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外科手术用可转向磨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0616发布日期:2019-06-26 01:12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外科手术用可转向磨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骨外科手术用可转向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骨组织疾病(如骨质增生、骨关节炎、骨头萎缩或坏死、骨癌和骨折等)日益增多,整形外科以及微创外科手术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在骨外科手术过程中,一些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如钻削、磨削、铣削等材料去除加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不同于传统机械加工,骨组织加工过程需关注:一、保持材料去除的高效性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二、尽量减少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的各类损伤,包括机械应力所引起的组织裂纹损伤和温度过高引起的组织热损伤。目前,磨削被应用于骨外科手术,通常是将磨头伸入人体内并采用动力手柄驱动磨头对体内的骨组织进行磨削。然而,在手术过程中,磨头相对动力手柄不可转动的结构使得医护人员难以通过外力对磨头的磨削位置进行控制,导致手术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骨外科手术用可转向磨削装置,能够通过外力对磨头的磨削位置进行控制,磨头整体进行旋转可实现多方位360度磨削,能够改善骨外科手术的手术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骨外科手术用可转向磨削装置,包括可转向的磨头、头部、杆部以及用于控制磨头转向的柄部,所述磨头与头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头部与杆部转动连接,所述柄部套设于杆部上;所述杆部内设有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杆部内芯以及可带动磨头转向的内管,所述内管套设于杆部内芯外;所述杆部内芯的一端与头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动力手柄;所述内管与柄部的连接处设有可拉动内管的自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骨外科手术用可转向磨削装置,通过工作通道进入病患处,磨头接触骨组织,杆部内芯与动力手柄连接,动力手柄运转带动磨头高速稳定地旋转进行磨削工作;操作柄部带动内管后拉带动磨头进行一定角度的偏转,能够实现多方位360度磨削;磨削结束后将磨头从原工作通道退出完成磨削工作;本实用新型在手术过程中能够通过外力对磨头的磨削位置进行控制,从而提高手术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包括由外向内顺次套接的头部外管、头部内管以及头部内芯,所述磨头与头部内芯卡接;所述头部内芯的一端与磨头连接,另一端与杆部内芯之间连接有传动节;头部外管、头部内管与磨头连接,头部外管与内管连接,所述头部外管与杆部连接。磨头与头部可拆卸连接的设置,便于磨头的安装与更换,便于安装不同类型的磨头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动力手柄带动杆部内芯旋转,杆部内芯通过传动节带动头部内芯旋转,头部内芯带动磨头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磨头上套接有卡扣结构,所述头部外管、头部内管上均设有与卡扣结构配合的卡槽。磨头安装于头部内管的内侧,头部外管、头部内管与磨头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实现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外管与内管铰接,所述头部外管与内管的铰接处设有连接销杆。当头部内芯在传动节的带动下发生偏转时,头部外管跟随一起偏转;头部外管对头部内芯、杆部对杆部内芯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自锁装置包括按压手柄、自锁齿条以及弹性推杆,所述按压手柄与柄部转动连接,所述弹性推杆连接于按压手柄和内管之间,所述自锁齿条与柄部连接。按下按压手柄后,自锁齿条与设于按压手柄内侧的棘齿配合锁定磨头与杆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同时弹性推杆带动内管后拉从而带动磨头偏转,磨头在头部内芯的带动下高速旋转磨削,磨削效果好且工作稳定性好。

进一步地,所述自锁齿条上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设于柄部内部;所述杆部内芯上套设有与第一弹簧垂直设置的第二弹簧。弹性推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带动按压手柄弹起,按压手柄恢复到未按压位,磨头逐渐恢复为直型;且自锁齿条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未按压位。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手柄与柄部之间的夹角为18°~30°。通过调整按压手柄与柄部之间的夹角可调整磨头的转向角度,以实现多方位360°磨削。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节包括连接于头部内芯一端的第一传动节、连接于杆部内芯一端的第二传动节以及传动体,所述第一传动节、传动体之间穿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传动节、传动体之间穿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垂直设置。这样设置头部内芯相对杆部内芯可以旋转,在旋转磨削时,动力手柄带动杆部内芯转动,杆部内芯通过传动体带动头部内芯旋转,头部内芯带动磨头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磨头的转向角度为0°~40°。磨头的可控的可转向角度的设置能够满足不同场合的磨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骨外科手术用可转向磨削装置通过操控手柄使磨头整体进行一定角度旋转,实现多方位360度磨削;能够通过外力对磨头的磨削位置进行控制,操作省时省力,可提高手术效率,改善磨削效果和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骨外科手术用可转向磨削装置的磨头直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骨外科手术用可转向磨削装置的磨头偏转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磨头直型时头部内芯和杆部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磨头直型时头部内芯和杆部内芯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磨头直型时头部外管和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磨头直型时头部外管和杆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磨头直型时自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磨头偏转时自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骨外科手术用可转向磨削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可转向的磨头1、头部2、杆部3以及用于控制磨头1转向的柄部4,磨头1与头部2可拆卸连接,头部2与杆部3转动连接,柄部4套设于杆部3上;杆部3内设有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杆部内芯31以及可带动磨头转向的内管32,内管32套设于杆部内芯31外;杆部内芯31的一端与头部2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动力手柄;内管32与柄部4的连接处设有可拉动内管32的自锁装置5。本实施例的动力手柄与同系列的医疗工具关节镜刨刀相连接的动力手柄、动力主机相同,且可根据不同品牌接头在磨头1柄部4配用不同的手柄接口。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通过工作通道进入病患处,磨头1接触骨组织,杆部内芯31与动力手柄连接,动力手柄运转带动磨头高速稳定地旋转进行磨削工作;操作柄部4带动内管32后拉带动磨头进行一定角度的偏转,实现多方位360度磨削;磨削结束后将磨头1从原工作通道退出完成磨削工作。

如图3至图6所示,头部2包括由外向内顺次套接的头部外管21、头部内管22以及头部内芯23,头部内芯23的一端与磨头1卡接,另一端与杆部内芯31之间连接有传动节6;头部外管21、头部内管22与磨头1连接,头部外管21与内管32连接,头部外管21与杆部3连接。其中,磨头1上套接有卡扣结构11,头部外管21、头部内管22均设有与卡扣结构11配合设置的卡槽,便于磨头1的安装与更换,便于安装不同类型的磨头1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如图2所示,头部外管21与内管32铰接,头部外管21与内管32的铰接处设有连接销杆25;当头部内芯23在传动节6的带动下发生偏转时,头部外管21跟随一起偏转。本实施例的磨头1可选用金刚砂磨头1或球形带刃口磨头1,本实施例在实施时,动力手柄带动杆部内芯31旋转,杆部内芯31通过传动节6带动头部内芯23旋转,头部内芯23带动磨头1旋转。

如图7至图8所示,自锁装置5包括按压手柄51、自锁齿条52以及弹性推杆53,按压手柄51与柄部4转动连接,弹性推杆53连接于按压手柄51和内管32之间,自锁齿条52与柄部4连接。按下按压手柄51后,自锁齿条52与设于按压手柄51内侧的棘齿配合锁定磨头1与杆部3之间的相对位置,同时弹性推杆53带动内管32后拉从而带动磨头1偏转;磨头1在头部内芯23的带动下高速旋转磨削。其中,自锁齿条52上连接有第一弹簧54,第一弹簧54设于柄部4内部,杆部内芯31上套设有与第一弹簧54垂直设置的第二弹簧55,弹性推杆53在第二弹簧55的作用下,带动按压手柄51弹起,按压手柄51恢复到未按压位,磨头1逐渐恢复为直型,且自锁齿条52在第一弹簧54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未按压位。

如图4所示,传动节6包括连接于头部内芯23一端的第一传动节61、连接于杆部内芯31一端的第二传动节62以及传动体63,第一传动节61、传动体63之间穿设有第一连接轴64,第二传动节62、传动体63之间穿设有第二连接轴65,第一连接轴64与第二连接轴65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按压手柄51与柄部4之间的夹角为18°~30°,磨头1的转向角度为0°~40°。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