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撕性胰岛素注射定位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7807发布日期:2018-06-05 17:49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可撕性胰岛素注射定位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专利涉及到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胰岛素腹部注射的可撕性胰岛素注射定位卡。



背景技术:

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病人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而除了注射之外,部位的选择也很关键,因为合适的注射部位不仅能减少注射的危险,还有助于胰岛素的吸收。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主要有四个: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而由于吸收胰岛素最快的部位是腹部,且皮下脂肪较厚,可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危险,捏起腹部皮肤又最容易,因此腹部是胰岛素注射最优先选择的部位,特别是餐时注射的短效胰岛素或中效混合搭配的胰岛素。

注射部位不同,其胰岛素吸收速率不同,而为了避免重复的组织损伤,注射时应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根据《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2016年)》的建议:在任何一个等分区域内注射时,连续两次注射应间隔至少1cm。同一部位腹部注射边界为:耻骨联合以上约1cm,最低肋缘以下约1cm,脐周2.5cm以外的双侧腹部。因此,胰岛素腹部注射需要对注射位置进行注射前定位。

目前用于辅助胰岛素腹部注射的定位卡,主要采用的是孔式固定的定位卡,即:注射前用指甲在注射孔里划出红印,然后取下定位卡,在红印处注射胰岛素。这种定位法无明显标记,对于记忆力稍差的人(例如老年人)或容易疏忽忘记的人,往往记不清楚上一次注射打的是哪个位置,这容易导致在一个部位反复注射。反复注射会导致局部皮下脂肪增生,产生皮下脂肪结节,导致胰岛素注射量增加且吸收不稳定,从而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并发症增加,整体治疗费用也会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胰岛素注射的特点,提供一种可撕性胰岛素注射定位卡,能够避免胰岛素注射者反复在同一部位进行注射,且使用方便简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撕性胰岛素注射定位卡,包括:一肚脐定位圈、一垂直定位带和至少一条注射带。

所述肚脐定位圈为一个中部为圆孔的圆环,所述位于中部的圆孔的大小与人体的肚脐的大小相适配,所述圆环的外圆半径为2.5cm。

所述垂直定位带包括定位上带和定位下带,所述定位上带和定位下带分别连接在所述肚脐定位圈的上下两端,所述定位上带和定位下带以所述肚脐定位圈为连接中心形成一条上下贯通的竖直带,所述定位上带以所述肚脐定位圈的上端为起点向上每间隔1.5cm划定为一个注射横定位区,所述定位下带以所述肚脐定位圈的下端为起点向下每间隔1.5cm划定为一个注射横定位区。

每条所述注射带包括连接部和注射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其中一个注射横定位区连接以便将所述注射带水平固定在所述垂直定位带上,所述注射部上从所述连接部为起点向外每间隔1.5cm划定为一个注射纵定位区,相邻两个注射纵定位区之间设有可撕线。

使用时,将肚脐定位圈定位在患者的肚脐处,位于中部的圆孔的中心点与患者肚脐的中心点完全对应。首先选择注射水平位置,在定位上带或定位下带上选择一个注射横定位区,将一条注射带的连接部通过粘贴在选定的注射横定位区使所述注射带以所述选定的注射横定位区为垂直高度,水平位于腹部,根据腹部的可注射区域的范围选择位于注射区域的注射纵定位区,最优的选择是在所有位于注射区域内的注射纵定位区中选择位于最外端的注射纵定位区。选定注射纵定位区后,将位于所述选中的注射纵定位区外侧的其它注射纵定位区沿可撕线撕掉,然后在该可撕线的中点处标记为注射点,进行注射即可。注射后,沿内侧的最近一条可撕线将所述已选定的注射纵定位区撕掉。下一次注射时,将肚脐定位圈重新定位在患者的肚脐处,在最外侧的可撕线的中点处标记为注射点,进行注射即可,注射完同样如上撕掉已使用的注射纵定位区。反复直至一条注射带使用完。再下一次注射时,重新选择注射横定位区并使用一条新的注射带。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可撕性胰岛素注射定位卡可以实现注射点的精准定位,防止在同一位置或者相近位置发生重复注射,实现最优的胰岛素注射效果;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者能够轻易掌握使用方法。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注射带的连接部可以设于所述注射带的中部,所述注射部包括一左注射部和一右注射部,所述左注射部和右注射部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左右两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注射带的连接部可以设于所述注射带的一端处。这样一来,同一水平线上的注射点可以由两条注射带来完成定位。注射带的总长度可以设计得更短一些,使用和保存更方便。为了适应两条注射带的使用,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注射横定位区上分为左侧注射横定位区和右侧注射横定位区,根据注射位置,选择将所述注射带的连接部与左侧注射横定位区或右侧注射横定位区连接。

如上所述的可撕性胰岛素注射定位卡,所述注射带的连接部可以通过双面胶与所述注射横定位区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的可以替代的现有连接方式。选用双面胶方式时,所述双面胶可以通过一粘贴面预先粘贴在所述注射横定位区上,所述双面胶的另一粘贴面上设有覆盖纸。当需要使用时,撕开对应的注射横定位区上的双面胶的覆盖纸即可粘贴注射带的连接部,方便快捷。操作简单。

优选地,所述双面胶的上覆盖纸上标有标记;所述标记为可区分次序的序号标记,例如:1、2、3等或A、B、C等。在注射横定位区上标上标记,可以方便使用者预先规划注射位置和次序。

优选地,每个所述注射纵定位区上也可以标有时间标记。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患者预先做好注射计划,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患者再次确认该注射点是否注射过的方式。例如,在注射纵定位区上依次按照预计的注射时间标注好时间,如果某次注射时,发现时间与实际注射时间不符,则说明上次注射忘记撕掉该注射纵定位区,可撕掉后再按照实际该选择的注射纵定位区进行注射点的确定。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注射纵定位区上标有的时间标记包括文字标记和/或图案标记,所述文字标记为:次序编号、“星期X”、“N号”和/或一天中的具体时间,所述图案标记为太阳图案或月亮图案;所述X为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中的任一数字,所述N为1-31中的任一数字。这样,患者可根据每日胰岛素注射次数不一致,而采用不同注射带。如每日一次,则可在注射小卡上注明文字“星期X”或者“X号”;如每日注射两次,则可以采用文字+图案的标注方式,例如:“早/日升图案”、“傍晚/落日图案”的注射带;如每日3-4次注射,则采用多重文字标注的方式,例如:“1/早/日升”、“2/中午/大太阳”、“3/傍晚/落实”和“4/夜晚/睡前”等标识的注射带。

优选地,所述可撕线为具有一个突出尖点的“<”形可撕线,所述突出尖点朝向外侧并且所述突出尖点处确定为其所属的注射纵定位区的注射点,使得对注射点的确定更加精准且简单。

如上所述的可撕性胰岛素注射定位卡,所述肚脐定位圈、垂直定位带或注射带是由棉质材料制成的。特别是所述肚脐定位圈,更优选采用棉质材料制成,这样可以避免冬季定位时造成患者不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撕性胰岛素注射定位卡的一个较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实施例的注射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可撕性胰岛素注射定位卡的另一个较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实施例的注射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的可撕性胰岛素注射定位卡,包括:一肚脐定位圈1、一垂直定位带2和多条注射带3(图中只绘出一条作为示意)。

其中,肚脐定位圈1为一个由棉质材料制成的中部为圆孔的圆环,位于中部的圆孔10的大小与人体的肚脐的大小相适配,圆环的外圆半径R为2.5cm。

垂直定位带2包括定位上带21和定位下带22,定位上带21和定位下带22分别连接在肚脐定位圈1的上下两端,定位上带21和定位下带22以肚脐定位圈1为连接中心形成一条上下贯通的竖直带。定位上带21以肚脐定位圈1的上端为起点向上每间隔1.5cm划定为一个注射横定位区20,定位下带22以肚脐定位圈1的下端为起点向下每间隔1.5cm划定为一个注射横定位区20。每个注射横定位区20上预先粘贴有双面胶,保留上表面的覆盖纸。覆盖纸上标有可区分次序的序号标记,例如:1、2、3等或A、B、C等。本实施例中为1、2、3等数字。

结合图2所示,每条注射带3包括位于注射带3的中部的连接部31和分别位于连接部31的左右两侧的左注射部321和右注射部322。左注射部321从连接部31为起点向外每间隔1.5cm划定为一个注射纵定位区30,相邻两个注射纵定位区30之间设有可撕线33。可撕线33为具有一个突出尖点的“<”形可撕线,所述突出尖点朝向外侧并且所述突出尖点处确定为其所属的注射纵定位区的注射点,使得对注射点的确定更加精准且简单。本实施例中,可撕线采用的是常用的点断式可撕线。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可撕线结构,只要方便撕除即可。在注射纵定位区30上也可以标有时间标记。例如具体的计划注射时间等,本实施例中,标注了“早”、“晚”字样区分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同时在“早”、“晚”字样下同时标注了太阳和月亮图标以辅助识别,方便不识字的患者。

使用时,将肚脐定位圈1定位在患者的肚脐处,位于中部的圆孔10的中心点与患者肚脐的中心点完全对应,此时定位带2处于竖直位大致沿患者的腹白线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首先选择注射水平位置,在定位上带21或定位下带22上选择一个注射横定位区20,撕开覆盖在其上的双面胶覆盖纸,将一条注射带3的连接部粘贴在选定的注射横定位区20使注射带3以所选定的注射横定位区20为垂直高度,水平位于腹部,根据腹部的可注射区域的范围选择位于注射区域的注射纵定位区,最优的选择是在所有位于注射区域内的注射纵定位区中选择位于最外端的注射纵定位区。选定注射纵定位区后,将位于所述选中的注射纵定位区外侧的其它注射纵定位区沿可撕线33撕掉,然后在该可撕线33的中点处标记为注射点,进行注射即可。注射后,沿内侧的最近一条可撕线将所述已选定的注射纵定位区撕掉。下一次注射时,将肚脐定位圈重新定位在患者的肚脐处,在最外侧的可撕线的中点处标记为注射点,进行注射即可,注射完同样如上撕掉已使用的注射纵定位区。反复直至一条注射带使用完。再下一次注射时,重新选择注射横定位区并使用一条新的注射带。

如图3所示的本发明可撕性胰岛素注射定位卡的另一较优实施例,同样也包括:一肚脐定位圈1、一垂直定位带2和多条注射带3(图中只绘出一条作为示意)。

其中,肚脐定位圈1为一个由棉质材料制成的中部为圆孔的圆环,位于中部的圆孔10的大小与人体的肚脐的大小相适配,圆环的外圆半径R为2.5cm。

垂直定位带2包括定位上带21和定位下带22,定位上带21和定位下带22分别连接在肚脐定位圈1的上下两端,定位上带21和定位下带22以肚脐定位圈1为连接中心形成一条上下贯通的竖直带。定位上带21以肚脐定位圈1的上端为起点向上每间隔1.5cm划定为一个注射横定位区20,定位下带22以肚脐定位圈1的下端为起点向下每间隔1.5cm划定为一个注射横定位区20。每个注射横定位区20分为左侧注射定位区201和右侧注射定位区202,各左注射定位区201和各右注射定位区202上均预先粘贴有双面胶,保留上表面的覆盖纸。覆盖纸上标有可区分次序的序号标记,例如:1、2、3等或A、B、C等。本实施例中为1、2、3等数字。

结合图4所示,每条注射带3包括连接部31和注射部32。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时,本实施例中,注射带3的连接部31位于注射带3的一端处。注射带32从连接部31为起点向外每间隔1.5cm划定为一个注射纵定位区30,相邻两个注射纵定位区30之间设有可撕线33。可撕线33为具有一个突出尖点的“<”形可撕线,所述突出尖点朝向外侧并且所述突出尖点处确定为其所属的注射纵定位区的注射点,使得对注射点的确定更加精准且简单。本实施例中,可撕线采用的是常用的点断式可撕线。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可撕线结构,只要方便撕除即可。在注射纵定位区30上也可以标有时间标记。例如具体的计划注射时间等,本实施例中,标注了“早”、“晚”字样区分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同时在“早”、“晚”字样下同时标注了太阳和月亮图标以辅助识别,方便不识字的患者。

使用时,将肚脐定位圈1定位在患者的肚脐处,位于中部的圆孔10的中心点与患者肚脐的中心点完全对应,此时定位带2处于竖直位大致沿患者的腹白线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首先选择注射水平位置,在定位上带21或定位下带22上选择一个左侧注射横定位区201,撕开覆盖在其上的双面胶覆盖纸,将一条注射带3的连接部31粘贴在选定的左侧注射横定位区201使注射带3以所选定的注射横定位区201为垂直高度,水平位于腹部,根据腹部的可注射区域的范围选择位于注射区域的注射纵定位区,最优的选择是在所有位于注射区域内的注射纵定位区中选择位于最外端的注射纵定位区。选定注射纵定位区后,将位于所述选中的注射纵定位区外侧的其它注射纵定位区沿可撕线33撕掉,然后在该可撕线33的中点处标记为注射点,进行注射即可。注射后,沿内侧的最近一条可撕线将所述已选定的注射纵定位区撕掉。下一次注射时,将肚脐定位圈重新定位在患者的肚脐处,在最外侧的可撕线的中点处标记为注射点,进行注射即可,注射完同样如上撕掉已使用的注射纵定位区。反复直至一条注射带使用完。再下一次注射时,重新选择注射横定位区并使用一条新的注射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