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59095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是一种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伤口一般是指受伤破裂的地方,多针对人的皮肤、肌肉、粘膜等而言。皮肤创伤、损伤均为外科临床的常见疾病,例如:各种外伤、皮肤生疮、内部流脓等。人们的日常生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外伤事故,外伤要及时处理,否则会感染或造成更大的损害。现在治疗外伤的药物大多为西医方法,虽然能够直接对伤口消毒,但是不能标本兼治,由于伤口周围的血液循环不佳,伤口愈合较慢,疗程较长,伤口周围的创面吸收较慢。应用抗生素等西药配制的溶液或膏剂换药,由于成分单一,易产生抗药性;在崇尚自然疗法的今天,中医药治疗有着极大的优势,在进行必要的口服药同时,体表换药显得尤为重要。

对常见的扭伤、挫伤、刀割伤、烧伤、烫伤以及创口感染等外科用药对皮肤破损的出血性外伤,处理原则是快、早、彻底。一般的小伤口,无明显污染,立即用创可贴贴敷;若伤口较小时,用干净的布加压包扎好,以减少出血、防污染,必要时口服抗菌素。目前的西药止血消炎效果不好,还有副作用,中药使用起来比较麻烦,效果也不明显,所以,针对现有的病理机制和理法方药,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改进和完善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见效快,价格低廉,结合君臣佐使配药机理进行配伍,对外伤具有很好的疗效。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泻火,收敛生肌的功效,而诶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的性能,各味药进行配伍,起到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使毒随脓解,腐肉得以脱落,新肉早日生长;可去腐生新,收敛,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主药和辅药组成,其中,所述主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花根100-200份、红花50-100份、黄芪50-100份、三七50-100份、大蓟30-50份、大黄30-50份;所述辅药由30-50重量份的石灰粉组成。

作为优选地,所述主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花根120-180份、红花60-90份、黄芪60-90份、三七60-90份、大蓟35-45份、大黄35-45份;所述辅药由35-45重量份的石灰粉组成。

作为优选地,所述主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花根150份、红花80份、黄芪80份、三七80份、大蓟40份、大黄40份;所述辅药由40重量份的石灰粉组成。

作为优选地,所述主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花根160份、红花85份、黄芪85份、三七85份、大蓟42份、大黄42份;所述辅药由42重量份的石灰粉组成。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份称取棉花根,筛分除杂,灭菌清洗,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60-100分钟备用;

b、按重量份称取红花、黄芪、三七、大蓟、大黄,筛分除杂,灭菌清洗,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60-100分钟备用;

c、将步骤a中浸泡后的棉花根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50分钟后,文火加热12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50-70℃后,绢布过滤,取滤液,药渣加水,同法浸泡、煎煮、晾凉、绢布过滤,取二次滤液;

d、将步骤c中得到的两次滤液混合,加热浓缩至药水熬干,所剩底物风干,即得第一药粉;

e、将步骤b中浸泡后的药材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30分钟后,文火加热10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50-70℃后,绢布过滤,取滤液,药渣加水,同法浸泡、煎煮、晾凉、绢布过滤,取二次滤液;

f、将步骤e中得到的两次滤液混合,加热浓缩至药水熬干,所剩底物风干,即得第二药粉;

g、将步骤d和步骤f得到的第一药粉和第二药粉及称取的重量份的辅药石灰粉混合均匀,得该中药组合物。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为:将药粉均匀覆盖在创伤面上,药粉厚度在3-5㎜,一天一次,换药期间使用干净的湿纱布清理下创伤面即可。

使用该药粉,当天可见效,其活血化瘀、止血生机、对刀枪剑引起的新伤出血、有较好的止血疗伤作用,效果明显,价格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对外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中各类中药的药理如下:

棉花根:别名:土黄芪、草棉根皮、蜜根,性味:味甘、辛,性温;归经:归肺、脾经。具有止咳平喘,通经止痛之功效。用于咳嗽,气喘,月经不调,崩漏。可补虚,止咳,止血,催乳,消炎,抗癌,调经,补气升阳,益气活血,补肾强腰膝;用于老人慢性支气管炎,祛痰止咳,体虚浮肿,子宫下垂,乳糜尿,疝气,崩带,子宫脱垂等症。棉根皮中含棉酚1.8%(干燥棉根)、黄酮类、香荚兰乙酮、酚酸、水杨酸、无色酚类物质、黄色酸类物质、甜菜碱、脂肪醇、甾醇等。根含皂甙、黄酮类及酚性成分。

红花,(拉丁学名:carthamustinctoriusl.),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作用,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疗效。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特别适宜于血瘀体质和经脉郁闭者。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可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用于治疗阴虚盗汗。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又可久不收口的疮疡溃破,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归经:归肝、胃经。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本草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本草从新》:散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目赤痈肿。

大蓟,大蓟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地上部分或根,大蓟别名马蓟、虎蓟、刺蓟,大蓟有凉血止血、行瘀消肿的功效,大蓟有治吐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的作用,性味:味甘;微苦;性凉。归经:归心经;肝经。功效:凉血止血;行瘀消肿。主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外伤出血;疮疡肿痛;瘰疬;湿疹;肝炎;肾炎。

大黄,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石灰粉,也即是中药石灰,中药石灰是一味外用良药,有生、熟之分,生石灰是石灰岩经高热煅烧而成,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加水即为熟石灰。中医认为生、熟石灰功效类同,主要有燥湿、杀虫、止血、定痛、蚀恶肉等作用,常用于疥癣、湿疮、创伤出血、烫伤烧伤、痔疮、赘疣等病。可止血定痛,化腐生肌,可用作外伤止血药物,内服止泻痢,崩带等症状。《药性论》:治瘑疥,蚀恶肉,不入汤服,止金疮血,和鸡于白、败船茹甚良。《纲目》:散血定痛,止水泻血肉,白带白淫,收脱肛阴挺,消积聚结核,贴口喝,黑须发。《日华子本草》:生肌长肉,止血,并主白癜、疬疡、瘢疵等,疗冷气,痔瘘疽疮,瘿瘤疣子。又治产后阴不能合,浓煎汁熏洗。治酒毒,暖水脏。

目前已公认“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复方使用”、“复方配伍用药如用兵”是中医最科学最有效的几大优势,其中“复方配伍用药如用兵”是非常科学的中医药原创理论。中医组方中各药如行兵布阵那样环环相扣的严密配伍,是其优于西药配方的有效手段。中医方剂理论认为,每一方剂,不仅需要根据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药物妥善配伍,同时也应该符合方剂的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理论,所谓“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就是其建立在对疾病病机的全方位判断基础上的科学配比。中医用方通过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的生物学机制,可以取得比西药更持久、更绿色天然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效果,而这种疗效是建立在上述中医传统原创理论的正确指导之上的,本发明正遵循了这一原则。

君药是指方中治疗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按照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药。臣药是协助主药或加强主药功效的药物。佐药是协助主药治疗兼症或抑制主药的毒性的药物。使药是引导各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各药的作用。

本发明以补虚、去腐生肌、排脓敛疮的棉花根为君药,以活血化瘀、止血定痛、补气养血、促进气血生长的红花、三七、黄芪为臣药,以凉血生肌解毒,逐瘀活血通络的大黄为佐药,以止血、凉血,行瘀消肿的大蓟、石灰粉为使药。配伍合理,无毒副作用,能够抑制外伤,立即见效,疗程短,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其具有祛腐生肌,活血化淤,消炎止痛,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分裂、上皮组织细胞再生及血液循环等作用。用药后能很快把创面内的腐烂组织去除掉,使新的肉芽组织迅速生长,促进创面愈合,而且止血效果很好、抗感染性特别好,用药期间小的创面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治疗,自然修复时间短,无任何副作用。多年来经过临床反复验证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主药和辅药组成,其中,所述主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花根200份、红花100份、黄芪100份、三七100份、大蓟50份、大黄50份;所述辅药由50重量份的石灰粉组成。

本发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份称取棉花根,筛分除杂,灭菌清洗,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100分钟备用;

b、按重量份称取红花、黄芪、三七、大蓟、大黄,筛分除杂,灭菌清洗,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100分钟备用;

c、将步骤a中浸泡后的棉花根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50分钟后,文火加热12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70℃后,绢布过滤,取滤液,药渣加水,同法浸泡、煎煮、晾凉、绢布过滤,取二次滤液;

d、将步骤c中得到的两次滤液混合,加热浓缩至药水熬干,所剩底物风干,即得第一药粉;

e、将步骤b中浸泡后的药材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30分钟后,文火加热10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70℃后,绢布过滤,取滤液,药渣加水,同法浸泡、煎煮、晾凉、绢布过滤,取二次滤液;

f、将步骤e中得到的两次滤液混合,加热浓缩至药水熬干,所剩底物风干,即得第二药粉;

g、将步骤d和步骤f得到的第一药粉和第二药粉及称取的重量份的辅药石灰粉混合均匀,得该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二

一种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主药和辅药组成,其中,所述主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花根100份、红花50份、黄芪50份、三七50份、大蓟30份、大黄30份;所述辅药由30重量份的石灰粉组成。

本发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份称取棉花根,筛分除杂,灭菌清洗,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90分钟备用;

b、按重量份称取红花、黄芪、三七、大蓟、大黄,筛分除杂,灭菌清洗,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90分钟备用;

c、将步骤a中浸泡后的棉花根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50分钟后,文火加热12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65℃后,绢布过滤,取滤液,药渣加水,同法浸泡、煎煮、晾凉、绢布过滤,取二次滤液;

d、将步骤c中得到的两次滤液混合,加热浓缩至药水熬干,所剩底物风干,即得第一药粉;

e、将步骤b中浸泡后的药材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30分钟后,文火加热10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65℃后,绢布过滤,取滤液,药渣加水,同法浸泡、煎煮、晾凉、绢布过滤,取二次滤液;

f、将步骤e中得到的两次滤液混合,加热浓缩至药水熬干,所剩底物风干,即得第二药粉;

g、将步骤d和步骤f得到的第一药粉和第二药粉及称取的重量份的辅药石灰粉混合均匀,得该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三:

一种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主药和辅药组成,其中,所述主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花根180份、红花90份、黄芪90份、三七90份、大蓟45份、大黄45份;所述辅药由45重量份的石灰粉组成。

本发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份称取棉花根,筛分除杂,灭菌清洗,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85分钟备用;

b、按重量份称取红花、黄芪、三七、大蓟、大黄,筛分除杂,灭菌清洗,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85分钟备用;

c、将步骤a中浸泡后的棉花根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50分钟后,文火加热12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65℃后,绢布过滤,取滤液,药渣加水,同法浸泡、煎煮、晾凉、绢布过滤,取二次滤液;

d、将步骤c中得到的两次滤液混合,加热浓缩至药水熬干,所剩底物风干,即得第一药粉;

e、将步骤b中浸泡后的药材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30分钟后,文火加热10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65℃后,绢布过滤,取滤液,药渣加水,同法浸泡、煎煮、晾凉、绢布过滤,取二次滤液;

f、将步骤e中得到的两次滤液混合,加热浓缩至药水熬干,所剩底物风干,即得第二药粉;

g、将步骤d和步骤f得到的第一药粉和第二药粉及称取的重量份的辅药石灰粉混合均匀,得该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四:

一种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主药和辅药组成,其中,所述主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花根150份、红花80份、黄芪80份、三七80份、大蓟40份、大黄40份;所述辅药由40重量份的石灰粉组成。

本发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份称取棉花根,筛分除杂,灭菌清洗,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70分钟备用;

b、按重量份称取红花、黄芪、三七、大蓟、大黄,筛分除杂,灭菌清洗,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70分钟备用;

c、将步骤a中浸泡后的棉花根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50分钟后,文火加热12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55℃后,绢布过滤,取滤液,药渣加水,同法浸泡、煎煮、晾凉、绢布过滤,取二次滤液;

d、将步骤c中得到的两次滤液混合,加热浓缩至药水熬干,所剩底物风干,即得第一药粉;

e、将步骤b中浸泡后的药材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30分钟后,文火加热10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55℃后,绢布过滤,取滤液,药渣加水,同法浸泡、煎煮、晾凉、绢布过滤,取二次滤液;

f、将步骤e中得到的两次滤液混合,加热浓缩至药水熬干,所剩底物风干,即得第二药粉;

g、将步骤d和步骤f得到的第一药粉和第二药粉及称取的重量份的辅药石灰粉混合均匀,得该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五:

一种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主药和辅药组成,其中,所述主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花根160份、红花85份、黄芪85份、三七85份、大蓟42份、大黄42份;所述辅药由42重量份的石灰粉组成。

本发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抑制外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份称取棉花根,筛分除杂,灭菌清洗,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80分钟备用;

b、按重量份称取红花、黄芪、三七、大蓟、大黄,筛分除杂,灭菌清洗,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80分钟备用;

c、将步骤a中浸泡后的棉花根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50分钟后,文火加热12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62℃后,绢布过滤,取滤液,药渣加水,同法浸泡、煎煮、晾凉、绢布过滤,取二次滤液;

d、将步骤c中得到的两次滤液混合,加热浓缩至药水熬干,所剩底物风干,即得第一药粉;

e、将步骤b中浸泡后的药材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30分钟后,文火加热10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62℃后,绢布过滤,取滤液,药渣加水,同法浸泡、煎煮、晾凉、绢布过滤,取二次滤液;

f、将步骤e中得到的两次滤液混合,加热浓缩至药水熬干,所剩底物风干,即得第二药粉;

g、将步骤d和步骤f得到的第一药粉和第二药粉及称取的重量份的辅药石灰粉混合均匀,得该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有效抑制外伤,止血,,针对刀枪伤、红伤、流血不止的情况立即见效,止血止痛,愈合快,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补充了西医术后清创,缝合,打针输液,伤口久不愈合等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为外用中药,采用纯天然中草药制成,对皮肤无任何刺激毒副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收敛止血,止痛等作用,患者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中药进行了毒性试验,试验效果如下:

选选用体重28-32克,12周龄的健康小鼠(同次试验体重相差不超过4克)。大鼠25周龄;体重88-96克,同次试验体重相差不超过8g。试验时,将动物按体积随机分成6-7组,每组至少10只动物,给受试物后即刻观察动物反应情况,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5个月,观察毒性反应,应,注意记录动物的外观、行为活动、精神状态、食欲(饲料消耗量)、大小便及其颜色、被毛、肤色、呼吸、鼻、眼、口腔无异常分泌物,体重变化等,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小白鼠身体状况均正常,且未见小白鼠生病或死亡。提示该药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中药的治疗案例如下:

案例一,张某,女,25岁,削苹果时两个手指被割伤,伤口比较深,使用创可贴无效,血流不止,涂抹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粉剂,当场止血,消痛,连续涂抹5天伤口痊愈。

案例二,许某,女,45岁,农忙干活时左腿腿肚处指被锄头割伤,伤口比较深,涂抹常见止血药并纱布包扎后,静止不动不流血,但凡走路就会流血,伤口不愈合,,涂抹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粉剂,当场止血,消痛,第二天走路时无流血现象,连续涂抹7天伤口痊愈。

案例三,赵某,男,12岁,过年期间玩鞭炮、烟花时被炸伤,右手臂小臂上有大片伤口,涂抹常见止血药并纱布包扎后,仍有轻微出血,疼痛难忍,小孩哭闹比较严重,,涂抹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粉剂,当场止血,消痛,连续涂抹7天伤口痊愈。

案例四,戚某,男,29岁,汽车修理工,一次修车期间碰上脸部,血流不止,立即到医院进行了包扎处理,第二天疼痛加剧,包扎的纱布渗血,涂抹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粉剂,当场止血,消痛,连续涂抹8天伤口痊愈。

案例五,王某,女,32岁,骑电车上下班路上被汽车撞伤,因其穿着裙子,小腿部碰到地面,大面积擦伤严重,医院包扎处理2小时后纱布上开始渗血,走路的时候就会流血加重,伤口不愈合,涂抹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粉剂,当场止血,消痛,第二天走路时无流血现象,连续涂抹5天伤口痊愈。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