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29463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系统性红斑狼疮类似于祖国医学的阴阳毒,其病机为湿热火毒,其邪弥漫三焦,上下内外;侵犯上焦,主要表现为火热之邪;侵犯中、下焦,主要表现为湿热之邪,现代医学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是一种自体免疫性免疫复合体病,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特别是皮肤和肾脏,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芪8-10、熟地黄2-4、知母6_7、半枝莲4_6、威灵仙2_4、亭房子1_3、柿帝5_6、山菜英2_4、制川乌6_8、夏枯草
4-6、骨碎补1-3、天青地白草2-4、鸡血藤5-7、沙参4_5、玉竹2_4、白术6_8、神曲2_5、甜茶藤1_3和槠子皮叶3_4。
[0005]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芪9、熟地黄3、知母6.5、半枝莲5、威灵仙3、葶苈子2、柿蒂5.5、山茱萸3、制川乌7、夏枯草5、骨碎补2、天青地白草3、鸡血藤6、沙参4.5、玉竹3、白术7、神曲3、甜茶藤2和槠子皮叶3.5。
[0006]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一般3-4个疗程即可治愈。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采用纯天然中草药为原料,诸药合用,具有解毒化斑、补益心脾、益气养阴、温肾壮阳,健脾疏肝等作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很好的疗效,通过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的有效率高达99%,治愈率高达94.2%。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实施例1: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黄芪9、熟地黄3、知母6.5、半枝莲5、威灵仙3、葶苈子2、柿蒂5.5、山茱萸3、制川乌7、夏枯草5、骨碎补2、天青地白草3、鸡血藤6、沙参4.5、玉竹3、白术7、神曲3、甜茶藤2和槠子皮叶
3.5o
[0009]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一般3-4个疗程即可治愈。
[0010]典型病例:
病例1:桂某某,女,42岁,掌背、指节、趾节背面、手掌等部位有不同形状的红斑,形状环形红斑;多次到医院就诊,均无效果,造成精神压力和肢体痛苦,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连服两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后继续服用两个疗程以巩固疗效,诸症全消,治愈。
[0011]病例2,贾某,男,51岁,额头、耳廓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红斑呈不规则形状,伴有关节痛、关节炎及肌肉酸痛等症状,多方治疗,均无明显效果,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连服十余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后继续服用两个疗程,诸症全消,治愈。
[0012]病例3、刘某某,男,42岁,全身各部位有不同形状的红斑,形状环形红斑;伴有肌肉、关节疼痛感,多次利用偏方或到医院就诊,均无效果,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连服两个疗程后,红斑、疼痛、肢节酸痛减轻,三个疗程后,红斑完全消失,其他症状也完全消失,治愈。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芪8-10、熟地黄2-4、知母6-7、半枝莲4-6、威灵仙2_4、葶苈子1_3、柿蒂5_6、山茱萸2_4、制川乌6-8、夏枯草4-6、骨碎补1-3、天青地白草2-4、鸡血藤5_7、沙参4_5、玉竹2_4、白术6_8、神曲2_5、甜茶藤1_3和槠子皮叶3_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芪9、熟地黄3、知母6.5、半枝莲5、威灵仙3、葶苈子2、柿蒂5.5、山茱萸3、制川乌7、夏枯草5、骨碎补2、天青地白草3、鸡血藤6、沙参4.5、玉竹3、白术7、神曲3、甜茶藤2和槠子皮叶3.5。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芪8-10、熟地黄2-4、知母6-7、半枝莲4-6、威灵仙2-4、葶苈子1-3、柿蒂5-6、山茱萸2-4、制川乌6-8、夏枯草4-6、骨碎补1-3、天青地白草2-4、鸡血藤5-7、沙参4-5、玉竹2-4、白术6-8、神曲2-5、甜茶藤1-3和槠子皮叶3-4;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采用纯天然中草药为原料,诸药合用,具有解毒化斑、补益心脾、益气养阴、温肾壮阳,健脾疏肝等作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很好的疗效,通过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的有效率高达99%,治愈率高达94.2%。
【IPC分类】A61K36/8969, A61P37/02
【公开号】CN104906368
【申请号】CN201510348179
【发明人】刘倩, 刘三东
【申请人】刘倩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