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85256发布日期:2020-05-08 18:46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康复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在医院、养老院、护理中心,还是在家里,护理器械应用极为普遍,减轻了医护人员、病人家属的劳动。但现有护理器械起背过程中都存在背板拉病人背部衣服的现象,使得病人颈部、后背受到衣服的挤压,造成病人不舒服,甚者产生窒息,特别是对于失去运动功能的病人,就更加的危险。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起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护理器械的起背过程中,背板拉病人衣服而造成不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起背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起背装置,包括两个靠背板导轨副(1)、靠背板(2)、联接块(3)、上滑轮支撑座(4)、上滑轮组、1号钢丝绳(6)、小滑轮支撑座(7)、小滑轮(8)、2号钢丝绳(9)、工型板(10)、配重块导轨副(11)、配重块(12)、起坐外框(13);

两个所述靠背板导轨副(1)的导轨通过螺栓固定在起坐外框(13)的左右边框的上表面,且两个所述靠背板导轨副(1)的导轨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靠背板(2)为长方形板类零件,两个所述靠背板导轨副(1)的滑块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靠背板(2)的下表面两侧;所述联接块(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靠背板(2)的下表面;

所述配重块导轨副(11)的导轨通过螺栓连接在工型板(10)上,所述工型板(10)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固联在起坐外框(13)的左右边框上;所述配重块导轨副(11)的导轨的轴线与两个靠背板导轨副(1)的导轨轴线互相平行;

所述配重块(12)通过螺栓固定在配重块导轨副(11)的滑块上;

所述小滑轮(8)通过小滑轮支撑座(7)固定在起坐外框(13)的下边框上;

所述1号钢丝绳(6)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联接在配重块(12)的上端,且所述1号钢丝绳(6)绕过上滑轮组的轮槽,另一端与联接块(3)的上端通过螺栓固联;所述2号钢丝绳(9)的一端与配重块(12)的下端通过螺栓固联,且所述2号钢丝绳(9)绕过小滑轮(8)的轮槽,另一端与联接块(3)的下端通过螺栓固联。

所述2号钢丝绳(9)的右下段(901)与1号钢丝绳(6)的右上段(601)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配重块导轨副(11)的导轨的轴线平行于2号钢丝绳(9)的右下段(901)与1号钢丝绳(6)的右上段(601);所述2号钢丝绳(9)的左下段(902)与1号钢丝绳(6)的左上段(602)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配重块导轨副(11)的导轨的轴线平行于2号钢丝绳(9)的左下段(902)与1号钢丝绳(6)的左上段(602);即所述2号钢丝绳(9)、1号钢丝绳(6)及配重块导轨副(11)的导轨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该平面垂直于靠背板(2)的上表面;

所述靠背板(2)的上表面固定有被褥(21);

所述配重块(12)和配重块导轨副(11)的滑块的质量和等于靠背板(2)、联接块(3)和两个靠背板导轨副(1)的滑块、被褥(21)的质量和;

所述靠背板导轨副(1)的导轨轴线与靠背板(2)的上表面平行;

所述配重块导轨副(11)的导轨的轴线与所述靠背板导轨副(1)的导轨的轴线成α角度,α角度的取值范围为5度至20度;所述靠背板(2)的上表面与床体(14)的上表面在垂直平面内的角度为β;

当所述角度β小于α/2时,所述配重块(12)和配重块导轨副(11)的滑块所受重力在沿配重块导轨副(11)的导轨轴线方向上的分力大于靠背板(2)、联接块(3)和两个靠背板导轨副(1)的滑块和被褥(21)所受重力在沿靠背板导轨副(1)的导轨的轴线方向上的分力,此时,靠背板(2)有向下运动的趋势;

当所述角度β大于α/2时,所述配重块(12)和配重块导轨副(11)的滑块所受重力在沿配重块导轨副(11)的导轨轴线方向上的分力小于靠背板(2)、联接块(3)和两个靠背板导轨副(1)的滑块和被褥(21)所受重力在沿靠背板导轨副(1)的导轨的轴线方向上的分力,此时,靠背板(2)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技术方案中所述配重块(12)为长方体结构。

技术方案中所述起坐外框(13)由上下边框和左右边框焊接而成,上下边框和左右边框均为方管,所述起坐外框(13)的左右边框的下端通过铰链(16)与床体(14)铰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滑轮组包括上滑轮(5);所述1号钢丝绳(6)绕过上滑轮(5)的轮槽。

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滑轮支撑座(4)通过螺栓固定在起坐外框(13)的上边框。

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止动块(22);所述止动块(2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床体(14)上,且当靠背板(2)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止动块(22)正处于配重块(12)的正下方位置,且所述止动块22的上表面与配重块(12)的下表面接触。

技术方案中该装置还包括电动推杆(18),所述电动推杆(18)的推杆端部铰接在工型板(10)上;所述电动推杆(18)的底部铰接在床体(14)上。

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滑轮组包括1号滑轮(15)、2号滑轮(17);所述1号钢丝绳(6)绕过1号滑轮(15)、2号滑轮(17)的轮槽;所述1号滑轮(15)固定在1号滑轮座(19)上;所述2号滑轮(17)固定在2号滑轮座(20)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起背装置采用由靠背板、配重块所组成的自适应机构,实现靠背板随患者背部的移动而自动调节跟随,解决了现有护理器械因背板拉患者背部衣服而造成不舒适的问题,使护理安全性更高。在此过程中,没有采用电机、液压泵、电动推杆等动力源,且实事证明这些动力源越多,产生振动、噪音等负面因素越多而影响患者休息,因此,通过无动力源设计本装置,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且结构简单,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起背装置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起背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起背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起背装置的安装总体示意图。

图中:1.靠背板导轨副,2.靠背板,3.联接块,4.上滑轮支撑座,5.配重块,6.1号钢丝绳,7.小滑轮支撑座,8.小滑轮,9.2号钢丝绳,10.工型板,11.配重块导轨副,12.配重块,13.起坐外框,14.床体,15.1号滑轮,16.铰链,17.2号滑轮,18.电动推杆,19.1号滑轮座,20.2号滑轮座,21.被褥,22.止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阅图1、图2,本发明的一种起背装置,包括两个靠背板导轨副1、靠背板2、联接块3、上滑轮支撑座4、上滑轮组、1号钢丝绳6、小滑轮支撑座7、小滑轮8、2号钢丝绳9、工型板10、配重块导轨副11、配重块12、起坐外框13;

参阅图1、图2,两个所述靠背板导轨副1的导轨通过螺栓固定在起坐外框13的左右边框的上表面,且两个所述靠背板导轨副1的导轨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靠背板2为长方形板类零件,两个所述靠背板导轨副1的滑块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靠背板2的下表面两侧;所述联接块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靠背板2的下表面;

参阅图1、图2,所述配重块导轨副11的导轨通过螺栓连接在工型板10上,所述工型板10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固联在起坐外框13的左右边框上;所述配重块导轨副11的导轨的轴线与两个靠背板导轨副1的导轨轴线互相平行;

参阅图1、图2,所述配重块12通过螺栓固定在配重块导轨副11的滑块上;

参阅图1、图2,所述小滑轮8通过小滑轮支撑座7固定在起坐外框13的下边框上;

参阅图1、图2,所述1号钢丝绳6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联接在配重块12的上端,且所述1号钢丝绳6绕过上滑轮组的轮槽,另一端与联接块3的上端通过螺栓固联;所述2号钢丝绳9的一端与配重块12的下端通过螺栓固联,且所述2号钢丝绳9绕过小滑轮8的轮槽,另一端与联接块3的下端通过螺栓固联。

参阅图1、图2,所述2号钢丝绳9的右下段901与1号钢丝绳6的右上段601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配重块导轨副11的导轨的轴线平行于2号钢丝绳9的右下段901与1号钢丝绳6的右上段601;所述2号钢丝绳9的左下段902与1号钢丝绳6的左上段602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配重块导轨副11的导轨的轴线平行于2号钢丝绳9的左下段902与1号钢丝绳6的左上段602;即所述2号钢丝绳9、1号钢丝绳6及配重块导轨副11的导轨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该平面垂直于靠背板2的上表面;

参阅图1、图2,所述靠背板2的上表面固定有被褥21;

参阅图1、图2,所述配重块12和配重块导轨副11的滑块的质量和等于靠背板2、联接块3和两个靠背板导轨副1的滑块、被褥21的质量和;

参阅图1、图2,所述靠背板导轨副1的导轨轴线与靠背板2的上表面平行;

参阅图1、图2、图4,所述配重块导轨副11的导轨的轴线与所述靠背板导轨副1的导轨的轴线成α角度,α角度的取值范围为5度至20度;所述靠背板2的上表面与床体14的上表面在垂直平面内的角度为β;

当所述角度β小于α/2时,所述配重块12和配重块导轨副11的滑块所受重力在沿配重块导轨副11的导轨轴线方向上的分力大于靠背板2、联接块3和两个靠背板导轨副1的滑块和被褥21所受重力在沿靠背板导轨副1的导轨的轴线方向上的分力,此时,靠背板2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即当病人在起背过程中,当所述角度β小于α/2时,因某种原因,病人的背部离开靠背板2时,靠背板2会自动停在原地,或者缓慢向下运动,保证靠背板不会因为病人的背部离开靠背板2后再次与靠背板2接触的过程中向上运动而造成当病人继续起背时靠背板的向上的行程不足的问题;

当所述角度β大于α/2时,所述配重块12和配重块导轨副11的滑块所受重力在沿配重块导轨副11的导轨轴线方向上的分力小于靠背板2、联接块3和两个靠背板导轨副1的滑块和被褥21所受重力在沿靠背板导轨副1的导轨的轴线方向上的分力,此时,靠背板2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即当病人处于坐姿,或者是由坐姿向平躺过程,当所述角度β大于α/2时,因某种原因,病人的背部离开靠背板2时,靠背板2会自动停在原地,或者缓慢向上运动,保证靠背板不会因为病人的背部离开靠背板2后再次与靠背板2接触的过程中向下运动而造成当病人在由坐姿转向平躺时靠背板2的向下的行程不足的问题;

参阅图1、图2、图4,所述配重块12为长方体结构。

参阅图1、图2、图4,所述起坐外框13由上下边框和左右边框焊接而成,上下边框和左右边框均为方管,所述起坐外框13的左右边框的下端通过铰链16与床体14铰接。

参阅图1、图2、图4,所述上滑轮组包括上滑轮5;所述1号钢丝绳6绕过上滑轮5的轮槽。

参阅图1、图2、图4,所述上滑轮支撑座4通过螺栓固定在起坐外框13的上边框。

参阅图1、图2、图4,该装置还包括电动推杆18,所述电动推杆18的推杆端部铰接在工型板10上;所述电动推杆18的底部铰接在床体14上。

参阅图1、图2、图4,该装置还包括止动块22;所述止动块2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床体14上,且当靠背板2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止动块22正处于配重块12的正下方位置,且所述止动块22的上表面与配重块12的下表面接触,即配重块12落在止动块22上,两者有正压力,保证靠背板2不会受到外力移动,保证病人平躺时的舒适性。

实施例2.

所述的一种起背装置,在图2的基础上改进形成图3,请参阅图1、图3,图4,本方案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上滑轮组中取消包括上滑轮5;取消所述1号钢丝绳6绕过上滑轮5的轮槽;

而是所述上滑轮组包括1号滑轮15、2号滑轮17;所述1号钢丝绳6绕过1号滑轮15、2号滑轮17的轮槽;所述1号滑轮15固定在1号滑轮座19上;所述2号滑轮17固定在2号滑轮座20上。

所述的一种起背装置的工作原理:

首先根据图1-图4安装,起背时,靠背板2开始逆时针转动,配重块12下表面离开止动块22的上表面,起背或落背过程中,靠背板2自动随病人背部移动位置,解决了现有护理器械的背板在起背过程中拉病人背部衣服造成不适的问题。

本发明中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发明,本发明只是一种优化的实施例,或者说是一种较佳的具体的技术方案,故本发明不限于实施这一种比较具体技术方案的描述。如果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坚持本发明基本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做出不需要经过创造性劳动的等效结构变化或各种修改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