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喷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6717发布日期:2018-12-18 21:13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喉喷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喉喷管,属于医药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上行气管插管前常需先做咽喉及气管内表面麻醉,以减少插管对患者的刺激。而目前临床使用的咽喉麻醉喷雾管是一种预先塑型的管体。通过人为估计预先将其弯曲成预设形状而后实施操作。但实际操作时常会发现,其弯曲的角度不够或者弯曲过度,无法顺利到达指定位置。这时需要将其取出做形状上的调整,而后重新操作。这不仅增加了操作时间,而且反复操作也会增加损伤局部组织的风险。除此之外,现有咽喉麻醉喷雾管还会出现压力不足的情况,这导致到达喷头压力过小而无法将药品雾化。

中国专利ZL201520647288.1公开了一种麻醉喷雾装置,通过方向调节丝来调节雾化头的方向位置,以实现对指定位置喷药的目的,且过液道的直径从注射器接头端到雾化头端越来越小,以保证有足够的压力将药剂雾化,但是该结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高,需要手动拉动方向调节丝来调节方向,操作不便,且其雾化喷头会损伤局部组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无需手动调节方向、操作简单且雾化喷头不会损伤局部组织的喉喷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喉喷管,其包括注射器接头、过液管和雾化喷头,所述过液管的右端连接所述注射器接头,所述过液管的左端连接到所述雾化喷头,所述注射器接头内设有注射通道,所述过液管内设有过液通道,所述雾化喷头内设有雾化腔,所述注射通道、所述过液通道和所述雾化腔三者互相连通,所述雾化喷头及所述雾化腔均为球形,所述雾化喷头上开有多个雾化孔,所述雾化孔连通所述雾化喷头的外部与所述雾化腔,所述过液管为易弯曲式的铝塑管,所述雾化喷头为硬质塑料制成的球形结构。

所述注射通道的直径为所述雾化腔直径的1-1.5倍。

所述注射通道的直径为所述过液通道直径的4-6倍。

所述过液通道的直径从左至右保持不变。

所述过液通道的直径为1-2mm。

所述雾化孔均匀分布在所述雾化喷头上。

所述过液管的长度为20-3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喉喷管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喉喷管的过液管为铝塑管,易弯曲不反弹,无需手动调节方向,在咽喉内碰到障碍物会自动弯曲改变方向,操作简单;

3、本实用新型喉喷管的雾化喷头为球形,不会损伤局部组织;

4、本实用新型喉喷管的雾化喷头和雾化腔均为球形,且雾化喷头上均匀分布多个雾化孔,提高雾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喉喷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注射器接头,2为过液管,3为雾化喷头,4为注射通道,5为过液通道,6为雾化腔,7为雾化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实施例1:喉喷管,其包括注射器接头1、过液管2和雾化喷头3,过液管2的右端连接注射器接头1,过液管2的左端连接到雾化喷头3,注射器接头1内设有注射通道4,过液管2内设有过液通道5,雾化喷头3内设有雾化腔6,注射通道4、过液通道5和雾化腔6三者互相连通,雾化喷头3及雾化腔6均为球形,雾化喷头3上开有多个雾化孔7,雾化孔7连通雾化喷头3的外部与雾化腔6,过液管2为易弯曲式的铝塑管,雾化喷头3为硬质塑料制成的球形结构。

注射通道4的直径为雾化腔6直径的1倍。

注射通道4的直径为过液通道5直径的4倍。

过液通道5的直径从左至右保持不变。

过液通道5的直径为1mm。

雾化孔7均匀分布在雾化喷头3上。

过液管2的长度为20cm。

实施例2:喉喷管,其包括注射器接头1、过液管2和雾化喷头3,过液管2的右端连接注射器接头1,过液管2的左端连接到雾化喷头3,注射器接头1内设有注射通道4,过液管2内设有过液通道5,雾化喷头3内设有雾化腔6,注射通道4、过液通道5和雾化腔6三者互相连通,雾化喷头3及雾化腔6均为球形,雾化喷头3上开有多个雾化孔7,雾化孔7连通雾化喷头3的外部与雾化腔6,过液管2为易弯曲式的铝塑管,雾化喷头3为硬质塑料制成的球形结构。

注射通道4的直径为雾化腔6直径的1.5倍。

注射通道4的直径为过液通道5直径的6倍。

过液通道5的直径从左至右保持不变。

过液通道5的直径为2mm。

雾化孔7均匀分布在雾化喷头3上。

过液管2的长度为30cm。

实施例3:喉喷管,其包括注射器接头1、过液管2和雾化喷头3,过液管2的右端连接注射器接头1,过液管2的左端连接到雾化喷头3,注射器接头1内设有注射通道4,过液管2内设有过液通道5,雾化喷头3内设有雾化腔6,注射通道4、过液通道5和雾化腔6三者互相连通,雾化喷头3及雾化腔6均为球形,雾化喷头3上开有多个雾化孔7,雾化孔7连通雾化喷头3的外部与雾化腔6,过液管2为易弯曲式的铝塑管,雾化喷头3为硬质塑料制成的球形结构。

注射通道4的直径为雾化腔6直径的1.2倍。

注射通道4的直径为过液通道5直径的5倍。

过液通道5的直径从左至右保持不变。

过液通道5的直径为1.5mm。

雾化孔7均匀分布在雾化喷头3上。

过液管2的长度为25cm。

使用过程中,将注射器连接到注射器接头1上,然后将雾化头3伸入到麻醉区域内,然后即可开始麻醉喷药。喷药时,药剂从注射通道4进入到过液通道5,然后进入雾化腔6,并通过雾化孔7进入待麻醉区域内。

在喷药过程中,雾化头3碰到障碍物,过液管2会自动弯曲改变方向,以不停地调节喷药位置,最终完成区域内的麻醉。

尽管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