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0565发布日期:2018-11-09 17:5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尽管医疗技术和设备在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和改进,但临床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不可替代的有创操作,如动静脉穿刺、全身各部位神经阻滞等等。

可视化技术的迅速普及已经让上述的类似操作变得更加容易,但是穿刺之后往往需要在穿刺点留下管路(即留置导管)以确保持续的监测或者液体治疗,现有的留置导管固定方式多采用医用胶布或无菌敷贴粘贴固定,亦有在穿刺点附近进行额外的缝线固定或皮下隧道固定等等,但以上固定方式仍旧不够理想,导致留置导管的脱落问题成为了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也是增加患者接受反复多次有创穿刺的主要原因,除人为因素之外,脱落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穿刺点的渗血或渗液造成粘贴面分离,固定效果非常有限,穿刺点附近的缝线固定或者皮下隧道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其可以在不增加额外创伤的情况将留置导管更稳定地固定在肌肤上,并对穿刺点进行封闭,降低留置导管脱离肌肤的风险,降低穿刺点出现意外渗血的风险,降低穿刺点被感染的风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其包括:带有第一中孔和渗透孔的基板,其中所述第一中孔允许所述留置导管穿过;带有第二中孔的施压板,其中所述第二中孔也允许所述留置导管穿过;胶液释放机构,包括医用胶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与施压板之间并将所述医用胶封装在施压板和基板之间的封装构件;操控机构,设在所述施压板上并贯穿所述基板的导向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的调整构件。其中,当所述调整构件被操控而使所述施压板朝向所述基板运动时,所述施压板和基板将一同压破所述封装构件,迫使所述医用胶脱离所述封装构件的约束而向周围扩散,并使所述医用胶部分地流过所述渗透孔。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构件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医用胶的待破胶囊,所述待破胶囊能够在所述施压板朝向所述基板运动时被压破而释放其内的所述医用胶。

进一步地,所述待破胶囊的数量是一个,并呈现为圆形泳圈状。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柔性阻挡套,所述柔性阻挡套的一侧套于所述施压板上并与所述施压板密封连接,而其另一侧套于所述基板上与所述基板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构件为通过转轴枢接在所述导向柱上的扣压手柄,所述扣压手柄上的用以容纳所述转轴的端部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及衔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平面的过度弧面,其中所述第一平面到该转轴的距离短于所述第二平面到该转轴的距离,当所述扣压手柄旋转到与所述施压板相垂直时,所述第一平面与施压板相接合并对所述扣压手柄实施锁定,当所述扣压手柄旋转到与所述施压板平行时,所述第一平面与施压板相接合并对所述扣压手柄实施锁定。

进一步地,在所述施压板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柱,所述扣压手柄呈现为把手状,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导向柱相枢接。

进一步地,所述扣压手柄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允许所述留置导管穿过,其中当所述扣压手柄转动到与所述施压板相平行时,所述贯穿孔也与所述施压板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医用胶包括α-氰基丙基酸酯系胶或纤维蛋白生物型胶。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无菌敷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施压板和基板之间并允许所述留置导管穿过的弹性压紧块,其中所述弹性压紧块能够在所述施压板朝向所述基板运动时对所述留置导管逐渐夹紧。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可以在不增加额外创伤的情况,将留置导管更稳定地固定在肌肤上,并对穿刺点进行封闭,降低留置导管脱离肌肤的风险,降低穿刺点出现意外渗血的风险,降低穿刺点被感染的风险。

此外,本发明的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使用安全可靠,便于实施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的基板及导向柱;

图7为图1中d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到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100包括带有第二中孔2a和渗透孔2b(见图6)的基板2,以及带有第一中孔1a的施压板1。如图所示,该基板2和施压板1均优选由金属、例如不锈钢或铝合金构造的圆形板,当然也可以其他形状板。留置导管(未示出)能够依次穿过施压板1的第一中孔1a和基板2的第二中孔2a,使施压板1和基板2能套设在留置导管外,促使施压板1和基板2二者平行或近似平行。其中,渗透孔2b的数量和位置不作限定,例如渗透孔2b的数量为多个,并围绕着第二中孔2a,详见图6。优选地,该基板2也可选为带第二中孔2a的镂空板,镂空板的空隙作为渗透孔2b。

固定装置100还包括胶液释放机构。胶液释放机构包括医用胶和设置在施压板1和基板2之间且将医用胶约束在施压板1和基板2之间的封装构件3。该医用胶可为软组织医用胶或医用压敏胶等,不过优选为软组织医用胶,具体包括α-氰基丙基酸酯系胶或纤维蛋白生物型胶。

固定装置100还包括操控机构5,见图1和图5。该操控机构5包括设在基板2上并贯穿施压板1的导向柱51,以及设置在导向柱51上的调整构件52。除下文所述记载的操控机构5之外,该操控机构5中的导向柱51和调整构件52也可依次选择为螺杆和螺母,该螺母与螺杆裸露在施压板1外的部分相配合,操控者能够在旋转该螺母之后,促使施压板1朝向基板2运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100,其调整构件52能够被操控而使施压板1朝向基板2运动,迫使压板1和基板2一同压破封装构件3,进而使医用胶脱离封装构件3的约束而向其周围(指封装构件3的四周)扩散,其中一部分医用胶通过渗透孔2b流入到基板2与肌肤(穿刺点所在的区域)之间,并将基板2粘接到人体的肌肤上,而另一部分医用胶流入到留置导管与基板2之间,并将留置导管与基板2粘在一起。待医用胶风干后,由于该基板2已粘接到人体且留置导管又与基板2粘在一起,因此该固定装置100能将留置导管固定穿刺区域的肌肤上。与以往固定方式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100可以在不增加额外创伤的情况,将留置导管更稳定地固定在肌肤上,并对穿刺点进行封闭,降低留置导管脱离肌肤的风险,降低穿刺点出现意外渗血的风险,降低穿刺点被感染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封装构件3包括用于容纳医用胶的待破胶囊,且该待破胶囊能够在施压板1朝向基板2运动时被压破而释放其内的医用胶。待破胶囊可由硅胶、无毒橡胶等无毒高弹性材料制成,但要求严格控制其厚度以保证其能被压破,不过待破胶囊优选由无毒树脂(如聚乙烯)或传统纸杯用材等无毒易被压破材质制成。在待破胶囊未被压破之前,待破胶囊可被夹持在施压板1和基板2之间而无法从二者之中脱离,当然也可以通过粘接、捆绑、限位和阻挡等常规限制方式约束在施压板1和/或基板2上。待破胶囊的形状和数量无需限制。不过,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起见,该待破胶囊优选为一个,并呈现为圆形泳圈状。对于圆形泳圈状的待破胶囊而言,其可平放在施压板1和基板2之间,使留置导管(未示出)能够依次穿过施压板1的第一中孔1a及待破胶囊的中心孔和基板2的第二中孔2a。圆形泳圈状的待破胶囊可大面积地覆盖基板2,盛装充足的医用胶,以确保该医用胶既可将基板2与皮肤牢固粘在一起,又可将基板2与留置导管牢固粘在一起。优选地,待破胶囊3设置成能对渗透孔2b进行覆盖,以使得待破胶囊3能在受压后被渗透孔2b的开口边缘所硌破,进而更快速地释放其内的医用胶。

在一个未示出优选实施例中,在待破胶囊的选定区域上设有比其他部位更薄的待破裂区。该待破裂区最好与渗透孔2b和留置导管相对或相邻,以使得医用胶能在其破裂之后更迅速地流向渗透孔2b和留置导管。

在图1-5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0还包括柔性阻挡套4,柔性阻挡套4的一侧套于施压板1上并与施压板1密封连接,而其另一侧套于基板2上与基板2密封连接。其中,柔性阻挡套4由聚乙烯或硅胶等无毒柔性材料制成。该柔性阻挡套4能有效地防止医用胶出现外泄,以使得医用胶能在待破胶囊3发生破裂之后,更迅速、更大量地流向渗透孔2b和留置导管。

在图1-7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调整构件52为通过转轴53枢接在导向柱51上的扣压手柄。该扣压手柄具有用以容纳转轴53的端部521,该端部521包括第一平面521a、第二平面521b及衔接第一平面521a、第二平面521b的过度弧面523a。其中,第一平面521a到该转轴53的距离l1短于第二平面521b到该转轴53的距离l2。当扣压手柄旋转到与施压板1相垂直时,施压板1与基板2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第一平面521a与施压板1相接合并对扣压手柄实施锁定,以防止扣压手柄自行转动,详见图3;当扣压手柄旋转到与施压板1平行时,施压板1与基板2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值,第二平面521b与施压板1相接合并对扣压手柄实施锁定,以防止扣压手柄自行转动,详见图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施压板1上设置有关于第一中孔1a对称的两个导向柱51,扣压手柄呈现为把手状,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导向柱51相枢接。通过这种方式,扣压手柄便能够对施压板1进行更平稳的驱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扣压手柄上设置有贯穿孔52a(见图1),该贯穿孔52a允许留置导管穿过,当扣压手柄转动到与施压板1相平行时,贯穿孔52a也与施压板1相平行。扣压手柄能通过贯穿孔52a来操控留置导管的弯曲,防止留置导管的内部在弯曲之后出现堵塞现象。

在一个未示出优选实施例中,该固定装置100还包括无菌敷贴。在基板2粘接到人体的肌肤上之后,将无菌敷贴也直接粘接到肌肤上并覆盖该固定装置100中除了无菌敷贴以外所有的部件或构造,以进一步增加留置导管与肌肤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固定装置100的封闭性。

在一个未示出优选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施压板1和基板2之间并允许留置导管穿过的弹性压紧块(未示出)。弹性压紧块由硅胶或乳胶等高弹性无毒材质制造,并像厚垫片似得带有中孔,以允许留置导管从中穿过。当施压板1朝向基板2运动时,弹性压紧块受到挤压而变形,一方面可以将留置导管300夹紧并固定在施压板1和基板2之间,另一方面可以阻挡医用胶而使其更迅速更大地通过渗透孔2b,以增加基板2与肌肤之间的胶液量。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压紧块替代医用胶实现基板2与留置导管之间的紧固,使基板2和留置导管能够在施压板1朝向基板2运动之后建立更加稳定可靠的紧固。

除图1-7所示的实施例之外,该封装构件3也可包括柔性的内环封膜和柔性的外环封膜。其中内环封膜的两个侧边分别与施压板1和基板2密封接合,而外环封膜的两个侧边分别与施压板1和基板2密封接合,使得内环封膜、外环封膜、施压板1和基板2四者之间形成一个环形腔室,该环形腔室用以医用胶。需要注意的是,在内环封膜和/或外环封膜未被破坏时,环形腔室不与基板2的渗透孔2b和渗透孔2b相连通,也不与施压板1的第一中孔1a相连通,以保证医用胶不能经过上述孔而脱离环形腔室。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