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采血器穿刺针收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5180发布日期:2019-08-21 00:0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医用采血器穿刺针收集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采血器穿刺针收集盒。



背景技术:

临床中,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是针刺伤,很多调查表明健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针尖刺伤所致,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针刺伤害中2/3发生在穿刺结束拔出针头和使用针塞时。减少临床针刺伤的发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预防,一是采血器产品安全装置,二是个人保护即禁止双手重新盖帽和锐器盒的使用。在采血器产品安全装置方面,目前,医疗器械公司设计并生产了2种安全型静脉采血器,即按键回弹式采血器和安全锁采血器。按键回弹式采血器在采血完毕后,按压该产品的采集针针座上按键可使采集针针管全部回弹至采集针针座内,可避免意外针刺伤;安全锁采血器在采血完毕后,可以将采集针安全防护罩沿滑道向前推至滑道卡口,使采集针被完全锁住,在通常条件下采集针不会再次脱出,有避免意外刺伤的特性。然而,尽管使用安全设计的器械,针刺伤事件和患者投诉事件还是时有发生,原因是安全设计采血师的使用不舒适度、激活速度过慢、激活操作困难或需要双手操作、按压回弹按键过猛至血管穿破等。在个人保护重新盖帽方面,目前采血器与采血附件(持针器)通过螺纹旋转连接,采血完毕后,操作者一般只能单手重新盖帽,后旋转拧下采血器扔到锐器盒,徒手旋转拧下采血器针刺伤的发生率更高。在锐器盒方面,目前临床上尚未设计和使用采血器的收集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医用采血器穿刺针收集盒。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采血器穿刺针收集盒包括盒体,进一步的,还包括:安置于所述盒体内部的用于将盒体分隔成上下两层的水平隔板,水平隔板上设置用于插置医用穿刺针的多排穿刺针安置槽,每排穿刺针安置槽包括多个穿刺针安置槽;竖直设置于所述盒体内且沿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横向隔板,每个横向隔板位于相邻两排穿刺针安置槽之间并将盒体内的水平隔板上方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穿刺针安置间;设置于所述盒体一端且沿盒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纵向隔板,在每个穿刺针安置间一端隔出用于安置卷帘门组件的卷帘门安置间;设置于所述盒体上且位于每个卷帘门安置间的卷帘门组件,其卷帘门用于将安置在该穿刺针安置间的穿刺针安置槽内的穿刺针上部覆盖;设置在用于隔成多个穿刺针安置间的相邻横向隔板的相对两侧、横向隔板与盒体的横向侧板的相对两侧的多对卷帘门卡槽;其中,每个穿刺针安置间的两侧设置有两排卷帘门卡槽,两排卷帘门卡槽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每对卷帘门卡槽设置在该穿刺针安置间的相邻两个穿刺针安置槽之间;其中,所述卷帘门底部两侧间隔设置有用于卡入每对卷帘门卡槽的多对插舌。

优选的,所述卷帘门组件包括:其两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盒体的一对横向侧板上的固定轴;所述卷帘门的一端固定在固定轴上,另一端沿对应的所述穿刺针安置间的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卷帘门的另一端设置便于握持卷帘门的把手。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盒体外侧的用于存放垃圾的垃圾盒。

优选的,所述穿刺针安置槽包括圆形槽和对称设置于圆形槽四周的沿径向朝外凸出的两对外凸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盒体外侧的用于插装警告标识的卡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盒体内且位于隔板下方的用于防止插置在穿刺针安置槽内的穿刺针在盒体内晃动的穿刺针固定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采血器穿刺针收集盒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采血器穿刺针收集盒,携带、使用方便,穿刺针安置槽可以将穿刺针固定,防止穿刺针移动,且通过卷帘门可将插穿刺针上部覆盖,从而保证操作者不被穿刺针刺伤,减少医疗投诉,降低医务人员工作量,极大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医用采血器穿刺针收集盒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第一种结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B部分的第二种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卷帘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刺针安置槽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医用采血器穿刺针收集盒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7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采血器穿刺针收集盒的两种结构示意图,由图1和图7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采血器穿刺针收集盒包括:包括盒体1,进一步的,还包括:安置于盒体1内部的用于将盒体1分隔成上下两层的水平隔板,水平隔板上设置用于插置医用穿刺针的多排穿刺针安置槽,每排穿刺针安置槽包括多个穿刺针安置槽2;竖直设置于盒体1内且沿盒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横向隔板30,每个横向隔板30位于相邻两排穿刺针安置槽之间并将盒体1内的水平隔板上方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穿刺针安置间;设置于盒体1一端且沿盒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纵向隔板32,在每个穿刺针安置间一端隔出用于安置卷帘门组件的卷帘门安置间;设置于盒体1上且位于每个卷帘门安置间的卷帘门组件,其卷帘门6用于将安置在该穿刺针安置间的穿刺针安置槽内的穿刺针上部覆盖;设置在用于隔成多个穿刺针安置间的相邻横向隔板30的相对两侧、横向隔板30与盒体1的横向侧板3的相对两侧的多对卷帘门卡槽31;其中,每个穿刺针安置间的两侧设置有两排卷帘门卡槽,两排卷帘门卡槽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每对卷帘门卡槽设置在该穿刺针安置间的相邻两个穿刺针安置槽之间;其中,卷帘门6底部两侧间隔设置有用于卡入每对卷帘门卡槽31的多对插舌8。

其中,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卷帘门组件包括:其两端固定安装在盒体的一对横向侧板3上的固定轴5;一端固定在固定轴5上的卷帘门5,另一端缠绕在固定轴5上多圈后、沿对应的穿刺针安置间的长度方向朝外延伸。并且,在卷帘门5的另一端设置便于握持卷帘门5以便抽拉卷帘门5的把手8。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医用采血器穿刺针收集盒,其盒体1为一次成型的硬质塑料盒,尺寸可根据需要确定,如尺寸可设计为长19cm、宽为6cm、高7cm。在盒体1上方3cm处设平铺水平隔板,以将盒体1内部空间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用于保护穿刺针的保护层,下层为用于固定插入在穿刺针安置槽内的穿刺针的固定层。在水平隔板上设置用于插置医用穿刺针的多排穿刺针安置槽,每排穿刺针安置槽包括多个穿刺针安置槽2。

盒体1上层的保护层内的空间由沿盒体1的长度延伸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水平隔板的横向隔板30平分为多个作为穿刺针安置间的区域(本实施例图1、图7所示分别为三个区域),每个横向隔板30位于相邻两排穿刺针安置槽之间。盒体1下层的固定层内可以内置用于固定穿刺针的穿刺针固定物,即填充物,可采用如海绵、超轻粘土、花泥、橡皮泥等,通过填充物固定穿刺针,有效防止穿刺针在盒体内晃动、移动,且解决了使用普通锐器盒产生噪音的问题。设计时,内置固定物可以为安置在盒体下方,长为19cm,宽为6cm,高4cm的内置填充物。

本实施例在盒体1一端安装与其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的沿着盒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纵向隔板32,通过纵向隔板32在每个穿刺针安置间一端隔出用于安置卷帘门组件的卷帘门安置间。并且,在盒体1的每个卷帘门安置间内安置一个卷帘门组件,以便通过其卷帘门6将插入在该穿刺针安置间的穿刺针安置槽2内的穿刺针上部覆盖住,从而防止操作者被穿刺针扎伤,有效保护操作者。

其中,卷帘门组件包括其两端固定安装在盒体的一对横向侧板3上的固定轴5和缠绕在固定轴5上的卷帘门,本实施例的卷帘门6为硬质可拉伸的卷帘门(结构可参见现有技术的卷帘门),每个卷帘门安置间安装一个卷帘门。本实施例以具有三个卷帘门安置间(即具有三个穿刺针安置间)和三个卷帘门组件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盒体的一对横向侧板3(横向侧板3即为沿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侧板)上的对应位置分别安装固定轴5的两端,安装时,可在一对横向侧板的相对内侧分别设置卡槽,固定轴5的两端安置在卡槽里,或者,还可在一对横向侧板上分别设置轴孔,固定轴5两端穿出轴孔并用螺母固定于横向侧板上。相应的,在各横向挡板的对应位置也可设置供固定轴5穿过的轴孔或卡槽。其中,在固定轴5上分别缠绕位于三个卷帘门安置间内的三个卷帘门。当然,也可以在每个卷帘门安置间内分别安置一根固定轴,每根固定轴上缠绕一个卷帘门。组装时,三根固定轴的两两邻接端可以采用键连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体的中心轴重合的固定轴。

其中,三个卷帘门组件的每个卷帘门分别负责保护层内的三个穿刺针安置间区域,卷帘门6在未使用前收缩在卷帘门安置间内(可以在卷帘门安置间内设置卷帘门收纳盒),根据收集穿刺针的情况,通过拉住卷帘门的把手8,将卷帘门6拉伸到穿刺针所在穿刺针安置间的卷帘门卡槽31处,将卷帘门6的插舌8插置在对应的卷帘门卡槽31内,从而将卷帘门6卡死,利用卷帘门6将穿刺针上部覆盖,防止穿刺针扎伤操作者。

其中,卷帘门的长度可根据需要确定,如适配于本实施例盒体的卷帘门由盒体一侧拉伸到盒体另一侧(如图1中的最右侧)时,全长为18cm,宽为2cm,从而可将保护层的对应区域完全覆盖。其中,卷帘门安置间长1cm,宽6cm,高3cm,设置于盒体左侧一端。设计时,卷帘门的另一端(即卷帘门伸出端的起始处)的把手8方向可朝上或朝外,并在把手8上标识为“pull”,以便操作者识别。

相应的,本实施例在用于隔成多个穿刺针安置间的相邻横向隔板30的相对两侧、横向隔板30与盒体1的横向侧板3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多对卷帘门卡槽31,且每对卷帘门卡槽31设置在相邻穿刺针安置槽之间的横向隔板30(如图3、图4所示)上,以及盒体的横向侧板3(如图2所示)上。设计时,相邻穿刺针安置槽之间的横向隔板30可以为一体式的隔板(如图4所示),也可以为分别单独制作再连接为一体的两块隔板(如图3所示),此外,还可以在横向隔板30、横向侧板3上设置用于引导卷帘门移动方向的卷帘门轨道(图中未示出)。为便于固定未拉伸的卷帘门,在靠近卷帘门安置间的穿刺针安置槽(即位于图1中的最左边的穿刺针安置槽)与纵向隔板之间也设置有卷帘门卡槽。

其中,本实施例根据需要在水平隔板上设置每排穿刺针安置槽的个数。设计时,穿刺针安置槽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结构,包括呈圆形的圆形槽和对称设置于圆形槽四周的沿径向朝外凸出的两对外凸槽21,且两对外凸槽21呈十字形分布于圆形槽的外周,以与穿刺针针座上的四个夹爪卡接,从而固定穿刺针。设计时,外凸槽21的尺寸与穿刺针针座上的四个夹爪尺寸适配,以便逆时针旋转与穿刺针连接的持针器时,可以穿刺针从持针器上卸掉。另外,为与现有技术的穿刺针适配,本实施例的圆形槽可采用直径为0.5cm的空槽。

此外,本实施例除了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外,还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结构,即,与图1结构相比,图7还包括:安装在盒体1外侧的用于存放垃圾(如收集穿刺针的保护帽)的垃圾盒9;设置在盒体1外侧的用于插装警告标识的卡槽10。如,可将长方形的警告标识插装在长方形的卡槽10内,警告标识上有“损伤性废物”的标识,以提醒操作者加以注意。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医用采血器穿刺针收集盒的使用过程进行描述。

操作者在进行静脉采血时,治疗车上放置本实施例的收集盒,操作者一只手握住采血器穿刺针的护帽,另一只手旋转并移走穿刺针护帽,并将其丢弃到垃圾盒内,旋转采血器使穿刺针进入持针器中,准备好穿刺部位,移走采血器穿刺针护帽,并将其弃到本产品的垃圾盒内后进行穿刺,若回血窗有血液涌入,表明穿刺成功,将采血管放入持针器中,轻推采血管到持针器底端,使穿刺针刺穿采血管头盖处胶塞等待血液流入采血管,采集血液,当真空消失时,从持针器内移出采血管,采集最后完一采血管即采血完毕后,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按压穿刺点5-10min,一只手持持针器,将穿刺针垂直穿过盒体的穿刺针安置槽内,使裸露的穿刺针完全插入内置固定层,同时,采血器穿刺针的针座上的4个“爪”与穿刺针安置槽处的4个外凸槽卡住,逆时针旋转持针器,卸掉采血器,一只手向右拉住卷帘门的把手,卷帘门沿盒体移动,最终插舌被卡在对应卷帘门卡槽处,保证了操作者不被刚卸掉的采血器采集针扎刺伤。需要采集更多患者的血液时,重复前面各步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采血器穿刺针收集盒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施例的收集盒体积较小可放在治疗车上,方便携带,易于操作,降低医务人员工作量。

(2)本实施例的收集盒选用的盒体、卷帘门、隔板均为硬质材料,硬质材料防止采血器双向穿出刺伤操作者,且保证了采血器的固定和密封,即使收集盒掉在地上也不会引起穿刺针外露而刺伤操作者。

(3)本实施例的收集盒选用的可拉伸卷帘门,未使用前收缩在卷帘门安置间内(或卷帘门盒内),根据收集采血器的情况,卷帘门可拉伸到卷帘门卡槽内卡死,拉伸到最右侧可将安置有采血器穿刺针的整个区域分别覆盖,确保操作者安全。

(4)本实施例的收集盒选用的可拉伸卷帘门为多个且分别独立拉伸,可分别负责相应的穿刺针安置区域,做到每收集一个采血器均能得到很好的密封,从而保护操作者。且卷帘门起始处设有把手,方向向上,可轻松拉伸卷帘门,同时不会被采血器的采集针扎刺伤。

(5)本实施例的收集盒的穿刺针安置槽,具有外凸槽,可将采血器穿刺针针座上的4个“爪”卡住,逆时针旋转持针器,即可将采血器卸掉,方便实用。

(6)本实施例的收集盒的卷帘门上设置插舌,可与设置在横向隔板或横向侧板上的卷帘门卡槽相互咬合,从而将卷帘牢牢卡在所需位置,进而将收集到的采血器密封保存,防止刺伤操作者。

(7)本实施例的收集盒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穿刺针的固定物,从而防止穿刺针移动,且解决了使用普通锐器盒产生噪音的问题。

(8)本实施例的收集盒,在盒体外侧设有一长方形警告标识“损伤性废物”,提醒工作者加以注意,且自带的垃圾盒,可收集采血器的保护帽,方便丢弃采血器采集针和穿刺针护帽。

尽管上述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