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6588发布日期:2019-10-18 21:21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的烧烫伤膏种类繁多,对i°ⅱ°烧烫伤(1度2度)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对ⅲ°烧伤的效果较差,特别是较大面积的ⅲ°烧烫伤,如果不借助于外科植皮,往往效果甚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使ⅲ°烧烫伤愈合,治疗效果明显的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其药性稳定,疗效高,伤面涂药后止痛效果好,治疗过程中伤面不感染。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成分制成:紫草10-100份、血余炭10-100份、槐树枝50-200份、白蜡100-300份、麻油1000-3000份。

优选的,由以下较佳重量份的中药成分制成:紫草50份、血余炭50份、槐树枝100份、白蜡200份、麻油2000份。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取紫草10-100份、血余炭10-100份、槐树枝50-200份、白蜡100-300份、麻油1000-3000份,放入砂锅中进行煎熬,时间为0.5-1小时,煎熬至浓稠状;

2)将熬制好的药液放入瓷器或玻璃器皿中,将盛放药液的瓷器或玻璃容器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将药液中的火毒清除;

3)根据患者的烫伤部位进行涂抹,每天涂抹两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药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去腐生肌、消肿止痛的功效,减少伤面感染,可平稳度过休克期和感染期,效果明显。上肢愈合时间一周左右,下肢愈合15-20天,浅ⅱ°7-10天,深ⅱ°10-14天痊愈,不留疤痕;小面积(5%以下)ⅲ°烧烫伤14-20日痊愈,不留疤痕,有少量皮肤白色斑点;大面积ⅲ°烧烫伤可以使创面的结痂早期软化脱落,28-65天达到创面基本愈合,皮肤柔软平滑,留少量白色斑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由以下重量克的中药成分制成:紫草10g、血余炭10g、槐树枝50g份、白蜡100g、麻油1000g。

其制作方法是:1)取紫草10g、血余炭10g、槐树枝50g份、白蜡100g、麻油1000g,将以上药物放入铁锅中熬制,时间为0.5-1小时,熬制到将药液滴入提前准备好的凉水中滴水成珠方可为止;

2)将熬制好的药液放入瓷器或玻璃器皿中,将盛放药液的瓷器或玻璃容器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将药液中的火毒清除,搅匀成膏,存储备用;

3)根据患者的烫伤部位进行涂抹,每天涂抹两次,换药前把创伤表面的坏死组织清理掉,然后涂抹上药膏,不用包扎,采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

其治疗方法是:对伤面污染严重和强酸强碱烧伤病人,首先用清水反复清洗,剪泡放水,保留泡皮,尽早给伤面涂药。对结痂创面待结痂软化溶解时及时清除,避免早期切除结痂损害其中的正常皮岛,涂药时动作要轻,药膏要均匀。伤面感染期4—5小时涂药一次,第一次涂药厚度约0.1cm,以后改为0.05~0.08cm;吸收期三小时涂药一次,涂药厚度为0.05~0.08cm,伤面基底近平皮生长时改为一日涂药两次,涂药厚

度约0.05~0.08cm至愈合。治疗期间及时清除液化组织,手法要轻,以防造成创面再度损伤。对浅ⅱ°烧伤伤面早期仅剪破泡皮放水,不剪除泡皮,直接在泡皮上涂药直至愈合。ⅲ°烧伤伤面采取6小时涂药一次,涂药厚度为0.1cm,创面在液化高峰时,及时清除液化排出物,及时涂药,始终保持伤面不缺药。在伤面愈合后期,伤面出现小白头为腺体分泌受阻,应及时将小白头破孔使腺体排出通畅,减少创面污染;深ⅱ°深和ⅲ°伤面愈合后应坚持涂药40天。每天涂药2次使增生性平疤软化和防止疤痕组织形成,坚持涂抹能够去腐生肌、消肿止痛。

实施例2:取紫草50g、血余炭50g、槐树枝100g份、白蜡200g、麻油2000g,将以上药物放入铁锅中熬制,时间为0.5-1小时,熬制到将药液滴入提前准备好的凉水中滴水成珠方可为止;

2)将熬制好的药液放入瓷器或玻璃器皿中,将盛放药液的瓷器或玻璃容器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将药液中的火毒清除,搅匀成膏,存储备用;

3)根据患者的烫伤部位进行涂抹,每天涂抹两次,换药前把创伤表面的坏死组织清理掉,然后涂抹上药膏,不用包扎,采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

实施例3:取紫草100g、血余炭100g、槐树枝200g份、白蜡300g、麻油3000g,将以上药物放入铁锅中熬制,时间为0.5-1小时,熬制到将药液滴入提前准备好的凉水中滴水成珠方可为止;

2)将熬制好的药液放入瓷器或玻璃器皿中,将盛放药液的瓷器或玻璃容器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将药液中的火毒清除,搅匀成膏,存储备用;

3)根据患者的烫伤部位进行涂抹,每天涂抹两次,换药前把创伤表面的坏死组织清理掉,然后涂抹上药膏,不用包扎,采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

临床观察:采用上述实施例的药物治疗进行湿润暴露疗法治疗,临床实验510例烧伤病人如下:

本组病人,男,360例;女150例。其中,最小者36个月,最大者70岁。烧伤面积(九分法)在10%以下300例,10—20%100例,20—30%100例,30—50%10例。烧烫伤原因分别有热水烫伤、热油、沥青、各种火焰、强酸强碱以及电击伤等。治愈率达92%,无一例发生挛缩性疤痕和功能障碍。

其疗效标准如下:

1、痊愈:i°、浅ⅱ°、深ⅱ°和小面积(5%以下)ⅲ°烧伤:痊愈,不留疤痕;

大面积ⅲ°烧伤:创面愈合,皮肤柔软平滑,可留白色斑痕;

2、显效:i°、浅ⅱ°烧伤:基本痊愈,

深ⅱ°烧伤:渗处明显减少,创面无感染,愈合时间延长;

ⅲ°烧伤:结痂软化脱落延缓,肉芽生长缓慢,创面无感染,愈合缓慢;

3、无效:创面敷药后三天无明显改善;

其临床实验结果:痊愈485例,痊愈率95%,显效25例,显效率5%,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

病例介绍:

王xx,男,41岁,村民。山东东营利津县陈庄镇xx村人。不慎被开水烫伤胸腹部,双下肢被开水烫伤,伤面疼痛难忍,伤面布满大小不等的水泡,因水泡破裂,伤面有大量渗出液;

体格检查:体温38.6°c,脉搏121次/分,血压115/76mmhg,神志清,痛苦表情,全身伤面大部分表皮已脱落,未脱落表皮的伤面布满大小不等的水泡,胸、腹、腰部分伤面显露红肿真皮,真皮部分部位有散在小点片状发白,无血运,双下肢显露红肿真皮,真皮组织有散在小片状发白,无血运,及散在小片状紫红色真皮,双大腿内侧,双小腿散在发白片状真皮,针刺痛觉迟钝,有一部分无痛觉,计烫伤面积:ⅰ°伤面4%,浅ⅱ°18%,深ⅱ°浅11%,深ⅱ°深5%,ⅲ°浅8%,烫伤共占全身面积46%。临床诊断:大面积混合度烫伤;

治疗经过:立即对伤面涂药膏,按不同伤面损坏程度,不同时间的创面涂药,浅ⅱ°7天愈合,深ⅱ°伤面15天愈合,深ⅱ°深和ⅲ°浅伤面,由于中间存在浅ⅱ°和深ⅱ°浅伤面,在伤后11天见新鲜上皮岛组织生长,伤面28天基底部平皮生长良好而痊愈,未留有疤痕,伤者自开始至伤面愈合未发生创面感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