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性多发破口主动脉夹层模型的建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51440发布日期:2018-08-24 19:55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动物模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控性多发破口主动脉夹层模型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主动脉内膜破裂形成破口,血管中的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薄弱的主动脉壁中层,伴或不伴中层纵行撕裂,正常动脉壁分离,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进而危及生命的疾病。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致死性的急危重症,其起病急骤,可在短期内造成主动脉破裂而导致休克并迅速造成死亡,或因远端重要脏器缺血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a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一直是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

人体的主动脉夹层解剖形态个体化差异极大,通常伴有多个破口,且破口位置和大小各不相同,导致血流分布非常复杂;建立可控性多发破口主动脉夹层模型可尽可能模拟人体不同类型的b型主动脉夹层特征。目前tevar治疗已成为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首选,而临床中b型夹层标本较难获取,导致利用夹层标本探索夹层发生、发展及管壁重构、微环境改变等基础研究较难进行。通过建立接近人体b型夹层的大动物模型,进行ct、mri等影像学评估和组织标本分析,可为夹层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新方法。

既往研究中猪或狗的主动脉夹层模型的建立方法有(1)开胸显露主动脉,通过对主动脉机械损伤制造原始破口,其缺点为无法控制远端破口和中间继发破口的位置及大小。(2)通过静脉注入弹力蛋白酶等药物诱发夹层发生,其缺点为模型成功率低、死亡率高,且无法控制原始破口、中间继发破口和远端破口的位置和大小。既往研究的主动脉夹层模型与人体主动脉夹层在解剖几何形态方面相差较大,且无法建立活体的接近人体夹层不同几何形态的动物模型。因此,目前上市前的主动脉夹层支架材料的动物实验主要在动物的正常主动脉内实验,其疗效有一定局限性,不能有效评价支架的顺应性、贴壁性及支架对夹层内膜片的力学损伤等因素。

本发明课题组在2016年申请了另外一件专利cn201610420844.0,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猪胸主动脉夹层模型的构建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对实验动物猪开胸;暴露出胸主动脉的降主动脉段;夹闭动脉导管韧带后缘的胸主动脉,夹闭与脊静脉水平的胸主动脉;在近心脏端距血管阻断钳0.7~1.3cm处用手术刀垂直于降主动脉段切割刺穿全层血管;分离远心脏端的内膜与中外膜;远端分离完成后,用前述同样的方法分离近心脏端的血管横断面的内膜与中外膜,将内膜撕裂;将远心脏端降主动脉段上的内膜面对面地连续缝合,将近心脏端的中外膜与远端中外膜端端缝合;缝合完外膜后,松开远心脏端的血管阻断钳;术后造影观察胸主动脉的夹层的效果,关闭实验动物猪的胸腔,得到猪胸主动脉夹层模型。

现有技术中,关于本发明可控性多发破口主动脉夹层模型的建立方法,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控性多发破口主动脉夹层模型的建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控性多发破口主动脉夹层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单发破口b型主动脉夹层模型

实验动物右侧卧,左侧胸部5~7肋间隙斜切口进胸;自动脉导管韧带水平向下方20cm处显露降主动脉,塑料带控制;结扎肋间动脉,分离降主动脉中段伴行的奇静脉;主动脉钳完全阻断降主动脉近远端,纵行切开降主动脉,分离主动脉中膜的不同层次,向远心端游离1~2cm;用prolene血管缝合线将远端的夹层内膜片面对面地连续缝合4针塑造较为明显的夹层破口,使远端血管的夹层分离层次清晰可见;将远端游离的夹层外膜与近端主动脉壁全层使用prolene血管缝线连续缝合;去除远端主动脉阻断钳,缓慢放松近端主动脉阻断钳,维持血压稳定后完全开放主动脉;将血压提升至150~160mmhg(收缩压)并维持20min,检查吻合口情况并模拟高血压环境;放置胸腔引流管,引流管的一端放置在胸腔内吻合口附近,另一端通过皮下通道外接引流袋;利用呼吸机将塌陷的肺叶膨大,以免术后肺不张;缝合肋骨,逐层关胸;

2)建立可控性多发破口b型主动脉夹层模型

单发破口模型动物仰卧,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留置6f导管鞘,5fpigtail导管配合0.035’inchterumo导丝从右侧股动脉鞘内导入,在主动脉弓部造影评估弓上重要分支动脉、降主动脉吻合口,以及夹层近远端进展情况;

右侧颈部切开,显露右侧颈总动脉;颈动脉穿刺留置11f导管导鞘,将鞘头留至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起始段,0.035’inchterumo导丝配合5fver导管选入假腔内,交换superacore导丝,退出ver导管,导入fu-star可调弯鞘至拟行继发破口处;调整c臂角度,结合造影结果确认内膜片的位置;将右侧股动脉导入的pigtail导管至拟行继发破口水平上方的真腔内手推造影,确认真腔位置;调整fu-star鞘头的方向,使其垂直指向内膜片方向;沿fu-star鞘内导入穿刺针在假腔中段或远端的内膜片上再造破口,导入不同尺寸口径的球囊导管对破口进行扩张重塑不同大小的继发破口,真假腔内分别造影确认;操作结束后拔出右侧股动脉导鞘,局部压迫,拔除颈动脉内导管导鞘,缝合穿刺点,关闭切口,复苏后拔出气管插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步骤1)中主动脉完全阻断时间控制在30min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步骤1)关胸后,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留置6f导管鞘,5fpigtail导管配合0.035’inchterumo导丝从右侧股动脉鞘内导入,在主动脉弓部造影评估弓上重要分支动脉、降主动脉吻合口,以及夹层近远端进展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单发破口动物模型术后2~3周内复查胸腹主动脉cta检查,评估真假腔分布、夹层进展和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制定拟建造继发破口的位置和大小。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模型动物优选为上海长白猪。

本发明通过建立猪的解剖形态不同的b型主动脉夹层模型,可在体内研究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和tevar前后真假腔血流变化规律;可为新型主动脉支架材料的临床前实验提供较好的夹层模型;通过体外研究主动脉管壁及内膜片受血流冲击造成的管壁重构和局部微环境改变,有助于夹层机制的研究。

本发明的方法为主动脉夹层支架材料的上市前动物实验提供较成熟、稳定的接近人体的夹层模型;为研究b型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和夹层发生、发展提供新方法。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可以在降主动脉上选择不同的水平,采取机械损伤分离主动脉血管中膜的不同层次,采用远端内膜面对面缝合可塑造大小不同的原始夹层破裂口,既可模拟人体b型夹层的不同解剖位置的动物模型,又可进一步观察不同破口大小对夹层进展的影响。

2、本发明通过先构建单破口的胸主动脉夹层模型,在术后2-3周内通过ct和dsa造影对夹层进展进一步评估。可选择性的选取夹层不同位置处利用导丝导管技术重塑继发破口。

3、本发明中继发破口的大小可以通过导入球囊导管的大小控制,同时在术中可通过dsa造影对真、假腔内血流分布进行评价。术后可通过cta影像评估各个破口和真假腔的重塑。

4、本发明的技术成功率高、可复制性强,术后夹层模型成活率高,既可通过术后ct和dsa造影对夹层进一步评估和再干预,又可对夹层管壁的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从而为探讨b型夹层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和新型支架修复材料的研发提供实验基础。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单发破口模型建立后2周cta随访b型主动脉夹层的三维重建片。

附图2使用fu-star可调导管鞘指引下,导入穿刺针系统和导丝在内膜片的不同位置重建夹层继发破口。

附图3在继发破口处导入不同口径的球囊导管扩张继发破口,重塑不同大小的夹层继发破口。

附图4建模术中通过dsa造影评估继发破口及真假腔的显影。

附图5继发破口模型建立2周后复查胸主动脉cta检查可见继发破口已形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建立单发破口b型主动脉夹层模型

静脉氯胺酮复合强效吸入麻醉剂(异氟烷)行全麻气管插管。复合手术室内接麻醉机行机械正压通气,术中吸入麻醉剂维持。动物(上海长白猪)右侧卧位缚于造影手术床上,左侧胸部5~7肋间隙斜切口进胸。自动脉导管韧带水平向下方约20cm处显露降主动脉,塑料带控制;结扎肋间动脉(1~3对),分离降主动脉中段伴行的奇静脉。主动脉钳完全阻断降主动脉近远端,纵行切开降主动脉(1/3~1/2周径),用鼻夹剥离子仔细分离主动脉中膜的不同层次,向远心端游离约1~2cm。用规格为5-0的prolene血管缝合线将远端的夹层内膜片面对面地连续缝合4针塑造较为明显的夹层破口,使远端血管的夹层分离层次清晰可见。最后将远端游离的夹层外膜(包括主动脉外膜和部分中膜组织)与近端主动脉壁全层使用4-0prolene血管缝线连续缝合。首先去除远端主动脉阻断钳,检查吻合口出血情况,必要时用7-0prolene血管缝线加固吻合口的渗血处。缓慢放松近端主动脉阻断钳,维持血压稳定后完全开放主动脉。将血压提升至150~160mmhg(收缩压)并维持20min,检查吻合口情况并模拟高血压环境。主动脉完全阻断时间最好控制在30min内,以免引起内脏缺血而引起脏器功能不全。检查胸腔内是否有渗血,放置胸腔引流管。引流管的一端放置在胸腔内吻合口附近,另一端通过皮下通道外接引流袋。在胸腔外的通道开口处用缝合线将引流管与皮肤固定,利用呼吸机将塌陷的肺叶膨大,以免术后肺不张。多股缝合线缝合肋骨,逐层关胸。

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留置6f导管鞘。5fpigtail导管配合0.035’inchterumo导丝从右侧股动脉鞘内导入,在主动脉弓部造影(流量20ml,流速20ml/s,压力500psi,注射延迟1s)评估弓上重要分支动脉、降主动脉吻合口,以及夹层近远端进展情况。操作结束后拔出右侧股动脉导鞘,局部压迫40min。复苏后拔出气管插管。术后24小时给予静脉补液治疗,术后第1天给予2个剂量抗生素静滴。术后连续5天静脉补液。引流袋内无液体流出时将胸腔引流管从胸腔内拔出并将通道开口处的缝线打结。动物食欲恢复后每天口服100mg拜阿司匹林抗凝药。

实施例2建立可控性多发破口b型主动脉夹层模型

单发破口动物模型术后2~3周内复查胸腹主动脉cta检查(附图1),评估真假腔分布、夹层进展和分支血管受累情况。术前制定拟建造继发破口的位置和大小。

静脉氯胺酮复合强效吸入麻醉剂(异氟烷)行全麻气管插管,动物仰卧位缚于造影手术床上。在复合手术室内接麻醉机行机械正压通气,术中吸入麻醉剂维持。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留置6f导管鞘。5fpigtail导管配合0.035’inchterumo导丝从右侧股动脉鞘内导入,在主动脉弓部造影(流量20ml,流速20ml/s,压力500psi,注射延迟1s)评估弓上重要分支动脉、降主动脉吻合口,以及夹层近远端进展情况。

右侧颈部切开,显露右侧颈总动脉,塑料带控制。颈动脉穿刺留置11f导管导鞘(25cm),将鞘头留至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起始段,0.035’inchterumo导丝配合5fver导管选入假腔内。交换superacore导丝,退出ver导管,导入fu-star可调弯鞘(8f)至拟行继发破口处。调整c臂角度,结合造影结果确认内膜片的位置。将右侧股动脉导入的pigtail导管至拟行继发破口水平上方的真腔内手推造影,确认真腔位置。调整fu-star鞘头的方向,使其垂直指向内膜片方向。沿fu-star鞘内导入穿刺针在假腔中段或远端的内膜片上再造破口(附图2),导入不同尺寸口径的球囊导管对破口进行扩张重塑不同大小的继发破口(附图3),真假腔内分别造影确认(附图4)。

操作结束后拔出右侧股动脉导鞘,局部压迫40min。拔除颈动脉内导管导鞘,穿刺点使用5-0prolene血管缝线缝合。逐层关闭颈部切口。复苏后拔出气管插管。术后24小时给予静脉补液治疗,术后第1天给予2个剂量抗生素静滴。可根据需要在术后不同时间节点复查胸主动脉cta检查评估夹层重塑破口的情况(附图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