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修复骨损伤的植入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60044发布日期:2018-06-22 23:2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骨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修复骨损伤的植入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重创工伤事故在所难免,造成的骨折多具复杂性、粉碎性、开放性,有时候伴有多脏器损伤,生命遭受安全,促使手术适应症繁多,其骨科手术难度大,手术次数多,病程长,构成了细菌骨内感染的条件和机会。细菌在患处滋生,且耐受多种抗生素,骨头和软组织遭受损坏,出现慢性骨髓炎,慢性骨关节结核,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多种慢性骨内感染疾病的发生,使不少患者致残,更甚者致死。目前治疗慢性骨内感染为主的疾病,分为手术治疗、服用抗生素、口服药、静脉或肌肉给药几种方式使。手术治疗不仅花费巨大且患者要承受很多肉体的痛苦,并且手术还有很多潜在的并发症;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以及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二重感染,甚至是延误病情导致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西医静脉给药,药物在血液和组织的浓度波动较大,随着药物随血液流动,全身用药难以维持有效的局部血药浓度,致临床疗效不佳。因此针对在病灶的细菌感染的数量多且集中、防御机能崩溃、患部组织受损,需要采用特殊的治疗手段。

针对以上问题,局部缓释抗生素药物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抗生素能够在病灶组织中达到有效浓度,不需血液将药物携带至这一区域,因此局部的缺血不影响功效,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全身用药的缺点。且承载药物的载体上的药物需要按一定的速率恒定释放,以达到抗生素的持续给药的目的;另外,所用的载体需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被人体自身吸收降解;此外,其除了要求能预防感染的药效之外,还能起一定的麻醉、镇痛作用。目前临床上,针对骨损伤手后发炎大多采取补救措施,例如上述的手术治疗、服用抗生素、口服药、静脉或肌肉给药几种方式,几乎没有采取提前避免发炎的措施,且市场上仅有的用于骨损伤的仅有存进骨愈合的功能,且效果不理想,有明显的异物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修复骨损伤的植入膜及其制备方法,将淀粉与胶原蛋白互相交联,形成微球状孔隙结构,起到增大比表面积的作用,可以将药物负载在微孔间,利用胶原蛋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以及生物活性负载药物,制备成为植入膜,手术缝合之前将其贴覆在骨损伤处,植入膜轻薄,但有具有足有的韧性,不会在体内造成异物感,且可实现在体内缓慢释放,起到消炎杀菌、麻醉镇痛的作用,避免术后感染,且植入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被身体完全吸收,不用取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修复骨损伤的植入膜,所述植入膜主要由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形成,所述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中掺杂有药剂,所述植入膜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15-25份微孔淀粉、10-15份黄原胶、10-25份壳寡糖、30-40份深海鱼胶原蛋白、10-15份药剂,所述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原料包括甘油、聚甘油脂肪酸酯与深海鱼胶原蛋白、微孔淀粉。

进一步,所述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的孔隙率为70-80%,所述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负载有45-65%w/v的药剂,微孔淀粉的孔隙为球形或类球形,增大比表面积,能负载更多的药剂。

进一步,所述药剂包括中药药剂和西药药剂,所述药剂包括中药药剂和西药药剂,所述中药药剂与西药药剂的质量比为1:1,所述西药药剂是头孢、妥布霉素、万古霉素、氟比洛芬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中药药剂是板蓝根精油、鱼腥草精油、当归精油、黄芪精油、白芷精油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头孢、妥布霉素、万古霉素属于消炎药,氟比洛芬酯具有镇痛的作用,板蓝根精油、鱼腥草精油、当归精油、黄芪精油、白芷精油中具有清热杀菌、镇痛消炎、促进伤口恢复的功效。

进一步,所述植入膜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加热至50-60℃,加入西药药剂,均质3-5分钟后,涂覆在玻璃板上,厚度为3-4mm,冷冻干燥,再放入西药药剂制备的水溶液中浸泡5-10分钟,取出,冷冻干燥,得到用于骨损伤的植入膜。植入膜非常轻薄,但是负载的药物足够多,缓慢释放能够起到消炎杀菌、麻醉镇痛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的制备包括下述步骤:

S1、油相悬浮液的制备,取1-2质量份的食品级磷酸氢钙溶于0.1-0.2mol/L稀盐酸,搅拌均匀,加入体积比为1:(10-15)的深海鱼胶原蛋白与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加入2-3质量份的氯化钠固体,搅拌,得到悬浮液,加热至70-80℃,再加入0.5-1ml的甘油和2-3ml聚甘油脂肪酸酯,超声分散,制备得到油相悬浮液;磷酸氢钙不用于水,易溶于稀盐酸,加入氯化钠固体后稳定悬浮液的稳定性,聚甘油脂肪酸酯含有亲水性羟基,具有亲水、且在酸性条件下,油相更加稳定,不会分层;聚甘油脂肪酸酯含有亲水性羟基,具有亲水、亲油双重特性,可以到到良好乳化、分散、湿润、稳定、起泡等多重性能,且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可分解,从而参与代谢,被人体利用,具有高度安全性,加入悬浊液后,胶原蛋白与甘油、聚甘油脂肪酸酯制备成为油相悬浮液,对接下来的乳化起到促进作用。

S2、水油混合溶液的制备,在油相悬浮液中加入5-8质量份的京尼平、1-3份乳酸和微孔淀粉、壳寡糖,混匀,用柠檬酸调剂pH=4-6,在20-25℃下超声分散,得到水油混合溶液;加入淀粉能够有效改变壳聚糖膜的力学性能,当淀粉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1时,复合膜的抗拉伸强度比纯壳聚糖膜提高了一半以上,断裂伸长率也有所提升。

S3、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的制备,将水油混合溶液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300-600r/min,并以2-3℃/min的速率升温至40-50℃,加入中药药剂、黄原胶后,以3-5℃速率升温至90-110℃后,继续搅拌20-40分钟,放入零下2-10℃的冰箱内进行速冻3-5min,取出晾至室温,得到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得到的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其内部结构呈现为球形或类球形的微孔,微孔之间呈现相互连通的蜂窝状,且中药药剂由于颗粒较大直接负载于孔隙边缘,西药药剂由于粒径较小,吸附于孔隙内部,在体内弱碱性的环境下,植入膜会逐渐被人体吸收,药剂缓慢释放,作用于患处。

进一步,所述微孔淀粉的制备包括下述步骤:

A1、淀粉酸化:将淀粉球磨20-30min,将质量比为2:3的淀粉与去离子水制备为淀粉悬浊液,加入5-8wt%的食用盐酸,30-40℃恒温水浴1-2h,加入6-8wt%的食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7.5-8,离心,将上层清液去除,加入去离子水,再次离心,重复3次直至pH值不变,得到酸化后的淀粉;将淀粉球磨后使粉末混合得更加均匀,且粒径大小均一;淀粉大分子结构中存在甙键及羟基,利用酸变性淀粉,降低甙键的活化能,使淀粉的大分子键断裂,聚合度下降,起到水解作用。酸在淀粉水解反应中仅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氢离子不消耗,因此要用碱液将酸中和。虽然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为了保证质量,反应温度应保持在30-40℃,时间控制在1-2小时之内。

A2、淀粉糖化:将酸化后的淀粉配制成30-35wt%的淀粉悬浊液,调节pH=6.5-7,加入1-2质量份氯化钙固体,搅拌均匀,加入10-15u/gα-淀粉酶,50-70℃恒温搅拌3-6小时后,离心过滤,将沉淀用去离子水清洗2-3次,于40-60℃的干燥箱内烘干,除去α-淀粉酶后,将淀粉冻干粉碎,得到孔隙为球形或类球形的微孔淀粉;添加大量的酶可以加快糖化速度,缩短糖化时间,溶液中添加氯化钙后有钙离子的存在,可以保持α-淀粉酶在水解过程中保持活力和稳定性,控制pH和温度保持酶的高活性,加快糖化反应,制备得到微孔淀粉

进一步,所述深海鱼胶原蛋白的制备包括下述步骤:

B1、预处理,将深海鱼鱼皮清洗干净,沥干后剪碎,浸泡在15-25wt%Na2CO3与10-15wt%的食用乙醇混合溶液中,调节pH=6-8,浸泡24h,每2-3h更换一次混合溶液,均质3-4分钟,离心过滤,清洗干净;将鱼皮用盐水与乙醇的混合溶液浸泡,将鱼皮含有的油脂、非胶原蛋白、色素去除

B2、酸法提取胶原蛋白,将预处理后的深海鱼鱼皮在0-2℃的冰水中浸泡15min,放入0.3-0.4mol/L的冰乙酸溶液中浸泡,匀速搅拌10-14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将剩下的深海鱼鱼皮在相同的条件下浸泡到等量的冰乙酸溶液中,同法3-4次,混合上清液,于3-10℃进行梯度盐析,盐析过程中调节pH=3-5,盐析完成后静置12-24h,高速离心,将沉淀溶于0.3-0.4mol/L的冰乙酸溶液中,再进行透析、冷冻干燥得到深海鱼胶原蛋白粉末。采用酸法提取深海鱼中的胶原蛋白,得到酸溶性胶原蛋白,酸溶性胶原蛋白的聚集能力、吸收能力会更强。

进一步,所述深海鱼选自深海红鱼、鳕鱼、三文鱼、金枪鱼、海鲈其中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手术缝合之前将其贴覆在骨损伤处,植入膜轻薄,但有具有足有的韧性,不会在体内造成异物感,且可实现在体内缓慢释放,起到消炎杀菌、麻醉镇痛的作用,避免术后感染,且植入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被身体完全吸收,不用取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植入膜主要由掺杂有药剂的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形成,所述植入膜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15-25份微孔淀粉、10-15份黄原胶、10-25份壳寡糖、30-40份深海鱼胶原蛋白、10-15份药剂。

实施例一:微孔淀粉制备一

将淀粉球磨20min,将体积比为2:3的淀粉与去离子水制备为淀粉悬浊液,加入15ml 5-8wt%的食用盐酸,30℃恒温水浴1h,加入6wt%的食用氢氧化钠中和溶液,使pH=7.5,进行离心,将上层清液去除,于沉淀内加入去离子水,再次离心,重复3次直至pH值不变,得到酸化后的淀粉;

将酸化后的淀粉制备成30wt%的淀粉悬浊液,调节pH=6.5,加入1质量份氯化钙固体,搅拌均匀,加入10u/gα-淀粉酶,50℃恒温搅拌3小时后,离心过滤,将沉淀用去离子水清洗2次,于40℃的干燥箱内烘干,除去α-淀粉酶后,将淀粉冻干粉碎,得到孔隙为球形或类球形的微孔淀粉。

实施例二:微孔淀粉制备二

将淀粉球磨28min,将体积比为2:3的淀粉与去离子水制备为淀粉悬浊液,加入25ml 5-8wt%的食用盐酸,35℃恒温水浴1h,加入7wt%的食用氢氧化钠中和溶液,使pH=8,进行离心,将上层清液去除,于沉淀内加入去离子水,再次离心,重复3次直至pH值不变,得到酸化后的淀粉;

将酸化后的淀粉制备成32wt%的淀粉悬浊液,调节pH=6.5,加入1.5质量份氯化钙固体,搅拌均匀,加入12u/gα-淀粉酶,60℃恒温搅拌4小时后,离心过滤,将沉淀用去离子水清洗2次,于50℃的干燥箱内烘干,除去α-淀粉酶后,将淀粉冻干粉碎,得到孔隙为球形或类球形的微孔淀粉。

实施例三:微孔淀粉制备三

将淀粉球磨30min,将体积比为2:3的淀粉与去离子水制备为淀粉悬浊液,加入30ml 5-8wt%的食用盐酸,40℃恒温水浴1h,加入8wt%的食用氢氧化钠中和溶液,使pH=7.5,进行离心,将上层清液去除,于沉淀内加入去离子水,再次离心,重复3次直至pH值不变,得到酸化后的淀粉;

将酸化后的淀粉制备成35wt%的淀粉悬浊液,调节pH=7,加入2质量份氯化钙固体,搅拌均匀,加入15u/gα-淀粉酶,70℃恒温搅拌6小时后,离心过滤,将沉淀用去离子水清洗3次,于60℃的干燥箱内烘干,除去α-淀粉酶后,将淀粉冻干粉碎,得到孔隙为球形或类球形的微孔淀粉。

实施例四:深海鱼胶原蛋白制备一

将深海红鱼鱼皮、鳕鱼鱼皮清洗干净,沥干后剪碎,浸泡体积比为1:1的15wt%Na2CO3与10wt%的食用乙醇混合溶液中,调节pH=6,浸泡24h,每2h更换一次相同Na2CO3与食用乙醇的混合溶液,均质3分钟,离心过滤,清洗干净;

将预处理后的深海红鱼鱼皮、鳕鱼鱼皮在0-2℃的冰水中浸泡15min,放入900ml 0.3mol/L的冰乙酸溶液中浸泡,匀速搅拌10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将离心后剩下的深海红鱼鱼皮、鳕鱼鱼皮在相同的条件下浸泡到等量的冰乙酸溶液中,同法3次,混合上清液,于3℃进行梯度盐析,加入氯化钠固体,直至溶液中盐浓度为0.8mol/L,离心,取上清液再次加入氯化钠固体,直至溶液中盐浓度为1mol/L,再次离心,取上清液加入氯化钠固体,直至溶液中盐浓度为1.5mol/L,梯度盐析过程中调节pH=3-5,梯度盐析完成后静置12h,高速离心,将沉淀溶于0.3mol/L的冰乙酸溶液中,再进行透析、冷冻干燥得到深海鱼胶原蛋白粉末。

实施例五:深海鱼胶原蛋白制备二

将三文鱼、金枪鱼鱼皮清洗干净,沥干后剪碎,浸泡体积比为1:1的20wt%Na2CO3与12wt%的食用乙醇混合溶液中,调节pH=7,浸泡24h,每2.5h更换一次Na2CO3与食用乙醇的混合溶液,均质3分钟,离心过滤,清洗干净;

将预处理后的三文鱼、金枪鱼鱼皮在0-2℃的冰水中浸泡15min,放入950ml0.3mol/L的冰乙酸溶液中浸泡,匀速搅拌12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将离心后剩下的深海红鱼鱼皮、鳕鱼鱼皮在相同的条件下浸泡到等量的冰乙酸溶液中,同法3次,混合上清液,于6℃进行梯度盐析,加入氯化钠固体,直至溶液中盐浓度为0.9mol/L,离心,取上清液再次加入氯化钠固体,直至溶液中盐浓度为1.5mol/L,再次离心,取上清液加入氯化钠固体,直至溶液中盐浓度为1.7mol/L,梯度盐析过程中调节pH=3-5,梯度盐析完成后静置20h,高速离心,将沉淀溶于0.3mol/L的冰乙酸溶液中,再进行透析、冷冻干燥得到深海鱼胶原蛋白粉末。

实施例六:深海鱼胶原蛋白制备三

将海鲈鱼皮清洗干净,沥干后剪碎,浸泡体积比为1:1的25wt%Na2CO3与15wt%的食用乙醇混合溶液中,调节pH=8,浸泡24h,每3h更换一次Na2CO3与食用乙醇的混合溶液,均质4分钟,离心过滤,清洗干净;

将预处理后的三文鱼、金枪鱼鱼皮在0-2℃的冰水中浸泡15min,放入1000ml0.4mol/L的冰乙酸溶液中浸泡,匀速搅拌14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将离心后剩下的深海红鱼鱼皮、鳕鱼鱼皮在相同的条件下浸泡到等量的冰乙酸溶液中,同法4次,混合上清液,于10℃进行梯度盐析,加入氯化钠固体,直至溶液中盐浓度为1mol/L,离心,取上清液再次加入氯化钠固体,直至溶液中盐浓度为1.5mol/L,再次离心,取上清液加入氯化钠固体,直至溶液中盐浓度为2mol/L,梯度盐析过程中调节pH=3-5,梯度盐析完成后静置24h,高速离心,将沉淀溶于0.4mol/L的冰乙酸溶液中,再进行透析、冷冻干燥得到深海鱼胶原蛋白粉末。

实施例七:植入膜制备一

取1质量份的食品级磷酸氢钙溶于0.1mol/L稀盐酸,搅拌均匀,加入体积比为1:10的由实施例四、实施例五、实施例六任意一种方法制备的30重量份的深海鱼胶原蛋白与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加入2质量份的氯化钠固体,搅拌,得到悬浮液,加热至70℃,再加入0.5ml的甘油和2ml聚甘油脂肪酸酯,超声分散,制备得到油相悬浮液;

在油相悬浮液中加入5质量份的京尼平、1重量份乳酸和15重量份由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任意一种方法制备的微孔淀粉、10重量份壳寡糖,混匀,用柠檬酸调剂pH=4,在20℃下超声分散,得到水油混合溶液;

将水油混合溶液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300r/min,并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40℃,加入5质量份中药药剂、10重量份黄原胶后,以3℃速率升温至90℃后,继续搅拌20分钟,放入零下2-3℃的冰箱内进行速冻3min,取出晾至室温,得到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

将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加热至50℃,加入5重量份西药药剂,均质3分钟后,涂覆在玻璃板上,厚度为3mm,长宽与伤口尺寸相当,冷冻干燥,再放入西药药剂制备的水溶液中浸泡5分钟,取出,冷冻干燥,得到用于骨损伤的植入膜,所述植入膜负载的药剂含量为45%w/v。

实施例八:植入膜制备二

取1质量份的食品级磷酸氢钙溶于0.1mol/L稀盐酸,搅拌均匀,加入体积比为1:12的由实施例四、实施例五、实施例六任意一种方法制备的35重量份的深海鱼胶原蛋白与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加入2.5质量份的氯化钠固体,搅拌,得到悬浮液,加热至75℃,再加入0.7ml的甘油和2.5ml聚甘油脂肪酸酯,超声分散,制备得到油相悬浮液;

在油相悬浮液中加入6质量份的京尼平、2重量份乳酸和20重量份由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任意一种方法制备的微孔淀粉、20重量份壳寡糖,混匀,用柠檬酸调剂pH=5,在20℃下超声分散,得到水油混合溶液;

将水油混合溶液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400r/min,并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40℃,加入6质量份中药药剂、12重量份黄原胶后,以4℃速率升温至100℃后,继续搅拌30分钟,放入零下3-6℃的冰箱内进行速冻4min,取出晾至室温,得到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

将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加热至55℃,加入6重量份西药药剂,均质3分钟后,涂覆在玻璃板上,厚度为3mm,长宽与伤口尺寸相当,冷冻干燥,再放入西药药剂制备的水溶液中浸泡8分钟,取出,冷冻干燥,得到用于骨损伤的植入膜,所述植入膜负载的药剂含量为50%w/v。

实施例九:植入膜制备三

取2质量份的食品级磷酸氢钙溶于0.2mol/L稀盐酸,搅拌均匀,加入体积比为1:15的由实施例四、实施例五、实施例六任意一种方法制备的40重量份的深海鱼胶原蛋白与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加入3质量份的氯化钠固体,搅拌,得到悬浮液,加热至80℃,再加入1ml的甘油和3ml聚甘油脂肪酸酯,超声分散,制备得到油相悬浮液;

在油相悬浮液中加入8质量份的京尼平、3重量份乳酸和25重量份由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任意一种方法制备的微孔淀粉、25重量份壳寡糖,混匀,用柠檬酸调剂pH=6,在25℃下超声分散,得到水油混合溶液;

将水油混合溶液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600r/min,并以3℃/min的速率升温至50℃,加入7.5质量份中药药剂、15重量份黄原胶后,以5℃速率升温至110℃后,继续搅拌40分钟,放入零下7-10℃的冰箱内进行速冻5min,取出晾至室温,得到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

将淀粉-胶原基复合孔隙材料加热至60℃,加入7.5重量份西药药剂,均质5分钟后,涂覆在玻璃板上,厚度为4mm,长宽与伤口尺寸相当,冷冻干燥,再放入西药药剂制备的水溶液中浸泡10钟,取出,冷冻干燥,得到用于骨损伤的植入膜,所述植入膜负载的药剂含量为65%w/v。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