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开放式负压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6021发布日期:2019-04-20 03:18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式开放式负压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式开放式负压引流管。



背景技术:

临床深部组织或体腔术后,往往较大量存在炎性渗出,这些渗出液若不及时引出,常常会导致感染并发症。目前使用的引流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传统的被动式引流,引流管插在病人身上,使引流管出口处于低位,只有依靠体位优势,才能将渗出液引流出来,极不方便;另一种临床常见的负压引流装置则为封闭式引流,缺点是容易堵管导致引流不畅。因此,设计一种可调节的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对于临床深部组织或体腔术后渗出较多的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所述缺陷,提供一种简单实用、不易堵塞、引流顺畅的可调节式开放式负压引流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节式开放式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前后开口的插管,所述插管内设置有前后开口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后端穿出所述插管的管壁并固定在所述插管上;所述插管的管壁内设置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的前后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冲洗管的管壁前端和管壁后端。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冲洗管从所述插管的管壁后端进入管壁后分成多个支管开口于所述插管的管壁前端。

作为优待,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流管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装置总体为双套管设计,外管为韧性较好的硅胶材质,管壁内内置多条冲洗管路,内管为软塑料材质,于外管开口处将两者固定。本实用新型为开放式负压引流,病人任何体位均可实现,引流管与冲洗管配合,里外开口,开方式,不会堵塞,具有简单实用、不易堵塞、引流顺畅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口段(后段)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口(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冲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调节式开放式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前后开口的插管1,所述插管1内设置有前后开口的引流管2,所述引流管2的后端穿出所述插管1的管壁并固定在所述插管1上;所述引流管2的后端固定在所述插管1上;所述插管1的管壁内设置有冲洗管3,所述冲洗管3的前后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冲洗管3的管壁前端和管壁后端。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冲洗管3从所述插管1的管壁后端进入管壁后分成多个支管4开口于所述插管1的管壁前端。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流管2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口。

实施例:本装置总体为双套管设计,外管(插管1)采用韧性较好的硅胶材质,插管的管壁内设置冲洗管3,为了确保冲洗顺畅,冲洗管3从所述插管1的管壁后端进入管壁后分成多个支管4,形成树枝状,引流管2采用软塑料材质,为了引流更加顺畅无阻,可在引流管的前端侧壁上多开设几个开口,引流管2的后端穿出插管1的管壁于插管外口处将两者固定在一起。使用时,病人体腔内的渗出液通过引流管2引出(临床上有负压引流装置与引流管2连接负压引出),可向冲洗管3内注水对体腔进行冲洗,保持清洁及引流彻底。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只要使用了以上所述结构,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