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4281发布日期:2019-01-08 21:2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延续尿毒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建立动静脉内瘘需要进行内瘘手术,手术完成后需要对瘘口进行缝线。

常用的缝线工具为各类型的持针钳,持针钳是临床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通常用于持针缝合的操作。但是操作者使用持针钳时,往往需要更具经验或感觉来确定缝针口之间的距离,导致缝针口之间的距离过小或过大,影响内瘘手术,从而影响血管通路的建立。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621087298.5,公开日为2016.09.28,公开了一种操作方便的显微持针钳,包括通过轴接件可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靠近轴接件的一端构成持针钳口,另一端均连接有配合的使得持针钳口保持张开状态的弹性件,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持针钳口保持闭合状态的锁扣组件,锁扣组件和弹性件之间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上还设有阻碍锁扣组件脱离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在锁扣组件在脱离前具有阻碍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接近的弹力。本实用新型使持针钳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利用限位组件可实现对锁扣组件锁点和脱点的精确控制,避免了锁扣意外脱锁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操作使用的手感。但是这种持针钳无法控制缝针口之间的距离,影响血管通路的建立。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520896680.X,公开日为2016.05.25,公开了一种普通持针钳,包括第一钳嘴、第二钳嘴、螺钉轴、钳柄扣合齿、角度控制器、钳柄和套指环,所述钳柄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钳柄通过螺钉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钳嘴和第二钳嘴分别设置在两个钳柄的顶部,所述两个钳柄上均设置有钳柄扣合齿,所述套指环设置在钳柄的底部,所述角度控制器安装在螺钉轴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独立的角度控制器可以随时固定钳口的张开大小,两个钳嘴不同的防滑纹保证了手术针在夹持过程中不会出现掉落转动等情况。但是这种持针钳同样无法控制缝针口之间的距离,影像血管通路的建立。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准确控制缝针口之间距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而目前关于这种装置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所述的持针装置设有左钳体、右钳体、定位装置、弹性体;所述的左钳体设有左钳臂、左钳头、转轴孔,所述的左钳体一体成型,所述的左钳头设置在左钳臂的头端,所述的转轴孔设置在左钳头与左钳臂的中间;所述的右钳体设有右钳臂、右钳头、转轴,所述的右钳体一体成型,所述的右钳头设置在右钳臂的头端,所述的转轴设置在右钳头与右钳臂的中间;所述的定位装置设置在转轴上部;所述的弹性体设有左弹性体、右弹性体,所述的左弹性体设置在左钳臂的尾端,所述的右弹性体设置在右钳臂的尾端;所述的右钳体通过转轴设置在转轴孔中与左钳体装配,所述的左弹性体的尾端与右弹性体的尾端相扣合,所述的定位装置从转轴孔中露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定位装置与转轴为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定位装置与转轴为螺纹连接,所述的定位装置表面设有刻度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持针装置还设有锁定装置,所述的锁定装置设置在左钳臂与右钳臂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锁定装置为挡杆,所述的挡杆设置在左钳臂的中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锁定装置为啮合装置,所述的啮合装置设有左齿条、右齿条,所述的左齿条设置在左钳臂的中部,所述的右齿条设置在右钳臂的中部,所述的左齿条和右齿条可啮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锁定装置为扣合装置,所述的扣合装置设有扣合杆、扣合块,所述的扣合杆设置在左钳臂的中部,所述的扣合块设置在右钳臂的中部,所述的扣合杆呈L型,所述的扣合杆和扣合块可扣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持针装置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或钛合金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左钳头、右钳头均为直头钳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左钳头、右钳头均为弯头钳头。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利用定位装置,可精确控制缝针口之间的距离,避免操作者根据感觉或经验进行操作,提高精确度;

2、定位装置垂直设置在左钳体与右钳体连接处,便于操作者操作时进行观测;

3、持针装置设有锁定装置,使持针装置进行缝线操作时保持固定角度;

4、锁定装置为挡杆时,挡杆可帮助操作者掌握合适的握持力度,避免操作者手部肌肉紧张,使操作者保持一个比较轻松的握持状态,提高操作准确性;

5、锁定装置为啮合装置时,可固定持针装置闭合角度,使持针装置有效固定不同直径的缝针;

6、锁定装置为扣合装置时,可固定持针装置闭合角度,扣合杆呈L型,有效防止扣合杆与扣合块脱落;

7、定位装置与转轴固定连接,定位装置顶端距离转轴孔0.5~1.5cm。

8、定位装置与转轴为螺纹连接,可根据需要对定位装置进行调节,根据刻度线确定定位装置顶端与转轴孔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缝针口之间的距离符合手术需要;

9、持针装置一体成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初次操作者操作,提高操作者信心。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实施例1的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2是实施例1的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3是实施例1的左钳体的示意图。

附图4是实施例1的右钳体的示意图。

附图5是实施例2的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6是实施例2的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7是实施例2的左钳体的示意图。

附图8是实施例2的右钳体的示意图。

附图9是实施例3的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10是实施例3的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11是图9的A部局部放大图。

附图12是实施例2的左钳体的示意图。

附图13是实施例2的右钳体的示意图。

附图14是实施例4的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15是实施例4的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16是图14的A部局部放大图。

附图17是实施例4的左钳体的示意图。

附图18是实施例4的右钳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左钳体 2.右钳体

3.定位装置 4.弹性体

5.挡杆 6.啮合装置

7.扣合装置

11.左钳臂 12.左钳头

13.转轴孔

21.右钳臂 22.右钳头

23.转轴

41.左弹性体 42.右弹性体

61.左齿条 62.右齿条

71.扣合杆 72.扣合块

实施例1

参照图1-2,图1是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侧视图。一种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所述的持针装置设有左钳体1、右钳体2、定位装置3、弹性体4,所述的左钳体1的头端与右钳体2的头端转动连接,所述的定位装置3设置在左钳体1与右钳体2的转动连接处,所述的弹性体4分别设置在左钳体1与右钳体2的尾端。

参照图3,图3是左钳体的示意图。所述的左钳体1设有左钳臂11、左钳头12、转轴孔13,所述的左钳体1一体成型,所述的左钳头12设置在左钳臂11的头端,所述的转轴孔13设置在左钳头12与左钳臂11的中间。

参照图4,图4是右钳体的示意图。所述的右钳体2设有右钳臂21、右钳头22、转轴23,所述的右钳体2一体成型,所述的右钳头22设置在右钳臂21的头端,所述的转轴23设置在右钳头22与右钳臂21的中间,所述的定位装置3设置在转轴23上部并与转轴一体成型。

参照图1、3-4,所述的弹性体4设有左弹性体41、右弹性体42,所述的左弹性体41设置在左钳臂11的尾端,所述的右弹性体设42置在右钳臂21的尾端,所述的左弹性体41的尾端与右弹性体42的尾端相扣合。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左钳体1与右钳体2的装配方式为,右钳体2的转轴23设置在左钳体1的转轴孔13中,定位装置3从转轴孔13中露出。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左钳臂11、右钳臂21均设有防滑纹。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持针装置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或钛合金材料。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左钳头12、右钳头22均为直头钳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左钳头12、右钳头22均为弯头钳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定位装置3顶端与转轴孔13的距离为0.5~1.5cm,其中优选的是1cm。

本实施例的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使用方法是,操作者握住左钳体1与右钳体2,向内用力,使左钳头12与右钳头22靠近,然后夹住带有缝线的缝针,使缝针垂直于持针装置;进行血管缝线;缝线时,由于定位装置3高出转轴孔13为1cm,可根据该距离确定下一缝针口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利用定位装置,可精确控制缝针口之间的距离,避免操作者根据感觉或经验进行操作,提高精确度;定位装置垂直设置在左钳体与右钳体连接处,便于操作者操作时进行观测;持针装置一体成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初次操作者操作,提高操作者信心。

实施例2

参照图5-6,图5是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示意图,图6是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侧视图。一种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所述的持针装置设有左钳体1、右钳体2、定位装置3、弹性体4、锁定装置,所述的左钳体1的头端与右钳体2的头端转动连接,所述的定位装置3设置在左钳体1与右钳体2的转动连接处,所述的弹性体4分别设置在左钳体1与右钳体2的尾端,所述的锁定装置为挡杆5,所述的挡杆5设置在左钳体1的中部。

参照图7,图7是左钳体的示意图。所述的左钳体1设有左钳臂11、左钳头12、转轴孔13,所述的左钳体1一体成型,所述的左钳头12设置在左钳臂11的头端,所述的转轴孔13设置在左钳头12与左钳臂11的中间,所述的挡杆5设置在左钳臂11的中部。

参照图8,图8是右钳体的示意图。所述的右钳体2设有右钳臂21、右钳头22、转轴23,所述的右钳体2一体成型,所述的右钳头22设置在右钳臂21的头端,所述的转轴23设置在右钳头22与右钳臂21的中间,所述的定位装置3设置在转轴23上部并与转轴一体成型。

参照图5、7-8,所述的弹性体4设有左弹性体41、右弹性体42,所述的左弹性体41设置在左钳臂11的尾端,所述的右弹性体设42置在右钳臂21的尾端,所述的左弹性体41的尾端与右弹性体42的尾端相扣合。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左钳体1与右钳体2的装配方式为,右钳体2的转轴23设置在左钳体1的转轴孔13中,定位装置3从转轴孔13中露出。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左钳臂11、右钳臂21均设有防滑纹。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持针装置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或钛合金材料。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左钳头12、右钳头22均为直头钳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左钳头12、右钳头22均为弯头钳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定位装置3顶端与转轴孔13的距离为0.5~1.5cm,其中优选的是1cm。

本实施例的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使用方法是,操作者握住左钳体1与右钳体2,向内用力,使左钳头12与右钳头22靠近,然后夹住带有缝线的缝针,使缝针垂直于持针装置;进行血管缝线;缝线时,由于定位装置3高出转轴孔13为1cm,可根据该距离确定下一缝针口的位置;挡杆5可使左钳体1与右钳体2之间角度固定,避免操作者过度用力。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挡杆可帮助操作者掌握合适的握持力度,避免操作者手部肌肉紧张,使操作者保持一个比较轻松的握持状态,提高操作准确性。

实施例3

参照图9-10,图9是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示意图,图10是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侧视图。一种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所述的持针装置设有左钳体1、右钳体2、定位装置3、弹性体4、锁定装置,所述的左钳体1的头端与右钳体2的头端转动连接,所述的定位装置3设置在左钳体1与右钳体2的转动连接处,所述的弹性体4分别设置在左钳体1与右钳体2的尾端,所述的锁定装置为啮合装置6,所述的啮合装置6分别设置在左钳体1、右钳体2的中部。

参照图11,图11是图9的A部局部放大图。所述的啮合装置6设有左齿条61、右齿条62,所述的左齿条61设置在左钳体1的中部,所述的右齿条62设置在右钳体2的中部。

参照图12,图12是左钳体的示意图。所述的左钳体1设有左钳臂11、左钳头12、转轴孔13,所述的左钳体1一体成型,所述的左钳头12设置在左钳臂11的头端,所述的转轴孔13设置在左钳头12与左钳臂11的中间,所述的左齿条61设置在左钳臂11的中部。

参照图13,图13是右钳体的示意图。所述的右钳体2设有右钳臂21、右钳头22、转轴23,所述的右钳体2一体成型,所述的右钳头22设置在右钳臂21的头端,所述的转轴23设置在右钳头22与右钳臂21的中间,所述的定位装置3设置在转轴23上部并与转轴螺纹连接,所述的右齿条62设置在右钳臂21的中部。

参照图9、12-13,所述的弹性体4设有左弹性体41、右弹性体42,所述的左弹性体41设置在左钳臂11的尾端,所述的右弹性体设42置在右钳臂21的尾端,所述的左弹性体41的尾端与右弹性体42的尾端相扣合。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左钳体1与右钳体2的装配方式为,右钳体2的转轴23设置在左钳体1的转轴孔13中,定位装置3从转轴孔13中露出。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定位装置3设有刻度线。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左钳臂11、右钳臂21均设有防滑纹。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持针装置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或钛合金材料。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左钳头12、右钳头22均为直头钳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左钳头12、右钳头22均为弯头钳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定位装置3顶端与转轴孔13的距离为0.5~1.5cm,其中优选的是1cm。

本实施例的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使用方法是,根据缝线需要,调节定位装置3顶端与转轴孔13之间的距离,通过螺纹旋转,使定位装置3可上可下;操作者握住左钳体1与右钳体2,向内用力,使左钳头12与右钳头22靠近,然后夹住带有缝线的缝针,使缝针垂直于持针装置;将左齿条61与右齿条62进行啮合,使持针装置保持固定角度;进行血管缝线;缝线时,由于定位装置3高出转轴孔13为1cm,可根据该距离确定下一缝针口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利用啮合装置,可固定持针装置闭合角度,使持针装置有效固定不同直径的缝针;定位装置与转轴为螺纹连接,可根据需要对定位装置进行调节,根据刻度线确定定位装置顶端与转轴孔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缝针口之间的距离符合手术需要。

实施例4

参照图14-15,图14是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示意图,图15是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侧视图。一种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所述的持针装置设有左钳体1、右钳体2、定位装置3、弹性体4、锁定装置,所述的左钳体1的头端与右钳体2的头端转动连接,所述的定位装置3设置在左钳体1与右钳体2的转动连接处,所述的弹性体4分别设置在左钳体1与右钳体2的尾端,所述的锁定装置为扣合装置7,所述的扣合装置6分别设置在左钳体1、右钳体2的中部。

参照图16,图16是图14的A部局部放大图。所述的扣合装置7设有左扣合杆71、扣合块72,所述的扣合杆71设置在左钳体1的中部,所述的扣合块72设置在右钳体2的中部,所述的扣合杆71呈L型。

参照图12,图12是左钳体的示意图。所述的左钳体1设有左钳臂11、左钳头12、转轴孔13,所述的左钳体1一体成型,所述的左钳头12设置在左钳臂11的头端,所述的转轴孔13设置在左钳头12与左钳臂11的中间,所述的扣合杆71设置在左钳臂11的中部。

参照图13,图13是右钳体的示意图。所述的右钳体2设有右钳臂21、右钳头22、转轴23,所述的右钳体2一体成型,所述的右钳头22设置在右钳臂21的头端,所述的转轴23设置在右钳头22与右钳臂21的中间,所述的定位装置3设置在转轴23上部并与转轴螺纹连接,所述的扣合块72设置在右钳臂21的中部。

参照图9、12-13,所述的弹性体4设有左弹性体41、右弹性体42,所述的左弹性体41设置在左钳臂11的尾端,所述的右弹性体设42置在右钳臂21的尾端,所述的左弹性体41的尾端与右弹性体42的尾端相扣合。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左钳体1与右钳体2的装配方式为,右钳体2的转轴23设置在左钳体1的转轴孔13中,定位装置3从转轴孔13中露出。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定位装置3设有刻度线。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左钳臂11、右钳臂21均设有防滑纹。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持针装置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或钛合金材料。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左钳头12、右钳头22均为直头钳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左钳头12、右钳头22均为弯头钳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定位装置3顶端与转轴孔13的距离为0.5~1.5cm,其中优选的是1cm。

本实施例的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的使用方法是,根据缝线需要,调节定位装置3顶端与转轴孔13之间的距离,通过螺纹旋转,使定位装置3可上可下;操作者握住左钳体1与右钳体2,向内用力,使左钳头12与右钳头22靠近,然后夹住带有缝线的缝针,使缝针垂直于持针装置;将扣合杆71与扣合块72进行扣合,使持针装置保持固定角度;进行血管缝线;缝线时,由于定位装置3高出转轴孔13为1cm,可根据该距离确定下一缝针口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利用扣合装置,可固定持针装置闭合角度,扣合杆呈L型,有效防止扣合杆与扣合块脱落;定位装置与转轴为螺纹连接,可根据需要对定位装置进行调节,根据刻度线确定定位装置顶端与转轴孔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缝针口之间的距离符合手术需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