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73088发布日期:2019-01-02 23:18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inginfection)为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人每年可发病数次。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而引起炎症。目前治疗抗病毒的药物很多,但是疗效不显著,需要服用很长周期的药物,很多时候,病人都已经很大程度自愈,究其原因,还是抗病毒效果较西药差剧太大,但是西药的副作用较大,容易造成药源性疾病,久而久之身体对药就会产生依赖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不添加稳定剂、防腐剂,制备的产品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病毒、体内抗病毒效果,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红景天50份,番泻叶10份,侧伯叶50份,黄芪50份,厚朴20份,泽泄30份。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述重量份数的番泻叶、侧伯叶加2倍重量的石砾武火翻炒1h,分离去除石砾,加5倍重量的水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加入活性炭,煮沸5min,去除活性炭,得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将上述重量份数的泽泄放入沸水中漂洗10s,沥干,重复3次,浸泡在等重量的酸液中1h,加入5倍量的水煎煮,冷却至室温,放入0-4℃环境中冷藏24h,过滤去除滤渣,得第二混合物;

步骤三、将上述重量份数的红景天、黄芪、厚朴加10倍重量的水,超声辅助提取,回流浸提,浓缩,得第三混合物;

步骤四、合并步骤一的第一混合物、步骤二的第二混合物、步骤三的第三混合物,加水定容至800ml,加入苯甲酸钠,调节ph至7.0,加入甜味剂,定容至1000ml,过滤,灭菌,即得。

优选的是,步骤四中调节ph用20wt.%氢氧化钠溶液。

优选的是,步骤四中的甜味剂为45wt.%蔗糖、55wt.%甜菊糖苷复合糖浆。

优选的是,步骤二中的酸液为15wt.%的柠檬酸溶液。

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抗病毒的药物的应用。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不添加稳定剂、防腐剂,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利于生产,本发明制备的产品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病毒、体内抗病毒效果,与西药药效媲美,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例1>

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红景天50份,番泻叶10份,侧伯叶50份,黄芪50份,厚朴20份,泽泄30份。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述重量份数的番泻叶、侧伯叶加2倍重量的石砾武火翻炒1h,分离去除石砾,加5倍重量的水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加入活性炭,煮沸5min,去除活性炭,得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将上述重量份数的泽泄放入沸水中漂洗10s,沥干,重复3次,浸泡在等重量的15wt.%的柠檬酸溶液中1h,加入5倍量的水煎煮,冷却至室温,放入0-4℃环境中冷藏24h,过滤去除滤渣,得第二混合物;

步骤三、将上述重量份数的红景天、黄芪、厚朴加10倍重量的水,超声辅助提取,回流浸提,浓缩,得第三混合物;

步骤四、合并步骤一的第一混合物、步骤二的第二混合物、步骤三的第三混合物,加水定容至800ml,加入苯甲酸钠,用20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0,加入45wt.%蔗糖、55wt.%甜菊糖苷复合糖浆,定容至1000ml,过滤,灭菌,即得。

<体外抗病毒试验>

宿主细胞的培养:将hep-2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液消化脱落,加入5mleagle'smem培养液反复吹打成单细胞悬液,然后用培养液调整到所需浓度。将细胞加到96孔一次性细胞培养板中,100μl/孔,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约24小时长成单层后用于试验。

药物对hep-2培养细胞的毒性试验:试验前将复方毛冬青口服液用去离子水配成100mg生药/ml的母液过滤除菌,试验时将母液用eagle's培养液作1:2-1:256倍比稀释后,加到已长成单层的hep-2细胞培养板中,100μl/孔,每个稀释度药液做4个复孔,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将培养板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天,每日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确定细胞不出现明显退变的最低稀释倍数(最大浓度),试验时顺延做到最小有效浓度(即最大稀释倍数)。按reed-muench法计算50%毒性浓度(tc50)和最大无毒浓度(tc0),结果如表1。

tc50=antilog[b+(50-b)×c/(a-b)]

a=log(>50%药物浓度)

b=log(<50%药物浓度)

c=log(稀释倍数)

表1实例1对培养细胞的tc0tc50

药物对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取已长成单层细胞的培养板,倒掉培养液,接种100tcid50的不同病毒液50μl,置37℃5%co2培养箱中吸附1h后,倒掉病毒液,用不含小牛血清的eagle's维持液洗细胞面2次后,加入相应稀释度的药液100μl/孔。同时设病毒对照、阳性对照药及正常细胞对照。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每日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当病毒对照组细胞病变为++++时记录试验结果。细胞病变按六级标准判断,并按reed-muench计算50%有效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细胞病变按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

—:细胞生长正常,无病变出现;

±:细胞病变少于整个单层的10%;

1:细胞病变约占整个单层细胞的25%以下;

2:细胞病变约占整个单层细胞的50%以下;

3:细胞病变约占整个单层细胞的75%以下;

4:细胞病变约占整个单层细胞的75%以上。

治疗指数(ti)=tc50/ic50

表2实例2体外抗病毒试验

表3实例2稀释64倍后对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p<0.05)

表2、3结果显示:实例2在体外对副流感、rsv、流感甲型、乙型、hsv-1、hsv-2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0.38、0.37、0.44、0.29、0.37、0.51mg生药/ml,ti分别为5.8、5.9、5.0、7.6、5.9、4.3,对coxb4、coxb5、a3、a7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ti分别为2.9、3.7、3.3、2.9。

<体内抗病毒试验>

对大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抑制作用:取sd大鼠,spf级,4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等级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利巴韦林组、实例2给药组。利巴韦林组、实例2给药组按0.2ml/10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5天,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在同等条件下蒸馏水灌胃。给药第2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将大鼠用乙醚轻度麻醉,以15个ld50流感病毒液滴鼻感染,每只0.05ml。给药第6天称取大鼠体重后解剖,摘取全肺称重,计算肺指数值,并求出肺指数抑制率。

肺指数=[肺重(g)/体重(g)]×100%

肺指数抑制率=[(病毒感染组肺指数均值-利巴韦林组或实例2给药组肺指数均值)/病毒感染组肺指数均值]×100%

结果采用指数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4,实例2给药组的肺指数值明显低于病毒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制率分别为30.22%。表明实例2在此剂量范围内对流感病毒引起的大鼠肺炎有明显抑制作用。

表4实例2给药组对大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抑制作用

对流感病毒所致大鼠死亡的保护作用:取sd大鼠,spf级,6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等级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病毒感染组、利巴韦林组、实例2给药组。利巴韦林组、实例2给药组按0.2ml/10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病毒感染组在同等条件下给予蒸馏水。给药第二天各组大鼠用乙醚轻度麻醉后,以2个ld50流感病毒液滴鼻感染,每只0.05ml。每日记录感染后大鼠的死亡数,连续14天。计算死亡率、死亡保护率及平均存活天数、生命延长率。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5、6。

表5结果显示,大鼠感染病毒14天内,实例2给药组的动物的死亡数少于病毒感染组,其死亡率为45%;死亡保护率为50%,与病毒感染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感染在所试剂量时对流感病毒感染致大鼠死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具有良好的量效相关性。表6结果显示,实例2给药组的大鼠的存活天数较病毒感染组明显延长,与病毒感染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生命延长率为18.71%。表示实例2给药组在此剂量时可明显延长流感病毒感染后大鼠的存活天数,且具有良好的量效相关性。

死亡率%=死亡动物数/动物总数×100%

死亡保护率=(病毒感染组死亡率-利巴韦林组或实例2给药组死亡率)/病毒感染组死亡率×100%

生命延长率=(利巴韦林组或实例2给药组平均存活天数-病毒感染组平均存活天数)/病毒感染组平均存活天数×100%

表5实例2给药组对流感病毒致大鼠死亡的保护作用

表6实例2给药组对流感病毒致大鼠死亡的保护作用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