重量较大,运动和转弯不便,易损坏楼梯台阶棱角;星轮式爬楼梯装置的稳定性较差,其中单组星轮式爬楼梯装置需人工协助,复组星轮式爬楼梯装置因楼梯台阶宽度有限易出现滑梯现象。概而言之,现有的爬楼梯装置最主要的不足在于其可调节性差,无法适应不同宽度和不同高度的楼梯台阶。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上下楼梯的轮椅,该轮椅能够适应不同宽度和不同高度的楼梯台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上下楼梯的轮椅,该轮椅能够适应不同宽度和不同高度的楼梯台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能上下楼梯的轮椅,包括一座体部、两咬口轮部、两前轮部、两连接部和两后轮部;座体部包括座板、靠背和两扶手框;

座板的后边缘与靠背的下边缘固定连接,且靠背与座板成一夹角;两扶手框分别固定设置于座板的两侧,且两扶手框的后竖边缘分别与靠背的两竖边缘固定连接;

两后轮部分别固定设置于两扶手框的外侧;两咬口轮部分别固定设置于两后轮部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两连接部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两后轮部的外侧,每一所述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后轮部固定连接,每一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所述前轮部,且所述两前轮部位于所述座板的下前方。

优选地,所述轮椅还包括两脚蹬和两脚蹬连杆;每一脚蹬连杆的上端与一所述扶手框固定连接,该脚蹬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脚蹬,且脚蹬位于所述座板的前下方。

优选地,每一个所述后轮部包括一车轮;车轮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每一后轮固定架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凸块;凸块上设置有第三通孔;车轮的外侧设置有外轮轭,第二传动齿轮的内侧设置有内轮轭,外轮轭和内轮轭的下端均固定设置于车轮的轴心位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轮轭的上端与外调节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外轮轭和外调节杆成第一夹角,且二者的连接处铰接于所述第三通孔处;所述内轮轭的上端与内调节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内轮轭和内调节杆成第二夹角,且二者的连接处铰接于所述第三通孔处;内调节杆和外调节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的度数相等。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凸块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三传动齿轮;副板设置于所述外轮轭的外侧,且副板的上端与所述后轮固定架的底边固定连接;第四传动齿轮设置于副板的外侧,第五传动齿轮和第六传动齿轮均设置于副板的内侧,与电机轴共轴的第一齿轮轴穿过副板,且第四传动齿轮和第五传动齿轮均固定设置于第一齿轮轴,使得第四传动齿轮和第五传动齿轮均能够绕第一齿轮轴转动;第二齿轮轴固定设置于副板上,且位于第一齿轮轴的下方;第六传动齿轮固定设置于第二齿轮轴上,使得位于第五传动齿轮的下方的第六传动齿轮能够绕第二齿轮轴转动;第六传动齿轮与第五传动齿轮相啮合;第三传动齿轮与第六传动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轮椅还包括呈圆弧形的定位滑道;定位滑道设置于后轮固定架的外侧,且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后轮固定架的底边和前边;定位滑道包括圆弧形的定位板和圆弧形的滑道板,且定位板和滑道板能够扣合为一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定位板的内侧边缘设置有多个齿形凸缘,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凸缘之间形成U形的定位槽;所述滑道板上开设有一狭长的定位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能上下楼梯的轮椅包括一座体部、两咬口轮部、两前轮部、两连接部和两后轮部,该轮椅能够适应不同宽度和不同高度的楼梯台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上下楼梯的轮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上下楼梯的轮椅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上下楼梯的轮椅的后轮部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上下楼梯的轮椅的后轮部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上下楼梯的轮椅的后轮部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能上下楼梯的轮椅包括一座体部100、两咬口轮部200、两前轮部300、两连接部400和两后轮部500。

如图2所示,座体部100包括座板101、靠背102和两扶手框103。

座板101的后边缘与靠背102的下边缘固定连接,且靠背102与座板101成一夹角。两扶手框103分别固定设置于座板101的两侧,且两扶手框103的后竖边缘分别与靠背102的两竖边缘固定连接。

两后轮部500分别固定设置于两扶手框103的外侧。两咬口轮部200分别固定设置于两后轮部500的外侧。

两连接部400分别固定设置于两后轮部500的外侧,每一连接部400的上端与后轮部500固定连接,每一连接部40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前轮部300,且两前轮部300位于座板101的下前方。

在本实施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轮椅还包括两脚蹬104和两脚蹬连杆105。每一脚蹬连杆105的上端与一扶手框103固定连接,该脚蹬连杆10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脚蹬104,且脚蹬104位于座板101的前下方。

每一个后轮部500包括一车轮502。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车轮50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503。每一后轮固定架50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凸块504。凸块504上设置有第三通孔5041。车轮502的外侧设置有外轮轭505,第二传动齿轮503的内侧设置有内轮轭506,外轮轭505和内轮轭506的下端均固定设置于车轮502的轴心位置。

外轮轭505的上端与外调节杆507的下端固定连接,使得外轮轭505和外调节杆507成第一夹角,且二者的连接处铰接于凸块504的第三通孔5041处;内轮轭506的上端与内调节杆508的下端固定连接,使得内轮轭506和内调节杆508成第二夹角,且二者的连接处铰接于凸块504的第三通孔5041处。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的度数相等。内调节杆508和外调节杆507固定连接。

定位滑道509呈圆弧形,定位滑道509设置于后轮固定架501的外侧,且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后轮固定架501的底边和前边。后轮固定架501的底边和前边连接处开设有第四通孔5011。定位滑道509包括圆弧形的定位板509a和圆弧形的滑道板509b,且定位板509a和滑道板509b能够扣合为一体。定位板509a的内侧边缘设置有多个齿形凸缘,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凸缘之间形成U形的定位槽。滑道板509b上开设有一狭长的定位孔。

凸块504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三传动齿轮510。副板511设置于外轮轭505的外侧,且副板511的上端与后轮固定架501的底边固定连接。第四传动齿轮512设置于副板511的外侧,第五传动齿轮513和第六传动齿轮514均设置于副板511的内侧,与电机轴(图中未示出)共轴的第一齿轮轴515穿过副板511,且第四传动齿轮512和第五传动齿轮513均固定设置于第一齿轮轴515,使得第四传动齿轮512和第五传动齿轮513均能够绕第一齿轮轴515转动。第二齿轮轴516固定设置于副板511上,且位于第一齿轮轴515的下方。第六传动齿轮514固定设置于第二齿轮轴516上,使得位于第五传动齿轮513的下方的第六传动齿轮514能够绕第二齿轮轴516转动。第六传动齿轮514与第五传动齿轮513相啮合;第三传动齿轮510与第六传动齿轮514相啮合。当车轮502处于使用状态时,即当车轮502着地并在地面上滚动时,第二传动齿轮503与第三传动齿轮510相啮合;当通过拉动外调节杆507使车轮502和第二传动齿轮503向上抬起时,第二传动齿轮503能够与第三传动齿轮510相分离。

当本实施的所述轮椅需要在平地上行走时,车轮502处于使用状态,车轮502着地,电机轴带动第一齿轮轴515转动,第一齿轮轴515带动第五传动齿轮513转动,第五传动齿轮513带动第六传动齿轮514转动,第六传动齿轮514进而带动第三传动齿轮510转动,第三传动齿轮510再带动第二传动齿轮503转动。当本实施的所述轮椅需要上下楼梯时,通过拉动外调节杆507使车轮502和第二传动齿轮503向上抬起,第二传动齿轮503与第三传动齿轮510相分离,车轮502离开地面。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