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回收医疗利器的自动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448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回收医疗利器的自动化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回收医疗利器的自动化设备。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医院环境的特殊性,医疗利器损伤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目前医院所用的回收医疗利器装置大多功能单一,无法将输液管与针头以及注射器与针头进行分类,导致医护人员必须手动将针头与输液管和注射器进行分离,同时,装入现有回收医疗利器装置内的针头易对医护人员手部造成伤害,使医护人员手部造成细菌交叉感染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回收医疗利器的自动化设备,本发明的结构紧凑合理,功能性强,操作简单,可自行将针头与输液管和注射器进行分离,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且该装置可将分离后的针头进行自毁,对医护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回收医疗利器的自动化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框架、第一电机、第一旋转轴、第一从动轴、第一皮带、第一支架、第一电动推杆、第一感应器、第二电机、第二旋转轴、第二从动轴、第二皮带、第二支架、第二感应器、第二电动推杆、压板、夹手气缸、第一延时继电器、第三支架、第一电磁铁、第三感应器、废弃盒、第二延时继电器、第三电机、第三旋转轴、上盒盖、下盒盖、第二电磁铁、第三电磁铁、第四电磁铁、弹簧和第五感应器,所述的第一旋转轴穿过框架上端左侧的前后横梁,并与固定在框架前端横梁上的第一电机轴连接;所述的第一从动轴穿过框架上端右侧的前后横梁,并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一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架为中间带有横梁的矩形框,固定连接在第一旋转轴上方的框架前后横梁上,第一支架的上边框内侧固定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上端固定有第一感应器,下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刀片;第一支架的横梁内侧固定有第二刀片,第二刀片与第一刀片对应,第二刀片上方设置有定位通孔;所述的第二电机、第二旋转轴和第二从动轴对应地设置在第一电机、第一旋转轴和第一从动轴下方的框架的前后横梁上;第二旋转轴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从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架为矩形框,固定在靠近第二从动轴的框架上,并位于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之间;第二支架上边框靠近第二从动轴一侧固定有第二感应器,另一侧固定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压板右侧固定连接有夹手气缸;夹手气缸两内侧对称设有第三刀片;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延时继电器和第四感应器,第四感应器位于第二支架的一个竖直边框的下端内侧;所述的第三支架的下端为水平的u型框架结构,u型端口分别固定在第二皮带下方框架的前后横梁右侧端,u型框架结构底部滑动连接有回收桶,回收桶是由左侧的第一回收桶和右侧的第二回收桶组成,废弃盒对应设置在第二回收桶上方,并固定在第三支架上,废弃盒上下分别滑动连接有上盒盖和下盒盖;上盒盖和下盒盖一端分别通过弹簧与第三支架的竖直部分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电磁铁和第四电磁铁;废弃盒右侧外部第二延时继电器,左侧内部设置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轴连接有第三旋转轴,在第三旋转轴外壁上均贯穿有第四刀片;废弃盒左侧外部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二电磁铁;第一电磁铁固定在第三支架竖直部分的中部内侧,并位于废弃盒上方,所述的第三感应器设置在第三支架顶部下端,并与第一皮带右端对应;所述的第五感应器固定连接在两个弹簧之间的第三支架上。

所述第一支架的横梁内侧固定有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板为弧形结构。

所述第一延时继电器设置在与第四感应器同一个竖直边框的外侧。

所述第二皮带右端上方的框架上水平设置有第二导向板,所述的第二导向板为对称结构,由两个内侧带有弧度的板子组成,两个板子的弧度在中间形成一个左侧大右侧小的喇叭口。

所述回收桶两侧设置有挂钩。

所述回收桶通过滑块和滑轨与第三支架滑动连接,所述滑轨为工字型。

所述第一回收桶和第二回收桶内设置有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带有定位孔的挂带,两个定位孔的挂带对称设置,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开口处通过连接带连接成一体;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八感应器,第八感应器为重力传感器。

所述连接带设置有拉绳,拉绳的两端通过弹弓扣连接。

所述第三支架竖直部分的中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上端固定有定时器,下端固定有打印机;打印机左侧上方固定连接有第六感应器;第三支架底部的边框上设置有第七感应器。

所述第二感应器和第三感应器为金属感应器。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医护人员只需将回收桶中的垃圾戴取出,并通过弹弓扣锁紧直接放到销毁区域进行销毁即可;本发明的设备对垃圾分类具有打印标识的功能;并可以通过重力传感器来控制垃圾的载量及报警提示;本发明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可自行将针头与输液管和注射器进行分离,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且该装置可将分离后的针头进行自毁,对医护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回收医疗利器的自动化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的a-a剖视图;

图3是废弃盒的内部主视图;

图4是第二导向板的b-b剖视图;

图5是第一皮带的c-c视图;

图6是夹手气缸的局部主视图。

图7是回收桶的d-d剖视图;

图8是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二回收桶右视图。

图中,1、框架;2、第一电机;3、第一旋转轴;4、第一从动轴;5、第一皮带;6、第一支架;7、第一电动推杆;8、第一感应器;9、第二电机;10、第二旋转轴;11、第二从动轴;12、第二皮带;13、第二支架;14、第二感应器;15、第二电动推杆;16、压板;17、夹手气缸;18、第一延时继电器;19、第三支架;20、第一电磁铁;21、第三感应器;22、废弃盒;23、第二延时继电器;24、第三电机;25、第三旋转轴;26、上盒盖;27、下盒盖;28、第二电磁铁;29、第三电磁铁;30、第四电磁铁;31、弹簧;32、第五感应器;33、第一回收桶;34、第二回收桶;35、定时器;36、第三电动推杆;37、第六感应器;38、打印机;39、第七感应器;40、滑轨;41、滑块;42、第一垃圾袋;43、第二垃圾袋;44、挂带;45、定位孔;46、连接带;47、拉绳;48、弹弓扣;49、第八感应器;101、第二导向板;102、第四感应器;103、挂钩;104、第三刀片;105、第四刀片;601、定位通孔;602、第一导向板;701、第一刀片;702、第二刀片。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回收医疗利器的自动化设备,包括框架1、第一电机2、第一旋转轴3、第一从动轴4、第一皮带5、第一支架6、第一电动推杆7、第一感应器8、第二电机9、第二旋转轴10、第二从动轴11、第二皮带12、第二支架13、第二感应器14、第二电动推杆15、压板16、夹手气缸17、第一延时继电器18、第三支架19、第一电磁铁20、第三感应器21、废弃盒22、第二延时继电器23、第三电机24、第三旋转轴25、上盒盖26、下盒盖27、第二电磁铁28、第三电磁铁29、第四电磁铁30、弹簧31和第五感应器32,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旋转轴3穿过框架1上端左侧的前后横梁,并与固定在框架1前端横梁上的第一电机2轴连接;所述的第一从动轴4穿过框架1上端右侧的前后横梁,并通过第一皮带5与第一旋转轴3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支架6为中间带有横梁的矩形框,固定连接在第一旋转轴3上方的框架1前后横梁上,第一支架6的上边框内侧固定有第一电动推杆7,第一电动推杆7上端固定有第一感应器8,下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刀片701;第一支架6的横梁内侧固定有第二刀片702,第二刀片702与第一刀片701对应,第二刀片702上方设置有定位通孔601;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的第二电机9、第二旋转轴10和第二从动轴11对应地设置在第一电机2、第一旋转轴3和第一从动轴4下方的框架1的前后横梁上;第二旋转轴10通过第二皮带12与第二从动轴11转动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的第二支架13为矩形框,固定在靠近第二从动轴11的框架1上,并位于第一皮带5和第二皮带12之间;第二支架13上边框靠近第二从动轴11一侧固定有第二感应器14,另一侧固定有第二电动推杆15;第二电动推杆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16,压板16右侧固定连接有夹手气缸17;夹手气缸17两内侧对称设有第三刀片104;第二支架13上设置有第一延时继电器18和第四感应器102,第四感应器102位于第二支架13的一个竖直边框的下端内侧;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三支架19的下端为水平的u型框架结构,u型端口分别固定在第二皮带12下方框架1的前后横梁右侧端,u型框架结构底部滑动连接有回收桶,回收桶是由左侧的第一回收桶33和右侧的第二回收桶34组成,废弃盒22对应设置在第二回收桶34上方,并固定在第三支架19上,废弃盒22上下分别滑动连接有上盒盖26和下盒盖27;上盒盖26和下盒盖27一端分别通过弹簧31与第三支架19的竖直部分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电磁铁29和第四电磁铁30;废弃盒22右侧外部第二延时继电器23,左侧内部设置有第三电机24,第三电机24轴连接有第三旋转轴25,在第三旋转轴25外壁上均贯穿有第四刀片105;废弃盒22左侧外部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二电磁铁28;第一电磁铁20固定在第三支架19竖直部分的中部内侧,并位于废弃盒22上方,所述的第三感应器21设置在第三支架19顶部下端,并与第一皮带5右端对应;所述的第五感应器32固定连接在两个弹簧31之间的第三支架19上。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架6的横梁内侧固定有第一导向板602,第一导向板602为弧形结构。

所述第一延时继电器18设置在与第四感应器102同一个竖直边框的外侧。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皮带12右端上方的框架1上水平设置有第二导向板101,所述的第二导向板101为对称结构,由两个内侧带有弧度的板子组成,两个板子的弧度在中间形成一个左侧大右侧小的喇叭口。

使用时,医护人员开启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驱动第一旋转轴带动第一皮带联动第一从动轮做顺时针旋转运动,医护人员手握输液管,并将输液管处的针头插入定位孔内,当第一感应器感应到针头时,在第一感应器的作用下,第一电动推杆带动第一刀片向第二刀片位置移动,在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的作用下,输液管的针头被剪下,针头掉落在第一皮带上,同时,输液管沿着第一导向板的方向自由滑落至第一皮带上,此时,分离后的针头与输液管在第一皮带的作用下,向该装置右侧移动,同步,第二电机驱动第二旋转轴带动第二皮带联动第二从动轮做顺时针旋转运动,医护人员只需将注射器放在第二皮带上,在第二皮带以及第二导向板的作用下,可将多个注射器按顺序的向该装置右侧移动,当第二感应器监测到注射器的针头时,在第二感应器的作用下,第二电动推杆带动压板由上向下做运动,压板将注射器的针管压住,此时第四感应器监测到夹手气缸,在第四感应器的作用下,第一延时继电器和夹手气缸开始工作,夹手气缸带动第三刀片,使第三刀片相向而行,在第三刀片的作用下,注射器的针头被剪下,当第一延时继电器所设定的时间值到达时,夹手气缸带动第三刀片复位,且第二电动推杆带动压板复位,此时,分离后的针头与注射器在第二皮带的作用下,向该装置右侧方向移动,当输液管、注射器以及针头分别移至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的最右端时,在第一电磁铁的作用下,针头被第一电磁铁吸附,而输液管和注射器自由坠落于第一回收桶,当第三感应器检测到针头时,在第三感应器的作用下,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停止工作,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第一电磁铁所吸附的针头过多,导致磁性减弱,无法对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上的针头进行吸附,而使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上的针头掉落至第一回收桶内,同时,在第三感应器的作用下,废弃盒上端的第二电磁铁失电即废弃盒上端的第二电磁铁吸附第三电磁铁的吸附力消失,在弹簧的作用下,上盒盖被打开,同时,在第三感应器的作用下,第一电磁铁失电即第一电磁铁吸附力消失,此时针头自由坠落于废弃盒内,当针头落入废弃盒内后,第三感应器未检测到针头时,在第三感应器的作用下,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再次运行,且第一电磁铁再次得电即继续吸附针头,同时,废弃盒上端的第二电磁铁再次得电,第二电磁铁吸附第三电磁铁,使上盒盖关闭,此时第一回收桶内部已存放输液管和注射器,第二回收桶已存放切割后的针头,医护人员只需取出回收桶,并将回收桶移至指定销毁区域进行销毁即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回收桶两侧设置有挂钩103;如图9所示,所述回收桶通过滑块41和滑轨40与第三支架19滑动连接,所述滑轨40为工字型。保证了回收桶牢靠性和滑动性能。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回收桶33和第二回收桶34内设置有第一垃圾袋42和第二垃圾袋43,第一垃圾袋42和第二垃圾袋43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带有定位孔45的挂带44,两个定位孔45的挂带44对称设置,第一垃圾袋42和第二垃圾袋43开口处通过连接带46连接成一体;第一垃圾袋42和第二垃圾袋4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八感应器49,第八感应器49为重力传感器。

如图8所示,所述连接带46设置有拉绳47,拉绳47的两端通过弹弓扣(48)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支架19竖直部分的中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推杆36;第三电动推杆36上端固定有定时器35,下端固定有打印机38;打印机38左侧上方固定连接有第六感应器37;第三支架19底部的边框上设置有第七感应器39。在第三电动推杆36上端还可以设置有报警器。

所述第二感应器8和第三感应器21为金属感应器。

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用手拉动第二回收桶,使得第二回收桶带动第一回收桶连同滑块沿着滑轨的方向做由左向右移动,直至第一回收桶和第二回收桶被完全抽出后,医护人员再将第一垃圾袋套入第一回收桶内,同步,将第二垃圾袋套入第二回收桶内,套入完毕后,医护人员再将挂带处的定位孔挂入挂钩内,以此使得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分别与第一回收桶和第二回收桶连接稳固,医护人员再推动第二回收桶,使得第二回收桶带动第一回收桶连同滑块沿着滑轨的方向做由右向左移动,直至第二回收桶处于废弃盒的正下方时,医护人员停止推动第二回收桶,此时,医护人员开启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驱动第一旋转轴带动第一皮带联动第一从动轮做顺时针旋转运动,医护人员手握输液管,并将输液管处的针头插入定位孔内,当第一感应器感应到针头时,在第一感应器的作用下,第一电动推杆带动第一刀片向第二刀片位置移动,在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的作用下,输液管的针头被剪下,针头掉落在第一皮带上,同时,输液管沿着第一导向板的方向自由滑落至第一皮带上,此时,分离后的针头与输液管在第一皮带的作用下,向该装置右侧移动,同步,第二电机驱动第二旋转轴带动第二皮带联动第二从动轮做顺时针旋转运动,医护人员只需将注射器放在第二皮带上,在第二皮带以及第二导向板的作用下,可将多个注射器按顺序的向该装置右侧移动,当第二感应器监测到注射器的针头时,在第二感应器的作用下,第二电动推杆带动压板由上向下做运动,压板将注射器的针管压住,此时第四感应器监测到夹手气缸,在第四感应器的作用下,第一延时继电器和夹手气缸开始工作,夹手气缸带动第三刀片,使第三刀片相向而行,在第三刀片的作用下,注射器的针头被剪下,当第一延时继电器所设定的时间值到达时,夹手气缸带动第三刀片复位,且第二电动推杆带动压板复位,此时,分离后的针头与注射器在第二皮带的作用下,向该装置右侧方向移动,当输液管、注射器以及针头分别移至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的最右端时,在第一电磁铁的作用下,针头被第一电磁铁吸附,而输液管和注射器自由坠落于第一回收桶,当第三感应器检测到针头时,在第三感应器的作用下,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停止工作,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第一电磁铁所吸附的针头过多,导致磁性减弱,无法对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上的针头进行吸附,而使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上的针头掉落至第一回收桶内,同时,在第三感应器的作用下,废弃盒上端的第二电磁铁失电即废弃盒上端的第二电磁铁吸附第三电磁铁的吸附力消失,在弹簧的作用下,上盒盖被打开,同时,在第三感应器的作用下,第一电磁铁失电即第一电磁铁吸附力消失,此时针头自由坠落于废弃盒内,当针头落入废弃盒内后,第三感应器未检测到针头时,在第三感应器的作用下,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再次运行,且第一电磁铁再次得电即继续吸附针头,同时,废弃盒上端的第二电磁铁再次得电,第二电磁铁吸附第三电磁铁,使上盒盖关闭,此时医护人员可开启第三电机和第二延时继电器,第三电机驱动第三旋转轴带动第四刀片做旋转运动,在第四刀片的作用下,废弃盒内的针头被切割成细小颗粒,当切割的时间到达第二延时继电器所设定的时间值时,第三电机停止工作,且废弃盒下端的第二电磁铁失电即废弃盒下端的第二电磁铁吸附第四电磁铁的吸附力消失,在弹簧的作用下,下盒盖被打开,切割后的针头自由坠落于第二回收桶,当第五感应器检测到下盒盖时,在第五感应器的作用下,第二延时继电器再次工作,当下盒盖打开的时间达到第二延时继电器所设定的时间值时,废弃盒下端的第二电磁铁再次得电,第二电磁铁吸附第四电磁铁,使下盒盖关闭,此时第一垃圾袋已存放输液管和注射器,第二垃圾袋已存放切割后的针头,同步,当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内装有输液管、注射器以及针头时,即第一回收桶和第二回收桶内的存储量逐渐增大,当第一回收桶或第二回收桶内所存储的医疗废弃用品重量达到重力传感器所设定的标准值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步停止工作,同时,第三电动推杆、打印机、定时器以及报警器开始工作,第三电动推杆推动打印机做右上向下运动,当第六感应器和第七感应器相互接触时,第三电动推杆停止工作,同步打印机对挂带进行日期打印,当打印机的工作时间达到定时器所设定的时间值时,打印机停止工作,同步第三电动推杆拉动打印机复位,报警器发出报警声,提示医护人员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内的垃圾已存储至饱和装置,医护人员用左手打开弹弓扣,用右手拉动拉绳,使得拉绳将连接带处于收缩的状态,其目的是为了让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的入口封闭住,当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的入口封闭住后,医护人员再手放弹弓扣,使得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入口封闭的状态被锁定,医护人员再用手拉动第二回收桶,使得第二回收桶带动第一回收桶连同滑块沿着滑轨的方向做由左向右移动,直至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完全抽出后,医护人员再手握挂带,并拉动挂带,使得挂带将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从第一回收桶和第二回收桶内取出,再将装有废弃医疗用品的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移至指定销毁区域进行销毁即可,医护人员再对第一回收桶和第二回收桶内更换新的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再重复以上步骤使用该装置即可。本发明的针头为金属材质。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没有详细描述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做一一描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