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间歇式自动排汽装置的灭菌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7086发布日期:2019-10-19 03:16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间歇式自动排汽装置的灭菌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菌锅排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间歇式自动排汽装置的灭菌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 204521665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间歇式自动排汽装置的灭菌锅,包括用于采集灭菌锅内压力的压力控制器,该压力控制器用于设定灭菌锅内的压力上限和下限,初始状态下第一中间继电器将进气阀打开,灭菌锅内进气处于升压状态,当灭菌国内压力值上升到压力上限时,压力控制器触发第一中间继电器关闭进气阀和启动计时器,灭菌锅处于保压状态,灭菌锅不能进行预排气,残留在锅内的空气不是高压蒸汽,造成高压灭菌效果不好,高压灭菌容易堵塞排气口,高压蒸汽冷却后形成水,不能排出,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灭菌,影响灭菌工作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有间歇式自动排汽装置的灭菌锅,可以将锅内残留的气体排出,不会堵塞排气口,可以排出冷却的水,灭菌效果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间歇式自动排汽装置的灭菌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左侧通过锅体支撑架与外锅体的侧面上端连接,所述外锅体的内侧设有顶部为漏斗状的内锅体,所述内锅体和外锅体之间有空隙,所述外锅体的侧面设有隔温层,所述隔温层和外锅体之间设有环形加热管,所述内锅体的顶部与排气筒的底部连通,所述排气筒的侧面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筒的顶部与限位筒一的底部连通,所述限位筒一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杆一,所述连杆一的下端伸入排气筒与圆形推板的顶部中心连接,位于排气筒内部的连杆一的侧面设有沿连杆一的侧面螺旋分布的压缩弹簧,所述连杆一的上端设有圆形限位块,所述外锅体的右侧与限位筒三的左端连通,所述限位筒三的侧面设有通气孔,所述限位筒三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杆二,所述连杆二的右侧通过连接块与齿条的右端连接,所述外锅体的后侧与阀门二的一端连通,所述底板的右侧设有置物台,所述置物台上分别设有电机、蓄水箱和液泵,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蓄水箱的输出口通过导管连接液泵的输入口,所述液泵的输出口通过导管连接阀门二的另一端,所述外锅体的侧面下端通过阀门一连接排水口,位于外锅体下方的底板上设有两个限位筒二,两个限位筒二之间的底板与电动伸缩杆的固定端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连接台的底部中心连接,两个限位筒二的内侧分别与两个限位杆滑动连接,两个限位杆的顶部均与连接台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台的顶部中心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通过支撑柱设有过滤板,所述连接台的偏心位置设有四个沿连接台的顶部等角度分布的固定螺栓一,所述外锅体的下侧设有四个与固定螺栓一对应的螺孔一,所述锅体支撑架的左侧设有控制开关组,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机、环形加热管、电动伸缩杆和液泵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温层和外锅体之间的环形加热管不少于五个,且不少于五个的环形加热管沿外锅体的侧面轴向等距离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锅体的顶部设有过滤保护罩,所述过滤保护罩与排气筒的底部大小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杆一上端的圆形限位块的侧面设有指针,所述指针与限位筒一的侧面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排气筒的顶部设有与指针对应的刻度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块上下两端均设有固定螺栓二,所述限位筒三的右端设有两个与固定螺栓二对应的螺孔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带有间歇式自动排汽装置的灭菌锅,操作方便,通过连接台和固定螺栓一可以对外锅体进行封闭和固定,有利于形成高压密封环境,通过液泵可以注入水,通过环形加热管可以形成高压高温水蒸气,通过通气孔可以对残留气体进行预排出,提高蒸汽灭菌效果,通过过滤保护罩可以防止排气口堵塞,通过排气筒和圆形推板可以进行自动间歇性蒸汽排出,通过排水口可以将残留的水排出,有利于灭菌和自动排气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锅体支撑架、3隔温层、4控制开关组、5过滤保护罩、 6导管、7排气筒、8排气口、9刻度尺、10限位筒一、11蓄水箱、12连杆二、 13连接块、14齿条、15齿轮、16电机、17置物台、18外锅体、19内锅体、 20环形加热管、21连接台、22过滤板、23固定螺栓一、24支撑台、25限位筒二、26电动伸缩杆、27限位杆、28支撑柱、29连杆一、30压缩弹簧、31 圆形推板、32限位筒三、33固定螺栓二、34螺孔二、35排水口、36阀门一、 37螺孔一、38液泵、39通气孔、40指针、41阀门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间歇式自动排汽装置的灭菌锅,包括底板1,底板1的左侧通过锅体支撑架2与外锅体18的侧面上端连接,外锅体18的内侧设有顶部为漏斗状的内锅体19,内锅体19 和外锅体18之间有空隙,外锅体18的侧面设有隔温层3,隔温层3和外锅体 18之间设有环形加热管20,隔温层3和外锅体18之间的环形加热管20不少于五个,且不少于五个的环形加热管20沿外锅体18的侧面轴向等距离分布,可以形成高压高温水蒸气,内锅体19的顶部与排气筒7的底部连通,内锅体 19的顶部设有过滤保护罩5,过滤保护罩5与排气筒7的底部大小相等,可以防止排气口堵塞,排气筒7的侧面设有排气口8,排气筒7的顶部与限位筒一10的底部连通,限位筒一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杆一29,连杆一29的下端伸入排气筒7与圆形推板31的顶部中心连接,可以进行自动间歇性蒸汽排出,位于排气筒7内部的连杆一29的侧面设有沿连杆一29的侧面螺旋分布的压缩弹簧30,连杆一29的上端设有圆形限位块,连杆一29上端的圆形限位块的侧面设有指针40,指针40与限位筒一10的侧面滑槽滑动连接,排气筒7的顶部设有与指针40对应的刻度尺9,外锅体18的右侧与限位筒三32 的左端连通,限位筒三32的侧面设有通气孔39,可以对残留气体进行预排出,提高蒸汽灭菌效果,限位筒三3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杆二12,连杆二12的右侧通过连接块13与齿条14的右端连接,连接块13上下两端均设有固定螺栓二33,限位筒三32的右端设有两个与固定螺栓二33对应的螺孔二34,外锅体18的后侧与阀门二41的一端连通,底板1的右侧设有置物台17,置物台17上分别设有电机16、蓄水箱11和液泵38,电机16的输出轴连接齿轮 15,齿轮15与齿条14啮合,蓄水箱11的输出口通过导管6连接液泵38的输入口,液泵38的输出口通过导管6连接阀门二41的另一端,外锅体18的侧面下端通过阀门一36连接排水口35,可以将残留的水排出,位于外锅体 18下方的底板1上设有两个限位筒二25,两个限位筒二25之间的底板1与电动伸缩杆26的固定端连接,电动伸缩杆26的伸缩端与连接台21的底部中心连接,两个限位筒二25的内侧分别与两个限位杆27滑动连接,两个限位杆27的顶部均与连接台21的底部连接,连接台21的顶部中心设有支撑台24,支撑台24的顶部通过支撑柱28设有过滤板22,连接台21的偏心位置设有四个沿连接台21的顶部等角度分布的固定螺栓一23,外锅体18的下侧设有四个与固定螺栓一23对应的螺孔一37,可以对外锅体进行封闭和固定,有利于形成高压密封环境,锅体支撑架2的左侧设有控制开关组4,控制开关组4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机16、环形加热管20、电动伸缩杆26和液泵38的输入端,控制开关组4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控制开关组4上分别设有与电机16、环形加热管20、电动伸缩杆26和液泵38对应的控制按键。

在使用时:将待灭菌物品放置在过滤板22上,通过控制开关组4启动电动伸缩杆26,带动过滤板22向上移动,使待灭菌物品进入内锅体19,通过固定螺栓一23和螺孔一37将连接台21和外锅体18底部固定并密封,此时内锅体19下侧通过过滤板22上的通孔与外锅体18下侧连通,启动液泵38,将蓄水箱11中一定量的水注入外锅体18,关闭阀门二41,启动环形加热管 20进行加热,使水变为水蒸气,同时启动电机16,通过齿轮15带动连杆二 12向右移动,使限位筒三32侧面的通气孔39与外锅体18连通,将残留的气体排出,启动电机16,带动连杆二12向左移动,通过固定螺栓二33和螺孔二34对连杆二12进行固定,使通气孔39与外锅体18不再连通,继续加热进行灭菌,压力增大带动圆形推板31向上移动,同时压缩弹簧30减缓圆形推板31向上移动,通过刻度尺9和指针40可以读出压力值,当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圆形推板31被推到排气口8上方,使排气口8与内锅体19连通,排出蒸汽,压力减小,圆形推板31下降,形成密封环境,圆形推板31反复移动实现间歇式自动排汽功能,灭菌完成后,启动电机16,带动连杆二12向右移动,使气体排出,打开阀门一36,使水分通过排水口35排出,启动电动伸缩杆26,带动过滤板22向下运动,取出灭菌后的物品。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排水口35排出水,可以通过通气孔39将残留气体排出,可以通过圆形推板31和连杆一29实现自动排汽,可以通过过滤保护罩5防止排气口8堵塞。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