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氯化钠溶液对压疮进行清创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73990发布日期:2019-12-21 02:36阅读:11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氯化钠溶液对压疮进行清创的方法。



背景技术:

2009年由美国压疮专家委员会(nationalpressureulceradvisotypanel,npuap)/欧洲压疮专家委员会(europeanpressureulceradvisotypanel,epuap)即npuap/epuap联合对压疮定义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位于骨隆突处,一般由压力或者压力联合剪接力引起。按照确认的压疮分期原则,将压疮分成ι~ⅳ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以及不可分期。

其中,ⅲ期压疮指全层皮肤组织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或肌肉未暴露有腐肉但不影响判断组织缺损的深度,可能存在窦道和潜行。hurd等调查2006年-2007年加拿大13所医院3099例住院患者,发现压疮平均现患率为22.9%,其中ⅲ~ⅳ期压疮占26.5%。德国调研218所长期治疗机构共18706例患者发现,压疮现患率为5.0%-12.5%不等,我国2011年一次多中心调研结果显示12所综合医院院内压疮发生率为0.63%,其中监护病房4.43%,差异性与研究时间方法等有关。

压疮的护理措施,主要有改变体位、创面处理、全身营养支持、心理和健康教育等。美国伤口造口失禁协会指出,感染发生在压疮ι~ⅱ期不常见,ⅲ~ⅳ期压疮应重点评估感染情况。已经感染的创面,清创是很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清创方法很多,新型的凝胶、美盐、藻酸盐类、银离子敷料等大量在临床得到应用,每一种清创方法都有其各自不同的优点和局限性,如何结合伤口实际情况,提供操作简单、创伤小、成本效益优化,是最佳的实践标准,也是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氯化钠溶液对压疮进行清创的方法,可有效的对压疮进行清创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氯化钠溶液对压疮进行清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质量浓度为0.5~2%的生理盐水清洗压疮伤口,然后将经质量浓度为0.5~15%的氯化钠浸泡后的纱布覆盖于伤口上即可。

进一步地,氯化钠的质量浓度为10%。

进一步地,压疮伤口为三期压疮伤口。

进一步地,在伤口与氯化钠浸泡后的纱布之间还可覆盖一层经质量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浸泡的纱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使用质量浓度为0.5~15%的氯化钠对ⅲ期压疮感染伤口进行清创,利用其在创面局部释放高浓度的氯离子,破坏细菌细胞内环境使其失活达到清创的作用,同时其建立的高渗环境,有效促进组织间水肿的吸收,维持局部稳定的湿性环境,达到促进创面恢复的作用。同时,本发明使用质量浓度为0.5~15%的氯化钠进行清创,清创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实施例1

一种采用氯化钠溶液对压疮进行清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质量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清洗清洗压疮伤口,然后在压疮伤口上覆盖经质量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浸泡后的纱布;

(2)继续覆盖经质量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浸泡后的纱布,每天更换一次经质量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浸泡后的纱布,并在其上覆盖有无菌纱布,至5~13d后即可。

实施例2

一种采用氯化钠溶液对压疮进行清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质量浓度为0.5%的生理盐水清洗清洗压疮伤口,然后在压疮伤口上覆盖经质量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浸泡后的纱布;

(2)继续覆盖经质量浓度为15%的氯化钠溶液浸泡后的纱布,每天更换一次经质量浓度为15%的氯化钠溶液浸泡后的纱布,并在其上覆盖有无菌纱布,至5~13d后即可。

实施例3

一种采用氯化钠溶液对压疮进行清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质量浓度为2%的生理盐水清洗清洗压疮伤口,然后在压疮伤口上覆盖经质量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浸泡后的纱布;

(2)继续覆盖经质量浓度为12%的氯化钠溶液浸泡后的纱布,每天更换一次经质量浓度为12%的氯化钠溶液浸泡后的纱布,并在其上覆盖有无菌纱布,至5~13d后即可。

对比例

与实施例1相比,缺少覆盖经质量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浸泡后的纱布的步骤,其余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试验例

1、纳入于2011年1月-2014年12月处理的、按照npuap/epuap确认的压疮分期原则分期为ⅲ期的68例压疮患者。其中男26例、女42例。年龄26~98岁,平均66.77岁。其中对照组(67.88±9.83)实验组(66.28±14.05)(p>0.05);伤口部位包括骶尾部32例,左右髋部处36例。伤口大小2.0cm×3.0cm×1.5cm~6.0cm×8.0cm×3.0cm。纳入标准:ⅲ期压疮,表面黄期,无窦道潜行的,伤口分泌物细菌学培养阳性(不包含可疑深部组织损伤以及不可分期的压疮)。采用单盲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伤口大小、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开始实施,每位患者压疮伤口在评估确认分期后,即完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可能存在的愈合不良、出血、感染、费用等方面进行告知并取得同意。

表1两组患者情况比较

注:“﹡”表示t值,“﹟”表示卡方值。

2、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的方法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均每天换药,评估及记录清创换药的时间、伤口渗液、伤口异味、肉芽生长情况、疼痛评分以及清创结束后患者材料费和换药费花费情况。其中,清创时间计算是从第一次换药开始,每天换1次药并记录天数,清创结束后累计换药天数即为清创时间。渗液计算方式为:渗液浸湿程度超过敷料面积2/3的记为3分、超过敷料面积1/2计为2分,<1/2的计为1分,无渗液的计为0分;伤口有异味的为1分,无异味的为0分。肉芽生长采取观察伤口创面肉芽生长覆盖面积,不足创面1/3为1分,达到创面1/2为2分,超过创面2/3为3分。疼痛评分使用数字评分法结合面部表情评分表来计算。费用计算方法:从清创第一次换药开始直至清创结束期间的所有换药费、材料费的总和。其余路途、护理、营养等费用不在本次研究范围。

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每次换药均进行评估,记录则是在清创首次换药、末次换药以及每周一次,对上面描述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并记录。最后汇总每例分值总数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照组清创完成时间为18~32d,平均(22.4±10.82)d,试验组清创完成时间5~13d,平均(11.6±4.0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伤口渗液方面对照组平均(6.7±2.87)分,实验组平均(3.65±1.23)分。异味情况方面对照组平均(2.735±1.62)分,实验组平均(1.265±0.51)分。提示渗液和异味控制方面差异性明显。(p<0.05)。

表2两组患者清创期换药天数、伤口渗液、伤口异味方面的比较(x±s)

两组患者费用支出差异性明显,对照组平均费用支出(975±10.29)元,实验组平均费用支出(626±8.18)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芽生长情况、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清创清创期肉芽生长情况、费用支出、疼痛评分方面的比较(x±s)

根据表2和表3数据可知,肉芽生长情况方面,本研究中两组差异虽然不明显,但是在换药时间缩短的情况下,试验组肉芽生长分值与换药时间较长的对照组肉芽生长分值一样,表明试验组肉芽生长速度快于对照组。

在费用支出方面,本发明统计的是患者换药使用的材料费和换药治疗费两项费用,其余生活费、陪护费等未作统计。两组使用材料均使用0.9%氯化钠清洗创面,每瓶价格3.8元。实验组使用10%氯化钠进行填塞,每次换药使用一只,价格仅为0.46元。其余材料费用一致。平均每天换药费为30-60元,实验组换药天数减少,费用支出每例患者减少300-600元左右,本研究提示,对照组平均费用支出(975±10.29)元,实验组平均费用支出(626±8.18)元,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