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藤酮在制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3449发布日期:2018-11-17 00:36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鱼藤酮在制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鱼藤酮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具体涉及鱼藤酮在制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的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表现为多器官受损,包括心脏、肺、皮肤、免疫系统等。sle主要的病理学特征为产生自身抗体及免疫复合物沉淀,在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其中以抗核抗体为主要代表。我国sle患者约为100万,患病率局世界第二,并且超过50%的患者出现血液系统受累。鉴于sle涉及免疫系统紊乱、遗传学及环境因素多种复杂机制,目前针对sle仍无根治的药物或治疗手段。因此开发新型治疗性系统红斑狼疮的药物是临床研究的关键。

鱼藤酮(rotenone,分子式c23h22o6),主要存在于亚热带区所产豆科鱼藤属植物根部,在一些中草药如苦檀子、地瓜子昆明鸡血藤根等中也可分离到。20世纪40年代后开始作为杀虫剂广泛用于农业,具有不溶于水,溶于四氯化碳、丙酮、氯仿、醇、乙醚的特点。高度脂溶性使鱼藤酮不需要依赖多巴胺转运体就能通过生物膜,直接进入胞质内。鱼藤酮是线粒体呼吸链上复合体i的经典抑制剂之一,是nadh脱氢酶到泛醌氧化还原酶的高效抑制剂,可紊乱线粒体功能,增加ros的产生,氧化损伤蛋白质、脂质、核酸,从而导致细胞对氧的利用障碍,不能产生足够的能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鱼藤酮在制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中的应用,从而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提供一种新的候选药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鱼藤酮在制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所述的应用,具体的可以是鱼藤酮在制备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血清抗核抗体生成药物中的应用。

具体的可以是鱼藤酮在制备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心肌功能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具体的可以是鱼藤酮在制备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脾脏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及脾脏肿大药物中的应用。

具体的可以是鱼藤酮在制备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肿瘤形成中的应用。

进一步,上述所说的应用具体的可以是将鱼藤酮制成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以mrl/ipr狼疮小鼠为研究对象,鱼藤酮可以抑制狼疮小鼠抗核抗体的生成,缓解狼疮小鼠心肌损伤,抑制狼疮小鼠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及脾脏肿大,抑制狼疮小鼠淋巴结肿瘤形成,从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提供一种新的候选药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鱼藤酮对mrl/ipr狼疮小鼠血清抗核抗体的影响,纵坐标为抗核抗体浓度;

图2为本发明鱼藤酮对mrl/ipr狼疮小鼠ldh的影响,纵坐标为ldh的浓度;

图3为本发明鱼藤酮对mrl/ipr狼疮小鼠ast的影响,纵坐标为ast的浓度;

图4为本发明鱼藤酮对mrl/ipr狼疮小鼠脾脏大小的影响;

图5为本发明鱼藤酮对mrl/ipr狼疮小鼠b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纵坐标为b220和cd69双阳性细胞占所有脾脏细胞的比例;

图6为本发明鱼藤酮对mrl/ipr狼疮小鼠淋巴结肿瘤形成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鱼藤酮购自sigma公司,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为mrl/ipr小鼠模型,购自南京青紫兰科技有限公司。

选取9周左右的雌性mrl/ipr小鼠,分为模型组(sle)及加药组(sle+rotenone),同时选取同龄同品系正常雌性小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在spf级别进行常规饲养,从第23周开始,加药组小鼠喂食的食物内加入100ppm鱼藤酮对加药组小鼠进行治疗,模型组和对照组食物中不加鱼藤酮,饲养至第33周。

实施例1鱼藤酮抑制mrl/ipr狼疮小鼠血清中抗核抗体的生成

分别取饲养至第33周的模型组、加药组和对照组小鼠,每组取小鼠8只,麻醉小鼠后通过下腔静脉取血,置于抗凝管中,室温静置30分钟后离心分离血清,应用anti-dsdna-antibody试剂盒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的浓度,具体操作步骤参见试剂盒说明书。结果如图1所示,对照组、模型组和加药组小鼠血清中抗核抗体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24iu/ml、1602iu/ml和681iu/ml,模型组小鼠血清中抗核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3<0.05),而加药组小鼠血清中抗核抗体浓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48<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证明鱼藤酮能抑制mrl/ipr狼疮小鼠血清中抗核抗体的生成。

实施例2鱼藤酮缓解mrl/ipr狼疮小鼠的心肌功能损伤

分别取饲养至第33周的模型组、加药组和对照组小鼠,每组取小鼠8只,麻醉小鼠后通过下腔静脉取血,置于抗凝管中,室温静置30分钟后离心分离血清,经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浓度,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对照组、模型组和加药组小鼠血清中ldh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77u/l、1312u/l和487u/l,对照组、模型组和加药组小鼠血清中ast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3u/l、223u/l和81u/l,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ldh及as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加药组小鼠血清的ldh和ast浓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由于乳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浓度升高与心肌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因此证明鱼藤酮能缓解mrl/ipr狼疮小鼠的心肌功能损伤。

实施例3鱼藤酮抑制mrl/ipr狼疮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及脾脏肿大

分别取饲养至第33周的模型组、加药组和对照组小鼠,每组取小鼠5只,分离小鼠脾脏,观察脾脏大小,如图4所述,加药组的小鼠的脾脏相比模型组明显变小。将脾脏研磨并过200目筛,经预冷的pbs冲洗后获取单细胞悬液,用红细胞裂解液裂解红细胞后,采用不同荧光标记的b220抗体及cd69抗体进行染色,4℃避光孵育30min,用pbs清洗3遍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并统计b220和cd69双阳性的细胞数量,以及b220和cd69双阳性细胞占所有脾脏细胞的比例,结果如图5所示,对照组、模型组和加药组小鼠中b220和cd69双阳性细胞占所有脾脏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6%、6.8%和4.37%,由于cd69是b淋巴细胞活化的标志,模型组小鼠脾脏活化b淋巴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小鼠,而加药组的活化b淋巴细胞比模型组降低了33%(p=0.047<0.05)左右,具有统计学差异,证明鱼藤酮能抑制mrl/ipr狼疮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及脾脏肿大。

实施例4鱼藤酮抑制mrl/ipr狼疮小鼠淋巴结肿瘤形成

分别取饲养至第33周的模型组和加药组小鼠,每组取小鼠5只,分离小鼠皮下淋巴结肿瘤,观察淋巴结肿瘤的大小,如图6所示,加药组小鼠的淋巴结肿瘤大小明显小于模型组小鼠,证明鱼藤酮抑制mrl/ipr狼疮小鼠淋巴结肿瘤形成。

上述每个实施例经过多次验证,鱼藤酮均能达到上述实验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