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宫颈创面促愈合的生物玻璃敷料及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组织创面修复材料即生物玻璃,是无机合成的非晶态型粉体,含有人体的自然元素如硅(si),钠(na),钙(ca)磷(p)等,是用于骨缺损修复和创面组织修复的无机诱导硅基生物活性材料。山东峰源肌肤生、上海硅健特肤生产品,简单的生物活性玻璃粉剂,直接过筛灭菌分装而成。江苏阳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德莫林产品,简单的将生物活性玻璃(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材料)结合医用凡士林分装灭菌而成糊剂,将医用纱布与糊剂结合涂布成敷料。
传统敷料,延迟愈合:不能保持创面湿润,延迟创面愈合;二次创伤:创面肉芽组织容易长入敷料的网眼中,更换敷料时易与创面伤口粘连,损伤新生的肉芽组织并引起疼痛;感染高:敷料渗透后屏障作用差,容易引起外源性感染;止血性差:止血效果差,物理压迫止血;舒适度差:患者包扎后舒适度不理想;劳动强度大:伤口处理过程繁琐,加重医护人员劳动强度。
新型敷料(水凝胶、活性炭、壳聚糖、单纯活性材料粉体),功能性单一:如活性炭类敷料不能保持创面湿润,舒适性不足;银离子敷料具有一定杀菌效果,水凝胶敷料具有一定舒适性和湿润性,但促进愈合功能不足。壳聚糖系列敷料具有一定止血功能;成本高:大多数新型敷料患者使用成本较高、市场炒作概念,企业产品研发投入少;质量低:市场产品千篇一律,参差不齐,甚至不经过临床就能进行申报注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宫颈创面促愈合的生物玻璃敷料及给药装置,由a、b组份分别均质搅拌,然后在特定条件下真空搅拌成凝胶后,经过高温杀菌消毒等工艺,精心设计一种妇科宫颈创面给药装置,将凝胶进行无菌灌装而成;国内没有一款将生物活性玻璃结合银离子以及壳聚糖等功效成分,应用于宫颈创面给药的医疗器械,通过凝胶的方式,给药温和,疗效显著,能够较好的覆盖创面,解决粉剂在腔道中给药难以及刺激过大的临床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宫颈创面促愈合的生物玻璃敷料及给药装置,包括生物玻璃敷料和给药装置,给药装置由药管和推杆组成,推杆的一端连接有推柄,另一端套接有活塞;推杆连带活塞一体式插接在药管的空腔内,药管的前端部设置为圆弧状,在药管前端部的两侧还预留有出药孔;药管在出药孔的外侧套接有海绵套,海绵套通过夹套固定套接在药管上;
其中,生物玻璃敷料罐装在给药装置的药管内,生物玻璃敷料包括45-70%的a组分和30-55%的b组分,且分别由以下原料组成,a组分:3-20%的生物活性玻璃(磷硅酸钙钠)、55-70%医用液体石蜡、3-10%的聚乙二醇;b组分:0.3-15%的羧甲基壳聚糖、0.05-3%透明质酸钠、0.001-0.005%纳米银离子、60-80%纯化水、5-15%聚乙烯醇;并按以下工序进行配比:
s1:将a组分中生物活性玻璃原料用180℃高温处理2小时候过200目标准筛备用,其他各原料加热溶解搅拌,温度控制为120℃±15℃,然后加入过筛的生物活性玻璃搅拌均匀,冷却至55-65℃待料;
s2:将b组分中的羧甲基壳聚糖、纳米银离子、纯化水、聚乙烯醇原料加热溶解搅拌,温度控制为95℃±5℃,然后冷却至45-55℃并添加透明质酸钠继续搅拌至室温;
s3:将配比后的a\b凝胶按照不同比例一同加入真空搅拌灌中,搅拌均匀后进行无菌凝胶灌装;
s4:将s3中的凝胶灌装入给药装置的药管内,加入推杆后装袋,再采用钴60或者电子束辐照灭菌。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针对s3中a\b凝胶的一种配比比例为45%的a组分和55%的b组分,另一种配比比例为70%的a组分和30%的b组分。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药管及海绵套均采用环保级无毒材料制成,并经高温杀菌消毒工艺处理。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活塞及推柄均采用环保级无毒软硅胶材料制成,并经高温杀菌消毒工艺处理。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药管前端设有卡槽用于卡紧活塞,且卡槽呈倒锥形。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活塞的前端进行倒角处理,且活塞后端设有孔套与推杆前端进行过盈装配。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推柄前端设有孔套,且孔套与推杆的后端进行过盈装配。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活塞、推柄和推杆三者通过孔套装配连接为一体。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在推柄和推杆的作用下活塞推到药管前端后,且药管前端的卡槽会卡紧活塞,使活塞无法移动。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若回拉手柄,则活塞、推柄和推杆三者会单独分离,且活塞留在药管中,防止活塞被拉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用于宫颈创面促愈合的生物玻璃敷料及给药装置,专一,专门针对腔道创面设计,配方独特,给药装置新颖。
2.本用于宫颈创面促愈合的生物玻璃敷料及给药装置,促愈合,为腔道创面提供良好的湿润密闭愈合环境,抗感染,促进生长和修复,缩短愈合时间。
3.本用于宫颈创面促愈合的生物玻璃敷料及给药装置,抑疤痕,止血止痛,愈合后不粘腔道创面,不造成二次损伤,不损伤新生组织,有效抑制疤痕形成。
4.本用于宫颈创面促愈合的生物玻璃敷料及给药装置,应用广,具备良好的生物学性能,此独特配方除宫颈创面外,可适用于各病种的各种创面及难愈合创面,如手术创面溃疡创面、糖尿病足、褥疮、烧伤、烫伤、宫颈糜乱、皮肤疾病等。
5.本用于宫颈创面促愈合的生物玻璃敷料及给药装置,操作方便,人性化的操作方式,产品柔软湿润有弹性,无异味,无异物感,使用方便。
6.本用于宫颈创面促愈合的生物玻璃敷料及给药装置,带有自毁功能,杜绝二次使用,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给药装置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给药装置结束后状态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给药装置结束后回拉状态的剖面图。
图中:1给药装置、2药管、3推杆、4推柄、5活塞、6出药孔、7海绵套、8夹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宫颈创面促愈合的生物玻璃敷料及给药装置,包括生物玻璃敷料和给药装置1,给药装置1由药管2和推杆3组成,推杆3的一端连接有推柄4,另一端套接有活塞5;推杆3连带活塞5一体式插接在药管2的空腔内,药管2的前端部设置为圆弧状,在药管2前端部的两侧还预留有出药孔6;药管2在出药孔6的外侧套接有海绵套7,海绵套7通过夹套8固定套接在药管2上;在进行药物治疗时,推动推杆3将药物挤出药管2,同时由海绵套7将药物涂抹于患者伤口上,药物治疗更加均匀;药管2及海绵套7均采用环保级无毒材料制成,并经高温杀菌消毒工艺处理;活塞5及推柄4均采用环保级无毒软硅胶材料制成,并经高温杀菌消毒工艺处理;活塞5、推柄4和推杆3三者通过孔套装配连接为一体,在推柄4和推杆3的作用下将活塞5推到药管2前端后,药管2前端的倒锥形卡槽会卡紧活塞5,使活塞5无法移动;若回拉手柄4,则活塞5、推柄4和推杆3三者会单独分离,并且活塞5永久留在药管2中无法取出;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种妇科宫颈创面给药装置1,将凝胶进行无菌灌装而成,国内没有一款将生物活性玻璃结合银离子以及壳聚糖等功效成分,应用于宫颈创面给药的医疗器械,使其给药温和,疗效显著,能够较好的覆盖创面,解决粉剂在腔道中给药难以及刺激过大的临床问题,同时带有自毁功能有效杜绝二次使用。
其中,生物玻璃敷料罐装在给药装置1的药管2内,生物玻璃敷料包括45-70%的a组分和30-55%的b组分,且分别由以下原料组成,a组分:3-20%的生物活性玻璃磷硅酸钙钠、55-70%医用液体石蜡、3-10%的聚乙二醇;b组分:0.3-15%的羧甲基壳聚糖、0.05-3%透明质酸钠、0.001-0.005%纳米银离子、60-80%纯化水、5-15%聚乙烯醇;并按以下工序进行配比:
第一步:将a组分中生物活性玻璃原料用180℃高温处理2小时候过200目标准筛备用,其他各原料加热溶解搅拌,温度控制为120℃±15℃,然后加入过筛的生物活性玻璃搅拌均匀,冷却至55-65℃待料;
第二步:将b组分中的羧甲基壳聚糖、纳米银离子、纯化水、聚乙烯醇原料加热溶解搅拌,温度控制为95℃±5℃,然后冷却至45-55℃并添加透明质酸钠继续搅拌至室温;
第三步:将配比后的a\b凝胶按照不同比例一同加入真空搅拌灌中,搅拌均匀后进行无菌凝胶灌装;a\b凝胶的一种配比比例为45%的a组分和55%的b组分,另一种配比比例为70%的a组分和30%的b组分,使其凝胶成分均匀,便于给药。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凝胶灌装入给药装置1的药管2内,加入推杆3后装袋,再采用钴60或者电子束辐照灭菌。
综上所述:本用于宫颈创面促愈合的生物玻璃敷料及给药装置,由a、b组份分别均质搅拌,然后在特定条件下真空搅拌成凝胶后,经过高温杀菌消毒等工艺,精心设计一种妇科宫颈创面给药装置,将凝胶进行无菌灌装而成;国内没有一款将生物活性玻璃结合银离子以及壳聚糖等功效成分,应用于宫颈创面给药的医疗器械,通过凝胶的方式,给药温和,疗效显著,能够较好的覆盖创面,解决粉剂在腔道中给药难以及刺激过大的临床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