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9873发布日期:2018-08-07 11:3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创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时所使用的建立隧道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及医疗水平发展,微创手术将成为主流,关节镜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器械的发明创造,好的器械可以极大的降低手术难度,提升手术质量,为病患带来更大利益。

肩锁关节脱位微创关节镜手术治疗时使用喙锁韧带带袢钢板重建固定时,需要锁骨及喙突建立骨隧道,在建立骨隧道时常规使用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器械进行定位,因为不是专用定位器,使用并不是很完美,且定位要求比较高,利用非专属器械时会影响手术操作。

肩锁关节脱位目前常规的手术时切开复位钩钢板固定术,创伤稍大,且需要一特殊钢板——钩钢板,钩钢板有一定的厚度,钩于肩峰下,可致患者肩峰下间隙减小,压力增大,出现肩关节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问题。还有使用切开肌腱重建肩锁韧带,但需要切开手术,使用供体肌腱或者自体肌腱,而且需要小挤压钉,易出现骨折情况。还有就是较多使用带袢钢板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有切开手术和微创关节镜手术治疗。其中,微创手术是行业发展的方向,其具有手术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而微创手术需要使用到定位器进行骨隧道定位建立,目前基本使用交叉韧带重建定位器,属于一种平面的定位器,非立体,由于喙突与锁骨的解剖位置,但喙突与锁骨在位置上非一平面,呈立体交叉走向,使用交叉韧带重建定位器时会出现部分阻挡,较难顺利定位,影响定位的准确性。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定位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装置,其能够满足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中建立隧道时定位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主体部、阻挡部、钩线部、侧块及内套筒;该阻挡部位于该主体部的第一端;该钩线部位于该主体部的该第一端;该侧块设置于该主体部的第二端,该侧块与该主体部形成有第一夹角;该内套筒设置于该侧块上;其中,当该阻挡部卡于喙突外侧时,导针可于该内套筒内沿第一方向钻向该钩线部,该第一方向与该主体部所在平面不平行。

较佳的,该侧块还具有外套筒及连接体,该连接体的一端固定设置于该第二端,该外套筒固定设置于该连接体的另一端。

较佳的,该外套筒的内径为3.8mm~4.2mm,该内套筒的外径为3.8mm~4.2mm,该内套筒的内径为1.8mm~2.7mm。

较佳的,该外套筒的内径为4mm,该内套筒的外径为4mm,该内套筒的内径为2mm或2.5mm。

较佳的,该内套筒的外侧带有刻度。

较佳的,该主体部具有第一弧形部与第一连接部,该第一弧形部的该第一端为自由端,该第一连接部的该第二端为自由端,该第一弧形部的另一端与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以形成拐角。

较佳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为该主体部的自由端,该钩线部相对该阻挡部更靠近该第一端的自由端。

较佳的,该钩线部与该阻挡部相距4.8mm~5.2mm。

较佳的,该定位装置还包括手持部,该手持部设置于该主体部上。

较佳的,该手持部相对该阻挡部设置于该主体部的相对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装置通过结构的改进,使导针的钻向与主体部所在平面形成错位以适应实际应用中喙突与锁骨的立体交叉走向,可实现准确定位,且保证定位位置的稳定性,更便于手术时的操作,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创伤的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位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揭示了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揭示了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揭示了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100的爆炸示意图。为便于描述,此处引入三维坐标系x-y-z(x轴、y轴及z轴组成的坐标系),例如图1所示,定位装置100设置于三维坐标系中。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定位装置100用于喙锁韧带重建术,定位装置100包括主体部1、侧块2与内套筒3,主体部1具有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分别为主体部1的两自由端,主体部1整体为弯曲结构,以使得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能大致相对并位于主体部1的同一侧,从而满足手术过程中两端机构分别卡设于人体的喙突及锁骨处以形成固定。如图2所示,主体部1还包括阻挡部13与钩线部14,阻挡部13与钩线部14均位于第一端11处。优选的,阻挡部13为主体部1的内侧凸起,钩线部14同样朝主体部1的内侧凸起,于手术时,阻挡部13用以卡钩于喙突,而第二端12则对应于锁骨位置,钩线部14在导针钻孔后过线直接将线拉出,省去原有抓线器抓线的步骤,简化了手术步骤。

侧块2包括外套筒21及连接体22,侧块2设置于主体部1的第二端12,侧块2与主体部1形成有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大于零度且小于180度。连接体22为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连接体2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二端12,外套筒21固定设置于连接体22相对的另一端,外套筒21为中部贯通的圆柱,优选的,外套筒21的内径为3.8mm~4.2mm,外套筒21的外径为5.8mm~6.2mm。亦即,侧块2借由连接体2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主体部1的第一侧面15,第一侧面15平行于x-y面(x轴、y轴组成的平面),则侧块2的设置位置为异于或者非平行于x-y面。亦即,当侧块2设置于主体部1的第一侧面15上时,连接体22沿着远离第一侧面15的方向上延伸,外套筒21设置于连接体22上远离主体部1的一端;于本实施例中,连接体22大致沿着z轴的正向延伸。于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的第二端12具有第一螺孔16,第一螺孔16贯穿于主体部1的第二端12以连通主体部1的第二端12的相对两侧,侧块2具有第二螺孔22,于组装时,该第一孔16对应该第二孔22并借由螺丝即可实现两者的固定,并可满足左右肩膀手术时的不同位置固定需求,即可将侧块2安装于主体部1的第一侧面15,亦可将侧块2安装于与第一侧面15相对的另一侧面。于其他实施时,亦可在主体部1的两侧设置卡接部,在侧块2上设置卡合部,并借由该卡接部与该卡合部配合以实现侧块2固定于主体部1的不同两侧。

内套筒3设置于侧块3上,内套筒3为中部贯通的圆柱,用以让导针通过;具体的,内套筒3贯穿设置于侧块2的外套筒21内,当阻挡部13卡于喙突外侧时,导针可于内套筒3内沿第一方向D1(如图1所示)钻向钩线部14,第一方向D1与主体部1所在平面不平行。优选的,内套筒3的外径为3.8mm~4.2mm,内套筒3的内径为1.8mm~2.7mm。于具体实施时,可选择外套筒21的内径为4mm,外径为6mm,内套筒3的外径为4mm,内套筒3的内径为2mm或2.5mm,以用于2mm或2.5mm的导针通过。优选的,内套筒3的外侧带有刻度,以直接测量隧道长度,决定手术中袢的长度。

进一步的,主体部1包括第一弧形部1a与第一连接部1b,第一弧形部1a的第一端11为自由端,第一连接部1b的第二端12为主体部1的另一自由端,第一弧形部1a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b的另一端连接以形成拐角,第一弧形部1a与第一连接部1b可采用套接的形式使得相对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之间的距离可调。钩线部14相对阻挡部13更靠近第一端11的自由端,于具体实施时,钩线部14与阻挡部13相距4.8mm~5.2mm,于本实施例中,钩线部14与阻挡部13相距5mm。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100还具有手持部4,手持部4设置于主体部1上,手持部4相对阻挡部13设置于主体部1的相对两侧,以利于在手术时使用者的稳定握持、方便操作。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装置通过结构的改进,使导针的钻向与主体部所在平面形成错位以适应实际应用中喙突与锁骨的立体交叉走向,可实现准确定位,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创伤的减少。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