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用针刺伤安全防护复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5926发布日期:2019-07-03 03:24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注射器用针刺伤安全防护复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器用针刺伤安全防护复帽装置。



背景技术:

在注射器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在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的同时,容易发生疾病传播等安全隐患。因此,在注射器使用后,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采用单手复帽技术或使用一种器械夹持住针帽以复帽盖住针头。 

采用单手复帽技术存在着对于对于操作不熟练的人员,难以控制针帽,不易操作的问题,尤其是在针帽取下后放置位置与角度不确定,操作耗时好力,不易完成。

目前,使用一种器械夹持住针头鞘帽以复帽盖住针头,这种方式下存在着,无法对针帽进行固定,需要使用器械将放置在操作台上的针帽进行夹持,操作不便,且容易发生在夹持针帽的过程中针帽掉落,导致复帽不成功的问题。

上述问题是在注射器使用后复帽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射器用针刺伤安全防护复帽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以控制针帽,不易操作,容易发生在夹持针帽的过程中针帽掉落,导致复帽不成功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注射器用针刺伤安全防护复帽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定位组件、分离组件和锐器盒,支撑组件包括底框和支撑杆,支撑杆设于底框上,支撑杆采用倒l形,分离组件设于支撑杆上,定位组件设于底框上,分离组件设于定位组件的上方,定位组件设于锐器盒的上方,且锐器盒设于底框内;

定位组件包括左边框、右边框、左侧板、右侧板、转杆、复位拉簧一、定位螺栓和定位螺母,左侧板设于左边框上,且左侧板的两端分别通过定位螺栓和定位螺母连接在左边框,右侧板设于右边框上,且右侧板的两端分别通过定位螺栓和定位螺母连接在右边框,左侧板与右侧板相对设置,左侧板设有左限位半孔,右侧板设有左限位半孔,左限位半孔与右限位半孔共同形成限位孔,左边框设于底框上,右边框的两端分别通过复位拉簧一连接左边框的对应两端,右边框的端部连接在转杆上,转杆的中部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在底框上,转杆与左边框分别设于底框的相邻两侧;

分离组件包括支杆、万向球、转向块、转轴和分离用钳体,支杆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杆上,支杆的另一端设有万向球,分离用钳体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第一钳体的端部设有第一转盘,第二钳体的端部设有第二转盘,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第一钳头设于第一转盘上,第二钳头设于第二转盘,转轴设于转向块上,转向块设有用于容纳万向球的转向槽。

进一步地,第一转盘设有螺孔一,第一钳头的端部设有螺柱一,第一钳头通过螺柱一螺纹连接在与第一转盘的螺孔一内,第二转盘设有螺孔一,第二钳头的端部设有螺柱一,第二钳头通过螺柱一螺纹连接在与第二转盘的螺孔一内。

进一步地,第一钳头设有分离板一,第二钳头设有分离板二,分离板一与分离板二分别相对设有弧形分离槽。

进一步地,支杆采用l形支杆,支杆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转向部,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杆上,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设有转向部,转向部设有容槽,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有转向球,转向球设于容槽内,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设有万向球。

进一步地,转向球与容槽分别采用磨砂表面。

进一步地,左侧板和右侧板均采用泡沫板或尼龙板,左边框、右边框和转杆分别采用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地,分离组件采用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地,分离用钳体还包括复位拉簧二,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分别设有连接柱,复位拉簧二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的连接柱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注射器用针刺伤安全防护复帽装置,通过设置定位组件,能够实现将注射器的针帽的定位,在定位后,便于使用分离组件对注射器的针帽或针头的分离操作。通过设置分离组件,能够实现对注射器的针帽或针头的分离操作,操作简便安全,能够有效避免针刺伤。该种注射器用针刺伤安全防护复帽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便于操作,远离针刺伤,能够实现安全防护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注射器用针刺伤安全防护复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分离用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框,2-支撑杆,3-左边框,4-右边框,5-左侧板,6-右侧板,7-转杆,8-复位拉簧一,9-定位螺栓,10-限位孔,11-转动轴,12-锐器盒,13-分离用钳体,14-第一连接部,15-第二连接部,16-转向块,17-转轴,18-转向球,19-万向球;

131-第一钳体,132-第二钳体,133-第一转盘,134-第二转盘,135--复位拉簧二,136-第一钳头,137-第二钳头,138-分离板一,139-分离板二,1310-弧形分离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

一种注射器用针刺伤安全防护复帽装置,如图1,包括支撑组件、定位组件、分离组件和锐器盒12,支撑组件包括底框1和支撑杆2,支撑杆2设于底框1上,支撑杆2采用倒l形,分离组件设于支撑杆2上,定位组件设于底框1上,分离组件设于定位组件的上方,定位组件设于锐器盒12的上方,且锐器盒12设于底框1内。

定位组件包括左边框3、右边框4、左侧板5、右侧板6、转杆7、复位拉簧一8、定位螺栓9和定位螺母,左侧板5设于左边框3上,且左侧板5的两端分别通过定位螺栓9和定位螺母连接在左边框3,右侧板6设于右边框4上,且右侧板6的两端分别通过定位螺栓9和定位螺母连接在右边框4,左侧板5与右侧板6相对设置,左侧板5设有左限位半孔,右侧板6设有左限位半孔,左限位半孔与右限位半孔共同形成限位孔10,左边框3设于底框1上,右边框4的两端分别通过复位拉簧一8连接左边框3的对应两端,右边框4的端部连接在转杆7上,转杆7的中部通过转动轴11活动连接在底框1上,转杆7与左边框3分别设于底框1的相邻两侧。

如图2,分离组件包括支杆、万向球19、转向块16、转轴17和分离用钳体13,支杆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杆2上,支杆的另一端设有万向球19,分离用钳体13包括第一钳体131、第二钳体132、第一转盘133、第二转盘134、第一钳头136和第二钳头137,第一钳体131的端部设有第一转盘133,第二钳体132的端部设有第二转盘134,第一转盘133与第二转盘134通过转轴17活动连接,第一钳头136设于第一转盘133上,第二钳头137设于第二转盘134,转轴17设于转向块16上,转向块16设有用于容纳万向球19的转向槽。

该种注射器用针刺伤安全防护复帽装置,通过设置定位组件,能够实现将注射器的针帽的定位,在定位后,便于使用分离组件对注射器的针帽或针头的分离操作。通过设置分离组件,能够实现对注射器的针帽或针头的分离操作,操作简便安全,能够有效避免针刺伤。该种注射器用针刺伤安全防护复帽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便于操作,远离针刺伤,能够实现安全防护的目的。

定位组件的使用过程如下:注射器使用前,将注射器的针帽穿入限位孔10内,通过分离组件操作,将针帽与针头分离后,针帽由限位孔10定位,可使用注射器;注射器使用完成后,将注射器针头穿入限位孔10处的针帽内,使用分离组件将针头与针帽与注射器分离,以转动轴11为支点转动转杆7,使得左边框3带动左侧板5与右侧板6远离,从而左限位半孔与右限位半孔远离,限位孔10处的针帽与针头下落至下方的锐器盒12内。

分离组件的使用过程如下:通过第一钳体131与第二钳体132来控制第一钳头136与第二钳头137的张开或夹紧状态。在需要对针帽进行分离时,在针帽穿入限位孔10后,将第一钳头136与第二钳头137夹紧针帽,将针帽与针头分离;在针头针头穿入针帽后,需要将针帽与针头分离注射器时,将第一钳头136与第二钳头137夹紧针头,使针头、针帽与注射器分离。在操作时,需要调整第一钳头136与第二钳头137的位置或角度时,可以通过转向块16与万向球19的相对位置及角度进行调整。

实施例中,第一转盘133设有螺孔一,第一钳头136的端部设有螺柱一,第一钳头136通过螺柱一螺纹连接在与第一转盘133的螺孔一内,第二转盘134设有螺孔一,第二钳头137的端部设有螺柱一,第二钳头137通过螺柱一螺纹连接在与第二转盘134的螺孔一内。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实现第一钳头136、第二钳头137的更换与安装。第一钳头136优选设有分离板一138,第二钳头137优选设有分离板二139,分离板一138与分离板二139分别优选相对设有弧形分离槽1310。通过设置分离板一138、分离板二139,便于便于将分离板一138与分离板二139定位在针帽或针头处,从而便于脱离针帽或针头。

实施例中,支杆采用l形支杆,支杆包括第一连接部14、第二连接部15和转向部,第一连接部14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杆2上,第一连接部14的另一端设有转向部,转向部设有容槽,第二连接部15的一端设有转向球18,转向球18设于容槽内,第二连接部15的另一端设有万向球19。通过采用l形支杆,便于对分离用钳体13进行支撑的同时,通过转向球18与万向球19的设置,实现分离用钳体13的位置的移动和角度的转变,便于进行分离操作。转向球18与容槽分别采用磨砂表面,通过磨砂表面来增加摩擦阻力,便于对第二连接部15进行定位。转向球18与万向球19优选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5的两侧,便于定位分离用钳体13。

实施例中,左侧板5和右侧板6均采用泡沫板或尼龙板,便于对针帽进行固定。左侧板5、右侧板6的两端分别通过定位螺栓9和定位螺母连接在左边框3、右边框4上,便于通过定位螺栓9和定位螺母,更换或安装左侧板5、右侧板6。左边框3、右边框4和转杆7分别采用不锈钢制成。分离组件采用不锈钢制成,耐用且成本低,便于使用。分离用钳体13还包括复位拉簧二135,第一钳体131与第二钳体132分别设有连接柱,复位拉簧二13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钳体131与第二钳体132的连接柱上,从而在使用分离用钳体13后,第一钳体131与第二钳体132复位至张开状态,带动第一钳头136与第二钳头137处于张开状态,便于后续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