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83655发布日期:2019-10-15 20:24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奶牛药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奶牛被誉为婴儿的母亲,人类的终生保姆,保障奶牛健康,提高产奶量,对促进我国奶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奶牛产后身体虚弱,加之泌乳活动加强,营养代谢处于负平衡,抵抗力减弱,极易发生多种疾病,如胎衣不下、子宫炎、子宫复旧不全、消化不良、缺乳、恶露不尽甚至不孕症等,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及其生产性能。中医认为“产后亡血伤津,元气受损,余血浊液未尽”,故产后“正气易虚,易感病邪,易生淤滞”。血液在脉管内周流不息,全赖于气的推动作用。这种动力是通过脏腑功能的活动来实现的。若脏腑功能减弱或衰退,气虚不能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势必血行无力,血液流动缓慢或淤滞,极易引发多种产后病症。目前关于奶牛产后气虚血瘀而引发的疾病在临床上多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由于其易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休药期长、药物残留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而在中兽医方面,药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绿色环保,且在治疗牛产后气虚血瘀证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针对上述治疗技术的种种弊端与不足,以中兽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组合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以中兽医药理论为基础,经过长期实践研究,筛选出本发明配方,主要采用如下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组合物,其药物组成以重量份数表示为:黄芪5~60份、党参5~50份、益母草3~30份、当归3~30、川芎3~30份、甘草3~30份、大枣5~50份、厚朴3~30份。

一种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组合物,其药物组成以重量份数表示为:黄芪10~40份、党参10~30份、益母草10~20份、当归5~15、川芎5~15份、甘草5~15份、大枣10~30份、厚朴5~20份。

一种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组合物,其药物组成以重量份数表示,优选为:黄芪25份、党参15份、益母草10份、当归10、川芎10份、甘草10份、大枣20份、厚朴10份。

本发明采用行业通用方法水提法制得,具体为:按所需重量份数称取各药材,加入药材总重量10~12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0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60℃),按所需剂型的制备工艺制成相应制剂,即得。

本发明所说的组合物的使用方法是:将上述组合物作为原料,添加对应辅料,进一步制备成口服液、粉剂、颗粒剂等内服剂型。

本发明的组方及其原理:

中兽医辩证认为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病因复杂,其病因有:(1)气耗血虚。气耗血虚可致命门火衰,气化失常,排泄障碍,水液泛滥引起泄泻和水肿;可致脾胃虚弱,引起奶牛产后不食;可使胞宫收缩无力,发生胎衣不下和产后子宫疾病。(2)瘀血内阻。瘀血内阻或胎衣残留影响冲任,血不归经,可致恶露不尽;瘀血壅滞又可致产后发热;瘀血停留,气脉壅滞尚可致乳汁不行。(3)产后外感。产后由于失血过多,气血耗损,腠理不密,百节空虚,外邪乘虚侵袭,而致脏腑疾病;或外邪入里,化热生风,气血凝滞,而致疼痛或发热。概括起来即古人所谓产后多“气虚血瘀”,易感外邪、诸病尤生。是故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为防治产后病证的有效方法。本发明组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为君药;党参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二者合共,使阴生阳长,气旺血生,增强黄芪托举阳气之力,共为臣药;益母草活血调节、疏通气血,川芎、厚朴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三者合共,补血活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旺则气足,共为佐药;甘草、大枣补气养血,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之功效。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势及效果:本发明是一种来源天然植物用于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组合物,通过内服给药的方式,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治则,多途径调节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可显著减轻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的临床症状,降低产后奶牛气虚血瘀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下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变化,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一种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组合物,由下列药物组成:黄芪15份、党参10份、益母草5份、当归5份、川芎5份、甘草5份、大枣10份、厚朴10份,加入药材总重量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0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2(60℃),加入苯甲酸钠3.5g,混匀,放冷,滤液加水调整总量至1000ml,灭菌,灌装,即得用于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口服液。

实施例2:一种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组合物,由下列药物组成:取黄芪25份、党参15份、益母草10份、当归10、川芎10份、甘草10份、大枣20份、厚朴10份,加入药材总重量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0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2(60℃),加入苯甲酸钠3.5g,混匀,放冷,滤液加水调整总量至1000ml,灭菌,灌装,即得用于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口服液。

实施例3:一种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组合物,由下列药物组成:取黄芪35份、党参20份、益母草30份、当归15份、川芎15份、甘草5份、大枣20份、厚朴20份,加入药材总重量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0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2(60℃),加入苯甲酸钠3.5g,混匀,放冷,滤液加水调整总量至1000ml,灭菌,灌装,即得用于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口服液。

实施例4:不遵循本配方中药物的重量份数关系,随意进行组方,称取黄芪35份、党参24份、益母草15份、当归8份、川芎8份、甘草12份、大枣10份、厚朴14份,加入药材总重量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0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2(60℃),加入苯甲酸钠3.5g,混匀,放冷,滤液加水调整总量至1000ml,灭菌,灌装,即得用于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口服液。

实施例5:不遵循本配方中药物的配伍关系,随意选取配方中药物进行组方,称取黄芪20份、党参10份、益母草15份、川芎5份、大枣10份,加入药材总重量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0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2(60℃),加入苯甲酸钠3.5g,混匀,放冷,滤液加水调整总量至1000ml,灭菌,灌装,即得用于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口服液。

实施例6:一种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组合物,由下列药物组成:取黄芪10份、党参20份、益母草10份、当归10份、川芎10份、甘草5份、大枣20份、厚朴10份,加入药材总重量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0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7(60℃),喷雾干燥,加入葡萄糖调整总量至200g,即得用于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粉剂。

实施例7:一种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组合物,由下列药物组成:取黄芪30份、党参10份、益母草20份、当归5份、川芎15份、甘草10份、大枣10份、厚朴5份,加入药材总重量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0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60℃),喷雾干燥,加入葡萄糖调整总量至200g,即得用于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粉剂。

实施例8:一种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组合物,由下列药物组成:取黄芪20份、党参15份、益母草15份、当归10份、川芎15份、甘草10份、大枣30份、厚朴20份,加入药材总重量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0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7(60℃),喷雾干燥,加入葡萄糖调整总量至200g,即得用于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粉剂。

实施例9:一种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组合物,由下列药物组成:取黄芪15份、党参10份、益母草10份、当归10份、川芎5份、甘草5份、大枣20份、厚朴5份,加入药材总重量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0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8(60℃),喷雾干燥,得提取物;再加入糊精200g、蔗糖50g、羧甲基纤维素钠20g,混匀,以70%的乙醇为润湿剂,制成颗粒,干燥,即得用于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颗粒剂。

实施例10:一种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组合物,由下列药物组成:取黄芪25份、党参15份、益母草20份、当归5份、川芎15份、甘草10份、大枣30份、厚朴15份,加入药材总重量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0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8(60℃),喷雾干燥,得提取物;再加入糊精200g、蔗糖50g、羧甲基纤维素钠20g,混匀,以70%的乙醇为润湿剂,制成颗粒,干燥,即得用于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颗粒剂。

实施例11:一种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组合物,由下列药物组成:取黄芪35份、党参20份、益母草10份、当归15份、川芎5份、甘草15份、大枣10份、厚朴10份,加入药材总重量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0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9(60℃),喷雾干燥,得提取物;再加入糊精200g、蔗糖50g、羧甲基纤维素钠20g,混匀,以70%的乙醇为润湿剂,制成颗粒,干燥,即得用于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中兽药颗粒剂。

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试验

(1)试验材料

动物:临床上表现出气虚血瘀证的产后奶牛90头。

试验药物:实施例1~5制得的中兽药口服液对应作为药液一~药液五。

(2)方法与结果

患有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症状:①体质瘦弱,营养中下,被毛焦枯无光泽;②产力弱,产程延长;③运步乏力,卧多立少;④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⑤大便稀泻,次数增加;⑥尾动脉虚弱。⑦阴唇肿胀、外翻;⑧恶露排出时间延长,色紫黯有凝块;⑨腹痛不安;⑩分娩时间延长,或胎衣不下。上述临床症状须符合4项左右即可诊断为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

治疗方法:将患有产后气虚血瘀证的奶牛,依据病例纳入顺序,依照临床研究随机化方案要求分为6个组,每组15头,分别为药液一组、药液二组、药液三组、药液四组、药液五组和空白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

药液一组~药液五组:每天于固定时间分别经口灌服500ml药液一~药液五,每天1次,连续给药5d,连续观察30d。

对照组:每头牛每天固定时间经口灌服500ml生理盐水,连续观察30d。

疗效判定标准:对试验用牛依据产后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逐头统计,各症状按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进行量化分级累积记分,观察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及停药观察结束后各记录1次。证候疗效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显效:治疗后中兽医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疗效率≥70%;;

有效:治疗后中兽医症状减轻,30%≤证候疗效率<70%;

无效:治疗后中兽医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候疗效率<30%。

治疗效果统计具体见表1和表2。

表1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治疗结果统计表

注:积分统计中采用spss20.0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结果各组与给药前相比,*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组间相比,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总有效率采用spss20.0卡方检验,同样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由表1可以看出,在给药前,各组产后奶牛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5天后,药液一组~药液三组积分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药液四组、药液五组和对照组积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药液四组和药液五组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连续观察30天后,药液一组~药液五组积分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药液一组~药液三组与药液四组、药液五组和对照组积分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与药液四组和药液五组积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经过卡方检验后,与药液二组相比,药液一组、药业三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液四组、药液五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药液一组、药液三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药液三组差异极显著(p<0.01),药液四组和药液五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药液一组~药液三组治疗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效果显著好于药液四组、药液五组和对照组,其中药液二组临床疗效最佳。

表2中兽药组合物对各组奶牛产后发病率统计表

由表2可以看出,对于中兽药组合物对产后奶牛的发病率的影响上,药液二组引起的疾病发生率最低,仅为6.67%,低于其他药液组和对照组,可以从表中看出,药液一组~药液五组引发的疾病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说明中兽药组合物均可降低产后奶牛患病几率,且药液二组效果最佳。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兽药组合物对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缓解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的临床症状,并可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后奶牛气虚血瘀证引发其他疾病的发病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