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及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4804发布日期:2018-06-15 21:1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支架及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架及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呈Y型分叉动脉在人体中为一种常见的动脉,例如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呈Y型走势分出,以供应脑部,以下均以椎动脉为例。

椎动脉开口狭窄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可造成头晕等脑缺血症状及脑梗死。支架治疗可改善椎动脉开口狭窄,增加前向血流,并降低卒中风险。对于椎动脉开口狭窄,目前一般均采用球囊扩张支架进行治疗。参见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支架(Stent)是血管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撑开硬化、狭窄的动脉,开通已经闭塞的血管,其中,球囊扩张支架为将支架预先压缩安装在一个可充盈的球囊上。治疗时,医生先将极细的导丝通过动脉狭窄的部位;然后,把球囊及安装在球囊上的支架沿着导丝输送到狭窄部位;最后,充盈球囊把支架撑开,将支架撑在动脉狭窄处,防止其回缩。退出除支架外所有的器械后,支架就留在了已经被扩张的动脉狭窄处。

然而,参见图2-图4所示,图2为现有技术中支架在椎动脉内前向移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支架在椎动脉内后退移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支架在椎动脉内位于理想位置的结构示意图;由于动脉的狭窄对球囊、支架的反作用力,往往造成支架释放过程中前向或后退移位,而不会达到图4中理想位置。前向移位可使支架3’整体过多滑入椎动脉1’从而导致支架3’不能覆盖狭窄部位;后退移位则使支架3’近段向后退入锁骨下动脉2’,从而导致支架3’暴露在锁骨下动脉2’的血流中,进而影响正常的锁骨下动脉血流及支架的内皮化进程,增加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并使后续再次血管内治疗变得困难。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支架及支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以克服Y型分叉动脉开口支架释放过程中的支架前向或者后退移位。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支架系统,以进一步克服Y型分叉动脉开口支架释放过程中的支架前向或者后退移位。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主导丝;

所述支架主体上设置有限位环;

所述主导丝上设置有限位部;

所述主导丝能够穿过所述限位环,且所述限位部不能穿过所述限位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限位部呈球体或者圆柱体,且所述主导丝的中心线穿过所述球体的球心或者所述圆柱体的轴线;

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环的内径,或者,所述圆柱体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环的内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限位环和所述支架主体一体成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限位环的内径为 0.3mm-0.5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支架主体为金属网状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支架主体的材料为316L 不锈钢、镍合金或者钽合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支架主体的轴线和所述限位环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0°-90°。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发明沿所述支架主体的轴线方向,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第一端或者所述第二端;或者,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支架主体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支架,还包括药物涂层;

所述药物涂层涂覆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外表面;

所述药物涂层含有抗狭窄药物成分。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架系统,包括分支导丝和所述的支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支架用于Y型分叉动脉内,以下以椎动脉为例。手术时,在椎动脉内置入分支导丝,将主导丝穿过限位环,且限位部位于限位环近端,并将支架主体沿分支导丝输送进入椎动脉,且令主导丝进入锁骨下动脉,将主导丝在锁骨下动脉内继续向前推进,以令限位部把限位环压在椎动脉开口外的边缘。综上所述,支架主体已进入椎动脉分支,且限位环卡在分支导丝和主导丝的分叉处,因而支架主体不能向前移位;另外,由于限位部对限位环的压迫,支架主体不能后退移位,也即完成了对支架近端的限位,即使后期进行充盈球囊以及释放支架,支架也不会移位,克服了Y型分叉动脉开口支架释放过程中的支架前向或者后退移位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架系统,包括分支导丝和所述的支架,进一步克服了Y型分叉动脉开口支架释放过程中的支架前向或者后退移位。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支架在椎动脉内前向移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支架在椎动脉内后退移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支架在椎动脉内位于理想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在椎动脉内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在椎动脉内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椎动脉;2’-锁骨下动脉;3’-支架;

1-支架主体;2-限位环;3-主导丝;4-限位部;5-椎动脉;6-锁骨下动脉;7-分支导丝;8-球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5-图7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在椎动脉内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在椎动脉内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状态为支架处于准备释放时的状态,此时球囊未充盈;第二状态为支架成功释放后的状态,此时球囊充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包括支架主体1和主导丝3;

所述支架主体1上设置有限位环2;

所述主导丝3上设置有限位部4;

所述主导丝3能够穿过所述限位环2,且所述限位部4不能穿过所述限位环2。

优选地,限位部设置于主导丝两端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用于Y型分叉动脉内,以下以椎动脉为例。手术时,在椎动脉5内置入分支导丝7,将主导丝3穿过限位环2,且限位部4 位于限位环2近端,并将支架主体1沿分支导丝7输送进入椎动脉5,且令主导丝3进入锁骨下动脉6,将主导丝3在锁骨下动脉6内继续向前推进,以令限位部4把限位环2压在椎动脉5开口外的边缘。

综上所述,支架主体已进入椎动脉分支,且限位环卡在分支导丝和主导丝的分叉处,因而支架主体不能向前移位;另外,由于限位部对限位环的压迫,支架主体不能后退移位,也即完成了对支架近端的限位,即使后期进行充盈球囊8以及释放支架,支架也不会移位,克服了Y型分叉动脉开口支架释放过程中的支架前向或者后退移位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4呈球体或者圆柱体,且所述主导丝3的中心线穿过所述球体的球心或者所述圆柱体的轴线;

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环2的内径,或者,所述圆柱体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环2的内径。

从而令主导丝穿过限位环时,限位部不能穿过限位环,而与限位环卡设,进而实现了限位部从近端将限位环压在椎动脉开口外的边缘。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2和所述支架主体1一体成型。或者,所述限位环和所述支架主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

可选地,所述限位环2的内径为0.3mm-0.5mm。

可选地,所述限位环2的内径为0.3mm、0.35mm、0.4mm、0.45mm 或者0.5mm等。

作为可实现的一种方式,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支架主体1为金属网状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支架主体还可以为环状支架或者缠绕型支架。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式,所述支架主体1的材料为316L不锈钢、镍合金或者钽合金。

令支架主体既具有韧性,又具有硬度,支架主体的韧性,则可以通过方向不定、分支角度较大的冠状动脉;支架主体的硬度,则可以撑住已被扩开的狭窄动脉内腔,使其不会回缩。

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1的轴线和所述限位环2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0°-90°。

可选地,所述支架主体的轴线和所述限位环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 0°、5°、10°、15°、20°、25°、30°、35°、40°、45°、50°、 55°、60°、70°、80°、90°等。

以令支架主体置于椎动脉分支内时,主导丝能够沿锁骨下动脉的延伸方向穿过限位环。

沿所述支架主体1的轴线方向,所述支架主体1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限位环2位于所述第一端或者所述第二端;或者,所述限位环2 位于所述支架主体1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也即,限位环可以设置于支架主体的端部或者靠近端部的位置,可视实际需要制作不同的规格,以适应不同的病症情况。

优选地,本实施例所述的支架,还包括药物涂层;

所述药物涂层涂覆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外表面;

所述药物涂层含有抗狭窄药物成分。

药物涂层释放抗狭窄药物,能够有效防止再狭窄的发生;药物涂层位于支架主体的外表面,其优势在于“定向”仅作用于血管壁,在可以防止再狭窄的同时,又不影响血管内皮化的进程。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支架系统,所述支架系统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支架,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支架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支架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对所述支架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节约篇幅,该实施例的改进特征同样体现在图5-图7中,因此,结合图5-图7对该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说明。

参见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系统,包括分支导丝7和所述的支架。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系统用于Y型分叉动脉内,以下以椎动脉为例。

手术时,在椎动脉内置入分支导丝,将主导丝穿过限位环,且限位部位于限位环近端,并将支架主体沿分支导丝进入椎动脉,且令主导丝进入锁骨下动脉,将主导丝在锁骨下动脉内继续向前推进,以令限位部把限位环压在椎动脉开口外的边缘。

综上所述,支架主体已进入椎动脉分支,且限位环卡在分支导丝和主导丝的分叉处,因而支架主体不能向前移位;另外,由于限位部对限位环的压迫,支架主体不能后退移位,也即完成了对支架近端的限位,即使后期进行充盈气囊以及释放支架,支架也不会移位,进一步克服了Y型分叉动脉开口支架释放过程中的支架前向或者后退移位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4呈球体或者圆柱体,且所述主导丝3的中心线穿过所述球体的球心或者所述圆柱体的轴线;

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环2的内径,或者,所述圆柱体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环2的内径。

从而令主导丝穿过限位环时,限位部不能穿过限位环,而与限位环卡设,进而实现了限位部从近端将限位环压在椎动脉开口外的边缘。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2和所述支架主体1一体成型。或者,所述限位环和所述支架主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

可选地,所述限位环2的内径为0.3mm-0.5mm。

可选地,所述限位环2的内径为0.3mm、0.35mm、0.4mm、0.45mm 或者0.5mm等。

作为可实现的一种方式,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支架主体1为金属网状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支架主体还可以为环状支架或者缠绕型支架。

本实施例所述的支架系统具有实施例一所述支架的优点,该优点已在实施例一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重复。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椎动脉开口支架,所述椎动脉开口支架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支架,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支架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支架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对所述椎动脉开口支架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节约篇幅,该实施例的改进特征同样体现在图5-图7中,因此,结合图5-图7对该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说明。

参见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椎动脉开口支架,包括所述的支架,手术时,在椎动脉内置入分支导丝,将主导丝穿过限位环,且限位部位于限位环近端,并将支架主体沿分支导丝进入椎动脉,且令主导丝进入锁骨下动脉,将主导丝在锁骨下动脉内继续向前推进,以令限位部把限位环压在椎动脉开口外的边缘。

综上所述,支架主体已进入椎动脉分支,且限位环卡在分支导丝和主导丝的分叉处,因而支架主体不能向前移位;另外,由于限位部对限位环的压迫,支架主体不能后退移位,也即完成了对支架近端的限位,即使后期进行充盈气囊以及释放支架,支架也不会移位,克服了椎动脉开口支架释放过程中的支架前向或者后退移位的问题。

本实施例所述的椎动脉开口支架具有实施例一所述支架的优点,该优点已在实施例一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重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