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腰椎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567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主要涉及骨科药物治疗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治疗腰椎病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腰椎病最基本的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正常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抗压能力,可承担450千克的压力而无损伤。但在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逐渐退变,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在这种情况下,因各种负荷的作用,椎间盘易在受力最大处,即纤维环的后部,由里向外产生裂隙,在此基础上,某些因素可诱发纤维环的破裂,导致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因而形成了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病比较常见的诱发因素有:①腹压增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②腰姿不当,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③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④腰部外伤,急性外伤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⑤职业因素,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是脊柱上下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盘。它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组成。软骨板与纤维环由不同类型的软骨组成,两者呈束状方格排列并编制在一起,可加固上下椎体的联系,防止椎体间的过度旋转。髓核被环包在中心,是一种半流体组织。由于椎间盘本身无血管给予营养,而是靠椎体组织的渗透获取营养,因此很容易发生变性,后者刺激附近的韧带或神经根而引起椎体间的震动和保证脊柱的自由活动。

目前利用药物治疗腰椎病药主要以消炎消肿、止痛和活血化淤为主,但现有的药物疗法大多指标不治本,只能缓解症状,暂时减轻病人的痛苦,在病早期或急性期,效果必较明显。且大多西药类的药物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简单、安全有效且疗效稳定的治疗腰椎病的药物组合物。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治疗腰椎病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党参5-30份、土茯苓10-35份、黄芪10-25份、金银花5-30份、白术5-25份和淡竹叶10-30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由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党参10-25份、土茯苓15-30份、黄芪15-20份、金银花10-25份、白术10-20份和淡竹叶15-25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由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党参15份、土茯苓20份、黄芪18份、金银花20份、白术15份和淡竹叶20份。

本发明中主要的中草药根据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分析,药性及药理作用如下:

党参:性味:甘、平;归经:入脾、肺经;功能:补中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肺气不足,津伤口渴;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归经:入肝、胃、肾经;功能:利湿热,解毒。主治:梅毒恶疮,痈肿溃烂,筋骨拘挛,汞中毒。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入肺,脾经;主治表虚自汗,脾虚泄泻,脱肛,中气下陷,消渴,痈疽久不收口等症。

金银花:性味:甘寒;归经:入肺、心、胃经;功能:清热解毒。炒炭凉血止血。主治:外感风热,急性热病,痈肿疮毒热毒血痢。

白术:性味:甘、苦、微温;归经:入脾、胃经;功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燥湿利水,止吐泻,止汗,安胎;主治:中气虚弱,脾运不健引起的消化不良,水肿胀满,呕吐泻痢,胎动不安,体虚自汗等症。

淡竹叶:性味:甘淡寒;归经:入心,小肠经;功效与作用:清热除烦,利尿。主治:热病心烦,不寐,小便短赤,涩痛。

本发明治疗腰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可制成水剂、丸剂。所述的原料药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将以上几种药物组分入药,药物组合发生协同作用,制成的制剂既能温经通阳,表气和,解表以散外寒,解除腰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神经根炎症;又能打通经脉,瓦解内部寒邪,祛阴邪,稳心志,平冲降逆,从而理顺五脏六腑,使正气归位,从根本上治疗腰椎病。

(2)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药组分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容易采集且成本低,制成的制剂还具有治疗简单、安全有效和疗效稳定的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采集并称取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各原料组分:党参15份、土茯苓20份、黄芪18份、金银花20份、白术15份和淡竹叶20份。

将各原料切断、剪碎,并加入到为药粉重量3倍的水中浸泡1小时,用武火煎开,再用文火煎30分钟,反复2次,过滤取液,制成水剂。成人口服一日三次,每次45~50克。

实施例2

采集并称取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各原料组分:党参5份、土茯苓10份、黄芪10份、金银花5份、白术5份和淡竹叶10份。

制法和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采集并称取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各原料组分:党参30份、土茯苓35份、黄芪25份、金银花30份、白术25份和淡竹叶30份。

制法和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临床试验报告:

选择人群:选择临床上患有腰椎病症状的300例病例,腰椎病症状包括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腰肌劳损及腰部跌打损伤等腰部疾病。

治疗方法:每天给上述300例病例服用实施例1中制得的治疗腰椎病的药剂,分早午晚三次,半个月为一个疗程。病情较轻者服用1-2个疗程,病情较重者服用2-3个疗程。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判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试验室检查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改善或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临床疗效:接受本次治疗的300例病例中,有138例痊愈,160例病情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6%。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300例患者服用的是实施例2中制得的药剂。其治疗结果如下:

临床疗效:接受本次治疗的300例病例中,有136例痊愈,162例病情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6%。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300例患者服用的是实施例3中制得的药丸。其治疗结果如下:

临床疗效:接受本次治疗的300例病例中,有137例痊愈,160例病情好转,3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5.67%。

典型病例:

病例1:周先生,50岁,广东江门开平人,患腰椎间盘突出3年多,诊治两年,一直未愈,病情不断加重,完全失去劳力。后经人介绍来发明人诊所治疗,诊断病症为因长期腰脊虚劳损,内伤元气,导致了腰椎间盘突出。观察舌质紫暗、瘀斑,舌尖红(属心火旺盛),脉涩。连续服用本发明中药药剂半个月,每天三次,每次45~50克,腰痛减轻,连续治疗一个半月,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能自理,后又巩固治疗半个月后基本痊愈。

病例2:王女士,43岁,广东东莞人,患腰痛接近2年,来发明人诊所诊治,病症症状为侧腰发炎,血瘀气滞性腰痛,痛得如刺如锥、不能弯腰,疼痛难受。曾去过许多大医院治疗不愈,连续服用本发明中药药剂,治疗两个月后,腰痛感消失,手脚舒展灵活,后又巩固治疗半个月后完全痊愈。

病例3:唐先生,53岁,广东广州人,半年前来发明人诊所诊治。病症症状为腰僵痛得不能转侧、胀酸无力、不能久坐矮凳,不能弯腰,发病将近5年,多年求医问药,一直不见痊愈。后诊断为劳损肾虚腰痛症及坐骨神经痛,服用了本发明中药药剂一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能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服用本发明中药药剂3个月后,病情得到了有效诊治,疼痛胀酸感消失。后又巩固治疗一个月,观察半年物无复发现象。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于治疗腰椎病有显著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5%以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