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渗液处理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5996发布日期:2019-04-20 03:1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用于渗液处理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中的基础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渗液处理的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实验室基础试验中,极易出现液体渗漏情况。在需要计算液体流出量的情况下,渗液的出现会严重影响计算结果,从而影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另外,出现渗液情况时,由于渗出液体的特殊性,如随意处理或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对外界的污染等后果。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及时处理渗液的装置有其必要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在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渗液处理的辅助装置。采用该辅助装置在进行渗液处理时,能够保证渗液处的清洁、减少其他物品的投入处理、准确记录渗液量,降低污染或其他意外伤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渗液处理的辅助装置,该装置包括主体膜和环形卡扣;其中:所述主体膜为中空半球体结构,其顶端开口,引流管道从其顶端开口处伸入主体膜后再插入需要引流的部位;所述主体膜的底面能够贴合在引流部位的周围区域上,主体膜的底面中心位置处开有圆形孔,圆形孔对应于引流部位放置;所述环形卡扣为环形结构,套装并卡接于主体膜外侧下部((卡接在引流口的下方),所述环形卡扣通过粘结层固定于引流部位的周围区域上。

所述主体膜的材质为硅橡胶,主体膜的壁厚为1-2mm,高度为4-8cm。主体膜的超薄设计便于渗出液体的流入。

所述主体膜的顶端开口为圆形,其直径与引流管道的外径相适应;主体膜底面的外径为8-10cm,底面上圆形孔的直径略大于所述引流管道外径。

所述主体膜底面的外表面具有粘性,外表面上粘合无粘性的表层;使用时撕去表层,使主体膜底面的外表面贴合于待引流部位的周围区域上。

所述主体膜的壁面上还设有直径1cm的圆形引流口,引流口连接引流袋,用于将主体膜内的渗液引出。

所述引流口通过管道与引流袋相连接,管道上设有阀门,用于控制引流的开闭。

所述环形卡扣的材料为硬质塑料,其为条状结构,厚度5mm;条状结构的两端分别设有带齿的合拢部,环形卡扣的两个合拢部相卡接合拢后形成直径(内径)为6-8cm的环形结构。

所述粘结层为正方形,中心开有圆孔;粘结层的一个表面具有粘性,粘结层的内边缘粘合于环形卡扣上,同时粘结层的外边缘粘合于待引流部位的周围区域上,从而实现主体膜的进一步固定。

所述粘结层上圆孔的直径等于环形卡扣的直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及时处理渗液,保持导流处的清洁。

2、本实用新型可减少其他额外无菌敷料的使用。

3、本实用新型可准确地记录渗出液的数量。

4、本实用新型可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渗液处理的辅助装置的主体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卡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粘结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辅助装置的结构规格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辅助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主体膜;2-顶部开口;3-阀门;4-环形卡扣;5-合拢部;6-粘结层;7-引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用于渗液处理的辅助装置,包括主体膜和环形卡扣;所述主体膜为中空半球体结构,顶端和底面上分别开有圆形口,引流管道从其顶端开口处伸入主体膜后再插入需要引流的部位;主体膜的顶端开口直径与引流管道的外径相适应(如都为2cm);主体膜底面的外径为8-10cm,底面上圆形孔开设在底面中心位置处,其直径略大于所述引流管道外径(如圆形孔3cm,引流管道外径2cm)。

所述主体膜的材质为硅橡胶,主体膜的壁厚为1-2mm,高度为4-8cm。所述主体膜的底面能够贴合在引流部位的周围区域上,主体膜的底面上的圆形孔对应于引流部位放置。主体膜的超薄设计便于渗出液体的流入。

所述环形卡扣为环形结构,套装并卡接于主体膜外侧下部且位于引流口上方,所述环形卡扣通过粘结层固定于引流部位的周围区域上。主体膜的底面外边缘上可设有向外的凸起,以利于环形卡扣的卡接。

所述主体膜底面的外表面具有粘性,外表面上粘合无粘性的表层;使用时撕去表层,使主体膜底面的外表面贴合于待引流部位的周围区域上。

所述主体膜的壁面上还设有直径1cm的圆形引流口,具体设置于主体膜壁面的下部,引流口通过管道连接引流袋,用于将主体膜内的渗液引出。管道上设有阀门,主体膜内渗液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打开阀门,引流出渗液后再关闭阀门。

所述环形卡扣为硬质塑料加工成的条状结构,厚度5mm,合拢后卡于主体膜外侧靠底部位置但位于引流口上方。条状结构的两端分别设有带齿的合拢部,两个合拢部上的齿相互啮合后相卡接并形成一个合拢部;两个合拢部相卡接合拢后形成内径为6-8cm的环形结构。

该辅助装置用的粘结层为正方形且中心开设圆孔的结构,粘结层上圆孔的直径等于环形卡扣的内径;粘结层的一个表面具有粘性,粘结层的内边缘粘合于环形卡扣上,同时粘结层的外边缘粘合于待引流部位的周围区域上,从而实现主体膜的进一步固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设计的为腹部手术后引流管切口处渗液处理的辅助装置。

腹部手术后,需要留置各种引流管。若为腹部外伤,伴有肠破裂等患者的伤口伴粪便的渗出,往往伤口处渗液量大,不仅造成大量敷料的使用,渗出量计算不准确,而且极易造成再次感染,影响伤口的愈合。

本实施例设计的辅助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主体膜(厚度2mm,质软),环形卡扣一个,粘结层选择医用无菌帖并在中间开圆孔。主体膜为底面内圈直径3cm、外圈直径9cm、高5cm的半球体,底面有粘性,撕去表膜后可将主体膜贴于待引流处周围的皮肤表面,膜底内圈超薄设计,便于液体流入;主体膜顶端有2cm直径圆形开口,用于放置引流管。膜体壁面的下部方位有一直径1cm的引流口装置,便于液体引出。环形卡扣合拢后形成内径为6-8cm的圈。

该装置使用时如图5所示,主体膜底端贴合于皮肤上,环形卡扣套装到主体膜下方后,用医用无菌贴将其粘结于皮肤上。进一步加强主体膜在皮肤表面的固定。医用无菌贴为正方形,边长为13cm,中间圆形镂空,直径为7cm。

环形卡扣的原料为硬质塑料,有带齿状结构的合拢部,厚度5mm,合并后可将主体膜扣紧。

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将主体膜从引流管的下方往上合拢,用卡扣将主体膜扣紧,主体膜底端有粘性,与切口外围的皮肤接触,并用无菌贴及医用胶布固定主体膜及引流管。当渗出液较多时,将渗出液导出开关打开,放出液体并记录液体量。

该辅助装置能保持伤口处清洁,减少敷料的使用,准确记录渗出液量,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