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5839阅读:8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骨骼中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生率逐渐上升。由骨质疏松症引发骨折等并发症可致残,致死,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据统计,易患骨质疏松的人群有绝经后的女性、男性60岁以上者、性腺功能低下者、长期营养缺乏者、运动量较少和体重过低者,还与个人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吸烟、饮酒、喝咖啡、用药不当等。

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弯腰、肌肉运动、咳嗽时疼痛加重,由于骨质疏松导致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呼吸功能下降,有些骨质疏松患者身长会缩短、驼背甚至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一旦症状产生,造成体型改变,对爱美的人是一项打击,加上疼痛、行动不便、骨折手术的医疗支付等,对个人、家庭及社会更是极大的负担。

中医文献对骨质疏松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刺腰痛”专篇。根据骨质疏松在临床的症状,中医可将其归属于“骨痿”、“骨痹”等范畴。历代医家对骨痿(骨质疏松)的理论不断丰富,认为该病与脾、肝、肾三脏和血瘀关系十分密切。骨质疏松与肝肾生理病理变化的关系论述最早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这说明中医在先秦时期已经认识到了肝肾生理变化与骨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作为先天之本的肾的功能失常,如肾精虚或肾气虚,则骨骼失养,痿软无力。同时肾气虚则行血无力,易形成血瘀,不能滋养骨髓,骨骼筋骨涵养失衡,髓少筋枯引起骨痿(骨质疏松)。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血不足与肾精亏损多相互影响。肝血虚则筋脉失养,肢体屈伸不利,筋骨运动失常,从而诱发骨痿。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在体合肉。《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能禀赋水谷精微,气血日衰,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能用。这说明脾虚无以运化水谷而致四肢的营养不良,诱发筋骨肌肉的病理变化。金元时期的李杲进一步认识到脾虚可以影响肾的正常功能,从而诱发骨质疏松,也就是说脾病累及肾,而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的功能失常,引起骨骼无力,骨髓空虚。肾虚累及肝脾导致气血不足而血瘀,加上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致使筋脉失养骨枯髓减而致骨痿。

中医认识到了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的复杂性,而复杂的病因病机使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不能局限在单一组织或器官。这就给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特点的中医药带来了机遇。中药的药食同源性的优势能满足骨质疏松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机体骨质健康状态的要求。中药成分的多样性和中药作用的多靶性,也决定中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的优势。

目前,研究市场上现有的治疗骨质疏松的化学药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但大多数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同时,也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同时长期服用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长期服用钙剂,会产生消化不良、便秘、心肌梗死等副作用,长期用雌激素和孕激素会增加乳腺癌、冠心病、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病率;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拉索昔芬、巴多昔芬等,使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风险提高3倍等等。然而,骨质疏松患者的逐渐增多和目前市场上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副作用的增加,以及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逐渐被患者所认可,这些都是推动中医药抗骨质疏松药物研发的巨大动力。

综上所述,研究一种成本低、针对性强且效果显著的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物,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原料成本较低,使用方便,实用性强,能够有效治疗骨质疏松,且毒副作用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马鹿骨5-15份、骨碎补5-15份、杜仲5-15份、人参5-15份、黄芪5-15份、熟地黄5-15份、黄精5-15份、枸杞子5-15份、淫羊藿5-15份、补骨脂5-15份、三七5-15份、煅牡蛎5-15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处理:凭生产指令领取物料并核对物料代号、品名、规格、编号和重量等,并进行去外衣和消毒。

步骤2、制粒:按配方比例取马鹿骨、骨碎补、杜仲、人参、黄芪、熟地黄、黄精、枸杞子、淫羊藿、补骨脂、三七、煅牡蛎;醇提,提取后回收乙醇,浓缩后移放冷处静置,使沉淀完全,过滤,滤液低温浓缩至稠浸膏,干燥的糊精、糖粉置适当容器中,再加入稠浸膏搅拌均匀,制成湿颗粒;糊精、糖粉与稠浸膏(1.35,50℃)比例一般为3:1:1,根据稠浸膏的比重、性质及用药目的可适当调整,应控制干颗粒含水量≤6.0%。

步骤3、干燥:制粒后,进行干燥处理。

步骤4、整粒:将干燥后的物料在整粒机中进行处理。

步骤5、混合填充:将步骤4整粒后的物料,添加乳糖、可压性淀粉、微粉硅胶、山梨醇或pvpk3辅料后,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制成所需的剂型,然后在自动包装机上进行包装。

步骤6、热收缩:将做好的小包装产品打好相应生产日期,套好热收缩膜进行热收缩。

步骤7、金属探测:将热收缩后的产品放在食品金属探测器上进行检测,然后包装打包,得成品。

步骤8、入库:成品放入库房的产品合格区。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可制成中成药散剂、水丸、蜜丸等剂型。

各原料在本发明的组方中的药性分析。

马鹿骨:性温,味甘,微热,无毒,归肾经,鹿性温良,鹿骨可以更温和地补充骨骼所需要的营养;可补肾、强肾、生髓、补髓,减缓骨髓老化,恢复骨髓年轻态,有效防治各种骨关节疾病。

骨碎补:苦,温,归肝、肾经,临床用于肾虚腰痛,跌扑闪挫,筋骨折伤。骨碎补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实验表示骨碎补可提高血钙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钙化和骨盐形成;骨碎补提取液对鸡胚骨原基的钙磷沉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组织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促进蛋白多糖的合成,抑制胶原合成。

杜仲: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可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研究表明,杜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骨向分化以及骨代谢平衡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提高骨密度、抵制骨吸收,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临床用于治疗阳痿不举,遗精早泄,筋骨萎软或麻木挛急,半身不遂;淫羊藿可改善骨损伤,抑制破骨细胞,促进骨痂生长和骨折愈合。

补骨脂:苦,辛、温,归肾、脾经;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用于治疗肾虚阳痿,腰膝酸软冷痛,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肾不纳气,虚寒喘咳;补骨脂是通过调节神经和血液系统,促进骨髓造血,增强免疫和内分泌功能,从而发浑抗衰老作用。

人参:味甘、微苦,平,入脾、肺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用于气短喘促,心悸健忘,食少无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虚脱。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大便滑泄,虚咳喘促,健忘,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黄芪:甘,微温,归肺、脾。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用于脾气虚弱,中焦失运,中气下陷,肺气虚,咳嗽气短;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熟地黄:味甘,性温,归肝,肾经;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肾虚喘促。

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精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作用,有明确的抗衰老、抗疲劳、耐缺氧等作用。

枸杞子: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枸杞子对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还有免疫调节作用;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作用;有保肝及抗脂肪肝的作用;能刺激机体的生长,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三七能够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能够促进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增殖,具有造血作用;能够提高体液免疫功能,具有镇痛、抗炎、抗衰老等作用。

煅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症瘕痞块;煅牡蛎收敛固涩;牡蛎粉末动物实验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牡蛎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等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药方使用的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马鹿骨、骨碎补、杜仲、地黄、淫羊藿、补骨脂等,不但作用于肝脾肾等器官,同时还作用于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和中枢系统等,全面地调节人体机能,从不同的方面消除骨质疏松的诱发因素,改善机体骨质的病理状态。本方由中医骨科专家多年临床经验所得,配方专精,疗效显著,从根本上解决腰膝酸软、抽筋乏力、肩腿疼痛、骨痛骨损、腰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等不适症状。

方中君药马鹿骨性温,味甘,归肾经,古书记载具有“补虚、强筋、壮骨”的功效,民间有许多人用马鹿骨泡酒治疗风湿或强肾健骨日常饮用,现代研究表明马鹿骨含有氨基酸、蛋白质、多肽组分、软骨素、酸性粘多糖及其衍生物和多种矿物质如钙、磷、锌、铁、镁、钾、硒等骨髓营养和人体骨骼形成所需全部营养物质,可补肾、强肾、生髓、补髓,减缓骨髓老化,恢复骨髓年轻态,有预防治和治疗各种骨关节疾病。骨碎补、杜仲为臣药,骨碎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入肝肾经,《本草新编》云:“骨碎补,味苦,气温,无毒;入骨,用之以补接伤碎最神”,临床用于肾虚腰痛、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骨碎补含有主要成份是骨碎补总黄酮,它可以增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髋关节骨密度及提高血清骨钙素水平;杜仲归肝、肾经,出自《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久服,轻身耐老”,实验表明,杜促总黄酮可促进骨形成细胞,在骨重建中生成类骨质,修补破骨细胞骨吸收形成的陷窝,促进类骨质矿化,因而对骨组织的生长发育、损伤修复、骨代谢平衡与骨量维持起着关键作用。骨碎补、杜仲相辅相成,治疗骨质疏松临床上常相须为用,辅助药马鹿补肾生髓,修复受损骨质。骨质疏松患者中以肾阳虚最为多见,淫羊藿、补骨脂补肾壮阳,中医多用淫羊藿疗风湿痹痛,筋骨萎软或麻木挛急,有研究认为,淫羊藿具有抗骨疏松作用,而此种作用并非淫羊藿总黄酮直接作用,而是总黄酮的代谢产物发挥作用;肾阳虚日久,无以温养脾阳,患者会出现食慢性腹泻,方中补骨脂即可补肾壮阳,又可温脾止泻,实验表明补骨还有脂抗绝经后骨质疏松作用;熟地黄、黄精、枸杞子为滋阴补佳品,熟地黄又可填精益髓,三药共用,肝、脾、肾三阴并补,阴血生,则骨髓长,加快骨质的生成,人参、黄芪补后天,益中气,促进水谷精微的生成,使气血生化有源,机体得到滋养,筋骨壮盛,疾病而安;骨质疏松患往往病情复杂,常兼见血瘀症状,不通则痛,方用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祛瘀生新,止痛,减轻患者痛苦,以上诸药共为佐药;煅牡蛎潜阳补阴,调和诸药,为使药。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骨质疏松中药配方,根据中医药的配伍原则,将十二味中药进行组方,有效增强各成分的原有药效,使各成分相辅相成,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对骨质疏松具有显著作用。另外,该中药配方所用的原料均来源于《中国药典》所载的道地药材,安全毒副作用小,对骨质疏松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具有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骨质疏松中药配方,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的:马鹿骨15份、骨碎补10份、杜仲10份、人参5份、黄芪5份、熟地黄5份、黄精5份、枸杞子5份、淫羊藿5份、补骨脂5份、三七5份、煅牡蛎5份。

所述的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处理:凭生产指令领取物料并核对物料代号、品名、规格、编号和重量等,并进行去外衣和消毒。

步骤2、制粒:按配方比例取马鹿骨、骨碎补、杜仲、人参、黄芪、熟地黄、黄精、枸杞子、淫羊藿、补骨脂、三七、煅牡蛎;醇提,提取后回收乙醇,浓缩至一定浓度时移放冷处静置3小时,使沉淀完全,过滤,滤液低温浓缩至稠膏,比重为1.30,干燥的糊精、糖粉置适当容器中,再加入稠浸膏搅拌混匀,必要时加适量50%的乙醇,调整干湿度及粘性制成“手捏成团,轻压则散”的软材,然后将软材加入摇摆式制粒机料斗中,借钝六角形棱状转轴作往复转动,软材挤压通过筛网(10-14目)制成湿颗粒;湿粒标准是置于掌中簸动,应有沉重感,细粉少,湿粒大小整齐无长条为宜;糊精、糖粉与稠浸膏(1.35-1.40,50-60℃)比例一般为3:1:1,根据稠浸膏的比重、性质及用药目的可适当调整,,应控制干颗粒含水量≤6.0%。

步骤3、干燥:制粒后,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控制在40℃,干燥时间为8小时。

步骤4、整粒:颗粒干燥后有部分结块和粘连;将干燥后的物料在整粒机中进行冷却后须再过筛,用14目筛除去粗大颗粒,再用60目筛去细粉,使颗粒均匀(细粉可重新制粒)。

步骤5、混合填充:将步骤4整粒后的物料,添加可压性淀粉后,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然后在自动包装机上进行包装。

步骤6、热收缩:将做好的小包装产品打好相应生产日期,套好热收缩膜进行热收缩。

步骤7、金属探测:将热收缩后的产品放在食品金属探测器上进行检测,然后包装打包,得成品。

步骤8、入库:成品放入库房的产品合格区。

实施例2。

一种用于骨质疏松中药配方,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的:马鹿骨5份、骨碎补15份、杜仲15份、人参10份、黄芪10份、熟地黄10份、黄精10份、枸杞子10份、淫羊藿10份、补骨脂10份、三七10份、煅牡蛎5份。

实施例3。

一种用于骨质疏松中药配方,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的:马鹿骨10份、骨碎补5份、杜仲5份、人参15份、黄芪15份、熟地黄15、黄精15份、枸杞子15份、淫羊藿15份、补骨脂15份、三七15份、煅牡蛎10份。

一、实验数据。

选用健康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其中:a组为假手术组(sham),10只;b组为卵巢切除组(ovx),10只;c组为卵巢切除组,10只(卵巢切除+骨疏康颗粒);d1组为实施例1的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低剂量组,10只(卵巢切除+低剂量);d2组为实施例1的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中剂量组,10只(卵巢切除+中剂量),d3组为实施例1的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高剂量组,10只(卵巢切除+高剂量);所有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假手术组只是切除小块脂肪组织,但不摘除卵巢;将卵巢切除组大鼠以45mg/kg剂量的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腹位固定,行卵巢切除术;a、b两组给予安慰剂,c组术后天3开始灌胃,连续8周,喂以160mg/kg.d骨疏康颗粒,d1低剂量组,术后3天,80mg/kg.d,连续灌胃8周,d2中剂量组,术后3天,160mg/kg.d,连续灌胃8周,d3高剂量组,术后3天,240mg/kg.d,连续灌胃8周。

本实验检测雌性wistar大鼠血液、骨额样本、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腰椎和股骨密度,以及相关大鼠肌骨组织观察,大鼠腰椎、肌骨生物力学测定。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用spss10.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lsd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极显著差异。

1.大鼠血清alp测定:结果见表1,ovx与sham组比,alp有所升高,表明卵巢切除大鼠骨吸收和骨形成同时增加;d1组alp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d2组、d3组均有明显下降,表明中、高剂量组对吸收和骨形成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表1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物组对大鼠alp的影响。

注:与sham组比较,*p<0.01,与c组比较δp<0.05。

2.大鼠股骨、腰椎骨密度测定(bmd):ovx组与sham组比较骨bmd、腰椎bmd,ovx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1;表明卵巢功除可使大鼠骨质明显下降。c组与ovx组比较股骨bmd、腰椎bmd显著升高p<0.01,d1组肌骨bmd、腰椎bmd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明显,d2、d3组肌骨、腰椎bmd均显著高于ovx组,上述结果表明中、高剂量新药能增加去卵巢大鼠骨密度,见表2。

表2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组对去卵巢大鼠股骨、腰骨密度的影响(g/cm2)。

注:与sham组比较,*p<0.01,与ovx组比较δp<0.05,δδp<0.01。

3.大鼠骨组织学观察:ovx组与sham组比较镜下观察见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骨小梁分布稀疏,骨小梁分布稀疏,骨小梁变细,精细不一,见有断裂现象。sham组骨组织学观察见骨小梁分布均匀,粗细一致,c组与sham组比较,骨小梁结构基本同sham组,即骨小梁粗细一致,分布均匀;d1组骨小梁分布较ovx组稠密,d3组骨组织学观察较c组稠密。

大鼠股骨生物学测定结果:ovx组与sham组比较股骨elastic、m-lord、m-stress和stiffnss明显减低p<0.01,c组与ovx组比较elastic、m-lord、m-stress、stiffnss明显升高p<0.01,d1、d2、d3组与ovx组相比elastic、m-lord、m-stress、stiffnss明显升高p<0.01或p<0.05,见表3。

表3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组对去卵巢大鼠股骨生物力学影响。

注:elastic弹性模量。m-lord:最大承载力。m-stress:最大应力.stiffnss:刚度。与sham组比较*p<0.01,与ovx组比较护δp<0.01。

二、典型病例。

1.患者,女,67岁,患者于16余年前无诱因逐渐出现腰部、双膝关节疼痛,时轻时重,有时与天气变化有关,偶伴晨僵,休息后可缓解,多次出现骨折,长期口服钙片1片/d,每日喝牛奶200ml左右,仍间断发作,以左手及右膝关节较明显。4月前加重,右髋关节活动有所受限,活动时疼痛,间断出现腰部、双髋及膝关节、手足疼痛,来我院就诊,x线检查骨关节病、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提示髋关节t为-2.9sd,提示严重骨质疏松症,伴有面色苍白,怕冷,尿后余沥,舌淡苔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1.骨质疏松;2.髋关节炎。

中医诊断:骨痹(肾阳虚型)。

治疗:1.口服钙尔奇d片1片/天;2.中药汤剂:实施例1的药方;每日2次。

三个月后复诊患者右髋关节能适当活动,活动时疼痛有所减轻,腰部、双髋及膝关节、手足疼痛减少,骨密度检查提示髋关节t为-2.6sd,提出诸症减轻,病性好转;继用此方,随访一年,患者活动时右髋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偶有腰部、膝关节疼痛。

2.患者,女,60岁,患者间断腰背疼痛,休息后缓解,左上肢尺骨及右上肢腕骨各骨折一次,由当地医院骨科处理,平时服用碳酸钙d31片/天,长期服用止痛药治疗(具体不详),一月前腰背痛加重,来我院就诊;查骨密度l1-4椎体t值-2.8sd,bmd726mg/cm2,股骨颈t值-2.3sd,bmd725mg/cm2,实验检查:pth90pg/ml,25ohd12.8mmol/l,钙2.07mmol/l,骨钙素22.1ug/l,患者自述平日有肢体麻木,急躁易怒,咽干口燥,盗汗,膝软,舌红苔黄,脉细数。

西医诊断:1.绝经后骨质疏松;2.低钙血症。

中医诊断:骨痹(肝肾阴虚型)。

治疗:1.口服阿尔法骨化醇0.5ug/天、碳酸钙d31片/天;2.中药汤剂:实施例2的药方;每日2次。

半年后复查,查骨密度l1-4椎体t值-2.6sd,bmd713mg/cm2,股骨颈t值-2.1sd,bmd710mg/cm2,实验检查:pth65pg/ml,25ohd30.8mmol/l,钙2.11mmol/l,骨钙素18.1ug/l,患者有腰背疼痛减轻,膝软、肢体麻木也有好转,偶有盗汗、咽干口燥,舌淡红苔薄黄,脉小数。停服阿尔法骨化醇,继续服碳酸钙d3和中药汤剂;随访一年,患者活动时腰背疼痛偶有疼痛。

3.患者,女,56岁,退休,间断双膝、双足痛5年,曾患慢性胰腺炎,慢性腹泻3年,无不良嗜好,生活习惯良好,绝经7年,有右踝骨骨折外伤史,因半月前双膝疼痛加重,来我院就诊。查骨密度膝关节t值-2.5sd,bmd702mg/cm2,踝关节t值-2.2sd,bmd595mg/cm2,实验检查:pth71pg/ml,25ohd30mmol/l,钙2.01mmol/l,骨钙素6.5ug/l,患者自述平日有肢体麻木,急躁易怒,咽干口燥,盗汗,膝软,舌红苔黄,脉细数。平日食后腹胀,稍进油腻食物则腹泻,纳差,面色萎黄,少动懒言,腰膝酸软,舌淡胖,脉濡。

西医诊断:1.膝关节炎;2.绝经后骨质疏松;3.低钙血症。

中医诊断:骨痹(脾肾阳虚型)。

治疗:1.碳酸钙d31片/天;2.中药汤剂:实施例3的药方;每日2次。

半年后复查,查骨密度膝关节t值-2.4sd,bmd713mg/cm2,踝关节t值-2.1sd,bmd585mg/cm2,实验检查:pth60pg/ml,25ohd41mmol/l,钙2.1mmol/l,骨钙素6.5ug/l,患者双膝疼痛减轻,双足痛无,胃口变好,偶有腹泻。继前方,改用中医胶囊服用,每日两次,每次三克,以巩固疗效,医嘱适当运动,多吃高钙食品,随访半年,双膝疼痛基本消失,诸症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