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缓解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041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缓解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类慢性复发性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氏病(crohn’s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便血等。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环境、微生物感染、遗传及免疫系统失调等因素有关。抗炎药、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是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例如美沙拉嗪),然而这些药物大多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且不易治愈。因此,新型治疗ibd药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正到关注。

雷公藤红素(celastrol)是从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具有醌甲基结构的三萜类活性单体,被认为是雷公藤中最重要的活性单体之一。作为一种天然的蛋白酶体抑制剂,雷公藤红素可在各种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炎症中发挥药理作用。

有研究表明,在治疗ibd方面,雷公藤红素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给予小鼠雷公藤红素可以有效缓解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odiumsulfate,dss)及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acid,tnbs)诱导的ibd模型;雷公藤红素可显著下调克罗恩病病人肠粘膜中炎症介质tnfα,il-1β,il-6及il-8水平;定量pcr和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显示,雷公藤红素能够抑制lps介导的人单核细胞系中nf-κb的核内释放。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1)是催化色氨酸沿犬尿酸途径分解代谢唯一的限速酶,其在ibd患者中表达升高,可作为判断ibd患者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有研究发现,ido1-/-基因缺失小鼠的炎症程度低于ido1+/+小鼠,而给予结肠炎小鼠ido1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能够显著缓解小鼠结肠炎,表明ido1在结肠炎发展过程中对于炎症反应及调节转录网络的重要作用,同时表明ido1可能作为治疗结肠炎的靶点。

由此可见,雷公藤红素和ido1的抑制剂均对ibd有治疗作用,且前者具有抑制炎症介质产生的作用,后者则具有抑制色氨酸分解代谢途径限速酶的作用。由于二者发挥作用的途径不同,原理不同,并且二者的作用机理均较为复杂,因此目前尚不明确该两种药物能否用于联合治疗ibd。另外,作用类似的药物容易因拮抗作用而在联用时降低疗效,目前也尚不明确该两种药物在联用时是否会产生疗效降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探索了雷公藤红素和ido1抑制剂在结肠炎模型小鼠中的治疗作用,发现二者联用能够缓解ibd的炎症症状,并且联用的效果好于雷公藤红素或ido1抑制剂的单独应用。因此,雷公藤红素和ido1抑制剂联用能够用于缓解和治疗ibd,并且联用的效果好于单独应用。

基于上述发现,为了提供一种对ibd的治疗效果更好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缓解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雷公藤红素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剂。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其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剂为1-甲基-色氨酸。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其中,雷公藤红素和1-甲基-色氨酸的质量比为1:50。

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缓解和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在缓解和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用途,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其中,炎症性肠病为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氏病。

发明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包含雷公藤红素和ido1抑制剂,二者联用能够在单独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疗效,因此该药物组合物是一种有效的缓解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组合物,能够用于缓解和治疗包括克罗恩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在内的炎症性肠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7天实验过程中的小鼠体重变化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验结束后的小鼠结肠长度直方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小鼠腹泻打分情况;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小鼠结肠组织h&e染色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从一般商业途径获得,未注明的实验条件均参照常规实验条件或遵照供应商建议的条件。另外,下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ido抑制剂为1-甲基-色氨酸。

<实施例>

本实施例采用硫酸葡聚糖(dss)诱导小鼠产生结肠炎症状,然后对结肠炎小鼠分组给药,以给药后小鼠炎症的缓解情况为指标考察各组药物的缓解和治疗效果。

实验过程为: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为:

(1)第一组为正常组(water组):实验期间(7天)内均给予自由饮水,并且饮食中不加入任何药物;

(2)第二组为模型组(dss组):小鼠给予3%dss水溶液自由饮用7天;

(3)第三组为阳性对照组,即美沙拉嗪给药组(me+dss):小鼠给予3%dss水溶液自由饮用7天,同时连续7天灌胃给予美沙拉嗪(即me,给药量为100mg/kg),每日一次;

(4)第四组为雷公藤红素给药组(dss+celastrol):小鼠给予3%dss水溶液自由饮用、同时灌胃给予雷公藤红素(1mg/kg),每日一次,连续7天;

(5)第五组为ido抑制剂给药组(dss+idoinhibitor):小鼠给予3%dss水溶液自由饮用,同时灌胃给予ido抑制剂(50mg/kg),每日一次连续7天;

(6)第六组为雷公藤红素+ido抑制剂给药组(dss+idoinhibitor+celastrol):小鼠给予3%dss水溶液自由饮用,同时灌胃给予雷公藤红素(1mg/kg)+ido抑制剂(50mg/kg),每日一次,连续7天。

上述各实验组中,每天给药前记录小鼠的体重、腹泻及出血状况,以打分(0-4分)作为腹泻严重程度(包括腹泻的出血情况)的衡量尺度。

第7天实验结束后,禁食12h,对各组小鼠眼眶静脉采血,收集血清样品。之后处死小鼠,处死后迅速取出结肠并测量长度,用生理盐水洗净之后,以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液将其固定用于苏木精和曙红(h&e)染色检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7天实验过程中的小鼠体重变化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验结束后的小鼠结肠长度直方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小鼠腹泻打分情况,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小鼠结肠组织h&e染色图。

图1、图2及图3的小鼠体重、小鼠结肠长度及小鼠腹泻得分均取各实验组中相应结果的均值,图4的染色图为对应实验组中任取一个染色标本得到的染色图。

图1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小鼠体重。各实验组之间的显著性采用p值检验表示。其中,**p<0.01,*p<0.05,代表dss组vs正常组;++p<0.01,代表dss+celastrol组vsdss组;#p<0.05,##p<0.01,代表dss+ido抑制剂+celastrol组vsdss组。

图2中,横坐标为各实验组,纵坐标为结肠长度。各实验组之间的显著性同样采用p值检验表示。其中,**p<0.01,代表dss组vs正常组;#p<0.05,代表dss+ido抑制剂+celastrol组vsdss组。

图3中,各实验组之间的显著性同样采用p值检验表示。其中,**p<0.01,*p<0.05,代表dss组vs正常组;++p<0.01,代表dss+celastrol组vsdss组;#p<0.05,##p<0.01,代表dss+ido抑制剂+celastrol组vsdss组。

图4中的图4(a)~图4(f)分别对应于第一~第六组。

另外,上述各实验组的小鼠直肠出血情况如下表1所示。表1的“出血数量/总数量”一栏中,斜线前的数字代表出现直肠出血情况的小鼠数目,斜线后的数字为小鼠总数。

表1小鼠直肠出血情况

根据图1~图4及表1可知,与正常组相比,dss组的小鼠明显出现了体重减轻、腹泻、直肠出血、血便、结肠变短及结肠上皮细胞受损的症状,说明dss能够有效诱导小鼠产生结肠炎症状,其各项指标符合结肠炎的症状及发展规律。

与dss组相比,美沙拉嗪给药组能够缓解小鼠体重降低、减轻结肠变短、直肠出血和腹泻的程度,说明现有的结肠炎治疗药物的确能够对dss诱导的结肠炎产生缓解和治疗的效果。

同时,与dss组相比,雷公藤红素给药组和ido抑制剂给药组同样能够缓解小鼠体重降低、减轻结肠变短、直肠出血和腹泻的程度。其中,单独应用ido抑制剂的缓解治疗效果与美沙拉嗪接近,单独应用雷公藤红素的缓解治疗效果则优于美沙拉嗪。

与上述各实验组相比,ido抑制剂+雷公藤红素给药组具有更好的缓解小鼠体重降低、减轻结肠变短、直肠出血和腹泻的效果。也就是说,ido抑制剂和雷公藤红素联用时,没有表现出拮抗作用而降低疗效,而是表现出比二者单独应用时更好的缓解及治疗效果,并且其缓解和治疗效果也优于现有常用药中的美沙拉嗪。

实施例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包含雷公藤红素和ido1抑制剂,二者联用能够在单独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疗效,因此该药物组合物是一种有效的缓解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组合物,能够用于缓解和治疗包括克罗恩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在内的炎症性肠病。

实施例中,ido抑制剂+雷公藤红素给药组表现出了比两种单独药物或美沙拉嗪更好的缓解和治疗效果,说明二者联用后产生了一定的协同作用,具有比单独用药更好的疗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