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减压且集中控制的医用输液自动换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7103发布日期:2018-09-04 21:4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用型减压且集中控制的医用输液自动换

瓶装置。



背景技术:

本人在医用输液自动换瓶装置的研究方面有一系列发明专利。技术路线从电子控制到物理原理控制(主要是浮球阀门控制);从单纯硬瓶或单纯软瓶到通用型自动换瓶输液头。其功能越来越强大、使用越来越方便,但通用型自动换瓶输液头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具体表现在:(1)当第二个或第三个输液头还没有插入输液瓶进行输液时需要一个支架将其固定且尽量保持垂直,这增加了使用时的难度。(2)当大瓶(如500ml)和小瓶(如50ml)同时使用时,这时输液头就很难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且连接平顺,可能导致部分输液头过于倾斜从而使浮球阀门失效,引发安全事故,因为浮球阀门必须在一定倾角范围内才能正常使用,也就是说使用时输液头尽量保持垂直。(3)使用时如需搬动移位很不方便,不但要重新用支架固定后面暂时不用的输液头,而且可能还要把输液头翻转过来再固定(因为有时从天花板上取下支架后再翻转过来),且还要尽量保持垂直,不能直接利用现有支架方便地搬动和移位。此外,在搬动和位移时也可能引发输液瓶相互挤压而导致输液头倾斜角度过大,引起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现有自动换瓶装置使用时难度大、引发安全事故、移位不方便等不足,提供一种容易使用、安全性高、移位时方便的通用型减压且集中控制的医用输液自动换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用型减压且集中控制的医用输液自动换瓶装置,连接三个输液瓶,包括三个依次相连的输液系统,一个输液系统对应一个输液瓶。

每个所述输液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通的输液瓶管单元、减压排气单元、自动换瓶单元。

所述输液瓶管单元包括二根输液瓶管。

所述减压排气单元包括二个减压室,一个所述减压室对应一根输液瓶管。每个所述减压室的底部一侧开口向上通过输液瓶管与所述输液瓶相连,另一侧开口设有减压管道。

所述减压管道的一端开口于所述减压室内,另一端与所述自动换瓶单元相连通。所述输液瓶管的最底端即所述输液瓶管与所述减压室的连接处设有二个排气阀门,一个所述排气阀门对应一个所述减压室。

所述自动换瓶单元包括二个浮球、二个相连通的浮球阀门室。所述浮球设置在所述浮球阀门室内形成二个浮球上阀门和二个浮球下阀门,一个所述浮球对应一个所述浮球阀门室、一个浮球上阀门和一个浮球下阀门。所述二个浮球阀门室底部相连通且受所述浮球下阀门控制开闭。

所述浮球上阀门与所述减压管道相连,一个所述浮球上阀门对应一根减压管道。第一个所述输液系统的第一个所述浮球阀门室的侧面设有进气阻液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个所述输液系统的第二个所述浮球阀门室与第二个所述输液系统的第一个所述浮球阀门室相连通。第二个所述输液系统的第二个所述浮球阀门室与所述第三个所述输液系统的第一个所述浮球阀门室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六个减压室呈三角形排列,所述六个浮球也呈三角形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根所述输液瓶管具有一定长度且还可以弯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压室为倒半圆锥形。每个所述减压室的锥尖一侧开口向上通过输液瓶管与所述输液瓶相连,另一侧开口设有减压管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个输液系统的每一系统用同一标识标记,标识可以用颜色来区分。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容易使用;由于集中控制,且依附第一个输液系统的输液瓶管,因而可以实现暂时待用的控制装置,不需要特定支架固定就能始终保持近似垂直状态。

2、本发明安全性高;由于输液瓶管具有一定的长度,且可以弯曲,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管大瓶还是小瓶可以任意连接,不会影响控制装置的垂直特性。

3、本发明移位时方便;搬运位移时不需要特意固定待用换瓶装置、或倒转并固定待用换屏装置。

4、本发明结构简单;自动换瓶单元结构相对于现有的更简单,便于加工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输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减压排气单元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自动换瓶单元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减压排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自动换瓶单元的一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书用新型自动换瓶单元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实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7,一种通用型减压且集中控制的医用输液自动换瓶装置,连接三个输液瓶1,包括三个依次相连的输液系统,一个输液系统对应一个输液瓶1。

其中,每个输液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通的输液瓶管单元、减压排气单元3、自动换瓶单元5。

其中,输液瓶管单元包括二根输液瓶管11。

其中,减压排气单元3包括二个减压室31,一个所述减压室31对应一根输液瓶管11。

具体的,每个减压室31的底部一侧开口向上通过输液瓶管11与输液瓶1相连,另一侧开口设有减压管道33。减压管道33的一端开口于减压室31内,另一端与自动换瓶单元5相连通。输液瓶管11的最底端即输液瓶管11与减压室31的连接处设有二个排气阀门35,一个排气阀门35对应一个减压室31。

其中,自动换瓶单元5包括二个浮球51、二个相连通的浮球阀门室53。

具体的,浮球51设置在浮球阀门室53内形成二个浮球上阀门55和二个浮球下阀门57,一个浮球51对应一个浮球阀门室53、一个浮球上阀门55和一个浮球下阀门57。二个浮球阀门室53底部相连通且受浮球下阀门57控制开闭。浮球上阀门55与减压管道33相连,一个浮球上阀门55对应一根减压管道33。第一个输液系统的第一个浮球阀门室53的侧面设有进气阻液阀门7。

具体的,第一个输液系统的第二个浮球阀门室53与第二个输液系统的第一个浮球阀门室53相连通。第二个输液系统的第二个浮球阀门室53与第三个输液系统的第一个浮球阀门室53相连通。

其中,六个减压室31呈三角形排列,六个浮球51也呈三角形排列。

具体的,每根输液瓶管11具有一定长度且还可以弯曲。

其中,减压室31为倒半圆锥形。

具体的,每个减压室31的锥尖一侧开口向上通过输液瓶管11与输液瓶1相连,另一侧开口设有减压管道33。

具体的,三个输液系统的每一系统用同一标识标记,标识可以用颜色来区分。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通过延后控制换瓶(指不在输液头控制换瓶而在输液头后一段距离)且集中控制换瓶能随时保持换瓶控制机构(主要是浮球上阀门55和浮球下阀门57)垂直(重力悬挂原理),始终保证待用的控制阀门保持在相对垂直状态,免去支架固定装置。但延后控制后管道液压会增大,浮球上阀门55和浮球下阀门57仅靠浮力来关闭管道较为困难,因此必须要添加减压装置,以减轻延后集中控制换瓶后增加的液体压力。另外,延后控制后,由于管道延长,其在输注液体前必须要排气,以避免过多气体进入茂菲氏滴管而造成安全事故。

当第二瓶输液瓶1为硬瓶时。前一瓶已经输注完毕,空气从第一个输液系统的第二个浮球阀门室53进入第二个输液系统的第一个浮球阀门室53,浮球51由原来的上浮状态变为下沉状态,如图6所示,打开浮球上阀门55且同时关闭浮球下阀门57,空气只能经浮球上阀门55进入第二瓶硬瓶,这时第二瓶硬瓶内液体经输液瓶管11经减压后进入第二个输液系统的第二个浮球阀门室53,再经第三个输液系统(第三个输液系统状态为:如图7所示,二个浮球上阀门55关闭,二个浮球下阀门57开放)后流出集中换瓶控制器进入茂菲氏滴管,再输注入人体。

当第二瓶输液瓶1为软瓶时。第二个输液系统原来状态为:如图7所示,二个浮球上阀门关闭,二个浮球下阀门开放,因为第一瓶的液体流入第二个输液系统的二个浮球阀门室53使浮球51上浮所致)。当第一瓶液体输注完毕后,空气进入第二个输液系统的第一个浮球阀门室53,第一个浮球阀门室53内浮球51下沉,第一个浮球上阀门55打开,第一个浮球下阀门57关闭,(由于软瓶无需进气,所以第二个输液系统的第二个浮球上阀门55始终关闭,第二个浮球下阀门57始终打开)这时第二瓶内的液体经减压后流入第二个输液系统的第一个浮球阀门室53,第一个浮球阀门室53内的浮球51上升,第一个浮球上阀门55又关闭,第一个浮球阀门室53内液体向后流动,第一个浮球51再下降,第一个浮球上阀门55再一次打开,第二瓶内的液体再一次输入,周而复始,从而使第二瓶的软瓶开始实现脉冲式输注。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个输液系统、第二个输液系统、第三个输液系统指的是图1中从左至右方向的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容易使用;由于集中控制,且依附第一个输液系统的输液瓶管11,因而可以实现暂时待用的控制装置,不需要特定支架固定就能始终保持近似垂直状态。

2、本发明安全性高;由于输液瓶管11具有一定的长度,且可以弯曲,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管大瓶还是小瓶可以任意连接,不会影响控制装置的垂直特性。

3、本发明移位时方便;搬运位移时不需要特意固定待用换瓶装置、或倒转并固定待用换屏装置。

4、本发明结构简单;自动换瓶单元结构相对于现有的更简单,便于加工生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