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用输液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1704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重症监护室用输液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重症监护室用输液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病人在输液时若是输液快结束的情况下病人处于昏迷或者重症的情况下并不能够及时通知医生,医生若是疏漏会对病情产生影响,同时病人在输液时的手部没有专门放置的地方,冬天输液会很冷,且输液药水也会凉,病人在输液情况下触碰到输液管也可能会造成不便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重症监护室用输液固定装置,用于解决输液过程中遇到的输液药水凉、手冷、药水用完不能及时通知医生等问题,同时装置更容易被扶握且固定了输液管,不易缠绕和拉扯。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重症监护室用输液固定装置,包括输液杆、报警器、挂钩、底座、蓄电池、滚轮、重力传感器、输液盒、中控器、固定环、透明盒盖、输液孔、手握球、人体红外感应器、加热板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所述滚轮,所述蓄电池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输液杆设置于所述蓄电池上方,所述报警器设置于所述输液杆顶部拐角处,所述挂钩设置于所述输液杆上部末端,所述重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挂钩与所述输液杆连接处,所述固定环套设于所述输液杆上,所述输液盒设置于所述固定环侧面,所述透明盒盖设置于所述输液盒上方且与所述输液盒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输液孔开设于所述透明盒盖上,所述手握球设置于所述输液盒内部下表面,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设置于输液盒盒口内部,所述加热板设置于所述输液盒下表面,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旁边,所述中控器分别电连接所述报警器、所述蓄电池、所述重力传感器、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所述加热板和所述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输液盒内表面敷设有棉布层;

优选的,所述输液盒前侧设置有开口;

优选的,所述输液盒与所述固定环之间设置有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输液孔设置于所述手握球正上方。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输液瓶放置于挂钩上,输液管穿过输液孔对患者手部进行扎针,然后患者手部放置于输液盒内,输液孔起到了固定输液管的作用,防止了患者和周围人员触碰到输液管造成不便情况的发生;患者手部放于输液盒中,可进行输液,此时可以手搭在手握球上起到固定防止手滑的作用;手部放入输液盒后,盒口处内部的人体红外感应器感应到人体,启动加热板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感应温度在通过中控器通知调整到预定的温热,防止了冬天输液过程中手凉的问题,使得病人输液更为舒适;同时输液盒与输液杆通过固定环固定,并且可以调节高度和角度,但不会使得输液盒跌落,使得使用时更为方便且不会发生装置分离的情况;挂钩内的重力传感器在感应到输液瓶的重量小于预定值时会通知报警器发出报警提醒医护人员注意及时更换或者去除输液瓶,保证患者及时接收到有效治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重症监护室用输液固定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重症监护室用输液固定装置原理图。

附图标记如下:1、输液杆,2、报警器,3、挂钩,4、底座,5、蓄电池,6、滚轮,7、重力传感器,8、输液盒,9、中控器,10、固定环,11、透明盒盖,12、输液孔,13、手握球,14、人体红外感应器,15、加热板,16、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重症监护室用输液固定装置,包括输液杆1、设置于输液杆1下方的蓄电池5、设置于蓄电池5下方的底座4、设置于底座4下方的滚轮6、设置于输液杆1上端拐角处的报警器2、设置于输液杆1上部末端的挂钩3、设置于挂钩3与输液杆1之间的重力传感器7、套设于输液杆1上的固定环10、设置于固定环10侧面的输液盒8、设置于输液盒8上方的透明盒盖11、设置于透明盒盖11上的输液孔12、设置于输液盒8内部下方的手握球13、设置于输液盒8开口处内侧的人体红外感应器14和温度传感器16、设置于输液盒8下部内表面的加热板15、设置于输液盒8内的中控器9,输液盒8内表面敷设有棉布层,输液盒8前侧设置有开口,输液盒8与固定环10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输液孔12设置于手握球13正上方,参看图2:中控器9分别电连接报警器2、蓄电池5、重力传感器7、人体红外感应器14、加热板15和温度传感器16,使用时将输液瓶放置于挂钩3上,输液管穿过输液孔12对患者手部进行扎针,然后患者手部放置于输液盒8内,输液孔12起到了固定输液管的作用,防止了患者和周围人员触碰到输液管造成不便情况的发生;患者手部放于输液盒8中,可进行输液,此时可以手搭在手握球13上起到固定防止手滑的作用;手部放入输液盒8后,盒口处内部的人体红外感应器14感应到人体,启动加热板15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16感应温度在通过中控器9通知调整到预定的温热,防止了冬天输液过程中手凉的问题,使得病人输液更为舒适;同时输液盒8与输液杆1通过固定环10固定,并且可以调节高度和角度,但不会使得输液盒8跌落,使得使用时更为方便且不会发生装置分离的情况;挂钩3内的重力传感器7在感应到输液瓶的重量小于预定值时会通知报警器2发出报警提醒医护人员注意及时更换或者去除输液瓶,保证患者及时接收到有效治疗。

本实用新型易于操作,其调节功能可以使得输液盒与输液杆调节到适合患者的有效角度,输液孔的固定使得输液管不易被刮碰,人体红外感应到手部放入并进行内部加热,防止手凉的情况,输液瓶快输液完成时发出报警提示医护人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