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气气动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3755发布日期:2018-12-11 20:14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氧气气动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氧气气动雾化器。



背景技术:

雾化吸入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方法,雾化吸入器的类型主要有:超声雾化吸入器、气动雾化器、碟式吸纳器、呼吸激动定量干粉吸入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雾化吸入器是由五个管口组成的一次性氧气气动雾化器,这种雾化器的优点为:1.吸入的药物可直接到达患病的呼吸道和肺部,因此比口服药物起效快,更为有效。2.由于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其用量最多只需其他给药方式的1/10,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儿童和老人尤为重要。3.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以普遍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对于某些以病毒感染为主的疾病(如感冒),雾化吸入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4.药物作用直接,对缓解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且迅速,优于其他治疗方式。但它依然存在着以下缺点:一、雾化器最大可倾斜45°,患者不能处在平卧位、俯卧位或头低足高位使用此雾化吸入器;二、有时还是会不慎将储药瓶内的药液从上部的余气排气孔内撒落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不限制患者的体位,雾化吸入时药液不会撒落出来的雾化吸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氧气气动雾化器,其特征是:包括顶盖和储药杯,顶盖和储药杯由相匹配的螺纹相互螺结在一起;所述的顶盖的正中心处设有插孔,插孔内插有出雾管,出雾管的外端上套有面罩,另一端延伸到储药杯内;所述的储药杯的底部设有底储药槽,左侧设有侧储药槽,右侧开有进氧管孔;进氧管由进氧管孔进入到储药杯内,在进氧管的水平方向上连有一个漏斗腔A,向下连有一个与漏斗腔A相邻的漏斗腔B,腔内装有控管球;漏斗腔A连接有一根水平向储药杯内延伸,然后向下延伸,通过药槽侧孔穿出底储药槽的侧壁,再反折后通过药槽底孔垂直向上穿入的成雾管A;漏斗腔B连接有一根向下,然后向右延伸,通过药槽侧孔穿出侧储药槽的侧壁,再反折从侧储药槽的药槽底孔穿入储药杯内的成雾管B;成雾管A、B在药杯外反折的部分形成握环;在成雾管A、B上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突卡,顶部设有顶孔;在成雾管A、B上各套有一个外套管,外套管与成雾管A、B之间留有空隙,外套管的中部设有卡孔,顶部设有外套孔,外套孔对面的成雾管A、B的管壁上各设有一个阻气圆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完全不会使药液流出储药瓶;

2.患者可以处在任何体位进行雾化吸入;

3.此器具成本低廉,结构精巧,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线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吸氧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去掉吸氧面罩后的线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出雾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储药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储药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另一半储药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进氧管、成雾管相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进氧管、成雾管连接在储药杯的剖视图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进氧管、成雾管连接在储药杯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与氧气表相连接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患者处于仰卧位时使用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患者处于俯卧位时使用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顶盖;2.出雾管;3.储药杯;4.进氧管;5.成雾管A;6.成雾管B;7.控管球;8.外套管;9.外套管孔;10.底储药槽;11.侧储药槽;12.阻气圆面;13.突卡;14.卡孔;16.漏斗腔A;17.面罩;18.握环;19.漏斗腔B;20.顶孔;21.呼气出孔;22.插孔;23.进氧管孔;24.药槽侧孔;25.药槽底孔;26.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一种氧气气动雾化器,由半硬质pvc塑料造成,如图1、图2所示,包括顶盖1、储药杯3;顶盖1和储药杯3由相匹配的螺纹相互螺结在一起;

如图1~5所示,顶盖1的正中心处设有插孔22,出雾管2与插孔22相匹配,能恰好牢固的插在插孔22内,并能根据需要通过旋转,调整出雾管2外管口的方向,出雾管2插在插孔22内后,并向储药杯3内延伸2cm,其目的是当储药杯3内装入适量药液,储药杯3被倒转或斜放后,药液不会从出雾管2流出到储药杯3外;出雾管2上连接有相匹配的面罩17,用于需要用面罩吸氧的患者(参见图1),对于不需要用面罩的患者,直接口含出雾管2外口端进行雾化吸入(参见图3)。

如图1、图3~13所示,储药杯3的高度为6cm,上口的直径为3cm;储药杯3的底部设有底储药槽10、左侧设有侧储药槽11;底储药槽10和侧储药槽11为大小形状相同深度为0.5cm,上口直径为2cm的杯槽;储药杯3的右侧设有进氧管孔23((参见图7、8);进氧管4的粗度为0.6cm,由进氧管孔23进入到储药杯3内,在进氧管4的水平方向连有一个漏斗腔A16,底部连有一个漏斗腔B19,漏斗腔A16和漏斗腔B19为大小形状相同的腔,腔内装有不锈钢控管球7,漏斗腔A16连接有一根水平向储药杯3内延伸,然后向下延伸,由药槽侧孔24穿出底储药槽10的侧壁,再反折后通过底储药槽10底部正中心的药槽底孔25垂直向上穿入的成雾管A5;成雾管A5在储药杯3外反折的部分形成握环18(当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时可以手握握环,进行雾化吸入);漏斗腔B19位于进氧管4的底部,连接有一根向下,然后向右延伸,穿出侧储药槽11的药槽侧孔24后,再反折从侧储药槽11的底部正中心穿入侧储药槽11的成雾管B6;成雾管A5和成雾管B6的内直径为0.6cm,外直径为0.7cm,高度为2.3cm,在成雾管A5和成雾管B6上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突卡13,顶部设有顶孔20;与外套孔9相对的成雾管A5和成雾管B6管壁上各设有一个阻气圆面12,设计阻气圆面12的目的是将从外套孔9进入的氧气阻止后,反冲向药液面,使药液形成药雾。

如图1、图3、图11~12所示,在成雾管A5和成雾管B6上各套有一个外套管8,外套管8的内直径为0.8cm,外直径为1.0cm,长度为2.2cm,外套管8的顶部设有外套孔9,中部设有与突卡13相匹配的卡孔14(参见图11),设计突卡13的目的是当外套管8套在成雾管A、B上时卡扣在卡孔14内,不会被进入的氧气冲掉;设计外套管8的目的是将进入的氧气进行多方向分流,使药液在阻气圆面12和外套管8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雾状;在漏斗腔B19内放置相匹配的不锈钢控管球7的目的是当患者处在坐位时,控管球7位于漏斗腔B19内,氧气仅从成雾管A5进入储药杯3内,药液也仅存在于竖储药槽10内,药液在氧气的吹动下形成药雾从喷雾管2内喷出;当患者处于平仰卧位时,通过旋转喷雾管2让侧储药槽11位于储药杯3的下方(参见图14);控管球7滚向漏斗腔A16内,药液流向侧储药槽11内;氧气由成雾管B6进入到储药杯3内,药液在氧气的吹动下形成药雾从喷雾管2喷出;当患者处于俯卧位时,雾化器处于如图15所示的位置。

如图13所示,连接管26用于连接进氧管4和氧气表上的出氧管。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a.当为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时,先将药液从出雾管2内注入到储药杯3内,再将连接管26的一端连接在进气管4上,另一端连接在氧气表上。当患者处于坐位或站位时使用此雾化吸入,此时控管球7位于漏斗腔B19内,氧气从漏斗腔A16进入到成雾管A5内,使药液成雾后从出雾管2喷出(如图1所示),患者将手指伸进其中一个握环18内拿着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当患者必须处于平、仰卧位、俯卧位或头低足高位时,根据患者的体位通过旋转出雾管2,使侧贮药槽11位于储药杯3的下方,此时控管球7滚入到漏斗腔A16内,氧气从漏斗腔B19进入到成雾管B6使药液成雾后从出雾管2喷出(如图14所示),患者将手指伸进底部的握环18内,拿着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当患者必须处于俯卧位进行雾化吸入时,雾化吸入器所处的状态如图15所示。

b.每次为患者进行雾化吸入后用1:10的84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候后,再以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