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预防/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9369发布日期:2018-10-19 19:34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背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在中国,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基因为主,成为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部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相应区域缺血、低氧造成脑组织破坏所出现的一系列生化代谢失常、生理功能丧失、病例形态软化改变等疾病,是一种在脑组织上多层次、多方面损害的疾病。其中脑组织缺血性引起的脑组织梗塞、血管性痴呆、缺血区血流再通导致的脑再灌注损伤是较为常见的脑缺血性疾病。

美国超过180个用于治疗中风的神经保护药物的临床试验全部失败了。tpa溶栓治疗仍是目前唯一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药物。1000个新的候选神经保护药物等待临床试验。脑中风不仅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且也是全身系统性疾病,脑中风后存在许多动态变化和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相互作用机制;脑中风的病理转归包括脑组织损伤和相拮抗的内源性的神经保护或者恢复机制,单个化合物的多靶点或者多个化合物的联合应用是必要的,从而有可能获得最佳疗效,治疗靶点不应仅仅局限于抵抗损伤的因素,而且更应该着眼于内源性的神经保护机制和长期的恢复过程。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μlarunit,nvu)是美国国立神经病学与卒中研究所(ninds)提出的一个中风治疗的概念模型,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神经元、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小胶质细胞(microglia)以及维持脑组织完整性的细胞外基质构成,bbb的组分包括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周围细胞(pericyte)和基底膜。脑缺血损伤与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微血管关系密切。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心绞痛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心绞痛。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按其症状表现当属于胸痹、心痛等病症范畴。通常由于年老、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长期起居不当,或情志不畅而致寒、痰、瘀、虚等引起心脉闭阻出现胸闷、胸痛等症。临床常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等证。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报道,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心血管病(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呈现在低龄化、低收入群体中快速增长及个体聚集趋势。今后10年cvd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目前,cvd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01%,城市为42.61%。cvd负担日渐加重,尤其是农村居民的cvd死亡大幅增加,加强政府主导下的cvd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分为抗凝药、钙拮抗药、硝酸酯类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聚集药、β受体阻滞药。介入治疗手段主要有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等。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这类复杂疾病的优势在于辩证论治,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微循环等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作用发挥效果,强调个性化治疗,因而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且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常见治疗缺血性中风和冠心病心绞痛的单位中药有丹参、三七、灯盏花、水蛭等。

灯盏花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主要分布于云南省,首载于《滇南本草》,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风湿、胸痹等症。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张人伟经过长期的研究,确定了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冠心病和心绞痛的有效部位为灯盏花素(breviscapine)。张人伟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段士道认为,灯盏花素主要含灯盏花甲素(apigenin-7-o-glucuronside)和灯盏花乙素(scutellarin,又名野黄芩苷,分子式c21h18o12,分子量:462.37),以灯盏花乙素为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学者研究从中分离的有效成分灯盏花乙素(即野黄芩苷,scutellarin,cas号为27740-01-8)为治疗中风及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成分,《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供注射给药的灯盏花素原料药中灯盏花乙素含量为98%以上。昆明龙津药业股份公司对灯盏花素进行了深入的药效机制研究,显示:注射用灯盏花素抗脑缺血的药效机制主要是改善微循环、调节凝血纤溶系统,调控神经递质与激素释放,保护血脑屏障,及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其抗心肌缺血药理作用机制为:通过改善心肌酶活性和能量代谢,对抗自由基损伤,激活血管活性物质,抑制炎症反应发生,保护和稳定心肌细胞;还可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多途径起到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同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人参皂苷rb1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理机制为:改善神经变性运动障碍,减小纹状体损害体积,减少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大脑脑梗塞体积,改善动物的位置导航残疾。同时,对高血压舒张功能障碍起到保护作用,抑制高血压引起的氧自由基增加所造成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人参皂苷rg1主要通过对单胺类神经递质、hpa轴、乙酰胆碱及神经营养因子通路的综合调节而发挥保护神经损伤的作用。并可通过降低血管壁厚度、管腔直径达到改善血管重塑的作用还通过改善心脏的结构从而减轻对心脏的损害。

原人参二醇可显著降低脑的氧化应激水平以及下调血清中皮质酮的浓度。原人参三醇通过增加心肌组织中的抗氧化自由基而达到拮抗心肌缺血损伤。

药代动力学显示:rb1在血浆、肾、心、肝、肺中药物浓度较高,生物利用度较高;而ppd在肠内容物、心、胰、腹壁平滑肌中含量较高,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快消除,在各组织内不易蓄积,生物利用度较高(48.12%)。

rg1在肝、肾、心、肺、脾、胃、肠、胆囊、膀胱均有分布,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ppt比ppd更易透过血脑屏障,但随时间推移呈现快速消除,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低,可能与其在胃中的不稳定性有关。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799235.6公开了rg1、rb1、银杏内酯b和灯盏花素的药物组合物,由质量份为2~60份的灯盏花乙素、1~20份的银杏内酯b、5~80份的人参皂苷rg1、5~80份的人参皂苷rb1组成。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077834.2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10%-90%的人参皂苷和90%-10%灯盏花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水合物;其中,人参皂苷包含药理学上有效量的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h、人参皂苷-re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水合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并且,灯盏花素包含药理学上有效量的灯盏花甲素或灯盏花乙素,或灯盏花甲素与灯盏花乙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水合物。但是该专利实施例仅提供了人参皂苷-rd与灯盏花素组合物的应用,该专利由于公开不充分或范围过宽,目前尚未未得到授权。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319820.6公开了一种灯盏花素与三七总皂苷双纳米复合物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中,含以灯盏花素的重量计(w/w%),三七总皂苷重量比为50%-200%,保护剂的重量比为100%-200%。该双纳米复合粒子用于制备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10738.7公开了一种治疗脑血栓、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制剂,该制剂由5-95%的三七总皂苷、灯盏花素为组合物和余量的辅料组成。但是未限定三七总皂苷、灯盏花素比例。

中国专利申请号03104665.7公开了一种三七总皂苷1.5-100份,灯盏花素1份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用组合物。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213513.6公开了一种三七总皂苷和灯盏花素1:1-1:5的治疗冠心病组合物,其中,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30%、人参皂苷-rg1﹥20%,三七皂苷-r1﹥5%,总量﹥60%。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106679.6公开了一种由神经酸24-60份、三七总皂苷48-90份和灯盏花素10-38份组成的组合物。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096184.0公开了rg1、rb1重量比为1:10~10:1的药物组合物,用于瘀血阻络、中风偏瘫、胸痹心痛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等疾病的治疗。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80057881.0公开了一种含有原人参二醇和元人参三醇组合物,其中,含有人参三醇和原人参三醇或人参二醇和原人参二醇总的任意比例。并公开了该组合物具备抗癌、抗炎、调节糖代谢作用等生理活性。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144925.2公开了一种应用癫痫、脑缺血性疾病、记忆性障碍和帕金森综合症疾病的含有任意比例的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组合物。

上述现有技术公开的药物组合物,有的是灯盏花素与三七总皂苷不同比例的组合物,有的是灯盏花素与人参皂苷rd不同比例的组合物,有的是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不同比例的组合物,有的是人参皂苷之间不同比例组合物。尚未检索由灯盏花素和rg1、rb1组成的组合物,更未见该组合物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靶点且药效物质明确、质量可控、安全性高的用于预防/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这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预防/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质量份的成分组成:式ⅰ2-60份、式ⅱ0-50份、式ⅲ0-50份,式ⅱ和式ⅲ的下限不能同时为0;

所述的式ⅰ为:r=h或葡萄糖醛酸;

所述的式ⅱ为:当r1=h时,r2=h;当r1=glc(2-1)glc时,r2=glc(6-1)glc;

所述的式ⅲ为:当r1=h时,r2=h;当r1=glc时,r2=glc。

上述的药物组合物的组成质量份数可以如下:式i15-50份、式ⅱ15-45份、式ⅲ15-45份组成。

所述的glc为吡喃葡萄糖基。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中式i、式ⅱ、式ⅲ所示的化合物可以由植物提取、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途径获得。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制成医学上可接受的药物制剂,如:注射制剂、口服制剂等。

本发明涉及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治疗心肌缺血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或血管性痴呆。

所述的心肌缺血性疾病主要为冠心病或心绞痛。

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具有多靶点,可有效预防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且药效物质明确、质量可控、安全性高,在规定的剂量范围内使用,不会出现因化合物不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也不会因为单一靶点而影响心脑血管这类复杂疾病综合的疗效。药效学实验证明,本组合物通过多个靶点有效降低脑含水量、抗凝、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保护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小鼠神经损伤,从而达到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炎性反应、降低脑梗死体积、恢复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造成的四肢活动受阻。

本组合物抗缺血性脑卒中药效学研究:

试药试剂: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获得的药物组合物,阳性药为注射用灯盏花素。

给药剂量:90mg/kg。

表1实施例1-6的药物组合物与阳性药物

血浆复钙时间测定:

实验动物:c57小鼠

步骤:

1.尾静脉注射各组药物,10min后取血。

2.小鼠眼球取血与3.8%柠檬酸钠抗凝剂4:1混合,4℃,3500rpm,30min离心后取上清。

3.20μl血浆与50μlhepes缓冲液37℃孵育10min。

4.加入60μl37℃预热的25mmcacl2。

5.立即于酶标仪中,测650nm的动力曲线。

表2.组合物凝血时间统计表

结果与结论:

与手术对照组相比,组合物实施例1、实施2、实施例3、实施4、实施例5、实施例6均能显著延长c57小鼠血浆复钙时间,且优于对照组,说明药物组合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抗凝、溶栓的作用。

本组合物对c57小鼠tmcao模型的影响:

实验动物:c57小鼠

步骤:

1.使用3%戊巴比妥钠(80mg/kg)麻醉小鼠,中深度麻醉后,颈正中切口逐层切开小鼠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胸锁乳突肌,切断二腹肌前腹,暴露右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和颈外动脉(eca),使用电凝器凝结eca上甲状腺动脉和咽动脉并剪断。结扎eca的远心端,并在其近心端挂线,暂时夹闭cca和ica,剪断eca,将线栓从eca残端插入ica,结扎eca残端,移除ica的动脉夹,由ica向内上方缓慢推进。适当调整方向,插入到线栓标记处(从cca分叉处计算10mm),60min后拔出线栓,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缝合切口。整个过程用电热毯保温,温度为36~37℃。24h后,进行下述实验。

2.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及肌力测试

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神经行为学变化并打分:0分为无障碍;1分为不能伸展右前肢;2分为向右侧旋转;3分为向右倾倒;4分为无自主活动伴意识障碍;5分为死亡。

肌力测试:取直径0.25cm、长为46cm的铁丝绳,置于距地面70cm高度上,在下放置3.5cm的泡沫箱,将动物的两爪放在绳上,放开,记录动物在绳上的时间。

3.脑梗死体积

2%ttc染色:使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深度麻醉小鼠,断头剥离大脑,去除嗅球和脑干,生理盐水冲洗后立即放入-20℃冷冻10-30min,取出,置于脑模具中,横向切4-5片,浸入37℃2%ttc中避光染色10-30min,4%多聚甲醛固定,拍照,使用软件imageproplus计算脑梗死体积,计算公式为v=sd/t2,s为梗死灶面积,d为厚度,t为线性放大倍数。

结果及结论:

在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和肌力评分中,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组合物实施例1、实施2、实施例3、实施4、实施例5、实施例6均能显著延长c57小鼠血浆复钙时间,且优于对照组。除降低梗死面积外,功能评分的结果也相当重要。梗死面积的缩小不一定伴随功能的改善,而功能的改善才是最关键的效果指标。提示药物组合物能够保护在中风患者急性期的恢复期神经功能的损伤。

表3组合物对tmcao模型小鼠的bederson评分

肌力测试: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组合物实施例1、实施2、实施例3、实施4、实施例5、实施例6均能显著提升c57小鼠bederson评分,且优于对照组。肌力测试也可作为评定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提示药物组合物在中风患者急性期的恢复期神经功能的损伤所导致的功能障碍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表4组合物对tmcao模型小鼠的肌力测试评分

与手术对照组相比,组合物实施例1、实施2、实施例3、实施4、实施例5、实施例6均能显著降低c57小鼠肌力测试评分,且优于对照组。

表52%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

2%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及结论:

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较为复杂,氧自由基损伤造成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性细胞因子的损害;细胞内ca2+超载等。既有血管因素,又有神经因素。其治疗也较为复杂,单一靶点药物很难控制疾病的发展。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主要能过保护神经、抑制细胞内ca2+的释放、抗血栓、抗炎等多种机制控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展。

本组合物对心肌缺血的影响:

试药试剂: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获得的药物组合物,阳性药为注射用比伐芦定和地尔硫卓。

表6实施例1-6的药物组合物与阳性药物

给药剂量:90mg/kg。

1.实验方法:

将大鼠以25%的乌来糖腹腔注射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室温维持在25℃左右。分离气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打开左侧胸腔,于第三四肋间分离暴露心脏,撕开心包膜后,用5-0的带针手术缝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抽气后关闭胸腔恢复自主呼吸。

2.评价指标:

即刻给药后3小时,处死大鼠剪取心脏,修建心脏去除右心房后冷冻,心脏沿结扎处往下冠状切成5片,置于3%的nbt溶液中37℃染色约30s。梗死区不着色,正常心肌组织染成蓝色。覆膜描记后拍照用imagej软件统计全心肌片与梗死区面积,计算梗死%。

3.统计方法

计算出各实验组平均值及标准差,数据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μls分析。

结果及结论:

大鼠心肌缺血后,心肌出现明显梗死,在缺血同时给予阳性药比伐芦定或地尔硫卓均可减少心肌梗死百分比,提示其具有对抗心肌缺血的作用。给予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均可减低心肌梗死百分比。

表7实施例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梗死百分比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对冠状动脉结扎引起的心肌缺血损伤具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可一定程度地缓解缺血导致的心肌损伤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质量份为:

式ⅰ,r=葡萄糖醛酸30g

式ⅱ,r1=glc(2-1)glc,r2=glc(6-1)glc15g

式ⅲ,r1=glc,r2=glc30g

按现有工艺制成规格为70mg:10ml的注射液1000支。

制备方法为:

1.称取式ⅰ,缓慢加入100ml注射用水润湿5分钟,烧杯中,待用。

2.称取精氨酸10克,分多次缓慢加入上述烧杯中,边加边超声溶解,完全溶解后用精密ph试纸检测在7.0±0.3。

3.分别加入式ⅱ和式ⅲ于步骤2烧杯中,超声至完全溶解。精氨酸调节溶液ph值6.5-7.0之间。

4.将溶液定溶至10000ml。

5.加入0.02%的活性炭,后经滤过、灌装而得。

经检验,其含量、装量差异、有关物质、微生物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要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质量份为:

式ⅰ,r=葡萄糖醛酸25g

式ⅱ,r1=h,r2=h45g

式ⅲ,r1=h,r2=h20g

按现有工艺制成规格为75mg/粒的胶囊1000粒。

制备方法为:

1.按处方量称取式ⅰ、式ⅱ、式ⅲ。

2.称取药用辅料:羧甲基淀粉钠50g、羟丙基-β-环糊精100g、乳糖50g。

3.将以上药物和辅料充分搅拌混合,并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细粉和胶囊壳放置于胶囊填充机中自动填充成胶囊。

经检验,其装量差异、水份、含量、溶出度、崩解时限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要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质量份为:

式ⅰ,r=h50g

式ⅱ,r1=glc(2-1)glc,r2=glc(6-1)glc15g

式ⅲ,r1=glc,r2=glc(glc为吡喃葡萄糖基)20g

按现有工艺制成规格为85mg/片的片剂1000片。

制备方法为:

1.按处方量称取式ⅰ、式ⅱ、式ⅲ。

2.称取药用辅料:改性淀粉40g、直压乳糖50g、微晶纤维素30g、微粉硅胶20g。

3.将以上药物和辅料充分搅拌混合,将以上药物和辅料充分混合,过100目筛,置于旋转式压片机上直接压片。

经检验,其重量差异、硬度、脆碎度、水份、含量、溶出度、崩解时限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要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质量份为:

式ⅰ,r=h30g

式ⅱ,r1=glc(2-1)glc,r2=glc(6-1)glc20g

式ⅲ,r1=h,r2=h45g

按照下述处方工艺,制成滴丸1000粒。

制备方法为:

1.按处方量称取式ⅰ、式ⅱ、式ⅲ。

2.称取药用辅料:聚乙二醇4000:60g、聚乙二醇6000:500g。

3.将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于90℃熔融。

4.将组合物倒入熔融液中,并充分混合。

5.将混合后的混县液倒入熔融液中,置于滴丸机中,并保持熔融温度。冷却液为精制玉米油,冷却温度为5℃,滴距为3cm,滴速为20滴/min,制成滴丸。

6.用乙醚洗去滴丸表面多余的精制玉米油,干燥,即得。

经质量检验,其重量差异、硬度、含量、溶出度、崩解时限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要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质量份为:

式ⅰ,r=h20g

式ⅱ,r1=glc(2-1)glc,r2=glc(6-1)glc20g

式ⅲ,r1=h,r2=h15g

按照下述处方工艺,制成软胶囊1000粒。

制备方法为:

1.按处方量称取式ⅰ、式ⅱ、式ⅲ。

2.称取药用辅料:大豆磷脂40g、水130g、甘油30g、明胶100g。

3.明胶液的制备:将明胶加入适量水使其膨胀。另将甘油及余下的水加热至70-80℃,混合均匀,加入膨胀的明胶搅拌,溶化,保温1-2小时,静置,使泡沫上浮,刮去上浮的泡沫,以洁净白布滤过,保湿待用。

4.将组合物与大豆磷脂混合,充分搅匀。

5.制丸:将已制好的明胶液,置明胶贮槽中控制在60℃左右,将药物放入药液贮槽内,液状石蜡温度以10-17℃为宜,室温10-20℃,滴头温度40-50℃,开始滴丸时应将胶皮重量与厚薄均匀度调节好。

6.滴出的胶丸经整丸与干燥后即得。

经检验,其外观、水份、装量差异、含量、溶出度、崩解时限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要求。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质量份为:

式ⅰ,r=葡萄糖醛酸15g

式ⅱ,r1=glc(2-1)glc,r2=glc(6-1)glc15g

式ⅲ,r1=glc,r2=glc15g

按照下述处方工艺,制成冻干粉针1000瓶。

制备方法为:

1.按处方量称取的式ⅰ,缓慢加入100ml注射用水润湿5分钟。

2.称取药用辅料:精氨酸8.5g、甘露醇54g。

3.分多次缓慢加入灯盏花素烧杯中,边加边超声溶解,完全溶解后用精密ph试纸检测在7.0±0.3。

3.分别加入按处方量称取的式ⅱ和式ⅲ于灯盏花素烧杯中,超声至完全溶解。

4.加入甘露醇,超声溶解,完全溶解后用精氨酸调节溶液ph值6.5-7.0之间。

5.将溶液定溶至1000ml。

6.加入0.02%的活性炭,后经滤过、灌装而得。

经检验,其含量、装量差异、有关物质、微生物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