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525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新型气管导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术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气管内;是一种气管内麻醉和抢救病人的技术,也是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最可靠手段。在出现如下情况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术:1.在全身麻醉时,呼吸道难以保证通畅的患者者,如颅内手术、开胸手术、需俯卧位或坐位等特殊体位的全麻手术;颈部肿瘤压迫气管,颌,面,颈,五官等全麻大手术,极度肥胖病人;全麻药对呼吸有明显抑制或应用肌松药患者,都应进行气管插管术。2.危重病人抢救时,气管插管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机械通气者,心肺复苏,药物中毒以及新生儿严重窒息时,都必须行气管插管术。3.某些特殊麻醉:如并用降温术,降压术及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等均需在病人现有气管进行插管。

如图1所示,现有气管导管一般为由间隙套装的透明硬质内套管和外套管构成的导管本体以及设置于导管本体上的扩张气囊,内套管为通管,外套管两端密封形成中部的密封空腔,外套管后端设置有充气导管,用于给扩张气囊充气;外套管上带有刻度标识,可判断插入深度。操作时,借助喉镜和导丝将气管导管插入喉部,插入深度一般为插入端距门齿18-22cm,插入后通过充气导管向扩张气囊内注入气体,扩张气囊扩开起固定作用,固定后将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后端相连,最后在病人口部放置一中空硬管,防止病人牙齿咬断或咬闭气管导管。

现有的扩张气囊无法完全覆盖气管导管前端,人体气管内的液体(如痰液)会长期积存在扩张气囊前部的气管导管和人体气管壁之间;并且现有气管导管在进行吸痰时只能吸引气管导管内部的液体,所以在扩张气囊后部的气管导管和人体气管壁之间也会积存大量液体;液体的长期积存影响病人呼吸,造成呛咳,极易导致细菌感染;现有的气管导管也无法对扩张气囊后部的人体气管壁进行冲洗或局部应用药物。另外,由于该中空硬管与气管导管不是一体结构,并且是在气管导管插管完成后放置,因此放置时需要再次将病人口部掰开,操作麻烦;同时中空硬管下方没有放脱落结构,极易滑入病人口中对其造成损伤,且中空硬管上没有弹性层,病人牙齿咬紧后可能对病人牙齿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新型气管导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气管导管,包括由间隙套装的硬质内、外套管构成的导管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上的扩张气囊,所述外套管两端与所述内套管外壁密封固连形成中部的密封空腔,外套管后端设置有充气导管,外套管上标有刻度标识;所述扩张气囊密封固连于所述外套管前端,扩张气囊前端向内凹陷形成碗型加厚支撑面,所述内套管前端向前延伸并与所述碗型加厚支撑面相固连,在所述碗型加厚支撑面上开设有与内套管管孔相对应的开孔;所述充气导管自所述外套管后端密封延伸穿入并与所述扩张气囊相连通;在所述外套管前端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筛孔,外套管后端设置有与所述密封空腔相连通的吸液管,外套管上活动套装有硬质牙咬;所述牙咬后边沿外翻形成挡唇板,牙咬外周面上包覆有软质橡胶层,位于所述牙咬前部的所述外套管外壁上设置有卡挡块;在所述内套管后端连通设置有连接头。

所述卡挡块位于距所述内套管前端16-21cm处。

本发明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扩张气囊前端向内凹陷的碗型加厚支撑面使扩张气囊在扩张后能够紧贴人体气管壁,便于将扩张气囊前部的液体(如痰液)完全吸出,外套管前端均匀间隔开设的筛孔便于将扩张气囊后部的液体完全吸出,使病人呼吸顺畅,减少插管患者因液体积存而导致的呛咳,降低气管感染几率;同时,通过筛孔还能向气管内加注药物(如雾化药物可使痰液变得稀薄更容易吸出,抗生素能够避免局部感染等)辅助治疗。活动套装于外套管上的牙咬,能够避免反复掰开病人口部,使操作更加方便,牙咬外周面包覆的软质橡胶层能够有效保护病人牙齿,挡唇板及卡挡块能够有效防止牙咬滑脱,避免对病人口腔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气管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扩张气囊充气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气管导管,包括由间隙套装的硬质内套管1和硬质外套管2构成的导管本体,以及设置于导管本体上的扩张气囊3,外套管2两端与内套管1外壁密封固连形成中部的密封空腔4,外套管2后端设置有充气导管5,充气导管5自外套管2后端密封延伸穿入并与扩张气囊3相连通,通过充气导管5能够轻松向扩张气囊3内充气或放气,为防止扩张气囊3内气体外漏,充气导管5外端部可设置一活动扣合与其上的密封盖,用于封堵气体;外套管2上标有刻度标识6,能够辅助观察插管时的伸入长度,方便气管插管术的操作。扩张气囊3密封固连于外套管2前端,并包覆在内套管1外壁上,使扩张气囊3和密封空腔4成为两个独立的腔室,扩张气囊3前端向内凹陷形成碗型加厚支撑面7,内套管1前端向前延伸并与碗型加厚支撑面7相固连,在碗型加厚支撑面7上开设有与内套管1管孔相对应的开孔,当扩张气囊3扩张后碗型加厚支撑面7被撑起,能够紧贴人体气管壁,使人体气管壁与内套管1管口之间无积存液体(如痰液)的缝隙,便于将扩张气囊3前部的液体完全吸出;在外套管2前端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筛孔8,外套管2后端设置有与密封空腔4相连通的吸液管9,通过吸液管9能够轻松将扩张气囊3后部人体气管壁与外套管2之间的液体完全吸出,扩张气囊3前、后部的液体均能完全吸出,使病人呼吸更加顺畅,减少插管患者因液体积存而导致的呛咳,降低气管感染几率;另外通过筛孔8还能向气管内加注药物(如雾化药物可使痰液变得稀薄更容易吸出,抗生素能够避免局部感染等)辅助治疗。在外套管2上活动套装有硬质牙咬10,牙咬10外周面上包覆有软质橡胶层,能够有效保护病人牙齿;牙咬10后边沿外翻形成挡唇板11,位于牙咬10前部的外套管2外壁上设置有卡挡块12,挡唇板11和卡挡块12能够有效防止病人仰卧时牙咬10滑脱,避免对病人口腔造成损伤;另外,由于现有在进行气管插管术时,导管本体的插入深度一般为前端距门齿18-22cm,因此卡挡块12设置于距内套管1前端16-21cm处,使插管后牙咬10刚好位于病人门齿处。在内套管1后端连通设置有连接头13,方便与呼吸机相连。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气管导管的插管过程与现有气管导管的插管过程相同,只需区分好充气导管5、吸液管9和内套管1后端的连接头13即可,为避免混淆还可将充气导管5、吸液管9和连接头13分成不同的颜色或在其上标注不同文字进行区分,使操作更加方便。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气管导管,包括由硬质内、外套管构成的导管本体,导管本体上设置有扩张气囊,外套管两端与内套管外壁密封固连中部形成密封空腔,外套管后端设置有充气导管,其上标有刻度标识;扩张气囊密封固连于外套管前端,扩张气囊前端向内凹陷形成碗型加厚支撑面,内套管前端与碗型加厚支撑面相固连,碗型加厚支撑面上开设有与内套管管孔相对应的开孔;充气导管自外套管后端穿入并与扩张气囊相连通;外套管前端开设有筛孔,后端设置有吸液管,外套管上套装有硬质牙咬;牙咬后边沿外翻形成挡唇板,牙咬外周面包覆有软质橡胶层,牙咬前部的外套管外壁上设置有卡挡块;内套管后端设置有连接头。本发明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治;陈亚斌;李冉冉;张水军;王冬雨;方红波;温培豪;张嘉凯;王智慧;潘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7.05.26
技术公布日:2017.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