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乙肝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1611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乙肝的药物,同时还涉及该治疗乙肝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而慢性乙肝携带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无慢性肝炎症状,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无异常,且肝组织学检查正常者。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hbv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

目前,现有的治疗病毒性药物如干扰素均是在增加抗体的同时间接杀伤病毒,转阴率低,且易复发。中药治疗不良反应小,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中药也种类繁多,但效果却参差不齐,不胜理想,大多数的中药成份多,长期服用肝肾负担较重,不适合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疗乙肝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治疗乙肝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乙肝的药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虎掌草45-55份、金丝桃45-55份、马鞭梢45-55份。

上述的一种治疗乙肝的药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虎掌草50份、金丝桃50份、马鞭梢50份。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乙肝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原料药洗净晒干至含水量在8-12%,按重量份取样;

(2)将各原料药粉碎过600-1000目筛,混合均匀,即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选用虎掌草、金丝桃、马鞭梢为原料,仅通过这三味药的协同作用发挥清热解毒、滋补肝肾、疏肝护肝之功效。达到治疗乙肝的目的。本发明的药物治疗乙肝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特点。临床100例患者使用,总有效率9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本发明药物的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全部病例100例,其中最大年龄35岁,最小年龄20岁,男30例,女70例。

2、诊断标准: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3、治疗方法:

口服本发明实施例所得药物,每天三次,每次16-17克,3个月为一疗程,服用3个疗程即可转阴,忌生、冷、酸、涩、酒。

4、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

有效:症状明显缓解;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5、治疗结果:

100例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显效68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显效率68%,总有效率93%。

实施例1

一种治疗乙肝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原料药洗净晒干至含水量在8%,称取虎掌草55g、金丝桃45g、马鞭梢55g;

(2)将各原料药粉碎过600目筛,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2

一种治疗乙肝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原料药洗净晒干至含水量在10%,称取虎掌草50g、金丝桃50g、马鞭梢50g;

(2)将各原料药粉碎过800目筛,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3

一种治疗乙肝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原料药洗净晒干至含水量在12%,称取虎掌草45g、金丝桃55g、马鞭梢45g;

(2)将各原料药粉碎过1000目筛,混合均匀,即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乙肝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治疗乙肝的药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虎掌草50份、金丝桃50份、马鞭梢50份。其制备方法是(1)将各原料药洗净晒干至含水量在8‑12%,按重量份取样;(2)将各原料药粉碎过600‑1000目筛,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特点。临床100例患者使用,总有效率93%。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红琳
技术研发日:2017.10.30
技术公布日:2018.0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