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髋臼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4121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髋臼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是涉及髋关节置换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髋臼锉是一种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广泛使用的外科手术器械。目前的髋臼锉大多为薄板冲压筛孔结构。例如申请号为CN201520489206.5,名称髋臼锉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由一个半球壳体冲压而成的髋臼锉,其切削刃高低不齐,锉出来的形状不是规则的半球面,成型面比较粗糙。此外这种锉的刃部非常薄,刚度低,容易发生变形,使用几次后切削刃就会变钝。切削刃变钝后髋臼锉就只能报废,既不耐用也不经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切削效果好,更耐用的髋臼锉。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组合式髋臼锉,包括一个以轴线为旋转轴心的半球体刀架和4-10片可拆卸式切削刀片,半球体刀架上设有2-5对排屑槽,每对排屑槽相对旋转轴心对称布置,在每个排屑槽的一侧安装有可拆卸的切削刀片,所有切削刀片的刃口高于刀架外球面并且处于与刀架外球面同心的球面上。

本方案中的髋臼锉类似于机械加工中的螺旋刃球头铣刀,切削刃安装后高于半球体刀架的球面,切削刃既有一定的长度,不易磨损,可以多次反复使用,切削效果好,切削后的成型面更加光滑,刃口磨损后可以更换刀片,刀架可以继续使用,降低了成本。

切削刀片刃口处的小缺口将切斜刃分割成3-6小段,相邻两个切削刀片的切削位置沿球面螺旋线分布,髋臼锉旋转后所有切削刃形成的切削面是一个完整的半球面,这样既可以降低切削力,又有利于骨屑的排出。

还有利于提高髋臼锉旋转时的稳定性。

上述髋臼锉切削刀片和排屑槽的数量为2-5对,根据髋臼锉外径的大小进行合理的匹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有如下有利效果:切削刃不易磨损,可以长期反复使用;切削刀片磨损之后只用更换刀片即可,降低了成本;切削力度大,切削后的球面效果好;切削刃被缺口分割成小段并沿球面螺旋线布置既有利于降低切削力,又有利于骨屑的排出,还有利于提高髋臼锉旋转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刀片示意图。

图3为刀片和刀架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简洁的说明本发明,附图或说明中某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但与本创造的主要内容不相关的零部件会有所省略。另外为便于表述,附图中某些零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但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或全部结构。

实施示例:

如图1所示,一种组合式髋臼锉,包括一个半球形刀架1,三对切削刀片2,髋臼锉以半球壳体的轴心为旋转轴心。共6个排屑槽均匀对称分布,每个切削槽一侧装有切削刀片,刃口分断缺口沿球面螺旋线排列。

如图2所示,切削刀片刃口被小缺口分成5段,刀片有安装孔用于在刀架上固定刀片。

如图3所示,切削刀片2通过螺钉固定在半球形刀架上1上,切削刃沿球面螺旋线均匀布置,相邻两个切削刃正好错开,以保证髋臼锉旋转后切削面为一个完整的半球面。这样可以降低切削力,又有利于骨屑的排出,还有利于提高髋臼锉旋转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髋臼锉类似于机械加工中的螺旋刃球头铣刀,切削刃与半球壳体一体成型,不易磨损,可以多次反复使用,切削力度大,切削效果好,切削后的面更接近球形面。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本发明构思对本发明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