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手术头位调节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5212发布日期:2018-09-29 00:5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耳鼻喉手术头位调节固定装置,属于耳鼻喉手术头位调节固定装领域。



背景技术:

头位调节固定装置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必要的工具,是安置病人让医生更方便提供手术环境最重要的工具,在进行耳、鼻手术时需要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患者手术时患者会随意摆动,从而给手术带来极大便于。

但是该现有技术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手术床普遍采用绷带的形式将患者的头部进行定位固定,但是这种绷带固定却无法对患者起到很好的定位,而且会对患者造成不适,导致患者的头部随意左右摆动,这样会对医生的治疗工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耳鼻喉手术头位调节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手术床普遍采用绷带的形式将患者的头部进行定位固定,但是这种绷带固定却无法对患者起到很好的定位,而且会对患者造成不适,导致患者的头部随意左右摆动,这样会对医生的治疗工作造成影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耳鼻喉手术头位调节固定装置,其结构包括床垫板、床板架、升降杆、稳定底座、升降调节杆、转动调节杆、控制面板、控制器、头位调节固定装置,所述床垫板的底端与床板架的顶端相贴合,所述床板架的底端与升降杆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底端稳定底座的顶端相焊接,所述升降调节杆与稳定底座的右侧面嵌套连接,所述转动调节杆与升降杆相连接,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控制器的外表面,所述控制器与床板架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的顶端与头位调节固定装置的底端相连接,

所述头位调节固定装置包括头部固定机构、头部减震机构、固定调节机构、密封罩壳、动力输出机构、动力电机装置、动力传动机构、平滑推动机构,所述头部固定机构的底端与固定调节机构嵌套连接,所述头部减震机构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密封罩壳的内部顶端,所述固定调节机构的底端与动力输出机构啮合连接,所述头部固定机构的顶端与密封罩壳相嵌套,所述动力输出机构与动力传动机构的右端配合连接,所述动力电机装置的上方设有动力传动机构,所述动力电机装置的底端与密封罩壳的内表面相焊接,所述动力电机装置的右端与动力输出机构相啮合,所述平滑推动机构的右端与动力传动机构扣合连接,所述平滑推动机构的左端与固定调节机构的底端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固定机构包括海绵垫、头部固定架、啮齿套管、固定卡扣、滑块、滑杆、固定块,所述海绵垫与头部固定架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头部固定架贯通连接于啮齿套管的上下两端,所述头部固定架的底端与固定卡扣扣合连接,所述头部固定架的底端通过固定卡扣与滑块相连接,所述滑杆的左右两端与固定块相扣合,所述固定块与密封罩壳的内表面相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减震机构包括头部垫板、上固定板、减震弹簧、固定头、下固定板,所述头部垫板的底端与上固定板的顶端相贴合,所述减震弹簧的上下两端与固定头扣合连接,所述上固定板通过减震弹簧与下固定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调节机构包括稳定块、轴套、蜗轮杆、第一锥齿轮、双向齿轮,所述稳定块的左右两侧设有两个轴套,所述轴套与蜗轮杆相嵌套,所述轴套的一端与第一锥齿轮相焊接,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表面与双向齿轮的顶端啮合连接,所述蜗轮杆与啮齿套管的内部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括第一转轮、传动皮带、第二转轮、第三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的外表面与传动皮带相贴合,所述第二转轮的外表面与传动皮带相贴合,所述第三转轮通过传动皮带与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相连接,所述第三转轮与双向齿轮的底端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电机装置包括底板、伺服电机、旋转杆,所述底板的顶端与伺服电机的底端相焊接,所述底板的底端与密封罩壳的内部底端相焊接,所述旋转杆的左端与伺服电机相嵌套,所述旋转杆的右端与第一转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大推杆、第一滚轮、直齿轮、固定套筒、转动杆,所述大推杆的顶端与第一滚轮扣合连接,所述第一滚轮与直齿轮配合连接,所述转动杆贯通连接于固定套筒的左右两端,所述转动杆的左端与直齿轮相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右端与第二转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平滑推动机构包括支撑架、小推杆、第二滚轮、活动关节、平滑推杆、滑体、连接杆、平滑套筒、u型杆,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与平滑套筒的底端相焊接,所述平滑套筒的内部设有滑体,所述小推杆的底端与第二滚轮的外表面扣合连接,所述小推杆的顶端与活动关节相扣合,所述平滑推杆与滑体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滑体的外表面扣合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u型杆相连接,所述u型杆的右端大推杆的底端配合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耳鼻喉手术头位调节固定装置,在使用时,患者躺在床垫板,头部放在头部垫板,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控制面板来控制头位调节固定装置,将患者头部进行定位固定,于是伺服电机接通电源,启动设备,将电能转换为动能,使得旋转杆正向转动,旋转杆通过与第一转轮的外部结构的配合,从而带动第一转轮同步转动,于是传动皮带发生位移,将转动力传输给第二转轮与第三转轮,从而带动它们转动,于是第三转轮通过与双向齿轮的配合,带动双向齿轮转动,双向齿轮又将转动力传输给第一锥齿轮,使得第一锥齿轮带动蜗轮杆正向转动,将头部固定架慢慢向左侧移动,在第三转轮传动的同时第二转轮也将带动转动杆转动,通过与直齿轮的结构配合带动第一滚轮转动,使得大推杆推动着u型杆,将动力传输给连接杆,于是连接杆推动滑体向前运动,滑体又将通过平滑推杆推动小推杆,使得小推杆与活动关节为转动轴推动着第二滚轮做圆周运动,转动起来,将推力转换成转动力,然后传输给双向齿轮,由于双向齿轮与第二滚轮外部结构配合的原因,从而使得双向齿轮反向转动,于是双向齿轮将带动第一锥齿轮反向转动,使得第一锥齿轮带动蜗轮杆反向转动,将头部固定架慢慢向右侧移动,于是左右两侧的头部固定架同步慢慢向中间移动,在靠近患者的头部时,海绵垫进行减震缓冲,减少设备与患者头部的摩擦,将头部进行定位固定后,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控制面板使伺服电机断开电源停止运行,从而完成对患者头部的定位固定工作,在要对患者进行耳鼻喉手术时,该装置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定位固定,固定牢固,而且不会因固定而对患者造成不舒服的状态,能够有效地防止患者在手术时头部随意左右摆动,对医生治疗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耳鼻喉手术头位调节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头位调节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头位调节固定装置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头位调节固定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床垫板-1、床板架-2、升降杆-3、稳定底座-4、升降调节杆-5、转动调节杆-6、控制面板-7、控制器-8、头位调节固定装置-9、头部固定机构-901、头部减震机构-902、固定调节机构-903、密封罩壳-904、动力输出机构-905、动力电机装置-906、动力传动机构-907、平滑推动机构-908、海绵垫-9011、头部固定架-9012、啮齿套管-9013、固定卡扣-9014、滑块-9015、滑杆-9016、固定块-9017、头部垫板-9021、上固定板-9022、减震弹簧-9023、固定头-9024、下固定板-9025、稳定块-9031、轴套-9032、蜗轮杆-9033、第一锥齿轮-9034、双向齿轮-9035、第一转轮-9051、传动皮带-9052、第二转轮-9053、第三转轮-9054、底板-9061、伺服电机-9062、旋转杆-9063、大推杆-9071、第一滚轮-9072、直齿轮-9073、固定套筒-9074、转动杆-9075、支撑架-9081、小推杆-9082、第二滚轮-9083、活动关节-9084、平滑推杆-9085、滑体-9086、连接杆-9087、平滑套筒-9088、u型杆-908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耳鼻喉手术头位调节固定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床垫板1、床板架2、升降杆3、稳定底座4、升降调节杆5、转动调节杆6、控制面板7、控制器8、头位调节固定装置9,所述床垫板1的底端与床板架2的顶端相贴合,所述床板架2的底端与升降杆3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升降杆3的底端稳定底座4的顶端相焊接,所述升降调节杆5与稳定底座4的右侧面嵌套连接,所述转动调节杆6与升降杆3相连接,所述控制面板7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控制器8的外表面,所述控制器8与床板架2相连接,所述控制器8的顶端与头位调节固定装置9的底端相连接,

所述头位调节固定装置9包括头部固定机构901、头部减震机构902、固定调节机构903、密封罩壳904、动力输出机构905、动力电机装置906、动力传动机构907、平滑推动机构908,所述头部固定机构901的底端与固定调节机构903嵌套连接,所述头部减震机构902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密封罩壳904的内部顶端,所述固定调节机构903的底端与动力输出机构905啮合连接,所述头部固定机构901的顶端与密封罩壳904相嵌套,所述动力输出机构905与动力传动机构907的右端配合连接,所述动力电机装置906的上方设有动力传动机构907,所述动力电机装置906的底端与密封罩壳904的内表面相焊接,所述动力电机装置906的右端与动力输出机构905相啮合,所述平滑推动机构908的右端与动力传动机构907扣合连接,所述平滑推动机构908的左端与固定调节机构903的底端啮合连接,所述头部固定机构901包括海绵垫9011、头部固定架9012、啮齿套管9013、固定卡扣9014、滑块9015、滑杆9016、固定块9017,所述海绵垫9011与头部固定架9012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头部固定架9012贯通连接于啮齿套管9013的上下两端,所述头部固定架9012的底端与固定卡扣9014扣合连接,所述头部固定架9012的底端通过固定卡扣9014与滑块9015相连接,所述滑杆9016的左右两端与固定块9017相扣合,所述固定块9017与密封罩壳904的内表面相焊接,所述头部减震机构902包括头部垫板9021、上固定板9022、减震弹簧9023、固定头9024、下固定板9025,所述头部垫板9021的底端与上固定板9022的顶端相贴合,所述减震弹簧9023的上下两端与固定头9024扣合连接,所述上固定板9022通过减震弹簧9023与下固定板9025相连接,所述固定调节机构903包括稳定块9031、轴套9032、蜗轮杆9033、第一锥齿轮9034、双向齿轮9035,所述稳定块9031的左右两侧设有两个轴套9032,所述轴套9032与蜗轮杆9033相嵌套,所述轴套9032的一端与第一锥齿轮9034相焊接,所述第一锥齿轮9034的外表面与双向齿轮9035的顶端啮合连接,所述蜗轮杆9033与啮齿套管9013的内部相啮合,所述动力输出机构905包括第一转轮9051、传动皮带9052、第二转轮9053、第三转轮9054,所述第一转轮9051的外表面与传动皮带9052相贴合,所述第二转轮9053的外表面与传动皮带9052相贴合,所述第三转轮9054通过传动皮带9052与第一转轮9051和第二转轮9053相连接,所述第三转轮9054与双向齿轮9035的底端配合连接,所述动力电机装置906包括底板9061、伺服电机9062、旋转杆9063,所述底板9061的顶端与伺服电机9062的底端相焊接,所述底板9061的底端与密封罩壳904的内部底端相焊接,所述旋转杆9063的左端与伺服电机9062相嵌套,所述旋转杆9063的右端与第一转轮9051啮合连接,所述动力传动机构907包括大推杆9071、第一滚轮9072、直齿轮9073、固定套筒9074、转动杆9075,所述大推杆9071的顶端与第一滚轮9072扣合连接,所述第一滚轮9072与直齿轮9073配合连接,所述转动杆9075贯通连接于固定套筒9074的左右两端,所述转动杆9075的左端与直齿轮9073相连接,所述转动杆9075的右端与第二转轮9053啮合连接,所述平滑推动机构908包括支撑架9081、小推杆9082、第二滚轮9083、活动关节9084、平滑推杆9085、滑体9086、连接杆9087、平滑套筒9088、u型杆9089,所述支撑架9081的顶端与平滑套筒9088的底端相焊接,所述平滑套筒9088的内部设有滑体9086,所述小推杆9082的底端与第二滚轮9083的外表面扣合连接,所述小推杆9082的顶端与活动关节9084相扣合,所述平滑推杆9085与滑体9086相连接,所述连接杆9087的底端与滑体9086的外表面扣合连接,所述连接杆9087的顶端与u型杆9089相连接,所述u型杆9089的右端大推杆9071的底端配合连接。

本专利所说的减震弹簧9023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所述伺服电机9062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

在进行使用时,患者躺在床垫板1,头部放在头部垫板9021,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控制面板7来控制头位调节固定装置9,将患者头部进行定位固定,于是伺服电机9062接通电源,启动设备,将电能转换为动能,使得旋转杆9063正向转动,旋转杆9063通过与第一转轮9051的外部结构的配合,从而带动第一转轮9051同步转动,于是传动皮带9052发生位移,将转动力传输给第二转轮9053与第三转轮9054,从而带动它们转动,于是第三转轮9054通过与双向齿轮9035的配合,带动双向齿轮9035转动,双向齿轮9035又将转动力传输给第一锥齿轮9034,使得第一锥齿轮9034带动蜗轮杆9033正向转动,将头部固定架9012慢慢向左侧移动,在第三转轮9054传动的同时第二转轮9053也将带动转动杆9075转动,通过与直齿轮9073的结构配合带动第一滚轮9072转动,使得大推杆9071推动着u型杆9089,将动力传输给连接杆9087,于是连接杆9087推动滑体9086向前运动,滑体9086又将通过平滑推杆9085推动小推杆9082,使得小推杆9082与活动关节9084为转动轴推动着第二滚轮9083做圆周运动,转动起来,将推力转换成转动力,然后传输给双向齿轮9035,由于双向齿轮9035与第二滚轮9083外部结构配合的原因,从而使得双向齿轮9035反向转动,于是双向齿轮9035将带动第一锥齿轮9034反向转动,使得第一锥齿轮9034带动蜗轮杆9033反向转动,将头部固定架9012慢慢向右侧移动,于是左右两侧的头部固定架9012同步慢慢向中间移动,在靠近患者的头部时,海绵垫9011进行减震缓冲,减少设备与患者头部的摩擦,将头部进行定位固定后,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控制面板7使伺服电机9062断开电源停止运行,从而完成对患者头部的定位固定工作。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手术床普遍采用绷带的形式将患者的头部进行定位固定,但是这种绷带固定却无法对患者起到很好的定位,而且会对患者造成不适,导致患者的头部随意左右摆动,这样会对医生的治疗工作造成影响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发明一种耳鼻喉手术头位调节固定装置,在要对患者进行耳鼻喉手术时,该装置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定位固定,固定牢固,而且不会因固定而对患者造成不舒服的状态,能够有效地防止患者在手术时头部随意左右摆动,对医生治疗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