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支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6341发布日期:2019-10-19 03:1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支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支架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或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或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为了促进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因此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支架装置是一种重要的重要的医疗装置,在现有的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支架装置中,还都是使用一般的护理病床,由于护理病床只能使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平躺,不能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上肢和头部进行活动性护理,从而影响了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

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支架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支架装置,因此方便了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上肢和头部进行活动性护理,促使了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放置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头部上的药物囊包、设置为与药物囊包托起联接并且具有通腔体的筒壳、设置在筒壳的通腔体中并且延伸到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背部的支撑板、设置为与支撑板联接并且用于支撑板顶起的连接支撑板装置。

由于设计了药物囊包、筒壳、支撑板和连接支撑板装置,通过药物囊包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头部托起,通过筒壳、支撑板和连接支撑板装置,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背部顶起,不再使用一般的护理病床,因此方便了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上肢和头部进行活动性护理,促使了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背部顶起部件的方式把用于主体的药物囊包、用于外壳的筒壳、用于第一支撑点的支撑板和用于第二支撑点的连接支撑板装置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折叠板为顶起部件的方式把支撑板和连接支撑板与药物囊包和筒壳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连接支撑板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左立板和右立板并且支撑板、左立板和右立板设置为呈依次连接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后扶手和前扶手,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支撑板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后罩壳、前罩壳、通管和粘结带,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与筒壳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筒壳上设置有药物囊包、后罩壳和前罩壳并且支撑板设置为串接在筒壳中,在支撑板和右立板之间设置有左立板并且支撑板上设置有后扶手和前扶手,在后罩壳和前罩壳上设置有通管并且通管分别设置为通过粘结带与后罩壳和前罩壳联接,通管分别设置为与氧气源和药物蒸汽源连通。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药物囊包设置为矩形囊状体并且药物囊包设置为贴附在筒壳的上端端面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筒壳设置为矩形管状体并且在筒壳中设置有通腔体,在筒壳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后滑槽和前滑槽并且后滑槽和前滑槽设置为沿筒壳的上端端面部的中心线前后分布,通腔体设置为与支撑板联接并且后滑槽设置为与后罩壳联接,前滑槽设置为与前罩壳联接并且通腔体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后滑槽和前滑槽分别设置为U字形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支撑板设置为T字形片状体并且支撑板设置为包含有片部和条部,片部的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条部联接并且片部的另一个端头设置为连接耳,片部的连接耳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左立板联接,在片部上分别设置有后卡槽和前卡槽并且后卡槽和前卡槽分别设置为沿片部的中心线前后分布,后卡槽设置为与后扶手联接并且前卡槽设置为与前扶手联接,片部设置为矩形板状体并且条部设置为矩形杆状体,后卡槽和前卡槽分别设置为U字形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左立板和右立板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在左立板的端头分别设置有连接耳,在左立板的一个端头设置有连接耳并且左立板的连接耳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左立板联接,左立板的连接耳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板和右立板联接并且左立板的长度和右立板的长度设置为呈差异化方式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后扶手和前扶手分别设置为L字形块状体并且后扶手和前扶手分别设置为包含有插接部和支撑部,插接部设置为与支撑部的底端端面部联接并且插接部设置为与支撑部呈台阶方式分布,插接部设置为与支撑板插接式联接并且支撑部设置为与支撑板的上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插接部和支撑部分别设置为矩形块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后罩壳和前罩壳分别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在后罩壳和前罩壳的罩片部的竖板部设置有凸缘部,罩片部的竖板部设置为与筒壳插接式联接并且凸缘部设置为与筒壳的上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罩片部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凸缘部设置为三角形条状体,后罩壳的罩片部的内端端头和前罩壳的罩片部的内端端头设置为呈间隔方式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通管设置为柔性管状体并且通管的输出端口分别设置在后罩壳的内端端头和前罩壳的内端端头上,设置在后罩壳上的通管的输入端口设置为与氧气源连通并且设置在前罩壳上的通管的输入端口设置为与药物蒸汽源连通,通管分别设置为贴附在后罩壳和前罩壳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粘结带设置为医用无纺布胶带并且粘结带设置为覆盖在后罩壳、前罩壳和通管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药物囊包与筒壳、支撑板、左立板和右立板设置为按照形成伸缩垫板的方式分布并且支撑板与后扶手和前扶手设置为按照形成前后支撑点的方式分布,筒壳与后罩壳、前罩壳、通管和粘结带设置为按照形成面罩的方式分布并且药物囊包的中心线、筒壳的中心线、支撑板的中心线、左立板的中心线和右立板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后罩壳、一个前罩壳、六个通管和多个粘结带设置为组成一组面罩部件并且一组面罩部件设置在筒壳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背部顶起部件的药物囊包、筒壳、支撑板和连接支撑板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支架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筒壳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支撑板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后扶手6和前扶手7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后罩壳8和前罩壳9的结构示意图;

1-药物囊包、2-筒壳、3-支撑板、4-左立板、5-右立板、6-后扶手、7-前扶手、8-后罩壳、9-前罩壳、91-通管、92-粘结带。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一般表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药物囊包1、筒壳2、支撑板3、左立板4、右立板5、后扶手6、前扶手7、后罩壳8、前罩壳9、通管91和粘结带92,

在筒壳2上设置有药物囊包1、后罩壳8和前罩壳9并且支撑板3设置为串接在筒壳2中,在支撑板3和右立板5之间设置有左立板4并且支撑板3上设置有后扶手6和前扶手7,在后罩壳8和前罩壳9上设置有通管91并且通管91分别设置为通过粘结带92与后罩壳8和前罩壳9联接,通管91分别设置为与氧气源和药物蒸汽源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药物囊包1设置为矩形囊状体并且药物囊包1设置为贴附在筒壳2的上端端面部。

通过药物囊包1,形成了对筒壳2的支撑连接点,由药物囊包1,实现了与筒壳2的连接,实现了对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黄芪、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穹、蒲黄、牛膝、生地 黄、葛根、桔梗、麸炒枳壳、柴胡和甘草的包装,实现了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头部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筒壳2设置为矩形管状体并且在筒壳2中设置有通腔体21,在筒壳2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后滑槽23和前滑槽24并且后滑槽23和前滑槽24设置为沿筒壳2的上端端面部的中心线前后分布,通腔体21设置为与支撑板3联接并且后滑槽23设置为与后罩壳8联接,前滑槽24设置为与前罩壳9联接并且通腔体21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后滑槽23和前滑槽24分别设置为U字形槽。

通过筒壳2,形成了对药物囊包1、支撑板3、后罩壳8和前罩壳9的支撑连接点,由筒壳2,实现了与药物囊包1的载体连接,由通腔体21,实现了与支撑板3的连接,由后滑槽23,实现了与后罩壳8的连接,由前滑槽24,实现了与前罩壳9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设置为T字形片状体并且支撑板3设置为包含有片部31和条部32,片部31的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条部32联接并且片部31的另一个端头设置为连接耳,片部31的连接耳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左立板4联接,在片部31上分别设置有后卡槽33和前卡槽34并且后卡槽33和前卡槽34分别设置为沿片部31的中心线前后分布,后卡槽33设置为与后扶手6联接并且前卡槽34设置为与前扶手7联接,片部31设置为矩形板状体并且条部32设置为矩形杆状体,后卡槽33和前卡槽34分别设置为U字形槽。

通过支撑板3,形成了对筒壳2、左立板4、后扶手6和前扶手7的支撑连接点,由片部31,实现了与筒壳2的连接,实现了与左立板4的连接,由后卡槽33,实现了与后扶手6的连接,由前卡槽34,实现了与前扶手7的连接,由条部32,实现了支撑板3与筒壳2的限位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左立板4和右立板5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在左立板4的端头分别设置有连接耳,在左立板4的一个端头设置有连接耳并且左立板4的连接耳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左立板4联接,左立板4的连接耳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板3和右立板5联接并且左立板4的长度和右立板5的长度设置为呈差异化方式分布。

通过左立板4,形成了对支撑板3和右立板5的支撑连接点,由左立板4,实现了与支撑板3的连接,实现了与右立板5的连接,通过右立板5,形成了对左立板4的支撑连接点,由右立板5,实现了与左立板4的连接,由左立板4和右立板5,实现了对支撑板3的顶起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后扶手6和前扶手7分别设置为L字形块状体并且后扶手6和前扶手7分别设置为包含有插接部61和支撑部62,插接部61设置为与支撑部62的底端端面部联接并且插接部61设置为与支撑部62呈台阶方式分布,插接部61设置为与支撑板3插接式联接并且支撑部62设置为与支撑板3的上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插接部61和支撑部62分别设置为矩形块状体。

通过后扶手6和前扶手7,形成了对支撑板3的支撑连接点,由插接部61,实现了与支撑板3的连接,由支撑部62,实现了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手部的托起。

在本实施例中,后罩壳8和前罩壳9分别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在后罩壳8和前罩壳9的罩片部81的竖板部设置有凸缘部82,罩片部81的竖板部设置为与筒壳2插接式联接并且凸缘部82设置为与筒壳2的上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罩片部81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凸缘部82设置为三角形条状体,后罩壳8的罩片部81的内端端头和前罩壳9的罩片部81的内端端头设置为呈间隔方式分布。

通过后罩壳8和前罩壳9,形成了对筒壳2、通管91和粘结带92的支撑连接点,由罩片部81,实现了与筒壳2的连接,实现了与通管91的载体连接,实现了与粘结带92的载体连接,由凸缘部82,实现了对罩片部81的支撑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管91设置为柔性管状体并且通管91的输出端口分别设置在后罩壳8的内端端头和前罩壳9的内端端头上,设置在后罩壳8上的通管91的输入端口设置为与氧气源连通并且设置在前罩壳9上的通管91的输入端口设置为与药物蒸汽源连通,通管91分别设置为贴附在后罩壳8和前罩壳9上。

通过通管91,形成了对后罩壳8、前罩壳9和粘结带92的支撑连接点,由通管91,实现了与后罩壳8的连接,实现了与前罩壳9的连接,实现了与粘结带92的连接,实现了对黄芪、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穹、蒲黄、牛膝、生地 黄、葛根、桔梗、麸炒枳壳、柴胡和甘草的中药组合物蒸汽疗理,实现了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氧气和药物蒸汽康复疗理。

在本实施例中,粘结带92设置为医用无纺布胶带并且粘结带92设置为覆盖在后罩壳8、前罩壳9和通管91上。

通过粘结带92,形成了对后罩壳8、前罩壳9和通管91的支撑连接点,由粘结带92,实现了与后罩壳8的连接,实现了与前罩壳9的连接,实现了与通管91的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药物囊包1与筒壳2、支撑板3、左立板4和右立板5设置为按照形成伸缩垫板的方式分布并且支撑板3与后扶手6和前扶手7设置为按照形成前后支撑点的方式分布,筒壳2与后罩壳8、前罩壳9、通管91和粘结带92设置为按照形成面罩的方式分布并且药物囊包1的中心线、筒壳2的中心线、支撑板3的中心线、左立板4的中心线和右立板5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后罩壳8、一个前罩壳9、六个通管91和多个粘结带92设置为组成一组面罩部件并且一组面罩部件设置在筒壳2上。

把装有黄芪、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穹、蒲黄、牛膝、生地 黄、葛根、桔梗、麸炒枳壳、柴胡和甘草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囊包1放到筒壳2上,把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头部放到药物囊包1上,把筒壳2放到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头部的下面,推动片部31在通腔体21中移动,使片部31放到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背部,把左立板4或右立板5立起,从而把片部31顶起,把后扶手6的插接部61插入到后滑槽23中,把前扶手7的插接部61插入到前滑槽24中,使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手部分别放到后扶手6的支撑部62和前扶手7的支撑部62上,把后罩壳8的罩片部81插入到后滑槽23中,把前罩壳9的罩片部81插入到前滑槽24中,把后罩壳8的罩片部81和前罩壳9的罩片部81扣装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面部,把通管91通过粘结带92分别固定在后罩壳8和前罩壳9上,把设置在后罩壳8上的通管91的输入端口与氧气源连通,把设置在前罩壳9上的通管91的输入端口与黄芪、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穹、蒲黄、牛膝、生地 黄、葛根、桔梗、麸炒枳壳、柴胡和甘草的蒸汽熏炉连通,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面部形成氧气和药物蒸汽呼气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背部顶起部件的方式把用于主体的药物囊包1、用于外壳的筒壳2、用于第一支撑点的支撑板3和用于第二支撑点的连接支撑板装置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折叠板为顶起部件的方式把支撑板3和连接支撑板与药物囊包1和筒壳2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撑板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左立板4和右立板5并且支撑板3、左立板4和右立板5设置为呈依次连接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后扶手6和前扶手7,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支撑板3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后罩壳8、前罩壳9、通管91和粘结带92,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与筒壳2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药物囊包1、筒壳2、支撑板3和连接支撑板装置,通过药物囊包1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头部托起,通过筒壳2、支撑板3和连接支撑板装置,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背部顶起,不再使用一般的护理病床,因此方便了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上肢和头部进行活动性护理,促使了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

2、由于设计了左立板4和右立板5,实现了对支撑板3顶起的不同高度。

3、由于设计了后扶手6和前扶手7,方便了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手部的放置。

4、由于设计了后罩壳8、前罩壳9、通管91和粘结带92,形成了氧气和药物蒸汽呼气环境,促使了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背部顶起部件的药物囊包1、筒壳2、支撑板3和连接支撑板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放置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头部上的药物囊包1、设置为与药物囊包1托起联接并且具有通腔体21的筒壳2、设置在筒壳2的通腔体21中并且延伸到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背部的支撑板3、设置为与支撑板3联接并且用于支撑板3顶起的连接支撑板装置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