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科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397发布日期:2018-11-30 19:44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鼻喉科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鼻喉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耳鼻喉科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耳鼻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在耳鼻喉科的诊疗过程中,经常需要给患者冲洗化脓或者出血部位,这些过程的处理,往往离不开医务人员的反复冲洗。

目前,临床上在给耳鼻喉科病人进行鼻腔穿刺冲洗时,一方面需要患者头部仰起,而医务人员需要弯腰低头对患处进行清理,且医务人员在冲洗时需要间断抽取冲洗液,然后在继续冲洗,这样操作比较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难度,且冲洗角度的影响造成难于观察内部的情况,无法掌握冲洗的程度,对于一些血痂部位的冲洗并不到位,不利于患处的愈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鼻喉科冲洗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医务人员患者进行耳鼻喉冲洗时操作过程繁琐、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鼻喉科冲洗装置,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端的储液桶、设置于储液桶的上端且与储液桶连通的加压装置、设置于储液桶的下端且与储液桶连通的送液管以及设置于送液管末端的冲洗清理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送液管上还设有调速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加压装置包括与储液桶连通的供气管和与供气管连通的加压气囊。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与立柱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连接的横杆以及设置于横杆和立柱之间的锁紧元件,横杆的自由端与储液桶固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储液桶包括桶体、设置于桶体上端的进液口、与进液口可拆卸连接的封堵、设置于桶体上端且与供气管相连的供气口以及设置于桶体下端且与送液管相连的送液口。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冲洗清理装置包括与送液管连通的冲洗把手、设置于冲洗把手前端且与冲洗把手连通的的清理棒、设置于冲洗把手和清理棒之间的限位板以及设置于清理棒前端的喷口。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限位板的外径大于清理棒的外径。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清理棒的圆周向外侧设有均匀排布的突起,清理棒为乳胶材质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鼻喉科冲洗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鼻喉科冲洗装置,通过采用加压装置结合送液管的使用能够方便的进行冲洗过程中液体的自动输送,避免人工抽取液体造成工序繁琐的情况,同时冲洗清理装置的设置能够在对患处进行喷液的同时还能辅助进行血痂的清理,有利于患者患处的恢复,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和广泛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鼻喉科冲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冲洗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的储液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支架;110-底板;120-立柱;130-横杆;140-锁紧元件;200-储液桶;210-桶体;220-进液口;230-封堵;300-加压装置;310-供气管;320-加压气囊;400-送液管;410-调速器;500-冲洗清理装置;510-冲洗把手;520-清理棒;521-突起;530-限位板;540-喷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鼻喉科冲洗装置进行说明。耳鼻喉科冲洗装置,包括支架100、设置于支架100上端的储液桶200、设置于储液桶200的上端且与储液桶200连通的加压装置300、设置于储液桶200的下端且与储液桶200连通的送液管400以及设置于送液管400末端的冲洗清理装置5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鼻喉科冲洗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鼻喉科冲洗装置,通过采用加压装置300结合送液管200的使用能够方便的进行冲洗过程中液体的自动输送,避免人工抽取液体造成工序繁琐的情况,支架100的设置可以将储液桶200放置于较高的位置,以便降低医生对患处的冲洗难度,同时冲洗清理装置500的设置能够在对患处进行喷液的同时还能辅助进行血痂的清理,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和广泛的推广价值。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鼻喉科冲洗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送液管400上还设有调速器410。调速器410的设置可以对冲洗过程中的液体流速进行有效控制,以便针对患者患处的不同愈合状况进行不同强度水流的控制。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鼻喉科冲洗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加压装置300包括与储液桶200连通的供气管310和与供气管310连通的加压气囊320。加压装置300对储液桶200进行充气,以便提高储液桶200中的气压,使冲洗液在气体压力作用下自行通过送液管400送至患者患处,避免多次人工抽取造成的操作繁琐。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鼻喉科冲洗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与立柱120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连接的横杆130以及设置于横杆130和立柱120之间的锁紧元件140,横杆130的自由端与储液桶200固接。支架100通过底座110平稳的位于桌面等平整的位置,立柱120与横梁130之间通过锁紧元件140进行高度上的调整,使储液桶200的高度与患者待冲洗的患处的高度相适应。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鼻喉科冲洗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储液桶200包括桶体210、设置于桶体210上端的进液口220、与进液口220可拆卸连接的封堵230、设置于桶体210上端且与供气管310相连的供气口以及设置于桶体210下端且与送液管400相连的送液口。桶体210上方的进液口220用于对桶体210中送入液体,由于要通过加压装置300对储液罐200进行充气,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保证桶体210的严密性,进液口220通过上端的封堵230能够保证桶体210内部的严密性。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鼻喉科冲洗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冲洗清理装置500包括与送液管400连通的冲洗把手510、设置于冲洗把手510前端且与冲洗把手510连通的的清理棒520、设置于冲洗把手510和清理棒520之间的限位板530以及设置于清理棒520前端的喷口540。限位板530用于在进行鼻腔冲洗时对清理棒520进入鼻孔中的位置进行有效的限位,避免伸入过多造成患者的不适甚至受伤。喷口540中液体的流速通过送液管400上的调速器410进行有效的控制。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鼻喉科冲洗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限位板530的外径大于清理棒520的外径。限位板530的外径大于清理棒520的外径的设置形式,能够在保证清理棒520能够顺利进入患者鼻孔的同时,还能通过限位板530控制伸入的长度,避免长度过大造成的患者不适,同时限位板530靠近患者的一侧设置于与鼻孔相匹配的圆弧形的形式,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鼻喉科冲洗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清理棒520的圆周向外侧设有均匀排布的突起521,清理棒520为乳胶材质构件。清理棒520为乳胶材质,便于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同时突起521的设置能够通过医生轻微转动清理棒520实现对患者患处的按摩,便于已成型血痂的清理,有利于伤口的进一步愈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鼻喉科冲洗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鼻喉科冲洗装置,通过采用加压装置结合送液管的使用能够方便的进行冲洗过程中液体的自动输送,避免人工抽取液体造成工序繁琐的情况,同时冲洗清理装置的设置能够在对患处进行喷液的同时还能辅助进行血痂的清理,有利于患者患处的恢复,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和广泛的推广价值。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