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通过刺激热觉纤维改善疼痛缓解的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349107发布日期:2021-03-19 12:3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8年3月7日提交的名称为“systemsandmethodsforimprovedpainrelieffromactivationofthermalcoldfibers”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2/639,930的优先权,所述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本文。本技术总体上涉及基于刺激的治疗装置、系统和方法。特别地,本公开涉及用于将热脉冲和局部化合物施加到患者的身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1965年,melzack和wall就提出了对大直径非疼痛感觉神经的刺激可减少由疼痛神经携带的令人不适的活动的量所利用的生理机制。发表在science中的这一意义重大的观察被称为“闸门控制理论”并且提供了用于描述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各种类型的感觉传导路径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模型。所述模型描述了诸如适度电刺激之类的非疼痛感觉输入可如何减少或“门控”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伤害感受(疼痛)输入的量。闸门控制理论刺激了研究,所述研究促成了新的医疗装置和技术,诸如经皮神经电刺激仪(tens)的产生。然而,tens和从闸门控制理论发展而来的其他技术提供了亚最佳的疼痛缓解。因此,需要用于减少疼痛的新技术。附图说明图1a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配置的刺激荚系统的透视图。图1b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配置的图1a所示的系统的刺激荚的分解图。图1c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配置的图1a所示的系统的锚固件的分解图。图2a至图2c是图1a所示的系统的横截面侧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抵靠锚固件固定的刺激荚。图3a至图3c是图2a所示的系统的一部分的放大的恒截面侧视图,并且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用于将刺激荚附接到锚固件的各种附接机构。图3d和图3e是图2b所示的系统的一部分的放大的恒截面侧视图,并且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用于将刺激荚附接到锚固件的各种附接机构。图3f是图2c所示的系统的横截面底视图,并且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用于将刺激荚附接到锚固件的附接机构。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配置的刺激荚的透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配置的刺激递送系统的部分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配置的刺激递送系统的部分示意图。图7a是人腿部和脚部的温度感受器的分布图的图示。图7b是温度感受器的激励对所施加的热的图。图8是皮肤温度对温度感受器的每秒峰数的曲线图,其示出了温度感受器在增加的温度下的加强的活性。图9是所施加的温度对冷觉感受器的平均每秒脉冲数的曲线图,其示出了冷觉感受器在施加各种温度,持续不同的持续时间的情况下的活性。图10是示出机械感受器、伤害感受器、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人身体的各个区域处的密度的表格。图11是皮肤温度对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的每秒脉冲数的曲线图,其示出了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各种温度下的相对活性。图12a是所施加的热对选定trp通道的活性的曲线图,其示出了选定trp通道在各种温度下的相对活性。图12b是所施加的热对感受器活性的曲线图,其示出了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和伤害感受器在各种温度下的相对活性。图13是具有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配置的多个附接的刺激荚的人体形的背视图。图14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示出可变热循环的温度对时间的曲线图。图15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示出可变热循环的温度对时间的曲线图。图16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所施加的能量对时间的曲线图,其示出了患者的所得的皮肤温度。图17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所施加的能量对时间的曲线图。图18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施加到示例性感热区的能量和患者的所得的皮肤温度。图1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如患者所请求的可变热循环随时间变化的按需模式。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总体上涉及用于将刺激施加到人受试者或患者的身体的各个部分的系统、装置和相关联的方法。刺激可被配置为激活人受试者体内的温度感受器以减轻、掩蔽或以其他方式减少疼痛感觉。刺激可为热刺激,诸如热。刺激还可为被配置为激活特定温度感受器的组合物,诸如薄荷醇或辣椒碱。为了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在以下描述中并未阐述说明热和电原理的若干细节。此外,尽管以下公开内容阐述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方案,但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可具有与本文描述的那些不同的配置、布置和/或部件。例如,其他实施方案可具有附加元件,或者它们可能会缺乏下文参考图1至图19详细描述的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元件。以下呈现的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即使其结合本技术的某些特定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一起使用也意图以其最广泛的合理方式进行解释。以下甚至可能强调了某些术语;然而,意图以任何限制方式解释的任何术语同样会在本文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行明显而具体的定义。另外地,本技术可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但未相对于图1至图19进行详细描述的其他实施方案。贯穿本说明书对“一个实施方案”、或“实施方案”的提及表示结合所述实施方案来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因此,贯穿本说明书在各个位置上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或“在实施方案中”不一定都是指同一个实施方案。另外,特定特征或特性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贯穿本说明书对相对术语,例如像“基本上”、“大约”和“约”的提及在本文中使用来表示所述值加上或减去10%。本文使用的术语并不意图—并且不应被视为—将被设计成放置在皮肤上以实现疼痛缓解的其他类型的热源排除在本技术的范围之外。将示出和描述说明性实施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说明性实施方案不排除其他实施方案。本文提供的标题仅是为了方便,并不解释所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或含义。i.刺激荚系统的选定实施方案图1a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配置的刺激荚系统100(“系统100”)的透视图。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系统100包括刺激荚110和锚固件120。刺激荚110可具有在约0.5英寸至2英寸之间的直径(例如,约1英寸的直径)并且可被配备成将不同的刺激递送到患者的身体,所述刺激包括热、振动和/或电力。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可包括收集信息并将信息传递回到控制站的传感器。锚固件120可具有:粘附表面,所述粘附表面可施加到患者的身体上的各个位置;孔隙122;以及附接环124,所述附接环124可接合刺激荚110以将刺激荚110保持在患者的身体上。另外地或可选地,刺激荚110可通过衣物、磁体、魔术贴型施加器、松紧带、袋状保持器、支架、或能够保持刺激荚110抵靠患者的皮肤的其他类型的施加器来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图1b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配置的图1a所示的荚110的分解图。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包括刺激表面150,所述刺激表面150接触患者的皮肤以在受测量的审慎模式下将热、适度电刺激、振动和/或其他刺激递送到患者的身体,以便缓解患者的身体的疼痛和不适。刺激表面150可为约3平方英寸或更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刺激表面可被配置为将热传递到皮肤,并且刺激表面材料可基于期望的热导率而选择。例如,刺激表面可包括导电加热元件、对流加热元件或辐射加热元件。在另一个实例中,加热表面可为具有低热质量的电阻性加热元件,以促成激活时的快速热上升以及停用时的快速热衰减。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包括电池155、电路板160、充电线圈165和若干壳体元件170(单独地被称为上盖170a和主体170b)。电池155可为刺激表面和电路板160供电。电池155可为锂聚合物电池或另一种合适的电池类型。充电线圈165可被配置为从电源(例如,充电站)接收电力并且将电力递送到电池15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可包括无线通信链路175,通过所述无线通信链路175,刺激荚110从控制站接收指令和/或向所述控制站发送数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控制站可为移动电话上所包含的移动应用程序。壳体元件170可封闭刺激荚110的内部部件并且提供方便的处理表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下文参考图3a至图3f更详细地描述的,刺激荚110可包括用于将刺激荚110附接到锚固件120的附接构件。参考图1a和图1b,例如,刺激荚110可具有金属块105,所述金属块105可被磁化并且耦合到锚固件120中的附接环124(例如,金属环)以将刺激荚110保持到锚固件12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金属块105还可用于刺激递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金属块105可定位在刺激荚110的顶侧上并且可用于与充电站和/或其他外部装置对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中的多个刺激荚可协同用于患者的身体上的不同位置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还可因毛细膨胀而使用来通过电泳、电力电渗疗法和/或热增强灌注来将药品递送到患者。电泳是在空间上均匀的电场的影响下分散颗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电泳最终是由颗粒表面与周围流体之间的带电界面的存在引起的。电力电渗疗法(又称为电动药物给药(emda))是一项使用小的电荷来递送药品或其他化学物质通过皮肤的技术。它基本上是无针注射。对此过程的技术性描述是使用施加到离子电渗腔室(包含类似带电的活性剂以及其媒介物)的小的电荷通过排斥的电动势来经皮地推进高浓度带电物质,通常是药物或生物活性剂的非侵入性方法。一个或两个腔室填充有包含活性成分以及其溶剂(又被称为媒介物)的溶液。带正电的腔室(阳极)将带正电的化学物质排斥到皮肤中,而带负电的腔室(阴极)将带负电的化学物质排斥到皮肤中。图1c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配置的图1a所示的锚固件的分解图。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锚固件120包括附接环124、上表面130、粘附层135和内衬14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内衬140可在将锚固件120放置在患者的身体上之前移除以暴露粘附层135。上表面130暴露于环境条件并且因此可类似于绷带或创面覆盖物,以为锚固件120提供清洁、防水的表面。附接环124定位在上表面130下方并且可为金属环,诸如钢环,所述金属环可耦合到刺激荚110的磁性金属块105和/或刺激荚110的其他部件。附接环124通过粘附层135保持到上表面130,所述粘附层135(i)在其上侧上可具有粘附剂以粘附到附接环124和上表面130,并且(ii)在其下侧上可具有粘附剂以粘附到内衬140。粘附层135的下侧可任选地包括携带镇痛药的施加器区。用于形成锚固件120的材料可以全部是足够刚性的,以维持适当的形状,但也是足够柔性的,以基本上贴合于患者的身体。例如,附接环124可以是分段或薄的以准许锚固件120在一定程度上挠曲。一起参考图1a至图1c,一旦锚固件120被放置在患者的身体上(例如,经由粘附层135粘附到患者的身体),刺激荚110就可被放置到锚固件120中的孔隙122中并且与患者的身体保持接触以将热和/或其他刺激递送到患者。确切地说,在许多应用中,来自刺激荚110的刺激可在刺激表面150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的情况下递送到患者的身体。因此,刺激荚110的至少一部分可突出到锚固件120之外/突出穿过所述锚固件,使得刺激表面与患者的皮肤直接接触。图2a至图2c例如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系统100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刺激荚110抵靠锚固件120固定并且具有各种刺激表面150(单独地被标记为刺激表面150a-150c)。参考图2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可具有略微延伸超出锚固件120(例如,突出超过所述锚固件的下表面)的塞头152a。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塞头152a具有带有扁平(例如,大体平面的)轮廓的刺激表面150a。附接环124可以足够的力接合刺激荚110,使得刺激表面150a下压到患者的皮肤上以确保与皮肤的足够接触。参考图2b,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可具有塞头152b,所述塞头152b具有延伸超出锚固件120的凸出刺激表面150b。凸出刺激表面150b的斜度可部分地取决于刺激荚110的大小以及其预期应用。例如,所述斜度可被选择为使得基本上整个刺激表面150b都接触患者的皮肤(例如,使得刺激表面150b的斜度不会过于极端)。因此,相较于图2a所示的扁平刺激表面150a,凸出刺激表面150b可具有相对更大的表面区域。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相较于扁平刺激表面150a,刺激表面150b可接触患者的皮肤的相对更大的区域。参考图2c,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可具有塞头152c,所述塞头152c延伸超出锚固件120,并且具有带有若干小凸块或突出部240的刺激表面150c。刺激表面150c和突出部240的尺寸可被选择为增加刺激表面150c的接触患者的皮肤的表面区域,而不会在突出部240之间产生可能会减少有效的热传递或者其他刺激或药物递送的空隙空间或气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突出部240不是离散的,而是连续的和/或正弦形的。刺激荚110可附接到锚固件120(例如,抵靠所述锚固件固定,由所述锚固件保持等),使得刺激表面150抵靠患者的皮肤固定。图3a至图3f例如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用于将刺激荚110附接到锚固件120的各种附接机构。更确切地说,图3a至图3c是图2a所示的系统100的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侧视图,图3d和图3e是图2b所示的系统100的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侧视图,并且图3f是图2c所示的系统100的沿着图2c所示的线截取的横截面底视图。参考图3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锚固件120可包括对应于刺激荚110中的磁体185的金属环或磁环250。在环250与磁体185之间的磁力可相对于锚固件120将刺激荚110保持/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参考图3b,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锚固件120可通过机械紧固件255,诸如卡扣、或其他类似的机械附接构件来保持/固定到刺激荚110。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锚固件120包括弹性凹口,并且刺激荚110包括匹配的弹性突出部,当被压在一起时,这两者将刺激荚110机械地保持在锚固件120b上的适当的位置。在其他实施方案中,锚固件120可包括突出部并且刺激荚110可包括匹配的凹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锚固件120与刺激荚110之间的界面处的附接机构可遵循与纸板杯上的塑料盖,诸如咖啡杯和杯盖一样的原理来操作。参考图3c,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锚固件120可通过钩-环紧固件260保持/固定到刺激荚110。参考图3d,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锚固件120可包括内表面265,所述内表面265接合刺激荚110的塞头152b的外表面270以将刺激荚110固定到锚固件120。更特别地,表面265、270中的一者或两者可由弹性材料形成,使得当塞头152b被压入到锚固件120中的孔隙122中时,塞头152b卡扣到适当的位置。参考图3e,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表面265、270可具有对应/匹配的螺纹,使得刺激荚110可被拧入到锚固件120中。参考图3f,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锚固件的内表面265可具有键形、规则的、不规则的图案或其他图案,并且刺激荚110的外表面270可包括被配置为与锚固件120接合以将刺激荚110保持在适当的位置的对应/匹配的图案。图3a至图3f所示的附接机构中的任一者都为患者将刺激荚110施加至其身体提供了简单的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了解,图2a至图3f所示的锚固件120和刺激荚110的各种配置可进行组合和/或整合在一起(例如,以包括磁性连接和摩擦配合连接)。在系统100的操作期间,刺激荚110中的多个刺激荚可在锚固件120中的不同锚固件之间互换,反之亦然。患者可使用刺激荚110,直到电池被耗尽,然后简单地用具有新电池的另一个刺激荚110进行更换。附接构件可以是足够牢固的并且刺激荚110的尺寸可以是足够小的,使得刺激荚110可容易地佩戴在患者的衣物下方。锚固件120的放置可根据预定诊断模式或个人偏好而发生极大的变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中的一个或多个刺激荚可放置在不适区域,诸如疼痛的下背部处。一些研究表明,将附加的刺激荚110放置在远离问题区域的某一区域处也可提供镇痛效果。例如,患者可将刺激荚110之一放置在下背部处—其疼痛所在之处—但是所述患者也可在肩部附近或在腿部上使用刺激荚110中的第二刺激荚。多个刺激荚110可协同使用来产生聚合作用。由于人体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神经密度,在某些区域中,刺激荚110中相互靠近放置的两个刺激荚可被看作单个大的刺激荚。例如,患者的背部具有比面部、颈部或臂部低得多的神经密度。因此,患者可在下背部处使用一对小的刺激荚110(例如,直径为1或2英寸)并且间隔开约3或4英寸以实现与覆盖整个区域的较大的刺激荚一样的感觉传递效果。这种布置的意料之外的好处是在两个小的区域中提供刺激需要比刺激整个区域所需的电力少得多的电力。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刺激荚110的透视图,并且示出了刺激荚110的附加特征。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具有触点209,所述触点209用于与充电站对接并且定位在刺激荚110的下表面上。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触点209可定位在刺激荚110的上表面上或刺激荚110上的其他位置。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还包括用于启动/关闭刺激荚110的接通/断开开关207。尽管示出了简单的按键型接通/断开开关,但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可包括其他类型的开关,包括例如滑动开关、光开关、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敲击的加速度计等。在使用时,接通/断开开关207通常在已建立与患者的皮肤的接触之后激活。除了其接通/断开功能,接通/断开开关207还可被配置为控制刺激荚110的热循环的次数和/或所述刺激荚的温度(例如,如下文参考图14至图19详细地描述)。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还包括刺激循环开关206,所述刺激循环开关206被配置为例如在不同水平的施加刺激(例如,低温、适中温度或高温)之间进行切换。刺激荚110另外可包括可响应于刺激循环开关206的具体设定而发亮的指示器208a至208c,诸如led。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能够改变其颜色、强度、或其他性质的单个指示器208可用于指示刺激荚110的不同设定。在图4中示出了按键型刺激循环开关206,但是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使用其他类型的开关,例如像滑动开关、多刀投掷开关、触感开关等。刺激荚110还可包括电路,以及被配置为监测皮肤的温度的温度测量元件。温度测量元件可例如定位在刺激表面150的中心处。温度测量元件可以可操作地耦合到电路,并且电路可通信地耦合到监测/控制装置,诸如台式计算机或膝上型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或其他装置。电路可经由温度测量元件感知皮肤的温度,并且基于感知到的温度和/或其他信息而确定皮肤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电路之后可将与一个或多个特性有关的信息传送到监测/控制装置,并且监测/控制装置可向用户或医护专业人员显示信息。例如,电路可确定与皮肤的热传递能力和/或皮肤的血液流动有关的信息并且将此信息发送到监测/控制装置以供显示。电路还可利用查找表、公式、图表或其他信息源来预测何时可能会发生皮肤的热损伤。当电路确定可能发生了热损伤时,电路可指示监测/控制装置向用户提供警告,和/或可自动地关闭刺激荚110。ii.刺激递送系统的选定实施方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中的一个或多个刺激荚可与控制站通信,以例如协调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对患者的刺激的递送。图5例如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配置的刺激递送系统500的部分示意图。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刺激递送系统500包括通信地耦合到控制站230的刺激荚110中的一个或多个刺激荚(示意性地示出于图5中)。刺激荚110可通过任何接受的无线或有线协议来与控制站230通信,所述无线或有线协议包括射频(rf)、红外光、激光、可见光、声能、蓝牙、wifi或其他通信系统。另外地,可通过患者的皮肤发送和接收信号。除了在刺激荚110之间提供通信路径之外,通过患者的皮肤发送和接收信号可能非常适合于确定在刺激荚110之间的距离。控制站230可为台式计算机或膝上型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或其他装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控制站230可包括在充电站中或整合到所述充电站中,和/或可与充电站共享部件,诸如电源、电路等。控制站230可指示刺激荚110中的一个或多个刺激荚以各种模式向患者的身体施加热、电刺激、振动、或其他刺激或者刺激组合。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荚110包括可利用来手动地操作荚110的按钮或一系列按钮。可能的施加有很多,并且包括以下项的各种组合:斜升操作、最大强度操作(例如,最大温度或最大电流等)、斜降操作、刺激保温操作和锁定阶段操作(例如,如下文参考图14至图19详细地描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从不同的刺激荚110以不同的水平和/或以不同的模式施加刺激。例如,患者可在其上背部、其下背部处,以及在其肩部中的每一个肩部附近都放置一个刺激荚110,或者以不同的布置放置。控制站230可根据预定模式来改变在各个区处的刺激施加。如果智能手机或具有屏幕的其他装置用作控制站230,则所述屏幕可显示患者的身体的图形表示,所述图形表示具有关于在具体应用中在何处定位荚110的指示。另外,屏幕可显示刺激荚110中的全部或一些的倒计时时间信息,和/或刺激荚110的电池状态。在若干实施方案中,控制站230可检测或接收有关刺激荚110在患者的身体上的位置的信息,并且可相应地改变刺激模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可被构造成记住某些身体位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可携带身体位置标记以指示患者根据标记来施加刺激荚110。例如,在一组四个刺激荚中,两个刺激荚可被标记为“肩部”,第三个刺激荚可被标记为“下背部”,并且第四个刺激荚可被标记为“上背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锚固件120可将其位置传达给刺激荚110。例如,锚固件120可包括无源标识,诸如rfid标签,或用于与刺激荚110和/或控制站230通信的其他简单的无源装置。在此类实施方案中,即使在将不同的刺激荚110换入和换出锚固件120时,锚固件120也可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因此,固定的锚固件120可准确地向控制站230提供位置信息,而与刺激荚110中的哪个具体刺激荚占用锚固件120无关。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患者可向控制站230告知刺激荚110位于何处,并且有了这个信息,控制站230可将期望的刺激模式应用于刺激荚110。例如,可顺序地启动刺激荚110,并且患者可在用户界面上指示刺激的位置。通过用户界面,患者还可操作系统100并且施加治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控制站230可图形地显示患者的身体的图示,并且患者可向控制站230指示在其身体上的何处定位刺激荚110。可选地,患者可通过沿着其身体的图示移动指示装置来产生患者或医护专业人员直接控制的虚拟刺激消息而直接控制通过刺激荚110进行的刺激施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控制站230可包括触摸屏,患者可触摸所述触摸屏来将热或其他刺激施加到其身体(或另一名患者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配置的刺激递送系统600的部分示意图。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刺激递送系统600包括通信地耦合到控制站230的多个刺激荚110(示意性地示出于图6中)。刺激荚110中的至少一个刺激荚可被配置为索引荚110a,并且刺激荚110中的其他刺激荚可被配置为哑荚110b。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索引荚110a与哑荚110b之间的关系可类似于主宰者/寄生者关系。例如,索引荚110a可包括比哑荚110b更精密的遥测设备,并且可充当在哑荚110b与控制站230之间的中间人。索引荚110a可包括刺激部件,诸如加热表面或振动设备,并且能够就像哑荚110b一样递送刺激。可选地,索引荚110a可为具有通信设备,但不具有刺激设备的专用索引荚110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索引荚110a和控制站230可辨别刺激荚110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刺激荚(例如,哑荚110b或索引荚110a)何时彼此足够靠近,以至于所述刺激荚能够全体工作。如果控制站230知晓刺激荚110放置在患者的身体上的何处,则控制站230可根据身体上不同位置处的神经密度来通过索引荚110a而改变在刺激荚110之间的阈值距离。例如,如果控制站230辨别出刺激荚110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刺激荚间隔开三英寸并且在下背部上,则控制站230可一起操作刺激荚110中的那些刺激荚来有效地覆盖在刺激荚110之间的区域以及直接接触刺激荚110的区域。通过比较,如果刺激荚110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刺激荚间隔开三英寸,但放置在更敏感的区域,诸如患者的面部或颈部上,则控制站230可确定可能会因为较大的神经密度而无法感知到聚合作用到达在刺激荚110中的那些刺激荚之间的区域。此信息可在应用在规定区域上需要刺激的治疗计划时使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控制站230可确定刺激荚110之一是否位于规定区域上或其附近,并且如果为否,则来自刺激荚110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刺激荚的聚合作用可用于实施治疗计划,并且可通过刺激荚110执行计划。iii.感觉和疼痛感觉信息经由两个相邻的脊髓丘脑束传送到大脑: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传导与压力和粗暴接触有关的信息。脊髓丘脑侧束传导与疼痛和温度有关的信息。更确切地说,脊髓丘脑侧束经由a-δ、a-β和c神经纤维传导与疼痛和温度有关的信息。a-δ和a-β纤维是有髓鞘的,并且因此具有快速传导速度。c神经纤维是无髓鞘的,并且因此具有较慢的传导速度。因此,初始疼痛感觉可能归因于经由a-δ和a-β纤维进行的信号传送,而持续的疼痛感觉可能归因于经由c纤维进行的信号传送。由a-δ和c神经纤维传送的疼痛信号激活了大脑对潜在威胁的意识。当大脑得出不再需要感觉的结论时出现疼痛缓解。在典型的治愈时间之后持续很久的疼痛感觉(即,慢性疼痛)或没有明显原因持续很久的疼痛感觉(即,原发性疼痛)指示可能存在免疫系统的问题、潜在的神经性障碍和/或潜在的心理障碍。如果慢性疼痛是由身体的免疫系统问题引起的,则疼痛可能是由身体的受伤部分未被良好修复,从而引起传送疼痛感觉的c-纤维的持续激发而引起的。可选地,身体的受伤部分可能已在某一时间点再次受伤,从而导致c-纤维的持续激发。如果慢性疼痛是由神经性障碍引起的,则疼痛可能是由以下项引起的:有缺陷的伤害感受器在不存在炎性信号的情况下激发;有缺陷的c-纤维在伤害感受器没有激活的情况下传送信号;有缺陷的背角在不存在c-纤维信号的情况下不断地向大脑发信号;或者丘脑中的接收单元无法调低威胁等级。如果慢性疼痛是由心理障碍引起的,则疼痛可能是大脑的其他部分/心绪刺激丘脑来继续产生疼痛感觉的结果。iv.温度感受器和疼痛缓解本技术包括用于施加刺激的系统和方法,所述刺激被配置为激活受试者的温觉和/或冷觉温度感受器,从而提供疼痛缓解。例如,刺激可为热,并且本文描述的刺激递送系统可用于将热施加到患者。在另一个实例中,在本文明确描述的那些之外的其他热源可用于将治疗性刺激施加到患者。在又一个实例中,治疗性刺激可为诸如辣椒碱或薄荷醇的局部化合物。施加呈热和/或局部化合物的形式的刺激可减少各种各样的疼痛和/或治疗多种疾病。这种刺激诱导的疼痛缓解的至少一部分可能归因于温觉和/或冷觉温度感受器的激活和/或脱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益处,理解身体对热的反应将是有帮助的。人体通常对热是敏感的,其中某些身体部分具有比其他身体部分高的敏感性。身体对热的敏感性由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中的温度感受器识别。图7a示出了人腿部704和脚部706的温度感受器702的分布图。如图7a所示,感受器702具有限定的感受野,其中在各野之间几乎没有重叠。感受器702由施加到皮肤的热激励。当感受器702因所施加的热而被激励时,它们发送信号来刺激大脑。大脑可响应于从感受器702发送的信号而相应地协调其他身体功能。例如,大脑可响应于所施加的热而向身体发信号以产生内啡肽作为镇痛药。位于身体各处的温度感受器可在不同温度下激励或激活。图7b例如是各种感受器的激励对所施加的热的图708。图7b的x-轴线表示被激励的感受器中的以mn计的机械压力,并且y-轴线表示所施加的热的以℃计的温度。如图708所示,对温度感受器的大部分激励在高于约40℃的温度下发生,但是一些激励确实在低于40℃的温度下发生。激励通常也在低于50℃时达到峰值。图8进一步示出了温度感受器在较高温度(例如,约42℃)下的增加的激活。确切地说,图8是皮肤温度对单独的温度感受器的每秒脉冲数的曲线图。如所示,温度感受器在约42℃与48℃之间的温度下最活跃,并且在约45℃与48℃之间的温度下展现出峰值活性。1.冷觉和温觉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可被分为至少两种类别: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不出所料的是,冷觉感受器不同于温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例如由正常体温温度(例如,约33℃至38℃)刺激并且因升温到热温度(例如,38℃或更高)而受刺激。热觉感受器的激活还会受到热刺激的上升率的影响。在温度从40℃向上增加时,对温觉感受器的刺激可能会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然而,随着温度继续增加,温觉感受器会产生疼痛,从而向身体警示潜在有害的灼痛。由温觉感受器产生的镇痛作用的大小是基于多种因素,包括绝对温度、温度上升率、加热持续时间和个体差异。温觉感受器利用有髓鞘的a-δ纤维和无髓鞘的c-纤维并且因此展现出变化的传导时间。冷觉感受器由冷凉温度(例如,33℃或更小)刺激,从而提供冷感觉,并且在极低温度下,提供与潜在组织损坏有关的警告。尽管也能通过冷温度激活,但冷觉感受器中的特定群体可能会“苏醒”并且由接近被描述为诡冷觉的现象中的令人不适的热范围的温热温度刺激。例如,一些冷觉感受器可通过以下温度激活:约40℃或更高、约41℃或更高、约42℃或更高、约43℃或更高、约44℃或更高、约45℃或更高、约46℃或更高、约47℃或更高、约48℃或更高和/或约49℃或更高。高水平温度对冷觉纤维的这种诡异刺激可向身体提供额外的警告和保护,以免于潜在有害的能量水平的影响。图9示出了冷觉感受器在各种温度下的平均每秒脉冲率。标记为“10秒”的虚线示出了冷觉感受器在10秒的恒定热刺激之后的平均每秒脉冲数。标记为“180秒”的线示出了冷觉感受器在180秒的恒定热刺激之后的平均每秒脉冲数。在偏凉的温度(例如,低于约37℃)下,冷暴露180秒的感受器具有比冷暴露10秒的感受器低的平均每秒脉冲数。这可能归因于感受器在暴露的持续时间内对热刺激脱敏。图9还示出了感受器在约39℃至42℃之间在很大程度上是沉默的。然而,随着刺激温度增加到高于42℃,冷觉感受器再一次被激活并且产生诡冷觉的感觉。除了在不同(而又重叠)的温度下激活,冷觉感受器与温觉感受器还存在进一步的不同。例如,冷觉感受器通常与a-δ纤维相关联,所述纤维展现出高达30m/秒的传导率,这远远快于温觉c纤维的2m/秒。冷感觉的更快速的传导可进一步提供防止潜在有害的能量水平的额外的保护。此外,冷觉感受器的密度远远大于温觉感受器的密度。例如,在示例性人前臂中,每平方厘米,对于每0.24个温觉感受器而言存在约7个冷觉感受器。图10进一步反映了在人身体上的各个位置处的冷觉感受器密度与温觉感受器密度之间的差异。一般而言,冷觉感受器在数字上明显超过温觉感受器。图11是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的激发率对温度的示例性曲线图,其示出了每种感受器类型在各种温度下的相对活性。线1102示出了温觉感受器的激发率(y-轴线)对温度(x-轴线)的变化。如所示,温觉感受器可在范围为约25℃至50℃的温度之间激活。然而,温觉感受器的峰值激活可例如发生在约38℃至49℃之间。线1104示出了冷觉感受器的激发率对温度的变化。正如人们所预期,冷温度在比温觉感受器更凉的温度下激活(例如,其中峰值激活在约18℃至30℃之间)。然而,冷觉感受器也通过热温度激活。例如,曲线图示出了在温度从约42℃增加时冷觉感受器激活的增加。在高温下冷觉感受器激活的这种增加可能是诡冷觉的原因。2.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trp)存在不同类型的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trp)超家族例如包括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各种功能(包括温度感觉)的结构上相关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在外周神经系统中,trp对多种不同的刺激进行响应,所述不同的刺激包括温度、压力、致炎因子和感受器激活。在中枢神经系统中,trp活性可促进神经突生长,协调感受器信号传导并且诱导起因于伤害性刺激的兴奋毒性细胞死亡。因此,trp通道的多样化功能使其成为了受人关注而又困难重重的治疗靶点。trp超家族包括多个相关通道。通道的功能性子集根据其对温度的敏感性来区分。例如,温度敏感的trp包括melastatin感受器(例如,薄荷醇感受器trpm8)、辣椒素感受器(例如,辣椒碱感受器trpv1以及其他热相关感受器trpv2、trpv3和trpv4)以及化学物质、温度和机械应力传感锚蛋白1(trpa1)。结合起来,这些通道(被统称为热trp)覆盖了范围从伤害性热温度到危险的冷温度的较宽泛的温度范围。图12a是示出热trp的热诱导的活性的曲线图。y-轴线表示trp通道活性,并且x-轴线表示温度。在x-轴线下方的是对相关联的热感觉的描述。如所示,各种trp在不同的温度下活跃。trpm8(线1202)和/或trpa1(线1204)可通过以下项激活:冷和/或凉温度(例如,小于约30℃、小于约29℃、小于约28℃、小于约27℃等)、热和/或酷热(例如,大于约40℃、大于约41℃、大于约42℃等)以及诸如薄荷醇的某些化合物(未示出)。trpm8和trpa1可能普遍存在于身体的许多区域上,所述区域包括例如皮肤、神经、肌肉、血管和/或大脑组织。此外,trpm8和trpa1可能与某些类型的疼痛和神经源性炎症有关,所述疼痛和神经源性炎症包括例如肌肉疼痛(例如,肌肉紧张或拉伤)、头痛、神经疼痛和/或关节疼痛。所述通道在原发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中也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因此,且如下文更详细地论述的,本技术的某些方面包括靶向trpm8和/或trpa1以减少疼痛。辣椒素感受器trpv1(线1206)、trpv2(线1208)、trpv3(线1210)和trpv4(线1212)通常全部通过温热和/或热温度(例如,大于约30℃、大于约35℃、大于约40℃等)激活。类似于trpm8和trpa1,这些与热相关联的热trp可能与某些类型的疼痛相关联,所述疼痛包括例如肌肉疼痛(例如,肌肉紧张或拉伤)、头痛、神经疼痛、关节疼痛、原发性疼痛和/或慢性疼痛。因此,且如下文更详细地论述的,本技术的某些方面包括靶向trpv1、trpv2、trpv3、和/或trpv4以减少疼痛。图12b示出了在各种温度下的图12a单独所示的冷觉感受器总活性(例如,trpm8和trpa1)、图12a单独所示的温觉感受器总活性(例如,trpv1、trpv2、trpv3和trpv4)和伤害感受器活性。在图12b的x-轴线下方的是对相关联的热感觉的描述。由线1214表示的冷觉感受器在约30℃或更低的温度下是活跃的。冷觉感受器在约45℃或更高的温度下也是活跃的(诡冷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冷觉感受器在约40℃至45℃之间的温度下同样是活跃的(未示出)。由线1216表示的温觉感受器在约30℃或更大的温度下是活跃的。由线1218表示的伤害感受器在以下极端温度下是活跃的:约16℃或更小以及约40℃或更高。伤害感受器激活与疼痛感觉相关联,从而提供在长时间暴露于温度之后可能发生组织损坏的警告。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案,进一步理解在特定温度感受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有帮助的。特别地,trpv1和trpm8在热介导的疼痛减少中可能发挥着重大作用,并且因此本文将更详细地进行论述。a.trpv1trpv1是在感觉神经元中表达的蛋白质并且在热感觉和伤害感受两者中都发挥一定作用。trpv1最初通过其对辣椒碱的响应来识别,辣椒碱是来源于红辣椒的引发灼痛感觉的辣椒素。trpv1还对伤害性热进行响应,其中激活阈值为约43℃并且温度系数q10>20。trpv1也可通过胞外酸化来激活,从而指示其可充当整合了多种形式的伤害性刺激的多觉型伤害感受器。trpv1还对其他辛辣的化学物质和内源性脂质来源分子进行响应,其中许多共同作用来刺激通道活性。例如,辣椒碱和酸化两者都可降低通道激活的热激活阈值。在啮齿动物模型中,trpv1在所有躯体感觉神经元的约30%至50%,主要是肽能c纤维伤害感受器中表达。敲除研究已证实trpv1在伤害感受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例如,trpv1敲除小鼠和trpv1敲除小鼠的分离的drg细胞证明了在检测伤害性热和质子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缺陷,同时证明了辣椒碱敏感性的完全丧失,从而指示除了伤害感受之外,trpv1在热检测中同样发挥着重大作用。在某些条件下,trpv1可能会变得致敏和/或过于活跃。trpv1的致敏和过度活性可能与许多不同形式的疼痛相关联。可能会因为各种致疼痛因子和致炎因子,经由与第二信使信号传导级联相结合而发生trpv1的致敏,所述因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缓激肽、脂质、前列腺素和atp。另外,trpv1活性会带来神经源性炎症,其中伤害感受器自身释放炎性介质,从而自主地作用来促成炎症和痛觉过敏。对于炎性热痛觉过敏的发生来说,可能也需要trpv1,从而证明了trpv1在与慢性疼痛疾患相关联的疼痛超敏性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trpv1以及尤其是trpv1过度活跃可能会整体参与许多不同的慢性疼痛疾患。trpv1活性与众多类型的炎症和炎性相关疼痛相关联。例如,在发炎的皮肤中trpv1免疫反应性纤维的数量的增加与炎性痛觉过敏相关联。另外,trpv1拮抗剂可抑制与多种形式炎症相关联的热和/或机械超敏性,所述炎症包括uvb引发的疼痛和致敏、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疼痛、术后疼痛和/或癌症疼痛。此外,在trpv1敲除动物中或经由用trpv1拮抗剂治疗可显著减少伤害防御性行为。还发现trpv1介导了由炎性介质蛋白酶激活感受器-2(par2)的激活诱导的疼痛。与缺血性疼痛相关联的热痛觉过敏也可能取决于trpv1。trpv1在神经性疼痛疾患中同样可能是功能显著的。例如,trpv1表达在神经损伤之后可能会增加,而对trpv1功能的阻断可降低热超敏性和/或机械超敏性两者。诸如奥沙利铂或紫杉醇的化学治疗剂可增加trpv1敏感性,从而表明对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指导作用。trpv1的脱敏可提供对骨关节炎、术后疼痛和神经损伤引起的热敏感性的缓解,从而进一步支持trpv1在炎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两者中的参与。由于trpv1在疼痛中的作用,被配置为抑制trpv1的激活的trpv1拮抗剂已在治疗患有神经源性和/或炎性疾病的患者方面显示出了一定前景。但是,trpv1拮抗剂具有明显的缺陷。例如,trpv1拮抗剂的常见副作用包括丧失伤害性热感觉、增加的灼痛风险和高热。此外,由于许多trpv1拮抗剂的全身性性质,这些副作用可能不局限于局部区域,从而加剧了它们的作用。因此,本公开中认识到的另一个潜在的机制是通过使trpv1感受器脱敏来治疗疼痛。在长时间或重复暴露于刺激之后,大多数感觉通道都会经历对刺激的适应或脱敏。尽管刺激持续存在,但适应或脱敏可能会引起降低的活性或减少的响应。脱敏时间越长且越极端,感受器越不活跃。trpv1可能容易受到脱敏的影响。trpv1的激活会导致ca2+流入到伤害感受感觉神经元中。这种ca2+流入会使膜去极化并且促使致炎神经肽从初级传入神经末端释放。然而,trpv1的长时间或重复激活可能会导致过量ca2+流入,从而阻止通道自身重置并且因此造成trpv1的脱敏。在脱敏状态下,即使在存在trpv1激动剂或刺激的情况下,trpv1也将不再活跃。因此,trpv1的重复或长时间激活可通过使trpv1脱敏来提供疼痛缓解。如下文将详细地论述的,本技术包括被配置为最大化trpv1的募集以最大化脱敏之后的治疗效果的具体方法。例如,将脉冲发送的热刺激施加到患者的疼痛产生区域能够引起trpv1的重复激活,从而导致过量ca2+流入、trpv1脱敏、trpv1失活和疼痛缓解。b.trpm8trpm8(又被称为冷觉和薄荷醇感受器1(cmr1))是由trpm8基因编码并且在感觉神经元中表达的蛋白质。trpm8是人体中的冷躯体感觉的主要分子感应器。例如,缺乏功能性trpm8基因表达的小鼠在其察觉冷温度的能力方面会严重受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动物在冷信号传导的许多不同的方面都有缺陷,这些方面包括凉和伤害性冷感知、损伤引发的对冷的致敏和冷感诱导的镇痛作用。如前所述,图12a示出了trpm8在各种温度下的激活。线1202示出了在各种温度下的trpm8活性,并且反映出trpm8在温度下降到低于约25℃时激活。trpm8也可在高于约42℃的温度下激活。trpm8还可通过诸如薄荷醇、冰素(icilin)和/或其衍生物的冷感剂来激活。例如,trpm8的最具选择性的激动剂中的一些包括薄荷醇衍生物,诸如ws-12和cps-369。trpm8是离子通道,其在激活时允许na+和ca2+离子进入细胞,从而导致脱敏和动作电位的产生。信号从初级传入(类型为c和a-δ)传导,最终导致冷和冷疼痛的感觉。与通过低ph加强的trpv1(辣椒碱)感受器相对比,酸性条件会抑制trpm8对刺激的ca2+响应。因此,trpv1和trpm8感受器可响应于炎性疾患而一起发挥作用:trpv1通过质子作用增加疼痛的灼痛感觉,而酸度抑制trpm8以阻止在更可怕的疼痛情况下的更令人舒适的冷感感觉。类似于trpv1,trpm8可能与许多疼痛原因相关联。例如,在膀胱组织中的trpm8上调与患者体内的具有痛性膀胱综合征的疼痛相关联,并且trpm8在许多前列腺癌细胞系中都有上调。然而,低浓度的trpm8激动剂,诸如薄荷醇在某些条件下可能是抗痛觉过敏的(例如,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而高浓度的trpm8激动剂可能会引起冷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过敏两者(例如,增加对疼痛的敏感性)。trpm8敲除小鼠不仅指示trpm8是冷感觉所需的,而且还在神经性疼痛的啮齿动物模型中揭示出trpm8介导了冷痛觉超敏和机械痛觉超敏两者。因此,trpm8拮抗剂可有效逆转在神经性和内脏疼痛模型中的已确定的疼痛。trpm8可能容易受到致敏和脱敏两者的影响。trpm8致敏增加了对冷和/或冷疼痛的感觉,这又被称为冷痛觉过敏。例如,将40%的l-薄荷醇施加到前臂会导致对薄荷醇刺激的增加的致敏。对浅桡神经的a纤维传导阻断减少了薄荷醇诱导的冷感觉和痛觉过敏。会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阻断a纤维传导会导致对转导疼痛感觉所需的一类c组神经纤维伤害感受器的抑制。因此,薄荷醇可使冷敏感的外周c伤害感受器变得敏感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激活冷特异性a-δ纤维。然而,trpm8在长时间或重复的冷和/或薄荷醇暴露之后还可能会经历脱敏。例如,在对薄荷醇暴露的初始致敏之后,trpm8对薄荷醇的响应可能会随时间而减少。这种脱敏可能是例如在激活之后ca2+流入到细胞中,进而引起trpm8的可激励性降低的结果。例如,在存在胞外ca2+的情况下,trpm8通道在冷或薄荷醇施加期间可能会显示出降低的活性。trpm8感受器可结合trpv1感受器一起工作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维持可行的阈值温度范围。例如,对trpm8和/或trpv1的刺激的感知发生在脊髓和大脑中,所述感知整合了来自对温度具有不同的敏感性的不同的纤维的信号以产生热感觉。c.trpv1和trpm8的交叉脱敏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还可展现出交叉脱敏。例如,trpv1和trpm8可在长时间暴露于感受器的激动剂中的至少一种激动剂之后交叉脱敏。如前所述,trpv1可在长时间暴露于热、辣椒碱或另一种trpv1激活剂之后脱敏,并且trpm8可在长时间暴露于热、冷、薄荷醇或另一种trpv1激活剂之后脱敏。另外地,长时间的薄荷醇暴露可使trpv1(经由交叉脱敏)脱敏,并且长时间的辣椒碱暴露可使trpm8(经由交叉脱敏)脱敏。交叉脱敏还可能在重复和长时间的热暴露之后发生在通道中。d.trpv1和trpv8的临床意义如本文所述,诸如trpm8的冷觉感受器可在40℃的温度下开始用信号发出警告。诸如trpv1的温觉感受器在约40℃至49℃下最大化信号传导。因此,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两者的指数式募集发生在较高的温度,诸如40℃至49℃之间。尽管如此,但传统的热疗法在40℃或更小的温度下操作,因为长时间暴露于高于40℃的热中可能会导致组织损坏。然而,如本文所述,在高于40℃的温度下可能会出现热疗法的主要治疗有益效果,因为高于40℃的温度会带来更多温度感受器的募集,从而导致更多热激活和与疼痛相关联的感受器,诸如trpv1的脱敏。因此,在小于40℃的温度下操作的当前的热疗法因无法募集特定温度感受器而最多提供亚最佳的疼痛缓解。本技术提供了用于在至少高于40℃,且范围高达49℃的温度下将热施加在皮肤上的系统和方法。通过提供这种热,皮肤温度至少暂时可能会上升到高于40℃,从而激活特定温度感受器。因此,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可通过募集诸如trpv1和/或trpm8的温度感受器并使所述温度感受器脱敏来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v.施加刺激来使温度感受器脱敏的方法的选定实施方案本技术包括施加刺激来减少疼痛的方法。例如,本文描述的某些方法激活了皮肤的温度感受器(例如,热trp)以阻断和/或以其他方式掩蔽疼痛感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技术被配置为使特定温度感受器,诸如trpv1、trpv2、trpv3、trpv4、trpa1和/或trpm8脱敏以减少疼痛感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靶向冷觉感受器和温度感受器两者。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仅靶向冷觉感受器或仅靶向温觉感受器。本技术和方法可优于现有的疼痛缓解药物制剂或装置,因为本技术和方法局部地靶向身体的疼痛产生区域并且不包含长期药物剂量固有的风险。此外,本技术和方法可优于现有的热疗法,因为本技术可募集更多温度感受器并使它们脱敏,从而提供更有效的疗法。本技术包括将刺激施加到患者的皮肤。可利用许多不同的刺激。例如,可在范围为约35℃至49℃的任何温度下施加热。例如,可在约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和/或49℃下施加热。如上所述,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例如,trpm8和/或trpv1)两者都可通过此类温度来激活,从而使感受器脱敏并且促成疼痛减少。其他合适的刺激包括被配置为激活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和/或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两者的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可包括例如薄荷醇、薄荷醇衍生物、冰素、辣椒碱和辣椒碱衍生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刺激施加到皮肤的一个或多个连续的表面区域。例如,可将刺激施加到皮肤的呈10平方英寸或更少的至少一个表面区域,可将刺激施加到皮肤的小于约6平方英寸的至少一个表面区域,可将刺激施加到皮肤的小于约3平方英寸的至少一个表面区域,和/或可将刺激施加到皮肤的小于约2平方英寸的至少一个表面区域。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将刺激施加到皮肤的大于约10平方英寸的表面区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描述的刺激递送系统可用于将治疗性刺激施加到患者。刺激递送系统可以许多不同的模式、幅度、循环等施加刺激。例如,控制单元(例如,控制站230)可用于激活和控制一个或多个可佩戴装置(例如,刺激荚110)以根据预定加热循环和/或模式来施加刺激。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刺激荚110被配置为放置在患者的皮肤上的各个位置中以提供治疗性热治疗来缓解疼痛。以下公开内容详述了使用本技术的递送系统来施加刺激的几种特定方法。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许多不同的方式使用来减轻疼痛,治疗疾病等。此外,虽然本文对刺激荚系统100进行了参考,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以下方法可使用其他合适的热产生装置和/或局部化合物来实施—例如,在以下美国专利中详细描述的那些:名称为“apparatusandmethodforusingaportablethermaldevicetoreduceaccommodationofnervereceptors”且在2006年2月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号7,871,427;以及名称为“devicesandmethodsfortherapeuticheattreatment”且在2008年12月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号8,579,953,所述专利中的每一者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本文。1.低水平加热和冷却与间歇的高水平加热的组合的选定实施方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技术可被配置为将连续量的低水平热与离散量的高水平热或间歇的高水平热的爆发的组合施加到患者。间歇的高水平热的爆发可实现温度感受器的募集、激活和/或脱敏,所述温度感受器通常仅在比传统的热疗法所提供的温度高的温度下激活。例如,如上所述,在长时间暴露于高于40℃的温度之后可能会发生组织损坏。因此,传统的热疗法通常不超过40℃。然而,本技术可在高于40℃的温度下施加热疗法,因为本技术可被配置为施加高于40℃的间歇的热爆发,同时避免可能会导致组织损坏的长时间暴露。由于可在高于40℃的温度下施加热,因此可募集、激活比传统的静态热疗法更多的温度感受器和/或使所述温度感受器脱敏。如下文所详述,热爆发可处于在产生低水平热的区域内或附近的不同位置。低水平热可被维持为恒定的热施加(例如,低于42℃、41℃、40℃等的加热),同时高水平热以间歇的爆发(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以毫秒计)施加。在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在约40℃至55℃的范围内的热爆发被施加到离散的皮肤区域以激励感受器。其他合适的范围可包括例如约40℃至49℃、40℃至48℃、40℃至47℃、40℃至46℃和/或40℃至45℃。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热爆发可包括高于或低于40℃至55℃的范围的温度。出于本公开的目的,热爆发可被定义为将增加的热施加在离散区域中,其中爆发的温度的范围为比连续的低水平热施加的基线温度高0.1℃至25℃或更多。热爆发可包括斜升速度在数毫秒到数分钟的范围内达到最大温度。此外,且如下所述,与施加低水平热的区域相比较,施加热爆发的区域的大小可能是相对小的。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施加热爆发的区域可约等于或小于施加低水平热的区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种将热施加到活体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温度下(例如,经由刺激荚110)将恒定量的热施加到身体的某一区域。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例如,经由刺激荚110)将间歇量的热施加到所述区域。间歇量的热可在大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下施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种将热施加到活体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温度下(例如,经由刺激荚110中的第一刺激荚)将恒定量的热施加到身体的第一区域。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例如,经由刺激荚110中的第二刺激荚)将间歇量的热施加到身体的第二区域。间歇量的热可在大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下施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可与第一区域部分或完全重叠。另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间歇量的热递送在预先选择的聚焦点处,其中第二区域的表面积小于第一区域的表面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案配置的方法包括一种激励活的生物体中的温度感受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基线温度下(例如,经由刺激荚110中的第一刺激荚)用大体恒定量的热加热皮肤的第一部分;以及在高于基线温度的温度下(例如,经由刺激荚110中的第二刺激荚)用热爆发加热皮肤的第二部分,同时用大体恒定量的热加热皮肤的第一部分。如本文所述,根据本技术的某些方法可利用刺激荚110。图13是根据选定实施方案的(例如,在肩部、下背部和臀部处)佩戴多个刺激荚110的人体形1304的背视图。刺激荚110可被配置为提供连续的低水平加热与高水平热的周期性爆发或冲击,并且可同时施加到身体1304的各个区域并且可彼此结合或独立地使用来提供疼痛缓解。因此,刺激荚110可适合于在位于身体的多于一个区域中的部位遭受疼痛,从而需要同时治疗的用户。例如,对诸如纤维肌痛症、痛经、pms、背部疼痛和颈部疼痛、运动相关损伤、慢性疼痛等疾患的治疗可从以下项中大大受益:将刺激荚110定位在不同的位置处以同时治疗一个或多个疼痛区域。连续的低水平加热和在离散的聚焦区域处的间歇的高水平加热的组合提供了优于常规的加热系统的若干优点。连续加热(或冷却)的加强例如通过促进血液流动,提高柔韧度并放松肌肉、韧带和其他组织来提供增强的疼痛缓解。所示的配置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了增强的疼痛缓解:通过迅速地改变温度来提供对身体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中的温度感受器的强刺激。迅速的温度变化(例如,在间歇的爆发期间的温度的迅速增加)以及在较高温度(例如,高于约40℃)下刺激的能力两者募集了更多温度感受器,包括trpv1和/或trpm8。因此,间歇的聚焦的热爆发与恒定的热相结合提供了更好的感受器募集和刺激,从而带来增加的脱敏,由此产生了更好的镇痛效果。2.用于使温度感受器脱敏的热循环的选定实施方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技术可用于向患者提供能量和/或热以使特定的与疼痛相关联的温度感受器(例如,trpv1)脱敏。所述方法包括:增加加热元件(例如,刺激荚110的刺激表面150中的一个或多个刺激表面)的温度以提供第一温度斜升期;将加热元件的温度保持在预定治疗水平;在斜降期期间降低加热装置的温度;以及将加热装置的温度保持在预定保温水平,其中保温水平温度比治疗水平温度少至少1℃。在操作中,加热装置(例如,刺激荚110中的一个或多个刺激荚)可间歇地递送热。可在足够长的时段内施加热以将皮肤加热到期望的水平;在达到期望的皮肤温度时,所述装置关闭并且允许皮肤冷却;在预编程的间隔之后,所述装置可重新激活热单元并且重复循环。可选地,可在预定持续时间内顺序地递送多个循环。图14例如是温度对时间的曲线图,其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配置的加热元件的可变热循环。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可变热循环包括第一温度斜升阶段1402、治疗温度保持阶段1404、斜降阶段1406、保温阶段1408和第二斜升阶段1410。图15是温度对时间的曲线图,其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配置的加热元件的可变热循环。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可变热循环包括斜升阶段1502、峰值时间保持阶段1504、释放阶段1506和保温阶段150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斜升阶段1402、1410和1502可少于约4秒。例如,斜升阶段可为约3秒、约2秒、约1秒或少于1秒。短的斜升阶段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快速的温度变化(例如,短的斜升阶段)可募集比缓慢的温度变化更多的温度感受器。更确切地说,快速的温度变化可导致在加热装置与皮肤之间的迅速的能量转移。这种在加热装置与皮肤之间的迅速的能量转移可激活在传统上来说可能只有在较高的静态温度下才能激活的温度感受器。因此,可通过用快速的能量变化“冲击”感受器来募集更多感受器。相比之下,较缓慢的温度变化(例如,约4秒或更多的斜升阶段)在加热装置与皮肤之间提供不太强烈的能量变化和/或能量转移,并且因此可能不提供相同水平的温度感受器募集。因此,本技术的一个益处是通过在加热装置与皮肤之间进行迅速的能量转移实现的对额外的温度感受器的募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治疗温度保持阶段1404和峰值时间保持阶段1504可少于约15秒。例如,保持阶段1404和1504可为约1秒、约2秒、约3秒、约4秒、约5秒、约6秒、约7秒、约8秒、约9秒、约10秒、约11秒、约12秒、约13秒、约14秒或约15秒。在保持阶段1404和1504期间的温度可大于约40℃。例如,在保持阶段1404和1504期间的温度可被限定在某一范围内,诸如在40℃至49℃、40℃至48℃、40℃至47℃、40℃至46℃、或40℃至45℃、41℃至45℃、42℃至45℃、43℃至45℃、44℃至45℃之间,或在约49℃的上限与约40℃的下限之间的任何其他合适的范围内。在保持阶段1404和1504期间的温度还可被限定为特定温度,诸如约40℃、41℃、42℃、43℃、44℃、45℃、46℃、47℃、48℃或49℃。另外地或可选地,在保持阶段1404和1405期间的温度可被限定为与加热装置相邻的皮肤的区域的目标皮肤温度。例如,目标皮肤温度可为约40℃、41℃、42℃、43℃、44℃、45℃、46℃、47℃、48℃、或49℃。目标皮肤温度还可被限定为在例如40℃至49℃、40℃至48℃、40℃至47℃、40℃至46℃、或40℃至45℃、41℃至45℃、42℃至45℃、43℃至45℃、44℃至45℃之间的温度范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温度可以可选地被限定为施加到皮肤的能量。斜降阶段1406和释放阶段1506可呈现若干不同的形式。例如,斜降阶段可被有效地控制并且呈现线性形式,诸如由斜降阶段1406示出的线性形式。斜降阶段也可以简单地是关闭能量或热产生元件,以至于发生非线性热衰减的结果。例如,释放阶段1506示出了非线性热衰减的一个这样的实例。衰减时间将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峰值温度、保温温度和加热表面的热导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保温阶段1408和1508可保持在比用户的基础体温高的温度上,从而允许通过改善区域的血液流动并提供肌肉放松来实现持续的治疗效果。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在保温阶段1408和1508期间可简单地关闭加热装置,使得加热装置的温度接近室温和/或用户的基础体温(假设是完全衰减)。保温阶段1408和1508的持续时间可被选择为维持先前脱敏的温度感受器的脱敏,同时将皮肤内的热通量值保持低于组织损坏诱导阈值。例如,保温时间可基于识别温度感受器重置(例如,从ca2+流入恢复并且能够再次激发)的持续时间而优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例如,保温时间可为60秒或更少,诸如约55秒、约50秒、约45秒、约40秒、约35秒、约30秒、约25秒、约20秒、约15秒、约10秒或约5秒。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保温时间可大于60秒或少于5秒。可以一定频率重复包括斜升阶段、保持阶段、斜降阶段和保温阶段的加热循环,以至少维持特定温度感受器(例如,trpv1)的部分脱敏。此外,加热循环可在预设的持续时间(例如,五分钟)内连续重复,或重复一定的循环次数(例如,100次循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加热循环可继续进行,直到关闭为止。图16至图19示出了施加呈热形式的能量来募集与疼痛相关联的温度感受器并使所述温度感受器脱敏的附加实施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上文相对于图14和图15论述的原理还可应用于以下实施方案。图16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所施加的能量对时间的曲线图,其示出了施加到系统的能量和患者的所得的皮肤温度。在图16中,条柱1601指示经由刺激荚110能量施加了多长时间以及施加了多少能量,并且线1602指示针对每种情况估计的皮肤温度。所施加的热在左侧上以任意标度测量,并且皮肤温度在右侧上以任意标度指示。图17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所施加的能量对时间的曲线图,其示出了所施加的能量的正弦波模式1701和患者的所得的皮肤温度1702。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所施加的能量的模式可为方形、渐强形、渐弱形、间歇形、或任何其他可想到的模式。因此,存在可被调整来确保最佳镇痛作用的至少五个变量:斜升时间的持续时间、加热持续时间“加热时间”、在加热时间之间的“恢复时间”、加热强度和加热模式(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等)。图18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施加到示例性感热区a、b、c、d、e的能量和患者的所得的皮肤温度。条柱1801指示能量施加了多长时间以及施加了多少能量,并且线1802指示估计的皮肤温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感热区a-e可对应于在刺激荚110中的不同刺激荚下方或接近于所述不同刺激荚的区。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感热区a-e中的皮肤温度具有级联模式。特别地,热以序列模式施加到每个区。也就是说,在能量施加到区a时,区b停止,然后在区a停止时区b加热,然后在区d停止时区c加热等等。这具有热波从区a传递到区e并且再次传递回来的效果。使热区移动的原理可竖直地、水平地或以两种方式应用来实现棋盘式效果或任何其他可想到的模式。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所述系统可递送任何可想到的模式。例如,可以不均匀的方式施加热。类似地,通过利用单独可控制的热区域或热区(例如,对应于刺激荚110中的不同刺激荚),可顺序地或以任何其他可想象的模式施加热。如所示对单独的热区域的顺序加热与同时加热所有热区域相比较可使得能够实现完全不同的治疗感觉。图1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如受试者所请求的可变热循环随时间变化的按需模式。患者可按压刺激荚110上的致动器,诸如压杆、开关、压力传感器、或如本领域所已知的任何其他激活装置,以按需要求热。条柱1901指示能量施加了多长时间以及施加了多少能量,并且线1902指示估计的皮肤温度。图19示出了基于任意时间,患者四次要求镇痛作用。由所述系统递送的热的模式可以是恒定的或预编程到控制单元中。本文描述的加热循环具有优于先前基于热的疗法的若干优点。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案的一个益处是能够最小化施加到皮肤的热和/或能量的总量。如前所述,经由约4秒或更少的斜升阶段脉冲发送高水平热和/或能量导致更少的总热和/或总能量被施加到皮肤,但却能有效募集温度感受器。例如,短的斜升阶段(例如,约4秒或更少)募集比长的斜升阶段更多的温度感受器。因此,更少的总能量必须通过部分地依赖于迅速的能量变化来募集感受器,而不是依赖于总的峰值能量或温度来施加。此外,通过脉冲发送能量,这种迅速的能量变化的益处可通过重复的斜升、保持、斜降和保温循环来重复获得。脉冲发送热和/或能量的另一个优点是通过重复的加热循环将更少的总热和/或能量施加到皮肤,因为在保温循环期间,施加到皮肤的热和/或能量可以是最少的。这使得热循环的保持阶段能够具有比传统的加热疗法高的温度,从而募集更多温度感受器。因此,本文描述的加热循环实现了对温度感受器的最大募集(以及治疗功效),同时组织保持在低于危险水平的温度和/或热通量上。可变热循环的又一个优点是在热力装置不从电源汲取电力,或从电源汲取减少的电力的斜降或释放阶段期间实现的降低的电力需求和消耗。降低的电力消耗带来了具有更长生命周期的更高效的装置并且提供了成本节省。本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加热装置可以是便携的并且可由受试者方便地佩戴,使得可根据需要获得疼痛缓解。此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户可经由控制站(诸如移动电话或能够与刺激产生装置通信的其他装置)选择性地控制加热循环的某些参数。例如,用户可能能够经由触摸屏显示器或控制站的其他交互部分(例如,按钮、开关等)来选择加热循环的持续时间和/或脉冲频率。用户还可选择在保温阶段期间维持的基线温度和/或在保持阶段期间不能超过的最大温度。用户可进一步选择加热循环次数和/或施加加热循环的总持续时间。根据本技术的方面,本文描述的加热装置和加热循环被设计成在各种医学疾患下都能缓解疼痛和/或协助愈合,所述医学疾患诸如下背部、中背部或上背部疼痛、肌肉疼痛、痛经、头痛、纤维肌痛症、疱疹后神经痛、神经损伤和神经病、四肢损伤以及扭伤和劳损。本技术还可结合本领域中已知的诸如tens的其他疗法来一起使用。当与其他疗法相结合时,本技术可提高这些其他疗法的功效。3.包括非热刺激的选定实施方案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利用局部非热刺激(例如,局部化合物)来募集、激活特定温度感受器并且使所述温度感受器脱敏。例如,被配置为刺激温度感受器的薄荷醇、冰素、薄荷醇衍生物、辣椒碱、辣椒碱衍生物、大麻素、nsaid、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代谢物和/或其他化合物或制剂可被施加到患者的皮肤(被统称为“非热刺激”)。这些非热刺激可单独提供,或者相互结合,以及与本文描述的其他热疗法结合提供。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例如,辣椒碱和薄荷醇两者都被施加到皮肤来确保trpv1和trpm8两者的募集。在此类实施方案中,辣椒碱和薄荷醇可同时施加或在分开的时间经由交替施加来施加。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唯一地施加薄荷醇,和/或唯一地施加辣椒碱。如上所述,薄荷醇和辣椒碱都可诱导trpv1和trpm8的交叉脱敏。因此,即使唯一地施加薄荷醇或辣椒碱,都可募集trpv1和trpm8两者并且使这两者脱敏。非热刺激可被施加到皮肤的表面区域。由于其被吸收到皮肤中,因此非热刺激可激活温度感受器。在过量ca2+流入之后,温度感受器会脱敏,从而带来疼痛缓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施加了非热刺激的表面区域是10平方英寸或更小。例如,表面区域可小于约6平方英寸、小于约3平方英寸或小于约2平方英寸。非热刺激可以与上文相对于热刺激描述的热循环类似的受控制的方式施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描述的刺激荚110可被配置为施加非热刺激(例如,经由锚固件120的粘附表面或经由刺激荚110上所包括的另一个施加器)。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非热刺激可经由本领域中已知的另一种装置或机制来施加。不管施加装置如何,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案都利用经由控制释放来重复地施加非热刺激的方式。控制释放将最小化在这些非热刺激中的不必要的皮肤暴露。示例性控制释放机制包括例如使用延时释放化学式或流体芯吸。另外的控制释放机制包括通过微流体装置、螺线管施加器、微针施加器、电泳装置、磁导入装置和本领域中已知的其他技术实现的电子控制释放。非热刺激可以被配置为刺激温度感受器的至少一个子集和/或使所述至少一个子集脱敏的方式重复地施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在上文描述的热疗法下施加非热刺激。例如,可在热循环开始之前(例如,之前5分钟、之前1分钟、紧接在开始之前)施加预定剂量的非热刺激。作为另一个实例,可在加热循环期间和/或在加热循环之后施加预定剂量的非热刺激。施加热可通过例如增加对非热刺激的吸收和/或吸收率来提高非热刺激的功效。因此,通过将非热刺激与热疗法相结合,必须施加更少的总的非热刺激来实现相同或更大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预定剂量可包括比在没有热疗法的情况下施加的剂量更小的总剂量或不如所述剂量集中的剂量。当施加热时,非热刺激可被施加到皮肤的与热相同的表面区域、皮肤的与热基本上相似的表面区域、皮肤的与热重叠的表面区域、或皮肤的与热不同的区域。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了解,基于本文的公开内容可想到任何数量的重叠和/或其他施加模式,并且所述施加模式都被包括在本技术中。vi.实施例参照以下非限制性实施例,可更好地理解本技术。1.一种治疗疼痛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热脉冲发送到包括温度感受器的组织体积中,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热是在42℃与49℃之间,并且所述脉冲发送的热被配置为刺激所述温度感受器。2.如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热脉冲发送到所述组织体积中包括热循环,所述热循环包括斜升阶段、保持阶段、斜降阶段和保温阶段。3.如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斜升阶段为约4秒或更少。4.如实施例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持阶段为约10秒或更少。5.如实施例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持阶段包括在42℃与49℃之间下将热施加到所述组织。6.如实施例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温阶段包括在基础体温下施加热或不施加热。7.如实施例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循环在设定的持续时间内迭代地重复。8.如实施例2至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循环被配置为使所述温度感受器的至少一个子集脱敏。9.如实施例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循环以被配置为诱导所述温度感受器的至少一个子集的脱敏的频率迭代地重复。10.如实施例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被配置为维持温度感受器的至少所述子集的脱敏的频率迭代地重复所述热循环。11.如实施例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热被配置为刺激和/或诱导温觉温度感受器和冷觉温度感受器两者的脱敏。12.如实施例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热被配置为刺激和/或诱导trpv1感受器的脱敏。13.如实施例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热被配置为刺激和/或诱导trpm8感受器和/或trpa1感受器的脱敏。14.如实施例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热被施加到皮肤的小于3平方英寸的基本上连续的表面区域。15.一种治疗疼痛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能量施加到包括温度感受器的组织体积,其中—所述能量诱导在42℃与49℃之间的皮肤温度,所述能量在皮肤中诱导低于组织损坏阈值的热通量,并且所述能量诱导对温度感受器的刺激。16.如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能量施加到所述组织体积包括循环,所述循环包括斜升阶段、保持阶段、斜降阶段和保温阶段。17.如实施例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斜升阶段为约4秒或更少。18.如实施例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持阶段为约10秒或更少,并且其中在所述保持阶段期间,将能量施加到所述组织体积以诱导在42℃与49℃之间的所述皮肤温度。19.如实施例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温阶段包括不将能量施加到所述组织体积,并且其中在所述保温阶段期间,所述皮肤的所述温度下降到低于42℃。20.如实施例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循环在设定的持续时间内迭代地重复。21.如实施例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循环被配置为使所述温度感受器的至少一个子集脱敏。22.如实施例16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循环以被配置为诱导所述温度感受器的至少一个子集的脱敏的频率迭代地重复。23.如实施例16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被配置为维持温度感受器的至少所述子集的脱敏的频率迭代地重复所述循环。24.如实施例15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能量被配置为刺激和/或诱导温觉温度感受器和冷觉温度感受器两者的脱敏。25.如实施例15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热被配置为刺激和/或诱导trpv1感受器的脱敏。26.如实施例15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热被配置为刺激和/或诱导trpm8和/或trpma1感受器的脱敏。27.一种治疗疼痛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局部化合物重复地施加到包括温度感受器的组织体积,其中所述局部化合物被施加到所述组织的呈3平方英寸或更少的至少一个连续的表面区域,并且其中所述局部化合物被配置为诱导所述温度感受器的至少一个子集的脱敏。28.如实施例27所述的方法,其中重复地施加所述局部化合物包括在某一疗程内将所述局部化合物施加两次或更多次。29.如实施例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局部化合物经由化学延时释放或流体芯吸来可控制地施加。30.如实施例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局部化合物经由电子控制的微流体装置、电子控制的电泳装置、电子控制的螺线管、电子控制的微针和/或电子控制的磁导入装置来可控制地施加。31.如实施例27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局部化合物是辣椒碱、辣椒碱衍生物、薄荷醇、薄荷醇衍生物、冰素、大麻素、nsaid、对乙酰氨基酚或对乙酰氨基酚代谢物。32.如实施例27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局部化合物重复地施加到组织体积包括交替地施加辣椒碱或辣椒碱衍生物和薄荷醇、薄荷醇衍生物、冰素、大麻素、nsaid、对乙酰氨基酚或对乙酰氨基酚代谢物。33.如实施例27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施加所述局部化合物的同时将热施加到所述组织体积以提高对所述局部化合物的吸收。34.如实施例27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局部化合物被配置为诱导温觉温度感受器和冷觉温度感受器两者的脱敏。35.如实施例27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局部化合物被配置为诱导trpv1的脱敏。36.如实施例27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局部化合物被配置为诱导trpm8和/或trpa1的脱敏。37.一种用于治疗疼痛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能量产生元件,所述能量产生元件具有刺激表面,其中所述刺激表面被配置为放置成与皮肤接触,并且其中所述能量产生元件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刺激表面将能量脉冲发送到所述皮肤中,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能量通过斜升阶段、保持阶段、斜降阶段和保温阶段来限定,其中所述斜升阶段为4秒或更少,并且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能量被配置为刺激所述皮肤内的温度感受器。38.如实施例37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电路,所述电路被配置为监测所述皮肤的温度以确保所述脉冲发送的能量不对所述皮肤造成损伤。39.如实施例3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电路被配置为利用查找表、公式、图表、或其他信息源来预测对所述皮肤造成损伤的热能的特性。40.如实施例37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温度测量元件,所述温度测量元件被配置为感测所述皮肤的所述温度。41.如实施例38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电路被配置为将所监测的特性传送到控制装置。42.如实施例4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所监测的特性包括所述皮肤的热传递能力和/或所述皮肤的血液流动。43.如实施例37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能量被配置为诱导在42℃与49℃之间的皮肤温度。44.如实施例37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能量被配置为使所述温度感受器的至少一个子集脱敏。45.一种脉冲发送在42℃至49℃之间的热并且将所述脉冲发送的热施加到皮肤的小的表面区域,从而激活所述皮肤中的下层温觉温度感受器和冷觉温度感受器以对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疼痛产生缓解的方法。46.如实施例45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脉冲发送的热施加到所述皮肤提供不造成组织损伤的热通量。46.如实施例45所述的方法,其中施加所述脉冲发送的热在长时间时段内保持阶段性温度感受器停用。47.如实施例4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小的表面区域是在0.5至3平方英寸之间,并且其中将所述热施加到所述小的表面区域最小化了递送到所述皮肤的热能的量。48.如实施例45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脉冲发送的热施加到所述皮肤包括施加治疗剂量的热,其中所述治疗剂量的热由受微处理器控制的导电加热元件产生。49.如实施例4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热由具有极低热质量的电阻性加热元件产生以促成激活时的快速热上升以及关闭时的最少保留热。50.如实施例4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热包括递送到所述皮肤的治疗剂量的热,并且其中施加所述脉冲发送的热包括使用由微处理器控制的辐射加热元件来施加所述治疗剂量的热。51.如实施例4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热包括递送到所述皮肤的治疗剂量的热,并且其中施加所述脉冲发送的热包括使用由微处理器控制的对流加热元件来施加所述治疗剂量的热。52.如实施例4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热可为锯齿波和/或脉冲波。53.如实施例45所述的方法,其中对由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通量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皮肤温度在最终温度之前通过一系列温度步骤来升高。54.一种电路,所述电路被配置为监测皮肤的温度以确保加热元件与所述皮肤接触,并且被配置为递送不对所述皮肤造成热损伤的热脉冲。55.如实施例54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电路被配置为利用查找表、公式、图表、或其他信息源来预测对所述皮肤造成热损伤的热能的特性。56.如实施例54所述的电路,所述电路还包括温度测量元件,所述温度测量元件被配置为监测所述皮肤的所述温度,其中所述温度测量元件位于所述加热元件的中心处。57.如实施例54所述的电路,其中监测皮肤的所述温度包括使用测量皮肤温度的非接触方法来监测所述温度。58.如实施例54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电路被配置为针对出故障的内部电源或电池提供保护和警告。59.如实施例54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电路被配置为将与所述皮肤的特性有关的信息传送到与所述电路相关联的移动应用程序。60.如实施例59所述的电路,其中所传送的信息包括与皮肤的热传递能力有关的信息。61.如实施例59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所传送的信息包括与皮肤的血液流动有关的信息。62.一种通过热刺激来刺激冷觉纤维以激活这些纤维,从而产生镇痛作用和快感体验,以便提供疼痛缓解以及放松和移情感觉两者的方法。63.如实施例62所述的方法,其中刺激冷觉纤维用于治疗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由神经损伤刺激或压迫引起的疼痛、背部疼痛、颈部疼痛和肌肉骨骼疼痛。64.一种在持续时间重复且短的时间内将皮肤暴露于冷温度的方法。65.一种从水源脉冲发送热以提供疼痛缓解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加热的水的强而短的脉冲施加到皮肤以便激活a-δ感受器和a-β感受器两者。66.一种在重复的短的持续时间内将局部化合物施加到或暴露于皮肤的表面区域以使感受器脱敏并且对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疼痛产生缓解的方法。67.如实施例6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暴露的皮肤的所述表面区域是0.5至3平方英寸。68.如实施例6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化合物到所述皮肤的施加通过化学延时释放来控制。69.如实施例6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化合物到所述皮肤的施加通过流体芯吸来控制。70.如实施例6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化合物到所述皮肤的施加通过电子控制的微流体装置来进行。71.如实施例6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化合物到所述皮肤的施加通过电子控制的电泳装置来进行。72.如实施例6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化合物到所述皮肤的施加通过磁导入装置或电子控制的磁导入装置来进行。73.如实施例6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化合物到所述皮肤的施加通过电子控制的螺线管来进行。74.如实施例6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化合物到所述皮肤的施加通过电子控制的微针来进行。75.如实施例6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局部化合物是辣椒碱。76.如实施例6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辣椒碱和薄荷醇交替施加到或暴露于所述皮肤,以对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疼痛产生缓解。77.如实施例6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辣椒碱施加到一个皮肤区域并且将薄荷醇施加到另一个皮肤区域以对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疼痛产生缓解。78.一种将热施加在皮肤上来改善对局部化合物的吸收的方法。79.如实施例7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是脉冲发送的。80.一种用于治疗疼痛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能量产生元件,所述能量产生元件具有刺激表面,其中所述刺激表面被配置为放置成与皮肤接触,并且其中所述能量产生元件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刺激表面将能量脉冲发送到所述皮肤中;以及局部化合物施加器,所述局部化合物施加器被配置为将局部化合物施加到所述皮肤;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能量和局部化合物被配置为刺激在某一组织体积内的温度感受器。81.如实施例8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能量包括斜升阶段、保持阶段、斜降阶段和保温阶段。82.如实施例81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保持阶段期间,所述能量产生元件将直接作用物和能量施加在所述组织体积处,所述直接作用物和能量被配置为诱导在42℃与49℃之间的皮肤温度。83.如实施例80至8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局部化合物是辣椒碱、辣椒碱衍生物、薄荷醇、薄荷醇衍生物、冰素、大麻素、nsaid、对乙酰氨基酚或对乙酰氨基酚代谢物。84.如实施例80至8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局部化合物经由化学延时释放或流体芯吸来可控制地施加。85.如实施例80至8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局部化合物经由电子控制的微流体装置、电子控制的电泳装置、电子控制的螺线管、磁导入装置和/或电子控制的磁导入装置来可控制地施加。86.如实施例80至8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脉冲发送的能量和/或所述局部化合物被配置为刺激trpv1、trpm8和/或trpa1并且使它们脱敏。vii.结论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要求,否则贯穿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词语“包含(comprise)”、“包含(comprising)”等应在包含性意义上,而不是在排他性或穷尽性意义上进行解释;也就是说,在“包括但不限于”的意义上进行解释。如本文所使用,术语“连接”、“联接”或其任何变体表示在两个或更多个元件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任何连接或联接;在元件之间的联接或连接可以是物理的、逻辑的或其组合。另外地,词语“本文中”、“上文”、“下文”和类似含义的词语当在本申请中使用时应指代本申请整体,而不是本申请的任何特定部分。在上下文准许的情况下,在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单数或复数的词语也可相应地包括复数或单数。关于具有两个或更多个项的列表的词语“或”覆盖所述词语的所有以下解释:列表中的任何项、列表中的所有项和列表中的项的任何组合。上文对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不意图是穷尽的或将本技术限制于上文公开的精确形式。虽然上文出于说明性目的描述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案和实施例,但如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的,各种等效修改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是可能的。本文提供的本技术的教导可应用于其他系统,不一定是上文描述的系统。可将上文描述的各种实施方案的元件和动作组合来提供其他实施方案。所有以上专利和申请以及其他参考文献(包括随附提交文件中可能列举的任一者)都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如果必要,可对本技术的各方面进行修改以采用上文描述的各种参考文献的系统、功能和概念来提供本技术的再一些其他实施方案。鉴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可对本技术进行这些和其他改变。虽然上文描述详述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案并且描述了所预期的最佳模式,但不管上文在文本上看起来如何详细,本技术都可以许多方式实践。所述系统的细节可在其实现方式细节上有很大变化,但仍然由本文公开的本技术涵盖。如上所述,在描述本技术的某些特征或方面时使用的特定术语不应被视为暗示所述术语在本文中被重新定义为局限于本技术的与所述术语相关联的任何特定特性、特征或方面。一般而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将本技术限制于说明书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案,除非以上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明确定义此类术语。因此,本技术的实际范围不仅涵盖所公开的实施方案,而且涵盖实践或实现本技术的所有等效方式。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